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妆品中阿莫罗芬等5种抗感染药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化妆品中阿莫罗芬、布替萘芬、舍他康唑、酞丁安、克罗米通等5种抗感染药物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超声提取,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再通过LunaC8色谱柱(100 mm×2 mm,3 μm)分离,柱温为30℃,流速为0.3 ml/min,流动相:0.5%甲酸乙腈-0.5%甲酸水.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及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测定.结果 阿莫罗芬的线性范围在0.004~0.2 μg/ml,布替萘芬和克罗米通的线性范围在0.002~0.1 μg/ml,舍他康唑和酞丁安的线性范围在0.02~1 μg/ml,所得回归方程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8.该方法检出限为0.02~0.9 mg/kg,在3类不同基质化妆品中平均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87.3%~107.9%,RSD为1.6%~13.4%.结论 该方法高效、快捷、准确,适用于多种化妆品基质中阿莫罗芬等5种抗感染药物的同时快速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就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的8%环吡酮甲涂剂及5%阿莫罗芬搽剂,美国FDA批准的两个新药10%艾氟康唑溶液及5%Tavaborole溶液,以及一些尚在研究中的卢立康唑、他扎罗汀等,并简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新剂型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真菌病外用药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甲真菌病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初次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再感染率高.常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外用药治疗和系统口服药治疗.口服药因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限,故近年来治疗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外用药.该文综述了外用治疗甲真菌病的传统药物(环吡酮胺甲涂剂、阿莫罗芬甲涂剂)、新型药物(艾氟康唑溶液、tavaborole溶液)以及正在研发中的药物(特比萘芬脂质体、卢立康唑溶液、ME1111、他扎罗汀凝胶)的作用机制、体内外疗效等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中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的研究,建立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有关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BAX Plus C18(100 mm×4.6 mm,3.5 μm)色谱柱,以0.02 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A)-甲醇(B)(20∶8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60 min,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20 μL.结果: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主成分与已知杂质及其强制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分离良好;杂质Ro16-8652和RM0-1021质量浓度分别在0.062 82~3.141 μg·mL-1、0.062 46~3.123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n=6),校正因子分别为1.21和1.0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98.4%,RSD分别为1.6%和5.1%;检测重复性(n=6) RSD分别为1.2%和3.0%;中间精密度试验RSD(n=12)分别为1.0%和3.2%;杂质Ro16-8652、杂质Ro40-1021待测溶液在12 h内均稳定.经检测表明,稳定工艺的3批产品中,单个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均不大于0.2%,总杂质均不大于0.6%.结论:本法可用于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有关物质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新抗真菌药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十年来,一些可系统性应用又可外用治疗皮肤和甲真菌病的新抗真菌药物已问世。特康唑是有效的治疗阴道念珠菌病药物。阿莫罗芬具广谱抗真菌作用,萘替芬和特比萘芬属丙烯胺类,局部应用治疗浅部皮肤真菌病有效。伊曲康唑由于对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 14-α脱甲基酶具更大特异性,比酮康唑抗菌谱更广,且更安全。氟康唑的作用机理与其他唑类相似,已着手研究以治疗深部真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的吗啉类抗真菌药――阿莫罗芬
编辑人员丨2023/8/6
阿莫罗芬系苯丙基吗啉衍生物类抗真菌药,具广谱抗真菌活性,对皮肤癣菌、酵母菌、暗色孢科真菌、双相型真菌和一些条件致病真菌都很敏感,低浓度下具抗茵作用。阿莫罗芬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过程中Δ14-还原酶和Δ7~8异构酶,对甲有很好的穿透性,临床评价0.5%阿莫罗芬乳膏和5%阿莫罗芬指甲油分别用于治疗皮肤癣菌病和甲癣,疗效和耐受性都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68例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招募具有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患者,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36周(每周1次).计算临床有效率、真菌学清除率、治疗前后甲真菌病临床评分和甲真菌病严重程度指数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收集病甲组织行真菌培养.结果 共招募68例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为66.1%;真菌学清除率为82.4%,第2~5趾甲受累患者临床有效及真菌学清除率较高,治疗过程中除轻微脱屑、灼热及红斑外,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76.47%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结论 5%阿莫罗芬搽剂是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抗拒或不适合系统用药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鳞屑角化型足癣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鳞屑角化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鳞屑角化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外用,观察组给予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外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临床疗效和真菌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皮损面积、脱屑评分和总评分下降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荆皮癣湿酊联合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能有效控制、改善鳞屑角化型足癣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O2点阵激光联合阿莫罗芬乳膏治疗白色浅表型及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阿莫罗芬乳膏治疗白色浅表型及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白色浅表型及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6例).对照组外用阿莫罗芬乳膏治疗,治疗组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真菌清除率及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CIO评分).结果:第8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真菌清除率均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疗程结束3个月后SCI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阿莫罗芬乳膏治疗白色浅表型及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HPLC技术,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至3.0)(75:2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4 nm,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盐酸阿莫罗芬在50.42~151.3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为0.78%(n=9).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快速,能够用于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