-
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Ⅱ)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研究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正相硅胶、ODS反相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及MCI树脂等多种色谱方法对杏叶防风70%乙醇提取物部位进行了分离,并通过与文献对比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 264.7)细胞,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利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NO浓度,评价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5 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hydroxy-2,3,4,7-tetramethoxyxanthone(1)、1-hydroxy-2,3,4,6-tet-ramethoxyxanthone(2)、bellidifolin(3)、desmethylbellidifolin(4)、当药醇苷(5)、日本当药黄素(6)、异日本獐牙菜素(7)、木犀草素-7-O-β-D-芸香糖苷(8)、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yl-(1 →6)-[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9)、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6-C-β-L-岩藻糖苷(11)、荭草素(12)、异荭草素(1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4)、芹菜素(15)、quercetin-3-O-β-D-(6"-caffeoylgalactoside)(16)、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17)、葛根素(18)、牡荆素(19)、商陆素-3-O-β-D-葡萄糖苷(20)、商陆素-3-O-β-D-半乳糖苷(21)、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22)、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2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24)、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5).其中,化合物13~15首次从杏叶防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16~25首次从茴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3、6~10、12~15、17~20、23、25能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的NO释放,显示出一定的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马鞭草苯乙醇苷类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马鞭草Verbenae Herba的苯乙醇苷类成分.方法 马鞭草 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TLC、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9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erbofficoside A(1)、肉苁蓉苷 D(2)、广防风苷 A(3)、毛蕊花糖苷(4)、异毛蕊花糖苷(5)、肉苁蓉苷C(6)、肉苁蓉苷F(7)、去咖啡酰基毛蕊花苷(8)、jionoside C(9).结论 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3、6~9 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防风提取物对IgE致敏肥大细胞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SD)提取物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BL-2H3脱颗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lazole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根据5、25、50、100、200、400 μg·mL-1SD提取物对RBL-2H3 细胞活性的影响,确定后续实验浓度.以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诱导建立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SD提取物组(5 μg·mL-1)、中剂量SD提取物组(25 μg·mL-1)、高剂量SD提取物组(50 μg·mL-1)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S)组(100 μg·mL1),干预30 min.MTT法检测低、中、高剂量SD提取物对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活性的影响.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脱颗粒细胞形态,计算细胞脱颗粒率.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细胞F-肌动蛋白(F-actin)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I3K)、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ion-PI3K,p-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AKT(phosphorylation-AKT,p-AKT)、p38 丝裂原 活化蛋 白激酶(p3 8 mitogen activited protein kinaseelisa,p38MAPK)、磷酸化-p38MAPK(phosphorylation-p38MAPK,p-p38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磷酸化-NF-κB(phosphorylation-NF-κB,p-NF-κB)、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s,ERK)、磷酸化-ERK(phosphorylation-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低、中、高剂量防风提取物(5、25、50 μg·mL-1)对RBL-2H3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甲苯胺蓝染色细胞数量减少、形态变圆,细胞脱颗粒率显著上升,F-actin表达下降,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IL-4、IL-6、TNF-α 水平升高,IFN-γ 水平降低,p-PI3K/PI3K、p-AKT/AKT、p-p38MAPK/p38MAPK、p-NF-KB/NF-KB、p-ERK/ERK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SD提取物组和DXMS组细胞F-actin表达增加,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IL-4、IL-6、TNF-α 释放显著下降(P<0.05,P<0.01),IFN-γ 释放显著增加(P<0.01),p-PI3K/PI3K、p-AKT/AKT、p-p38MAPK/p38MAPK、p-NF-κB/NF-κB、p-ERK/ERK表达降低(P<0.05,P<0.01);中、高剂量SD提取物组和 DXMS组细胞数量增加,形态多呈梭形,细胞脱颗粒率显著下降(P<0.01).与低剂量SD提取物组比较,高剂量SD提取物组和DXMS组细胞脱颗粒率下降(P<0.01)、F-actin表达增加(P<0.05)、p-p38MAPK/p38MAPK表达降低(P<0.01).[结论]SD提取物可抑制 IgE 致敏的 RBL-2H3细胞脱颗粒,降低炎性介质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p38MAPK/NF-κB、ERK蛋白磷酸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优化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以升麻素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总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提取工艺;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探究最优参数下防风总色原酮苷元对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加酶量89.87%,酶解时间59.97 min,酶解温度55.95℃;预测提取率为4.58 mg/g,实际平均提取率为4.49 mg/g,与理论值相差0.09 mg/g,与未加酶提取法相比,提高了3倍;最优参数下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分泌,与参比提取物比较,抑制效果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活性.结论:该工艺稳定性好,提取率高,提取物抗炎活性好,为防风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青刺及其护肤相关传统知识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青刺(Prinsepia utilis)为滇西北多民族地区药食同源的多年生落叶灌木,被该地区的社区群众广泛使用于传统文化、医药、食用等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青刺及相关的传统知识面临消失的危险.为探讨该地区青刺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该文基于民族植物学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天然药物化学与药理活性测试的方法,对青刺主要传统功效的物质基础及其护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滇西北多民族聚居区,青刺被广泛用于围栏防护或防风固土、皮肤外伤的治疗、食用等多种传统用途;(2)从青刺不同部位的提取物中检测到没食子酸、槲皮素等10个有护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3)青刺嫩叶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高于其发酵产物和青刺果提取物;(4)传统利用频率最高的青刺果油呈现出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不同产地和工艺之间抗氧化活性有差异.该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青刺传统护肤功效的物质基础及其相关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刺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及深度研发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LCMS-IT-TOF法分析黄芪赤风汤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鉴别黄芪赤风汤提取物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LCMS-IT-TOF)对黄芪赤风汤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Venusil M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n),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为质谱离子源,正、负离子检测模式,获得不同化合物的多级质谱数据.结果:根据高分辨质谱数据信息,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推断出41个化合物.结论:LCMS-IT-TOF可全面、快速分析黄芪赤风汤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防风内生真菌DL02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内生真菌DL02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防风发酵物的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其抗真菌、抗细菌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曲酸(2)、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3)、尿嘧啶(4)、尿囊素(5)、赤藓醇(6)、腺嘌呤核苷(7).化合物4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 31.3 μg/mL.结论 化合物2~5、7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HSCCC) 及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线性离子阱-轨道阱杂交串联质谱 (UHPLC-LTQ-Orbitrap-MSn) 快速分离鉴定防风中四种色原酮类化合物, 建立快速分离制备色原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得防风提取物, 再用正丁醇萃取富集色原酮类成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 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 (1:1:3, V/V/V) 组成二元溶剂体系, 上相为固定相, 下相为流动相, 仪器转速为800 r/min, 流动相流速为1.5 ml/min,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从100 mg防风正丁醇提取物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3.58 mg升麻素苷, 3.72 mg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0.96 mg亥茅酚苷, 7.8 mg升麻素, 经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分析, 其纯度分别为95.28%, 97.89%, 59.88%和92.33%, 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线性离子阱-轨道阱杂交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1为升麻素苷, 化合物2为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化合物3为亥茅酚苷, 化合物4为升麻素.结论 该联用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为色原酮类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丹白提取物对黄褐斑小鼠SOD、 MDA含量及病理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丹白提取物(丹参、白芷、白附子、茯苓、白鲜皮、白及、僵蚕、白薇、蒺藜、防风提取物)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黄褐斑模型小鼠皮肤和肝脏中的SOD活力、MDA含量及模型小鼠皮肤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肌注黄体酮及辅助紫外线照射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丹白提取物高、中、低3个浓度连续灌胃30天,分别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试剂盒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测试丹白提取物对小鼠皮肤和肝脏中SOD和MDA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及肝脏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白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和维生素C组小鼠的皮肤及肝脏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白提取物可通过提高黄褐斑模型小鼠皮肤和肝脏SOD活性,降低模型小鼠皮肤和肝脏MDA含量,改善模型小鼠皮肤病理变化,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防风不同提取部位的燥性差异及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不同提取部位的燥性,考察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的影响.方法 以正常大鼠为对象,选择饮水量、尿量、粪便含水量、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血液流变学及不同组织中AQP的表达水平为指标,观察防风不同提取部位的燥性效应;采用CIA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关节肿胀度、炎症因子含量及关节滑膜AQP-1的表达水平,评价防风不同提取部位对CIA大鼠的影响.结果 防风石油醚部位明显增加正常大鼠的饮水量、尿量,降低粪便含水量,升高血清中cAMP含量和全血黏度,降低肾组织中AQP-2、颌下腺组织中AQP-5和结肠中AQP-9的表达水平(P<0.05、0.01);防风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总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程度,减少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降低滑膜组织中AQP-1的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 防风石油醚部位具有一定的燥性和抗关节炎作用,防风总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关节炎作用,但未见明显的燥性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防风不同部位对不同亚型的AQP差异调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