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瘀毒论探讨中药联合黄蜂痔疮膏治疗痔术后肛门下坠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内服化瘀解毒中药联合外用黄蜂痔疮膏、消炎止痛栓治疗痔术后肛门下坠的临床疗效,为整体缓解痔术后患者肛门不适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我院肛肠科行痔手术治疗术后自觉肛门下坠的患者 186 例,随机将其分为中药联合组(62例)、膏栓联合组(62例)、对照组(62例).中药联合组给予口服化瘀解毒中药联合外用黄蜂痔疮膏、消炎止痛栓入肛,膏栓联合组除去中药口服,对照组仅给予消炎止痛栓入肛.治疗 7d后对比 3 组患者肛门下坠感、疼痛评分、便前急迫感评分、排便不爽感评分,评价整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中药联合组及膏栓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改善患者的肛门下坠感,改善疼痛、便前急迫、排便不爽等术后并发症状(P<0.05),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其中中药联合组在改善肛门下坠及疼痛、排便不爽感方面,更优于膏栓联合组(P<0.05).结论:痔术后患者经口服化瘀解毒中药配合黄蜂痔疮膏外用、消炎止痛栓入肛对于缓解肛门下坠及疼痛、排便不爽感优于单用栓剂,并能改善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刺联合展筋活血方外用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展筋活血方外用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0 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35 例(脱落2例)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 35 例(脱落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展筋活血方外用治疗.2 组治疗疗程为 4w.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血清 IL-6、IL-8 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w后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中的IL-6、IL-8的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展筋活血方外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IL-6、IL-8 含量水平,缓解并改善早中期KOA的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仑伐替尼致手足皮肤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85岁,因手足红斑、脱屑、水疱10个月,双下肢瘀斑、脓疱伴痛4个月于2019年11月入院。患者1年前于外院诊断为肝细胞癌,2018年11月开始口服仑伐替尼8 mg/d,1个月后出现掌跖、肢端暗红斑伴脱屑,双足散在水疱、大疱,伴足跟痛。期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4个月前无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瘀斑、少许水疱、结痂,逐渐增多,伴胀痛,行走时加剧。患者无发热、畏寒,无腹痛腹泻,无关节疼痛等。入院前1周自行外用聚维酮碘,口服泼尼松5 mg/d等治疗,未缓解。患者有高血压病史40余年,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血压控制可;50年前曾患肺结核,已治愈。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疑匹伐他汀致白癜风患者出现褐黑色斑点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55岁,汉族。因泛发型白癜风30年、面部褐黑色斑点1个月于2021年6月15日就诊。患者1990年无明显诱因左手出现1处白色斑片,于外院诊断为白癜风,予外用"激素"类药膏后未见明显改善。白斑逐渐增多,多次就诊并予外用药物、激光等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2010年左右,白斑于6个月内迅速累及周身皮肤,此后10余年未行任何相关治疗。2021年5月中旬,患者左眼内眦白斑区突然出现1处褐黑色斑点,未予处理,后皮损于2周内迅速扩散至双侧内眦、颧部及耳部,并持续进展。既往冠心病10个月余,规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晚(2021年5月初因转氨酶升高调整为匹伐他汀钙片2 mg/晚),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每日2次。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2次。皮肤科检查:全身泛发色素脱失斑,小腿胫前有少量白色毳毛,鼻部、颧部及耳部前后散在褐黑色色素沉着斑,直径1 mm左右,颜色均匀,边界清晰,密集分布(图1A)。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肿瘤常规筛查包括糖类抗原(CA50、CA242、CA125、CA15-3、CA19-9、CA72-4)、鳞状上皮癌抗原、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结果均为阴性。患者右侧颧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完整,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酸性变,血管周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图1B)。伍德灯下面部见片状不规则亮白色荧光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白斑中部及周围存在正常皮肤色素岛及斑点所致色素岛(图1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45岁,因周身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丘疹伴瘙痒,重时有渗液,口服中药后皮损消退,但因用药后腹泻中断中药。皮损逐渐扩至颈部、躯干四肢,口服抗组胺药物后部分消退,但因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停用。曾就诊多家医院,予艾洛松、他克莫司及中药药膏外用,效果不佳,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及日常工作。过敏性结膜炎10年;4年前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阳性,就诊时仍接受抗病毒治疗。否认肝炎、结核病史。皮肤科检查:面颈部弥漫性红斑,脱屑,散在丘疹,口周明显,耳前红斑有浸润,可见明显抓痕、血痂,颈部暗红、肥厚斑块(图1A);胸腹部红斑丘疹,部分融合(图1C);后背部弥漫性红斑,可见苔藓样变,表面有色素沉着;四肢对称性红斑丘疹,可见抓痕及血痂。患者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48.2分,特应性皮炎指数(SCORAD)73.6分,主观瘙痒数字评定量表(NRS)10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24分。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620 × 10 6/L(参考值:50 × 10 6/L ~ 300 × 10 6/L,下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101(0.004 ~ 0.08),总IgE 396 IU/ml(0 ~ 100 IU/ml)。治疗前5个月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CD4 +细胞324个/μl(410 ~ 1 590个/μl),CD8 +细胞1 176个/μl(119 ~ 1 140个/μl),未检出HIV病毒载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3日,获取中药外治PV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并提取中药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探析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功效,中药频次、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结果:纳入方剂186首,涉及中药190味,多为苦寒药,主要归肝、心经,以清热类为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中药次之;使用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苦参、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地黄、紫草;常用的3个药对是苦参-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中药外治PV围绕“热毒”核心病机,以“从血论治”为主,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并重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球囊辅助注射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治疗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该文报道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内瘘穿刺过程中误伤肱动脉引起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救治。既往PSA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外科切开修补、局部加压治疗、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覆膜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等方法,但均有一定缺陷。该患者因内瘘功能不良入院,彩超确诊肱动脉PSA形成,使用超声引导下球囊辅助注射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成功治疗PSA。术后3个月回访患者,内瘘功能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用西罗莫司治疗儿童浅表脉管畸形19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外用西罗莫司乳膏治疗儿童浅表脉管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设计,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脉管性疾病专业门诊的浅表脉管畸形患儿,予0.1%西罗莫司乳膏外用,通过影像学、皮肤镜、主观评定等指标,根据国际通用四级分类法评估疗效,同时监测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纳入19例浅表脉管畸形患儿,男12例,女7例,年龄1 ~ 11.5岁,14例诊断为血管淋巴管畸形,3例淋巴管畸形,2例静脉畸形。16例发生在下肢,8例伴随疼痛,2例破溃,6例有既往治疗史。治疗6个月时疗效为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8例,有效16例,显效12例。6例同一病灶治疗6个月后长、厚、宽度(1.83 ± 0.84、1.00 ± 0.55、2.25 ± 1.25 cm)均低于治疗前(2.40 ± 0.95、1.35 ± 0.61、2.50 ± 1.34 cm), t值分别为5.22、10.25、3.73,均 P < 0.05。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史以及是否疼痛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而脉管畸形的诊断分类不同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8)。19例患儿中,2例用药后局部有轻度烧灼感。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均低于1.0 ng/ml。 结论:外用西罗莫司治疗儿童浅表脉管畸形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45例(共71个创面)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足部Ⅲ度冻伤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hGM-CSF组24例(35个创面)和对照组21例(36个创面)。rhGM-CSF组患者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8±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6±14)岁。2组患者均进行复温、抗炎止痛、抗感染、抗凝、溶栓等全身治疗,rhGM-CSF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创面分别外涂rhGM-CSF凝胶和芦荟抑菌胶,每平方厘米创面外涂10 mg,每24小时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1、3、7、14 d,对创面炎症反应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12 d,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阳性检出率;观察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治疗1、3 d,2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相近( t=0.37、2.93, P>0.05);治疗7、14 d,rhGM-CSF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t=5.77、5.83, P<0.01)。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治疗6、12 d,rhGM-CSF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2/35)、22.86%(8/35),略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30.56%(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hGM-CSF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创面红肿,创周皮肤片状红斑,经生理盐水冲洗后缓解。rhGM-CSF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5±0.8)d( t=24.89, P<0.05)。 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治疗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外用一氧化氮供体对屏障功能破坏的小鼠表皮增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屏障功能破坏的小鼠表皮增生的影响。方法:将15只SKH1无毛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AP)处理组(4只)、屏障破坏组(4只)、屏障破坏+SNAP处理组(4只);将1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屏障破坏组、屏障破坏+硝普钠(SNP)处理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小鼠背部涂抹丙二醇-乙醇混合溶剂;SNAP处理组仅涂抹SNAP溶液;屏障破坏组采用胶带反复粘贴背部皮肤并涂抹丙二醇-乙醇混合溶剂,每天2次;屏障破坏+SNAP或SNP处理组小鼠经胶带处理后涂抹10 mmol/L SNAP或SNP溶液。各组均连续处理4 d,第5天处死小鼠并取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表皮厚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检测表皮增殖细胞。多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SNAP处理组SKH1小鼠表皮厚度及PCNA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33、1.25, P值分别为0.748、0.24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屏障破坏组SKH1和C57BL/6J小鼠表皮厚度均明显增加,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均 P < 0.01)。屏障破坏组SKH1小鼠表皮厚度为(50.4 ± 5.4)μm,PCNA阳性细胞数为(87.3 ± 3.8)个/mm,而C57BL/6J小鼠分别为(45.9 ± 3.7)μm和(232.0 ± 19.3)个/mm,与之相比,屏障破坏+SNAP处理组SKH1小鼠及C57BL/6J小鼠表皮均显著增厚[(127.5 ± 12.0)μm,(78.1 ± 7.6)μm,均 P < 0.001],且PC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120.0 ± 5.0)个/mm,(285.0 ± 15.0)个/mm,均 P < 0.01]。 结论:局部NO供体处理不影响正常表皮增生,但在表皮屏障功能破坏状态下,NO供体促进表皮增生,提示皮肤状态影响局部NO供体对表皮增生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