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膜"切开技术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隔膜"切开技术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22例应用"隔膜"(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的一段膜状管壁)切开技术行LTCBDE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54.4±20.3)岁。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胆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等)及随访情况等。结果: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LTCBDE手术中(其中经残余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2例)均成功施行"隔膜"切开,均成功探查肝总管以及左右肝管开口、二级胆管开口等肝内胆管,且证实肝总管及肝内胆管通畅、无结石残留。手术时间(79.6±23.2)min,术后住院时间(6.3±1.7)d,术后无胆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未出现胆道狭窄、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隔膜"切开技术增强了LTCBDE中肝门部胆管可视化程度,安全有效,增加了LTCBDE的适用范围及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柳栎浸膏胶囊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柳栎浸膏胶囊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单侧肾结石接受PCNL的患者186例,术中均留置6 F输尿管支架管,经术后复查泌尿系平片,确认术后残留结石为临床无意义结石(最大径≤4 mm),根据术后服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组( n=62)和对照组( n=124),药物组患者口服柳栎浸膏胶囊,对照组患者未服药,两组患者术后接受同样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观察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情况,并随访记录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PCNL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药物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34.20±26.65) mg,女性(336.00±25.64) mg;对照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74.11±42.28) mg,女性(374.42±42.44) mg,药物组患者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药物组在服用药物期间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药物组患者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0)。药物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5%,对照组为8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6)。 结论:柳栎浸膏胶囊可以有效预防PCNL术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发生,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附2 27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1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 272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5例、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352例、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332例、陕西省人民医院233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2例、延安大学附属咸阳医院138例、宝鸡市人民医院137例、汉中市中心医院125例、宝鸡市中心医院95例、安康市中心医院72例、榆林市第二医院51例)行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87例,女1 385例;年龄为(48±12)岁,年龄范围为12~86岁。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及住院情况。(2)随访及并发症情况。(3)非肿瘤性息肉与肿瘤性息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4)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10~12 mm、≥13 m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5)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6)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肿瘤性息肉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估。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状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剔除CEA、CA19-9缺失数据后进行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或多样本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后,应用R 3.6.0 version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1)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及住院情况:2 272例患者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19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43例、胆囊癌根治术28例、腹腔镜保胆取息肉术2例,术中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1 050例。2 272例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非肿瘤性息肉1 953例(胆固醇性息肉1 681例、炎症性息肉272例);肿瘤性息肉319例,其中良性息肉274例(腺瘤93例、腺肌瘤66例、腺瘤样增生81例、腺瘤合并上皮内瘤变34例),恶性息肉45例(腺癌43例、腺鳞癌1例、肉瘤样癌1例)。2 27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 d(1~27 d)。(2)随访及并发症情况:2 272例患者中,1 9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63.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0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短期并发症患者180例,发生长期并发症患者170例。(3)非肿瘤性息肉与肿瘤性息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1 953例非肿瘤性息肉患者年龄(≤50岁、>50岁),第一次发现息肉至手术时间(<1年、1~3年、>3年且≤5年、>5年),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多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1~6 mm、7~9 mm、10~12 mm、≥13 mm),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情况(带蒂、宽基底),术前B超检查息肉形态(结节状、乳头状、球状、桑葚状),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有、无),术后病理学检查息肉直径(1~6 mm、7~9 mm、10~12 mm、≥13 mm),术后病理学检查胆囊壁厚度(≤4 mm、>4 mm)分别为1 118、835例,1 027、422、230、274例,2.0 mg/L(0.2~8.6 mg/L),14.5 U/mL(2.6~116.4 U/mL),10.5 U/mL(1.2~58.7 U/mL),658、1 295例,674、741、413、125例,1 389、564例,407、1 119、292、135例,832、1 121例,698、774、385、96例,1 719、234例;319例肿瘤性息肉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0、159例,204、55、26、34例,2.9 mg/L(0.2~28.8 mg/L),19.7 U/mL(3.5~437.1 U/mL),15.0 U/mL(1.0~945.0 U/mL),203、116例,49、59、100、111例,154、165例,92、153、49、25例,218、101例,53、85、90、91例,263、56例;非肿瘤性息肉与肿瘤性息肉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599, Z=-3.668,-2.407,-3.023,-3.403, χ2=104.474, Z=-13.367, χ2=65.676,12.622,73.075, Z=-11.874, χ2=7.649, P<0.05)。(4)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10~12 mm、≥13 m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2 272例患者中,剔除合并胆囊结石311例后,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 706例,直径为10~12 mm 459例,直径为≥13 mm 205例。706例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患者第一次发现息肉至手术时间(<1年、1~3年、>3年且≤5年、>5年),CEA,CA19-9,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多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情况(带蒂、宽基底),术前B超检查息肉形态(结节状、乳头状、球状、桑葚状),术前B超检查息肉回声强度(略强、中等、弱),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有、无),息肉病理学类型(非肿瘤性息肉、良性息肉、恶性息肉)分别为291、170、107、138例,2.2 mg/L(0.5~8.6 mg/L),21.0 U/mL(2.8~116.4 U/mL),207、499例,620、86例,118、463、75、50例,252、410、44例,379、327例,657、49、0例;459例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67、85、43、64例,1.6 mg/L(0.4~9.3 mg/L),10.4 U/mL(3.3~354.0 U/mL),205、254例,237、222例,158、223、51、27例,222、213、24例,263、196例,373、79、7例;205例胆囊息肉直径≥13 mm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8、38、20、19例,2.1 mg/L(0.6~28.8 mg/L),10.2 U/mL(3.6~307.0 U/mL),120、85例,75、130例,68、97、22、18例,98、95、12例,148、57例,113、71、21例;胆囊息肉直径为7~9 mm、10~12 mm、≥13 mm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6.482,8.093,39.504,66.971,277.043,60.945,19.672,22.340,197.854, P<0.05)。(5)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影响因素分析:459例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中,非肿瘤性息肉373例,肿瘤性息肉8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EA、CA19-9、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情况是影响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相关因素( χ2=10.342,5.616,20.009, Z=-4.352, χ2=6.20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EA>5.0 mg/L、CA19-9>39.0 U/mL、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为11mm、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为宽基底是影响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8.423,0.082,0.337,3.694,2.318,95%可信区间为1.547~45.843,0.015~0.443,0.198~0.575,1.987~6.866,1.372~3.916, P<0.05)。(6)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肿瘤性息肉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估:将CEA、CA19-9、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情况导入R 3.6.0 version软件建立肿瘤性息肉列线图预测模型,其结果显示:CEA>5.0 mg/L,CA19-9>39.0 U/mL,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为10 mm、息肉直径为11 mm、息肉直径为12 mm,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为宽基底列线图评分分别为25、27、100、0、26、72、98分;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768。列线图预测结果显示:直径为10、11、12 mm胆囊息肉,多发、带蒂、CEA≤5.0 mg/L和CA19-9≤39.0 U/mL的患者,肿瘤性息肉发生率分别为0、6%、10%;直径为10、11、12 mm胆囊息肉,单发、宽基底息肉患者,肿瘤性息肉发生率分别为43%、53%、70%。校准图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率和实际发生率较为一致。 结论:CEA>5.0 mg/L、CA19-9>39.0 U/mL、术前B超检查息肉数目单发、术前B超检查息肉直径为11 mm、术前B超检查息肉附壁为宽基底是影响无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直径为10~12 mm患者发生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直径为10、11、12 mm,单发和宽基底胆囊息肉患者,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障碍和局部微环境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1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氢甲烷呼气试验检测SIBO发生率,采用钡餐检测小肠动力,采用16S rRNA检测粪便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每个样本的物种丰富度低于使用相同序列的对照组,观察组Sha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04±0.32 vs 3.41±0.25, P=0.008)。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种和进化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门水平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观察组厚壁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 P<0.05);属水平两组患者拟杆菌属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普氏菌属、另枝菌属、栖粪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真杆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毛螺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氢气浓度值和甲烷浓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SIBO阳性患者17例,阳性率80.95%;对照组SIBO阳性患者6例,阳性率28.57%,两组患者SIBO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9.611, P=0.002)。观察组小肠运行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存在小肠动力障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动力和肠道菌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机制,对胆结石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内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华信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9家北京市内医疗中心消化内科门诊,应用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入组标准为结石最大径≤10 mm且结石在X线下不显影。治疗方案为连续6个月口服UDCA,剂量为10 mg·kg -1·d -1。采集患者基本信息,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DCA溶石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共纳入215例患者,胆囊结石完全溶解率为19.5%(42/215),部分溶解率为50.7%(109/215),治疗总有效率为70.2%(151/215)。泥沙样结石的完全溶解率高于成块结石[37.0%(17/46)比14.8%(25/169); OR=3.377, 95%置信区间(95% CI) 1.621~7.035, P=0.001];成块结石中,直径≤5 mm的结石完全溶解率高于直径>5 mm的结石[37.5%(9/24)比11.0%(16/145); OR=4.837, 95% CI 1.823~12.839, P=0.002]。高体重指数( OR= 0.872, 95% CI 0.764~0.995, P=0.043)和胆囊结石病程长( OR=0.942, 95% CI 0.912~0.973, P<0.001)的患者完全溶解率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UDCA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 OR=0.940, 95% CI 0.908~0.974, P=0.001)、胆囊壁粗糙( OR=0.438, 95% CI 0.200~0.962, P=0.040)和成块结石(对比泥沙样结石, OR=0.236, 95% CI 0.101~0.550, P=0.001);对于成块结石的患者,影响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 OR=0.926, 95% CI 0.877~0.978, P=0.006)和结石直径>5 mm( OR=0.142, 95% CI 0.043~0.470, P=0.001)。经UDCA治疗6个月后,患者胆源性腹痛评分由0分(0分,6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消化不良症状评分自1分(0分,2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8.50、-9.13,均 P<0.001)。 结论:UDCA对于胆囊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溶石效果,并且可以减轻患者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胆囊结石病程长、胆囊壁粗糙和结石直径>5 mm是UDCA溶石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5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病理证实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5例均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男103例,女52例,男女人数比2∶1,年龄17~86(59.6±12.0)岁,术前诊断合并胆囊结石占78.7%(122/155),CA199(糖类抗原199)升高占40.7%(61/150),血脂升高占17.5%(20/114);彩超测量胆囊壁厚度3~35(8.92±4.84)mm,彩超诊断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占1.4%(2/141),诊断为胆囊癌占55.3%(78/141);影像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占13.7%(19/139),诊断为胆囊癌占45.3%(63/139)。术中冰冻组(108例)和术中未冰冻组(47例)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清CA199、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胆囊壁厚度(彩超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3);两组在手术方式方面采用胆囊癌根治术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及胆囊床肝组织切除术、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及胆囊床肝组织切除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治疗以胆囊切除为主,由于其影像学检查和CA199指标常与胆囊癌类似,术前及术中易误诊为胆囊癌,为避免不必要的扩大切除,术中冰冻是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子宫颈为中心放射状改良大八字缝合在穿透性胎盘植入术中止血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以子宫颈为中心放射状改良大八字缝合术对胎盘植入性疾病中最严重的大面积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的大面积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孕妇131例,术前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术中采用以子宫颈为中心放射状改良大八字缝合术的孕妇45例,为新术式组;采用其他缝合术式的孕妇86例,为常规术式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住院天数、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既往剖宫产术次数、终止妊娠孕周、盆腹腔粘连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术中情况:新术式组、常规术式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 000 ml(400~1 600 ml)、1 200 ml(875~2 200 ml),新术式组低于常规术式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4±34)、(108±37)min,新术式组短于常规术式组,以上指标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3)术后及新生儿情况:两组孕妇发热、血栓、入住ICU例数、术后住院天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所有孕妇均成功保留子宫。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4)术后随访:所有随访的产妇中,未见明显晚期产后出血、切口愈合不良及慢性腹痛等远期并发症者;未发现血尿、尿频、膀胱内壁结石等泌尿系统异常情况。术后半年随访的121例产妇中,恢复月经者79例。 结论:以子宫颈为中心放射状改良大八字缝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围手术期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大面积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1例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5例,女66例;年龄为(55±16)岁,年龄范围为20~89岁。111例患者术中采用胆道镜观察胆道系统黏膜走行及黏膜下血管、增生性病灶等情况。观察指标:(1)患者检查情况。(2)具体病例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1)患者检查情况:111例患者术中均行胆道镜检查,5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111例患者中,5例患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2)具体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术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总管内原胆囊颈管口处黏膜异常,血管增粗,走行紊乱,考虑恶变可能。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炎细胞浸润,局灶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管壁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浸润肌壁癌变,3,3-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检查结果示细胞角蛋白7强阳性。病例2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CP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息肉根部可见1根血管,诊断为胆囊息肉合并腺瘤。内镜窄带成像术(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根部黏膜下可见粗大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成腺瘤样增生。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呈腺瘤样增生。病例3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肝内胆管结石较大。采用钬激光碎石处理,击碎结石后发现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病灶质软,黏膜光滑。NBI和亚甲基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4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扩张。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多发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胆管乳头状瘤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除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肝内外胆管壁上多发节段性增生絮状增生病灶。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内多发增生性病灶,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影。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样增生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5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示胆管下端泥沙样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颈部狭窄,其余区域增粗。CT冠状面检查结果示胆囊颈部及胆总管内多发结石,伴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扩张,胆总管下端稍狭窄,不排除壶腹部占位性病变可能。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示胆总管下端软组织占位性病变,考虑内生性腺瘤可能,胆总管内微小结石。术前超声内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慢性炎。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光滑,未见占位性病变。术中胆道镜下超细超声探头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及黏膜下结构层次清楚,未见占位性病变。结论:胆道镜检查可用于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海地区回族、汉族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脂联素mRNA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回族、汉族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脂联素mRNA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同期住院的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择期手术患者(108例)和不合并胆囊结石病的其他良性疾病择期手术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胆囊胆固醇结石及成人肥胖分类标准分为胆囊结石肥胖组56例、胆囊结石非肥胖组52例、非胆囊结石肥胖组48例、非胆囊结石非肥胖组43例。测定各组患者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尿酸、超敏反应C蛋白(hs-CRP)水平;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大网膜脂肪组织与腹壁皮下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结果:与非胆囊结石非肥胖组比较,非胆囊结石肥胖组、胆囊结石非肥胖组、胆囊结石肥胖组TC[(4.57±0.49)mmol/L vs (5.63±0.53)mmol/L、(6.12±0.51)mmol/L、(6.85±0.43)mmol/L]、TG[(1.50±0.32)mmol/L vs (2.06±0.33)mmol/L、(2.53±0.39)mmol/L、(2.96±0.34)mmol/L]、LDL-C[(2.14±0.35)mmol/L vs (2.65±0.33)mmol/L、(3.05±0.37)mmol/L、(3.54±0.38)mmol/L]、尿酸[(188.63±13.52)mmol/L vs (257.69±14.63)mmol/L、(306.96±18.96)mmol/L、(359.96±16.58)mmol/L]、hs-CRP[(228.32±18.96)μmol/L vs (298.96±19.96)μmol/L、(354.96±19.96)μmol/L、(405.98±19.47)μmol/L]水平升高,脂联素表达[皮下脂肪:(1.76±0.25) vs (1.43±0.23)、(0.98±0.23)、(0.68±0.29);大网膜:(2.15±0.29) vs (1.88±0.28)、(1.56±0.27)、(1.12±0.25)]及HDL-C[(2.15±0.11)mmol/L vs (1.79±0.15)mmol/L、(1.42±0.12)mmol/L、(1.15±0.09)mmol/L]水平降低( P<0.05);与非胆囊结石肥胖组比较,胆囊结石非肥胖组、胆囊结石肥胖组TC、TG、LDL-C、GLU、尿酸、hs-CRP水平升高,脂联素表达及HDL-C水平降低( P<0.05);与胆囊结石非肥胖组比较,胆囊结石肥胖组TC、TG、LDL-C、GLU、尿酸、hs-CRP水平升高,脂联素表达及HDL-C水平降低( P<0.05)。皮下、大网膜脂联素表达与HDL-C正相关,与TC、TG、LDL-C、尿酸、hs-CRP负相关(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皮下脂联素、大网膜脂联素及高水平TG均为非肥胖人群发生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OR=2.340、1.931、2.784, P<0.05);低水平皮下脂联素、大网膜脂联素及高水平LDL-C均为肥胖人群发生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OR=2.358、2.596、2.115, P<0.05)。 结论:青海地区回族、汉族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脂联素mRNA水平降低;低水平皮下脂联素、大网膜脂联素均为青海地区回族、汉族肥胖、非肥胖人群发生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黏蛋白5B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HL)患者肝切除术后黏蛋白5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切除的4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PHL组)和16例非结石性良性肝病对照患者(对照组)的胆管黏膜、胆管壁、胆汁及静脉血。对两组患者术前胆汁及血清指标进行对比。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查胆管壁黏蛋白1与黏蛋白5B的表达,HE常规染色病理检查胆管壁。以黏蛋白1为阳性对照,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实时-PCR检查胆管黏膜黏蛋白1与黏蛋白5B的信使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PHL组组内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HL组患者术前血清脂类指标均较对照组高,而胆汁总胆汁酸浓度[(181.5±18.2) mmol/L比(192.1±22.5) mmol/L]、胆汁酸摩尔百分比[(80.7±1.6)%比(89.7±1.0)%]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HL组黏蛋白1信使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HL组黏蛋白5B信使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高[(0.94±0.12)比(0.73±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胆管黏蛋白5B信使RNA的表达增强与胆汁中的总胆汁酸水平呈负相关( r=-0.4, P<0.05)。 结论:黏蛋白5B表达增强与PHL关系密切,可能与促进了胆管黏膜上皮对胆汁酸的吸收,使黏蛋白大量分泌进入胆汁,导致致石胆汁形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