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表型到分子: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菌群是由许多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对人体消化、营养吸收、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关键基因与代谢产物,将有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与辅助诊断,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与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更好地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肠道菌群的鉴定在临床诊疗及药物研发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迅速发展的领域进行全面回顾.传统的鉴定方法无法全面捕捉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肠道菌群的分类鉴定也从最初的表型鉴定和化学鉴定演变到了分子水平鉴定.本综述整合了肠道菌群的主要鉴定方法及其应用评价,特别关注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鉴定中的应用,这种革命性的肠道菌群鉴定方法预示着人类对微生物世界认识的全新篇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群落及其演替"部分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析和比较教材有益于教师从不同方面把握教材,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以"群落及其演替"相关内容为例,从知识编排、实验设计、习题编制3个方面对中美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生物学教材的编写与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主手术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伦理挑战和风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主手术机器人(autonomous surgical robots,ASR)的自主功能演进引起了伦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担忧.然而,对这类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的伦理挑战和风险的探讨仍显不足.为此,借鉴汉斯·约纳斯的论证方法分析总结出ASR研发与应用可能存在打破传统人机主从关系、过度物化人类价值与尊严,以及替代充满人性的医学职业等伦理挑战.这些挑战清晰地表明,ASR具有影响人类未来生存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对ASR不确定性的盲目包容态度、ASR后果的不可见性,以及医生责任的转变等方面.因此,应当负责任地发展手术机器人的自主功能,采用手术机器人部分替代医生的模式,而非完全替代,同时平衡技术创新和伦理考量之间的关键性,以便更好地引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乳低聚糖对婴儿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作为肠道菌群演替速度较快的重要阶段,稳定的肠道菌群定植对机体健康、免疫系统的建立及完善有着重大且长远的意义。母乳中富含人乳低聚糖(HMOs),能够有效促进婴儿肠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抑制病原菌的侵袭,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提高菌种多样性,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现就HMOs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列腺增生及其术后相关问题的激光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产生下尿路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BPH病患群体日益增大,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作为主要的手术手段,经尿道前列腺手术逐渐演进,更加强调微创性、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随着手术能量介质的递进发展,最传统的电热能逐渐被激光超越代替,不同波长的激光平台与其相适应的手术方式也层出不穷。虽然手术技术和工具的革新让外科医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但是BPH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仍是临床重要关切点。本文尝试将BPH及其术后相关问题的激光治疗作如下阐述,试图为临床中激光的应用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获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活体肝移植已逐渐成为可以替代尸体供者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和早期肝细胞肝癌最有效的方法,而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技术在活体肝移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腹腔镜活体供肝获取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情况,从供者选择、腔镜辅助活体供肝获取、腹腔镜左外叶获取、腹腔镜左半肝获取及腹腔镜右半肝获取等几个方面综述腹腔镜手术在活体肝移植中的特点,从而为提高供者安全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ICU入院后2~4年间生理、情绪/行为和神经认知发育预后:早期和晚期肠外营养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的二次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PICU患儿面临长期发育障碍,部分原因与早期/晚期肠外营养(early/late-PN)有关。本研究调查early-PN遗留损害随时间演变情况。设计:对2012至2015年间纳入1440名危重儿童的多中心PEPaNIC-RCT(ClinicalTrials.gov,NCT01536275)研究及其后2年(2014~2016年)和4年(2016~2019年)横断面随访研究进行了预先计划的二次分析。场所:比利时Leuven、荷兰Rotterdam和加拿大Edmonton的PICUs。对象:在两个随访时间点都接受了身体/情绪/行为/神经认知功能纵向评估的患儿和人口统计学匹配的健康对照儿童。干预措施:PEPaNIC-RCT研究中,患儿被随机分配到early-PN组和late-PN组。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这项个体内纵向研究调查了614名(297 early-PN和317 late-PN)[受试年龄为(5.4±4.2)岁和(7.3±4.3)岁]患儿PICU入院后2~4年间的身体/情绪/行为/神经认知功能变化,对照组为357名人口统计学匹配的健康儿童[(5.6±4.3)岁和(7.5±4.3)岁]。研究确定了组内时间进程,时间和组相互作用,以及危重疾病和early-PN对这些时间进程的独立影响。与健康儿童相比,患儿的大多数缺陷在这两年仍然突出( P≤0.01)。身高、体块指数、执行力、智力、运动协调(交替/同步敲击)和记忆学习指数缺陷进一步加重,而语言记忆缺陷(工作/即时/延迟记忆)减小( P≤0.05)。风险因素校正确认了大多数上述结果,并显示患儿附加执行功能(灵活性/情绪控制/总执行力)"进展为缺陷",而附加记忆功能(识别/图片)"摆脱缺陷"( P≤0.05)。时间进程基本不受early/late-PN影响,但early-PN患儿体重减轻,视觉-运动整合和警觉功能发育追赶有限( P≤0.05)。 结论:PICU入院后2~4年间的患儿发育障碍仍然突出。在这段时间内,身高、执行力和智力发育受损加剧,记忆力受损和early-PN损害仅部分恢复。对成年后发育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清中叶至民国时期东洋参在中国的流通药用考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东洋参,是将高丽参、西洋参引种至日本并形成一定规模化种植的人参。自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东洋参借助价格优势以辽参、高丽参替代品的外来参形象广泛流通于进补文化浓厚的江南地区,并逐渐在中国参市站稳脚跟。随着东洋参的流通和药用演变,清中叶至民国时期的医药界对其分类、作伪、药性与药用等研究逐渐深入,并在近代生药学的发展下,最终确定其与辽参、高丽参在药用价值上的替代关系。但随着近代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东洋参在全国性抵制日货运动中销量锐减,其在中国的药用逐渐衰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皮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肠道菌群失调与儿童过敏性哮喘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和演替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证明其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早期对肠道菌群失调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病风险。本文针对上述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