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徒手近距离插植放疗的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依据病灶大小、部位、复发前无进展生存(PFS)等情况分组的患者间客观缓解率(ORR)。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复发后PFS,组间比较行log-rank(Mantal-Cox)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复发后PFS影响因素。总结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共20例患者入组,全组ORR为80%(16/20)。亚组分析显示,复发转移病灶长径<4 cm的13例患者均客观缓解,≥4 cm的7例患者中3例客观缓解,两组间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7);阴道内复发转移的13例患者均客观缓解,阴道外复发转移的7例患者中3例客观缓解,两组间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7)。复发前PFS时间<6个月的6例中的3例和≥6个月的14例中的13例均客观缓解,两组间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1)。中位随访6个月(1~13个月)。至随访结束,9例(45%)患者进展。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复发转移病灶长径<4 cm(≥4 cm比<4 cm: HR=4.192,95% CI 0.992~17.710, P=0.029)、复发前PFS时间≥6个月(≥6个月比<6个月: HR=0.163,95% CI 0.038~0.696, P=0.004)、放疗剂量≥15 Gy(≥15 Gy比<15 Gy: HR=0.207,95% CI 0.049~0.881, P=0.016)者复发后PFS较好,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不是复发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20例患者均未出现3级及以上直肠、膀胱放射损伤。 结论: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效果明确,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宫炎平胶囊对小鼠解脲支原体性生殖道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宫炎平胶囊对小鼠解脲支原体性生殖道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利用解脲支原体(Uu)感染建立生殖道炎症模型。阿奇霉素组小鼠阴道给予阿奇霉素40 mg/kg,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阴道给予宫炎平胶囊50、100 m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记录各组生育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小鼠阴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IL-4、IL-12、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GSH-Px水平;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阴道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生育时间、鼠仔死亡数降低,产仔数增多( P<0.05),阴道组织MCP-1、MPO、IL-4、IL-12、TNF-α水平降低( P<0.05),GSH-Px水平升高( P<0.05),TLR4 mRNA[(1.25±0.33)、(2.97±0.92)、(2.32±0.72)比(3.69±1.32)]、NF-κB mRNA[(1.48±0.42)、(2.91±0.99)、(2.13±0.70)比(3.83±1.41)]水平降低( P<0.05),TLR4[(0.63±0.13)、(1.32±0.34)、(1.04±0.33)比(1.63±0.41)]、NF-κB[(0.63±0.14)、(1.36±0.32)、(1.03±0.30)比(1.94±0.58)]蛋白表达降低( P<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宫炎平胶囊对小鼠Uu感染生殖道炎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提高小鼠生育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宫炎平胶囊抑制小鼠阴道TLR4/NF-κB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硬膜外镇痛对新生儿乳房爬行中寻乳行为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新生儿乳房爬行中寻乳行为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根据横断面研究公式及纳排标准纳入2020年3—9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阴道分娩的150例产妇及其足月儿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在乳房爬行中出现寻乳行为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按照孕产妇是否使用硬膜外镇痛分为镇痛与未镇痛2组,进行结局变量的分析。结果:成功乳房爬行的新生儿有81例,失败者有69例,其中94例产妇行硬膜外镇痛,56例未行硬膜外镇痛。使用硬膜外镇痛对乳房爬行及新生儿寻乳行为出现时间并无影响( P>0.05)。使用硬膜外镇痛产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测量工具(IBFAT)总分及喂养时机、觅食、吸吮、含住乳头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9(7,10)、3(2,3)、2(2,3)、2(1,2)、2(1,2)分,低于未镇痛产妇的10(8,10)、3(3,3)、3(2,3)、2(2,2)、2(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6.36~-4.32,均 P<0.05)。 结论:临床使用硬膜外镇痛时,医务人员需抓住用药最佳时机,注意持续监测使用药物时长及使用剂量,在发挥药物镇痛作用的同时,也需最小化不良结局,降低镇痛药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Van Wyk-Grumbach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收治的1例儿童Van Wyk-Grumbac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女性、7岁,以身材矮小(<-2 s)、肥胖、乳腺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检测血促甲状腺激素(TSH)>100 mIU/L、 游离甲状腺素(FT 4)5.15 pmmol/L、雌二醇与催乳素水平增高,促性腺激素激发试验提示为外周性性早熟,卵巢巨大囊肿、垂体增生,骨龄明显落后,贫血、血脂水平增高,心包积液,诊断为Van Wyk-Grumbach综合征。行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剂量从25 μg/d逐渐增至75 μg/d。治疗后出现阴道出血3 d,治疗3个月时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卵巢囊肿明显缩小,心包积液吸收,继续治疗并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左甲状腺素剂量减至50 μg/d,治疗1年时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未再出现阴道出血,卵巢、垂体大小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10例急性肺栓塞溶栓患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10例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溶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分层、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10例肺栓塞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症状体征、血压、血气分析、出凝血、影像学)。纳入标准:符合高危、中高危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中低危及低危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依据入院时危险分层、出院时预后分组,采用χ 2检验、 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临床特征、血气分析、出凝血、出血并发症的组间差异,分析溶栓后影像学变化情况。 结果:11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61例,年龄(65±16)岁。高危组12例,中高危组98例,高危组呼吸频率更快,血压、溶栓前PO 2、SaO 2更低( P<0.05)。109例患者予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70例采用50 mg,39例采用100 mg。1例因阴道活动性出血,直接介入局部溶栓;另有5例行介入治疗,为溶栓后症状缓解不佳,行补救性介入治疗。存活102例,死亡8例(7.3%),其中高危组死亡3例(25.0%),中高危组死亡5例(5.1%);死亡组年龄高于存活组,心率、呼吸更快,溶栓前PO 2、溶栓后PCO 2更低。共发生22例溶栓相关出血,18例为轻微出血,4例为中重度出血,分别是脑出血、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rtPA 50 mg组出血13例/70例,rtPA100 mg组出血9例/39例,低剂量组出血比例显著较低( P<0.05)。 结论:溶栓治疗是急性高危PE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中高危PE溶栓疗效确定,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腔道适形导板引导宫颈癌插植放疗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研制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方法,评价该技术对剂量及疗效的提升与改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5例。患者存在阴道残端复发、肿瘤偏心性生长、子宫锥切术后等特征,CT扫描获取三维影像,完成针道优化后,通过放射治疗3D打印系统软件(PMT 3D)对预计划数据进行解析,抓取驻留点的坐标而建立插植通道,并基于患者生理结构特征生成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尺寸及形状,3D打印后实施插植放疗。评估适形指数等剂量学参数,对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进行配对 t检验。 结果:15例患者采用腔道适形插植导板进行治疗,其治疗计划适形指数CI为0.74±0.26,放射治疗总剂量高危临床靶区(HR-CTV)D 90%(EQD 2,α/β=10)为(85.5±6.8)Gy,膀胱、直肠、小肠、结肠的D 2 cm3(EQD 2,α/β=3)分别为(72.2±4.2)、(65.8±6.1)、(65.2±4.4)、(69.8±3.7)Gy,符合临床要求。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明显。适形插植导板与阴道腔体贴合度较好,少体积的空气间隙并未影响剂量。非平行入针可以提高腔体空间及插植针的利用率。 结论:基于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的适形腔道插植导板研制方法兼顾效率和效果,符合现代精准放疗的要求,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晚期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建立前瞻性队列,纳入2022年3月至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单胎初产患者396例(即口服给药组),其中单独口服用药(oral alone,OA)167例作为OA亚组,联合缩宫素/人工破膜229例作为联合口服用药(oral combination,OC)亚组。同时将本院2021年同期阴道应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患者218例(即阴道给药组)回顾性队列作为对照,其中单独阴道用药(vaginal alone,VA)77例作为VA亚组,联合缩宫素/人工破膜141例作为联合阴道用药(vaginal combination,VC)亚组,通过倾向性评分配对OA与VA亚组(72与73例)、OC与VC亚组(108与103例),比较多组间临床信息、住院时长、引产时限、宫缩过频、临产率、阴道分娩率、24 h分娩率、产程、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等。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 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孕妇临产和引产失败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口服给药组住院天数、用药至临产时限和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限均小于阴道给药组[(5.4±2.4)与(6.5±2.6)d、(34.2±24.1)与(38.9±25.7)h、(45.8±25.8)与(53.4±27.8)h, t值分别为5.24、2.10及3.39, P值均<0.05]。口服给药组总临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均高于阴道给药组[92.9%(368/396)与83.5%(182/218)、72.2%(286/396)与60.1%(131/218), χ 2值分别为13.43和9.50, P值均<0.05]。口服给药组引产失败率、宫缩过频、胎儿窘迫及宫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阴道给药组[2.0%(8/396)与6.9%(15/218)、4.3%(17/396)与17.9%(39/218)、8.8%(35/396)与14.7%(32/218)、1.3%(5/396)与3.7%(8/218), χ 2值分别为9.21、31.36、4.93及3.93, P值均<0.05]。OA亚组用药至临产时限和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限均大于VA亚组[(25.8±17.0)与(17.4±10.8)h、(37.2±18.8)与(29.7±13.5)h, t值分别为3.49和2.74, P值均<0.05]。OA与VA亚组临产率、阴道分娩率、24 h内分娩率及引产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但VA亚组宫缩过频发生率大于OA亚组[19.2%(14/73)与4.2%(3/72), χ 2=7.89, P=0.005]。VC与OC亚组用药至临产时限和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但均大于单独用药组[VC与VA亚组:(49.7±24.6)与(17.4±10.8)h、(61.6±25.7)与(29.7±13.5)h, t值分别为5.31和5.13;OC与OA亚组:(45.3±26.6)与(25.8±17.0)h、(56.1±27.2)与(37.2±18.8)h, t值分别为10.35和9.78; P值均<0.05];OC亚组临产率、阴道分娩率、24 h内分娩率均大于VC亚组[88.9%(96/108)与77.0%(87/113)、63.0%(68/108)与47.8%(54/113)、10.3%(7/108)与0.0%(0/113), χ 2值分别为5.49、5.14及7.56, P值均<0.05];OC亚组宫缩过频发生率低于VC组[4.6%(5/108)与18.6%(21/113), χ 2=10.37,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口服给药、孕周促进临产( OR值分别为2.18和1.43,95% CI分别为1.24~3.90和1.14~1.79),高龄影响促宫颈成熟过程中的临产( OR=0.90,95% CI:0.82~0.98);口服给药降低引产失败风险( OR=0.37,95% CI:0.14~0.91),而高龄增加引产失败风险( OR=1.21,95% CI:1.05~1.40)。 结论: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与阴道给药相仿,且住院时长更短,发生宫缩过频的风险更小,提示口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溶液给药较为安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时可作为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腹壁推压配合阴道B超探头调整卵巢位置在取卵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腹推压调整卵巢位置对取卵困难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取卵困难的患者共177例,76例患者采用经腹推压法调整卵巢位置取卵(推压组),另外101例患者常规取卵(对照组)。比较两种取卵方法的获卵率、获卵数、成熟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卵巢刺激方案、促排药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14 mm卵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推压组的促排时间长于对照组,HCG日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推压组获卵率、获卵数、成熟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推压组取卵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03)。 结论:对于取卵困难的患者,经腹推压调整卵巢位置可以提高取卵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阴道毛滴虫病系由阴道毛滴虫所致的性传播感染,可同时累及生殖道及泌尿道,引起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或无症状,常与细菌性阴道病、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淋病并存。阴道毛滴虫病可导致不良生殖健康结局。持续性阴道毛滴虫病已经在我国出现,并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阴道分泌物悬液显微镜检查或核酸扩增等诊断。治疗方案包括甲硝唑2 g顿服或替硝唑2 g顿服,需要对患者的性伴同时治疗,对持续性阴道毛滴虫病需要应用高剂量或超高剂量替硝唑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腔免疫淋病奈瑟球菌疫苗候选蛋白MetQ的免疫保护效果初步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原核表达淋病奈瑟球菌MetQ蛋白,采用鼻腔免疫途径初步评估MetQ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old TF-metQ- E.coli BL21表达菌株,并进行MetQ蛋白的表达纯化。将6 ~ 8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两组,每组6只,MetQ组:MetQ蛋白+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佐剂等比例混匀后对小鼠进行鼻腔滴注,10 μg/只;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鼻腔滴注等比例、等剂量的PBS + CTB佐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etQ组末次免疫后3只小鼠的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的抗体效价。免疫印迹分析MetQ在不同淋病奈瑟球菌中的表达情况。间接ELISA分析MetQ抗血清与全菌抗原的结合能力。评估MetQ抗血清对淋病奈瑟球菌的杀菌活性以及对ME-180细胞的黏附抑制作用。计量资料以 ± s表示,不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成功表达去除信号肽的MetQ蛋白。MetQ组小鼠经鼻腔免疫后血清能检测到特异性IgG、IgG1、IgG2a、IgA抗体,抗体滴度分别达1 × 10 7、1 × 10 5、2 × 10 4、1 × 10 2,阴道分泌物能检测到特异性IgG、IgA抗体,抗体滴度分别达1 × 10 3和1 × 10 2。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etQ蛋白在8株淋病奈瑟球菌中均有表达。间接ELISA结果显示,MetQ抗血清与淋病奈瑟球菌全菌抗原结合能力为20。血清杀菌力实验结果显示,与无血清对照组(100%)相比,MetQ抗血清的有效杀菌滴度可达1∶320(淋病奈瑟球菌存活率:46.33% ± 6.67%, t = 8.05, P = 0.001),MetQ抗血清稀释1∶160、1∶640时,淋病奈瑟球菌存活率分别为22.01% ± 6.80%( t = 11.47, P <0.001)、84.55% ± 6.99%( t = 2.21, P > 0.05)。黏附抑制实验结果显示,与无血清对照组(100%)相比,MetQ抗血清稀释1∶20、1∶40、1∶80能抑制淋病奈瑟球菌对ME-180细胞的黏附作用(淋病奈瑟球菌黏附率= 17.25%、28.23%、54.51%, t = 48.44、31.88、7.29,均 P<0.05)。 结论:MetQ蛋白在不同淋病奈瑟球菌中均有表达,经鼻腔免疫小鼠后能在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检测到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MetQ抗血清与淋病奈瑟球菌有较好的亲和性,并具有较好的血清杀菌活性及抗体黏附抑制作用,是一种有潜力的淋病奈瑟球菌疫苗候选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