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阿哌沙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阿哌沙班.方法 采用乙腈沉淀蛋白预处理血浆样品,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50mm×2.1 mm,3.5 μm)进行分离,以5%乙腈(A)和95%乙腈(B)的含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1,柱温40℃,进样量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60.3→443.3(阿哌沙班)、m/z 464.4→447.3(13C阿哌沙班-d3内标).结果 0.5~400 ng·mL-1阿哌沙班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定量下限为0.5 ng·mL-1,提取回收率≥99.22%,质控样品的批内、批间RSD均≤4.53%;全血样品和血浆样品的稳定性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好,适用于测定人血浆中阿哌沙班的浓度,可用于其在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口服抗凝药相关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相关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LCV)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Ovid、Scopus数据库(截至2020年8月),收集报道NOAC相关LCV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性别、年龄、原发病、合并疾病、NOAC应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LCV发生情况、治疗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NOAC相关LCV患者13例,美国6例,土耳其、西班牙各2例,希腊、南韩、丹麦各1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8~95岁,≥60岁者9例;应用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者各5例,达比加群酯3例。7例有NOAC用药剂量记录,均在说明书推荐范围内。12例患者有服用NOAC至发生LCV时间的记录,为3~18 d,其中7~10 d者7例。13例患者均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紫癜和/或皮疹,累及四肢和躯干者4例、下肢7例、下肢和躯干1例、上肢和躯干1例。12例患者进行了病变部位皮肤活检,1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1例仅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LCV后,13例患者均停服在用NOAC,其中12例换用其他抗凝药,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LCV痊愈,5例症状改善。结论:NOAC相关LCV多发生在用药7~10 d,主要临床表现为紫癜和皮疹,多累及下肢;停用可疑药物,视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70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治疗70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3月,收集其中收录的公开发表的关于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西美加群、艾多沙班)与华法林治疗7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比较的文献。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9篇文献,215 471例患者。与华法林相比,低剂量(110 mg)和常规剂量(150 mg)达比加群均可降低7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卒中/系统性栓塞(SSE)发生率;常规剂量达比加群不降低严重出血发生率,但低剂量可降低严重出血风险;常规剂量(20 mg)利伐沙班可降低7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卒中/SSE发生率,而不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常规剂量阿哌沙班(5 mg)可降低7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卒中/SSE以及严重出血发生率;常规剂量(36 mg)西美加群降低7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卒中/SSE发生率不亚于华法林,但降低严重出血风险。低剂量(15~30 mg)和常规剂量(30~60 mg)艾多沙班降低7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卒中/SSE发生率不亚于华法林,但降低严重出血风险。结论:和华法林相比,大多数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良好的抗凝效果。对于7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来说,常规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严重出血风险增加,而使用低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重用药对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老年房颤患者常合并共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导致药物依从性下降、出血风险和心血管事件增加,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受到影响。与华法林比较,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等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剂更安全有效,推荐用于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研究多重用药对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实现个体化抗凝治疗,改善老年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液透析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能与肾功能不全互为因果。房颤可引起肾功能损伤,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同时,房颤发生率也逐渐增高。据估计,透析患者房颤发生率可高达25%,透析合并房颤患者有高卒中及高出血的风险。近期尽管有部分研究探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在透析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但仍然缺乏足够证据,需要大型临床研究进一步去探索透析合并房颤患者的最佳抗凝治疗策略,且需个体化评估出血/栓塞风险后选择抗凝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院骨科手术患者抗凝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6 月骨科手术患者的病历,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类型、抗凝药物使用等信息;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制订医院抗凝药物合理性用药评价标准,并对患者抗凝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收集患者 411 例,其中 393 例(609 例次)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排前 3 的依次为给药时机不适宜(255 例次、41.87%),适应证不适宜(114 例次、18.72%),用法用量不适宜(113 例次、18.56%).给药时机不适宜主要表现为术后启动抗凝时间过早(245 例次),包括使用依诺肝素钠 233 例次(95.10%),阿哌沙班 11 例次(4.49%),磺达肝癸钠 1 例次(0.41%);适应证不适宜主要表现为超药品说明书用药(106 例次、92.98%);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表现为预防剂量偏高(56 例次、49.56%)和治疗剂量偏低(51 例次、45.13%).结论 该院骨科手术患者抗凝药物使用不合理问题较明显,应加强对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抗凝相关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意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直接口服抗凝血药所致抗凝相关性肾病的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了解直接口服抗凝血药所致抗凝相关性肾病(ARN)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收集直接口服抗凝血药所致ARN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合并疾病、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处置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 36 例患者(国内 3 例,国外 33 例),其中涉及达比加群酯 26 例,利伐沙班 7 例,阿哌沙班 3 例;男性患者 23 例,女性患者 13 例;年龄为 59~89 岁,平均年龄为 75.75 岁;肾功能正常22 例,既往有慢性肾病14 例;36 例患者均有合并疾病/既往史;22 例有联合用药,14 例未提及.患者使用抗凝血药至发生肾损伤的时间为 2 d至 3 年,其中 30 例在用药 1 年内出现肾损伤;24 例患者进行了肾脏活检;36 例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均升高,主要表现为血尿(肉眼血尿16 例、镜下血尿7 例),少数患者表现为少尿(7 例)、无尿(1 例)或蛋白尿(10 例).发生肾损伤后,36 例患者均停药,并接受了不同的治疗;其中 6 例使用达比加群酯逆转剂依达赛珠单抗,14 例进行血液透析,15 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 例静脉注射液体.经过停药及对症治疗后,24 例患者的肾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但仍有 6 例患者未改善,3 例患者出现恶化,3 例患者死亡(死于其他并发症).结论:临床需警惕直接口服抗凝血药所致ARN的发生,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肾功能以及是否有血尿等临床表现,尽早识别和诊断,必要时进行肾脏活检.一旦出现ARN,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不同药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多种抗血栓药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在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抗血栓药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截止至2022年4月1日.采用Stata.16及ADDIS.1.16.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检索数据库获得3 895篇文献,最终纳入18篇文献,包含31 282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与新型口服抗凝药及部分低分子肝素制剂相当,但优于普通肝素及华法林,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新型口服抗凝药中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相当,优于达比加群酯,且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低分子肝素制剂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相当,除达肝素疗效优于普通肝素和华法林外,其余低分子肝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及利伐沙班、艾多沙班、阿哌沙班等药物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疗效较好,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阿哌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术后血栓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比较使用阿哌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8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根据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用药进行分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哌沙班治疗,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其他血生化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WBHSV)、全血低切黏度(WBLSV)、红细胞压积(PCV)]、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PT、APTT、TT、FIB、PLT、GGT、AST、ALT、PV、WBHSV、WBLSV和P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8%、9.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哌沙班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可优先采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澳大利亚警示口服抗凝剂导致肾损伤风险
编辑人员丨2024/2/3
2023年6月1日,澳大利亚治疗产品管理局(TGA)发布信息,要求所有口服抗凝剂的处方信息中增加关于严重肾脏损害的警告.这种不良反应虽然较为罕见,却很严重,可导致永久性肾脏损伤和死亡.抗凝剂也称为血液稀释剂,可降低血液的自然凝结能力.片剂或胶囊等口服剂型的药物在澳大利亚被广泛使用,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澳大利亚目前有4种口服抗凝药:阿哌沙班(Eliquis)、达比加群(Pradaxa)、利伐沙班(Xarelto)和华法林(Couma-din、Mareva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