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四阶梯"死亡教育在社区老年人中应用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实施"四阶梯"死亡教育后社区老年人的体验、感受,为后续推进社区居民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知信行理论,构建"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于2019年4—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养老院和某社区老年人,各30名,在养老院和社区各开展2次死亡教育宣讲活动。活动结束后采用立意抽样法抽取15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了解其接受教育后的体验和感受,运用类属分析法,对获取的资料编码、分类、提取主题。结果:接受死亡教育后,老年人心理体验归纳出5个方面主题:死亡认知逐步向客观现实靠近;死亡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开始思考死亡问题并着手准备死亡事宜;死亡事件应对能力提升;更加珍惜余生努力活好当下。结论:开展知信行理论引导下的"四阶梯"死亡教育可以被社区老年人接受和有效响应,能够帮助老年人提升科学认知,降低死亡疑虑与困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阶梯推进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采取微创搭桥术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阶梯推进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行微创搭桥手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配表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接收的冠心病采取微创搭桥手术治疗患者184例,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每组92例。参照组应用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实施阶梯推进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 d、干预14 d应用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IPQ)、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感知、心功能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等变化情况。结果:入院1 d两组患者IPQ、心功能无明显差异;干预14 d后,与参照组相比,干预组病情急慢性、病理机制、症状表现、疾病控制及预后效果等IPQ综合得分,呈提升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参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contractile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参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冠心病实施微创搭桥术治疗患者采取阶梯推进式康复护理干预对策,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信息感知程度,心功能水平改善的同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云南省综合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西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调查,了解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现状,为推进云南省各级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科学、规范、标准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确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评价指标,拟定调查问卷对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西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现状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79.1%(72/91)的云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西医院已建成规模不一的临床技能中心,但84.6%(77/91)的中心每年参与临床技能教学的师资人数小于50人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且各级医院师资队伍差异较大( P<0.05);64.6%(84/130)的中心开展的模拟教学课程仅为单项基础技能课程,培训内容较单一,模拟教学课程开设现状差异较大( P<0.05);仅有33.0%(30/91)的中心初步建立了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开展质量评价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 结论:建立体系完整、专业且有梯度的师资团队和阶梯式的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体系是临床技能中心内涵建设的根本,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是临床技能中心发展的生命力,科学研究是中心持续发展的源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新医科人才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是践行"教育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新医科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医学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大学"X+医"和"医+X"的双通道多学科交叉融合医学人才培养路径,"阶梯式"科研创新课程,新型医学科研创新实体平台和交叉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实践,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医学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以期为高校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扩散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医疗服务价格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探究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扩散特征,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法:在政策扩散理论基础上,对我国2000—2022年440份国家和省级政策进行文本计量和内容分析,从时间、空间和内容3个维度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扩散情况,利用关键词时序分析法深入解释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扩散模式和扩散机制.结果:在时间维度上,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扩散整体上遵从速度"慢—快—慢—快"交替的"阶梯型"轨迹;在空间维度上,我国各省级政府政策采纳积极性存在差异且政策扩散具有临近效应;在内容维度上,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政策重点涵盖制度规范、具体规定、外部环境3个方面.结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在政策扩散模式上具有自上而下层级扩散的模式、同一层级部门和区域间平行扩散模式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11/4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药学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进.目前迫切需要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框架,进而明确培养目标.本研究通过阐述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的研究现状,总结国内研究、已发布的标准及共识中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岗位胜任力评分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药学服务型人才阶梯式培养目标设定的思考,包括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与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关系,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要素应与时俱进,药学服务型人才岗位胜任力体系应系统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应个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静脉血栓栓塞症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规范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护理方法,为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同质的VTE护理.方法:建立院内VTE专科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三阶梯"培训;对住院患者开展VTE评估、预防等工作,同时使用护理信息技术对VTE患者进行管理.结果:临床护士VTE知识和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患者住院期间得到了规范、同质的VTE护理;通过VTE患者院内管理平台的应用,动态追踪了患者病情进展;小组成立以来,发表7篇护理论文,获成果奖3次.结论:VTE专科护理小组的管理模式,提高了院内患者VTE预防率,促进了患者健康;也为临床护士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规范了护理行为,推进了VTE预防护理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形势下护理本科生人才培养中阶梯式评价体系的应用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我国己跨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社会老年人和全体公民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而提供多样化的老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是人才,也是有效改善老龄社会服务品质的一项基础工程.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士人才队伍建设列为主要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及其背侧支的解剖观察,总结背侧支血管的起源相对位置、走行规律,探讨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对6只手标本经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及其背侧支血管的显微解剖,以及1只血管铸型手标本,观察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及其背侧支的起源位置、数量及走行特点.在解剖的基础上,临床应用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修复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0例,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的成活情况及修复指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 6只手标本中,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在近节有2条(4只手)或3条背侧支血管(2只手),中节有2条背侧支血管(6只手);1只血管铸型标本显示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在近、中节分别有3条、2条背侧支血管.临床应用10例,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完全成活.术后10~1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邻近肤色大致相同,示指屈、伸功能良好,虎口无畸形,皮瓣静止两点分辨觉为5.5~9.0 mm,平均7.2 mm.结论 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可跨掌指关节,扩大皮瓣供区,血供可靠,修复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为示指指端缺损创面的临床修复提供了一种术式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两层三阶梯培训教育体系构建"三师共管"模式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基于两层三阶梯培训教育体系构建医师、护师、肺康复治疗师"三师共管"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推进中的应用成效,旨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为COPD肺康复实践提供新视角.方法:纳入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2018年1月1日~6月30日)52例行常规肺康复指导;观察组(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68例基于受教育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分级两层面差异,对入院、在院、出院三阶段进行个体化培训,以"三师共管"管理新模式进行全程跟踪;比较两组肺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复诊时肺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两层三阶梯培训教育体系构建"三师共管"模式,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