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三阴性乳腺癌顺铂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aspase-1/焦孔素D(gasdermin D,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顺铂(DDP)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以DDP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前后TNBC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焦亡/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在TNBC细胞系MDA-MB-231细胞中给予DDP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DDP诱导的细胞死亡类型。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和ELISA实验检测DDP给药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释放的LDH及分泌的炎性因子IL-18、IL-1β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记检测DDP给药后细胞中焦亡/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在DDP给药的MDA-MB-231细胞中同时给与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抑制焦亡效应,或给与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抑制凋亡效应,通过MTT、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DDP抗肿瘤效应的影响。结果:以DDP为基础的NACT引起的TNBC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癌细胞肿胀和瘤床周围炎性细胞聚集,更类似于焦亡样改变。焦亡途径关键分子Caspase-1和GSDMD在NACT后上调幅度均显著高于主导细胞凋亡的Caspase-3上调水平。进一步的细胞实验显示,DDP可诱导MDA-MB-231细胞呈现以细胞膜吹泡为特征的焦亡样改变。基于Annexin V-PI的流式细胞学显示DDP引起的MDA-MB-231细胞死亡类型主要为Annexin V +PI +细胞(裂解型细胞为主,如焦亡)。此外,DDP能诱导MDA-MB-231中Caspase-1和GSDMD的显著切割活化,同时上调上清液中LDH、IL-18和IL-1β的释放,而主导凋亡的Caspase-3活化水平明显低于Caspase-1、GSDMD。且Caspase-1抑制剂(阻断经典的焦亡途径)对顺铂抗肿瘤效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Caspase-3抑制剂(阻断凋亡途径)。 结论: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在三阴性乳腺癌DDP抗肿瘤效应中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医大师林天东运用补中益气汤"异病同治"的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9/23
通过列举国医大师林天东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痿病、阴吹、异位妊娠(合用寿胎丸)、虚劳、臁疮(合用五味消毒饮)的典型病案,总结林天东教授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汤辨治多种疾病的经验."异病同治"的核心是辨证精准.林天东教授基于"异病同治"的中医原则,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通过辨病、辨证加减用药,在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中医疗效,扩大了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染矽尘小鼠肺组织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矽尘对实验小鼠肺组织蛋白质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染尘)和2h组(每天吸入染尘2h)、4h组(每天吸入染尘4h)和8h组(每天吸入染尘8h),每组15只,染尘时,将小鼠置于染尘柜中,用鼓风机将粉尘吹起,浓度保持在125 mg/m3,连续静式染尘3周.染尘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肺脏的改变;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肺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蛋白质羰基含量.结果 各染尘时间组肺脏出现明显水肿、散在的点状出血及结节状阴影;与对照组[(5.52±0.81) mg/g]比较,2、4、8h组肺脏系数[(7.03±0.78)、(8.48±0.93)和(8.99±0.85)mg/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MDA:(1.26±0.36)nmol/mg prot、蛋白质羰基:(1.13±0.21) nmol/mg prot]比较,2、4、8h组小鼠肺组织的MDA (2.83±0.52)、(3.94±0.65)、(4.56±0.77) nmol/mg prot]及蛋白质羰基[(1.61±0.44)、(1.96±0.47)、(2.20±0.58) nmol/mg prot]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h、8h染尘组SOD活力为(153.69±20.58)和(140.35±18.97) U/mg prot,明显低于对照组[(186.00±25.46) U/mg 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矽尘所致小鼠肺组织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可能在肺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例合并颅内血肿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救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左眼外伤2个月,渐进性眼痛外突10 d"就诊于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受伤时无意识障碍,头部CT检查阴性,仅接受左眼眶外侧皮肤裂伤清创缝合处理. 就诊10 d前逐渐出现左眼上述症状,在外院按"结膜炎"对症处理1周,球结膜外翻逐渐加重,行头部CT、MRI平扫检查,提示左额颞叶肿瘤并瘤卒中并双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量). 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好,左眼眶外侧伤口已愈合,左眼外突、球结膜充血外翻、眼球固定、视力0.5、眼周可疑随脉搏的吹风样杂音,眼底未查,角膜反射减弱,双侧瞳孔3.0mm,直、间接光反应存在,右下肢肌力Ⅳ级,余神经系统阴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4分(E3 V5 M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而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性,43岁,3个月前出现发作性头痛,为左侧枕部尖锐、针刺样疼痛,可自行缓解,伴言语不清,右侧上肢麻木.头颅CT示左侧颞叶出血合并左侧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可能性大.1个月前患者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20天前再次出现头痛,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均较前相似.内科系统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吹风样杂音.神经系统查体:右侧Babins-ki症(+).住院第4天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前叶赘生物,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菌栓脱落导致脑栓塞,立即给予万古霉素治疗.住院期间3次血培养均阴性,采血标本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行间接免疫荧光法IgG抗体检测,结果提示汉赛巴尔通体IgG抗体阳性,因此,临床诊断考虑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巴尔通体是一种需要复杂营养的细胞内革兰氏阴性杆菌,1993年首次作为导致心内膜炎的原因被记载,此后作为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个重要病原体日益得到公认.对于明确的巴尔通体心内膜炎,美国传染病协会指南建议2周的庆大霉素联合6周的强力霉素治疗,以获得更高的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L型肾淀粉样变合并丙型肝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1岁,农民.因“反复腹胀、纳差、双下肢水肿1月余”于2015年12月9日在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住院,查丙肝抗体阳性,CT提示肝硬化,24 h尿蛋白定量17 g,诊断为“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肾病综合征”,经输注入血白蛋白、利尿等治疗,上述症状缓解.为进一步诊疗,于2015年12月29日入住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双肺听诊无特殊,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心律齐,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一横指,质中,边钝,表面光滑,无触痛,脾脏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31I治疗甲亢合并甲亢心、酒精性肝硬化和多浆膜腔积液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心悸、气促、消瘦14年,全身水肿10 d"于2013年5月29日入院.患者自述1999年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悸、乏力,时有胸闷、气促不适,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心脏瓣膜病,未予正规治疗.入院前10 d上述症状再发并出现全身水肿,入院前5d在外院住院行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遂予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转入我院.患者饮白酒10余年,每天量0.5~1斤,已戒酒10年.父亲患甲亢.体格检查:P 88次/min,左颈部皮肤见蜘蛛痣,颈静脉怒张,巩膜轻度黄染.甲状腺Ⅱ°肿大,质软,弥漫性.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2次/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S1亢进,心尖部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部膨隆,未触及包块,双手细颤(+),双下肢重度水肿.辅助检查: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均阴性.胸水常规考虑漏出液,胸水生化正常.余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1例临床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60岁,主因"右侧口眼歪斜2 d"于2017年1月30日于针灸科门诊初诊.病史:2017年1 月 28 日乘坐公交车毗邻窗户,吹风受凉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右眼无法完全闭合,右侧口角鼓腮时漏气,休息后未见好转,遂至针灸科就诊.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消化道溃疡等病史.体格检查:内科查体(-).神经系统:右侧额纹消失,右侧抬眉受限,右侧闭目不全,右鼻唇沟变浅,味觉正常,听觉正常,外耳道(-),右乳突区疼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诊断:右侧面神经炎.治疗予醋酸泼尼松30 mg,晨起8:00顿服,连续3 d;第4天减为20 mg,晨 起8:00顿服,连续3 d;第7天减为10 mg,晨起8:00顿服,连续3 d.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2次滴眼,预防球结膜感染.口服甲钴胺500 μg,每日3次,连续7 d.中药汤剂以疏风清热为法,予荆防败毒饮加减,药物组成:荆芥10 g、防风10 g、前胡10 g、枳壳10 g、桔梗10 g、板蓝根10 g、茯苓15 g、薄荷6 g、生甘草10 g,水煎剂(200 mL,口服)每日2次,连续7 d.针灸予针刺乳突区、面部穴位,局部取穴:头窍阴、完骨、牵正、攒竹、颧髎、迎香、地仓;远端取穴:合谷、列缺.2017年2月9日复诊:病情未见明显变化,醋酸泼尼松已足疗程停用;继续给予甲钴胺营养神经;中药汤剂改为以活血通络为法,予牵正散加减,药物组成:白僵蚕6 g、白附子6 g、全蝎1 g、防风10 g、茯苓10 g、炒白术10g、生甘草15 g,水煎剂(200 mL,口服),每日2次,连续7 d.针刺取穴、方法同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9岁,主因"间断发热1月"入我院.患者2017-01(孕34周)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寒战,体温最高39℃,入我院急诊给予头孢西汀效果不佳.既往史: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手术、输血、外伤史.查体:体温39℃,心率85次/min,心律齐,呼吸19次/min,血压118/55 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 11.8×109/L,血红蛋白85g/L.降钙素原(PCT)17.34 μg/L.血培养(2017-02-13):产酸克雷伯菌.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示:小灶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遂于2017-02-23入住感染科,改用头孢他啶治疗,复查血培养(2017-02-27):肺炎克雷伯菌.超声心动图示(图1A):三尖瓣受损、折断、赘生物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IE)诊断成立.2017-03-01行剖宫产术,术后当日转入重症监护室,输注美洛培南7天,体温趋于正常,2017-03-08更换抗生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017-03-09转入心内科.2017-03-11及2017-03-29两次复查血培养均呈阴性,超声心动图示(图1B、1C):赘生物无明显增大,心外科会诊后建议继续保守治疗.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无明显不适,分别于2017-04-13及2017-06-21复查超声心动图,2017-06-21结果示(图1D):心脏大小正常、三尖瓣脱垂、中度关闭不全,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濒危植物海南风吹楠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海南风吹楠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南风吹楠为典型异面叶,叶片中脉发达,中部分化出髓,上表皮外侧具角质层,内侧具1层内皮层,下表皮外侧无角质层,有气孔器分布,气孔器为双环型,略下陷;栅栏组织3~4层细胞,海绵组织4~6层细胞.茎的初生结构中表皮轻微角质化,维管束为外韧型,8~10个初生维管束围绕髓排列为1轮;茎的次生结构中,表皮外部角质层加厚,维管柱紧密排列连成环状,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发达,形成层细胞3~5层.根的初生结构中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外皮层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内侧具1层形成层,内皮层具凯氏带,初生木质部为多原型,呈辐射状排列.根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层细胞5~6层,木栓层内侧具1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细胞3层.海南风吹楠营养器官具有一定耐阴和耐旱结构特征,同时与其生活的热带雨林沟谷中高温荫湿的环境相适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