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保护新生肠道屏障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乳提取物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disialyllacto-N-tetraose,DSLNT)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取2013年2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病理科保存的新生儿回肠病理组织石蜡块(NEC 12例,肠闭锁9例)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其肠道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情况。(2)取1日龄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NEC组(10只)和DSLNT+NEC组(10只),NEC组和DSLNT+NEC组以3次/d的频率、连续3 d进行缺氧(95%N 2,10 min)/冷刺激(4 ℃,10 min)诱导新生大鼠NEC模型,DSLNT+NEC组在造模同时于配方奶中添加DSLNT(300 μmol/L)。72 h后处死所有大鼠,取末端回肠组织处理,比较不同组肠组织损伤及ZO-1表达情况。(3)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人肠上皮细胞株Caco-2炎性细胞模型并给予DSLNT,分为对照组、LPS组、DSLNT+LPS组,以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并以免疫荧光法检测ZO-1表达,验证DSLNT对Caco-2细胞生长和紧密连接的影响。 结果:(1)患儿结果:NEC组病变肠段黏膜层绒毛完整度缺失,肠上皮细胞连接处ZO-1表达明显少于肠闭锁组和NEC组非病变肠段。(2)动物实验结果:NEC组大鼠肠组织病变部位肠上皮层松脱甚至坏死和脱失,ZO-1表达低于对照组和DSLNT+NEC组( P<0.05)。DSLNT+NEC组大鼠存活率高于NEC组(8/10比6/10),回肠炎症损伤病理评分低于NEC组[2.0(1.0,2.8)比3.5(3.0,4.0)]( P<0.05)。(3)细胞实验结果:LPS组肠上皮Caco-2细胞出现细胞生长限制和ZO-1免疫荧光暗淡;DSLNT+LPS组Caco-2细胞生长优于LPS组,与对照组相当,同时ZO-1表达强度显著增加。 结论:肠上皮紧密连接损伤是NEC的重要特征之一,ZO-1是NEC药学防治的潜在靶标分子;人乳寡糖单体DSLNT通过调节肠上皮ZO-1表达和紧密连接完整性发挥对新生肠道的保护作用,是天然的肠道屏障调节物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增温对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木里薹草氮磷重吸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重要的营养保存机制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度变化会影响植物养分吸收.为了探讨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植物木里薹(Carex muliensis)草养分重吸收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本研究通过野外模拟增温实验,测定木里薹草成熟叶片和衰老叶片的氮(N)、磷(P)含量并分析其重吸收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木里薹草叶片N、P含量均值分别为11.44和1.19mg·g-1,N重吸收效率(NRE)、P重吸收效率(PRE)均值分别为61.8%和69.0%,增温显著降低了成熟叶片氮含量,显著提高了衰老叶片磷含量(P<0.01),对成熟叶片磷含量和衰老叶片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增温显著降低了成熟叶片和衰老叶片N∶P(P<0.01)及NRE(P<0.05)和PRE(P<0.01);木里薹草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衰老叶片氮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木里薹草生长受P限制,而增温可能导致限制情况发生变化,木里薹草叶片养分重吸收还可能受到化学计量调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和预测若尔盖高原养分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为气候变暖下高寒草本沼泽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变化的预测提供数据支持和实验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警惕肝癌细胞株的污染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原发性肝肿瘤细胞株是临床前研究模型的重要工具,对特定基因、蛋白质和通路进行功能研究和验证具有重要意义.Cellosaurus数据库(2017年5月22日版;http://web.expasy. org/cellosaurus/)已纳入100余种源自肝细胞癌(HCC)的细胞株.总的来说,肿瘤被剥离后细胞在体外生长的效率限制了可用细胞株的数量.Qiu等[1]最近研究发现,如果保存方法得当,肝癌细胞株中自然存在的分子改变可在不同的模型中如实表达.Cellosaurus细胞库中至少有35种不同的肝癌细胞株.目前正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收集其他的肝癌细胞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照和温度对红花槭限制生长保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主要探讨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温度及昼夜温差等保存条件对卓越红花槭(Acer rubrum cv.‘Somerset’)限制生长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为期182天的保存过程中,离体材料前期以分化生长为主,后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并呈现一定的低温适应性.温度对离体材料生长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影响持久,二者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昼夜温差对平均出芽数和生根率都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保存效果最好的条件是T3 (25℃,12小时光照,62.50 μmol·m-2·s-1)和T7 (25℃,12小时光照,31.25 μmol·m-2·s-1)处理组,但最佳保存条件的选择标准并不唯一,其核心是保证种质材料的分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泌体在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胞外囊泡,携带多种蛋白质、mRNA、微小RNA,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生长等过程,可反映细胞的生理和病理情况.外泌体具有安全性高、易保存、易运输、效率高、来源广泛以及无伦理限制等优点,故其在骨科疾病检测和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外泌体在骨科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年轻恒牙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源于自体,主要成分包括纤维蛋白、血小板生长因子和白细胞等,具有制备简单、应用安全、无伦理学应用限制等优势,其中各种成分的共同作用在炎症调节、血管生成以及软硬组织修复再生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年轻恒牙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PRF作为一种新型医学材料,已逐步应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再生、根尖屏障、延迟再植和活髓保存等治疗,且疗效良好.随着PRF在年轻恒牙治疗中的应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优势逐渐显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安徽太平竹类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库毛竹及其变种(花毛竹、黄槽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毛竹及其变种3个年龄阶段(1、3、5年生)细根化学计量特征,探究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养分策略.结果 表明:1)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竹种的影响,年龄对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小;2)毛竹及其变种细根的养分元素含量存在差异性,生长季花毛竹细根的全C、全N、全P含量较高,其他竹种则相对较低;毛竹细根C∶N、C∶P最高,毛竹及其变种细根N∶P差异性不显著;3)花毛竹、金丝毛竹细根的N和P含量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毛竹及其变种的细根普遍受P元素的限制;其他竹种细根C、N、P养分元素之间异速生长关系不显著,说明其养分分配具有相似性;4)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与土壤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细根C∶P主要受土壤有机质与全P的制约.因此,与土壤环境因素相比,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受竹种遗传特性的限制作用更大;毛竹及其变种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受其所处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同竹种的养分元素利用策略存在差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南亚高山次生灌丛促进建群树种更新恢复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8/5
针对西南亚高山区大量退化灌丛恢复技术缺乏的问题,在浓密灌丛抑制建群树种幼苗更新的生态系统,采用调控灌丛冠幅和适当去除地被物层技术,以改善灌丛生态系统中限制建群树种更新和生长的环境因子,促进幼苗生长和更新;在缺乏种源的灌丛生态系统,利用灌丛微环境的直播和栽植技术补充种源.对调控处理后的幼苗存活、生长及微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2018-2020),发现:(1)水平或垂直去除部分灌丛冠幅增加了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建群种幼苗的基径和株高,其中水平去除处理使得幼苗基径和株高分别增加了51.5%和61.6%;(2)仅凋落物去除和地被物全部去除后,灌丛空地移栽的云杉幼苗死亡率从20.8%下降到7.1%,且株高和基径增长率为24.6%-35.8%,均高于地被物保留时的对照幼苗(4.0%-20.7%);(3)野外原位播种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和粗枝云杉种子的萌发率为密灌>疏灌>草地(P<0.05),抚育方式对种子萌发和保存的影响均为微肥>CK>微肥+保水剂>保水剂(P<0.05);(4)未添加有机底肥条件下,栽植在灌丛根围区域和非根围区域的云杉幼苗存活率分别为56.9%和30.0%,其中栽植在灌丛坡位上方位更有利于幼苗存活,添加底肥促进了栽植在无灌丛植被区域的云杉的存活,存活率达到100%.可见,在有建群树种幼苗的浓密灌丛区,通过改善抑制幼苗生长的微环境,建群树种的生长得到明显改善;在次生灌丛无建群树种种源区,通过引入建群树种种源,能促进建群树种幼苗定居;上述研究结果为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D137L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5
真核表达系统因具有完整的翻译后修饰、表达蛋白免疫原性较小而成为制药行业生产蛋白药物的新方向.该研究目的是构建CD137L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K293F细胞实现高效表达并进行蛋白纯化与活性分析.以该实验室保存的含有CD137L融合基因的质粒pET11a-FP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在目的基因N端添加长腹水蚤荧光素酶信号肽和Kozak基因序列、C端添加6 x His纯化标签,使用XbaⅠ、EcoR 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插入pcDNA3.1(+)载体,并对其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转染试剂PEI将构建成功的pcDNA3.1-FP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进入HEK293F细胞,对转染复合物比例及表达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SDS-PAGE电泳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每毫升细胞转染1.5 μg质粒和7.5 μg转染试剂、表达4 d时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最高.镍柱亲和纯化结果显示,每升培养基上清可以纯化获得1 mg目的蛋白,功能活性分析表明CD137L融合蛋白能够有效激活人PBMC细胞增殖和抑制人HUVEC细胞的生长.综上所述,该研究成功构建了 CD137L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K293F细胞中实现了分泌表达,为该融合蛋白的进一步稳定表达、大规模放大和成药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花叶玉簪试管苗限制生长保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玉簪属植物在园林景观及药理学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野生玉簪属极易遭受自然灾害、病毒及病虫害等侵袭,组织培养继代也面临着维护成本高、容易污染等挑战.针对新品种培育及品种遗传稳定等需求,建立高安全、低维护、低消耗的保存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花叶玉簪无菌苗为材料,采用限制生长保存技术,运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甘露醇、脱落酸、矮壮素对花叶玉簪限制生长试管苗的存活影响及生理生化响应.结果 表明:在20~25℃条件下,玉簪试管苗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50 g/L+甘露醇20 g/L+脱落酸(ABA,abscisic acid)1 mg/L+矮壮素(CCC,chlormequat chloride)20 mg/L,保存6个月后存活率仍为100%,无继代保存期可达对照2倍以上且维持性状稳定;保存后材料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过氧化氢酶(CAT,catalase)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保存材料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细胞膜脂氧化程度降低,延缓衰老进程,延长保存继代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