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1月山东省泰山医院106例慢性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与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随访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估湿疹严重程度,瘙痒VAS量表评估瘙痒程度;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记录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77.36%(41/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9, P=0.012)。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EASI、瘙痒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97、6.31、10.61, P值均<0.001);血清IgE水平[(57.19±7.54)IU/ml比(81.55±12.08)IU/ml, t=12.45]、EOS计数[(310.54±52.84)×10 6/L比(465.51±58.04)×10 6/L, t=14.37]均低于对照组( 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9%(8/53)、观察组为3.77%(2/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8, P=0.046)。观察组复发率为6.00%(3/50)、对照组为21.95%(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1, P=0.025)。 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可有效改善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患者皮损和瘙痒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除湿胃苓汤对小鼠特异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组织ERK1/2、Claudin 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究除湿胃苓汤(Chushi Weiling Decoction,CSWLD)对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的皮损改善效果,以及对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硝基氟苯(dinitro fluoro benzene,DNFB)诱导建立小鼠A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和低、中、高CSWLD组(5、10、20 mL·kg-1),另设置空白组(0.9%氯化钠溶液),各组均以相应药物灌胃1周.给药结束后,评价皮损改善情况,并行炎症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IL-6、IL-4、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5,CCL-5)和CCL-2含量.取皮损部位组织,以免疫组化染色测定IL-33、肿瘤抑制素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Claudin 1含量;以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ERK1/2、Claudin 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红肿、干燥、结痂明显,炎症评分增加,血清IL-33、IL-6、IL-4、CCL-5、CCL-2含量升高,组织IL-33、ST2含量增加,Claudin 1 mRNA表达降低,ERK1/2 mRNA表达升高,Claudin 1蛋白表达降低,ERK1/2磷酸化产物(phosphorylated-ERK1/2,p-ERK1/2)与ERK1/2蛋白比值增加(均P<0.01).在给予不同剂量CSWLD后,小鼠皮损部位红肿消退,结痂脱落,症状减轻.与模型组比较,中、高CSWLD组小鼠炎症评分降低,血清IL-33、IL-6、IL-4、CCL-5、CCL-2含量下降,组织IL-33、ST2含量降低,Claudin 1 mRNA表达升高,ERK1/2 mRNA表达降低,Claudin 1蛋白表达升高,p-ERK1/2与ERK1/2蛋白比值降低(P<0.05,P<0.01);而低CSWLD组小鼠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WLD可下调炎性介质,并能抑制组织ERK1/2表达、促进组织Claudin 1表达,缓解AD小鼠皮损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围刺法联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感染性皮肤病,不仅有红斑、水疱等皮肤损害,还伴有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瘙痒,严重者还会出现后遗症.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西医治疗主要给予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及止痛药,存在临床症状改善不理想、患病时间长、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等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白彦萍基于藏象学说辨治皮肤屏障受损之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可以防止外界刺激对身体造成伤害.当皮肤屏障受损时,会引起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而持续存在的皮肤炎症也会进一步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导致恶性循环.因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白彦萍教授以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现代生理学,提出可通过调节五脏以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的思路,认为对于皮肤屏障的正常运作来说,心是动力,肺是护持,脾是供给,肝是枢纽,肾是根本.提出可从五脏辨治皮肤屏障受损:清心降火、利湿解毒,予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导赤散化裁;益肺固表、止汗御邪,予玉屏风散类方治疗;健脾清胃、除湿止痒,予除湿胃苓汤加减;疏肝清热、健脾和营,予加味逍遥散化裁;补肾养血、润燥止痒,予当归饮子加减.验之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中药辨证施治;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情况,应用止痛药物次数、加巴喷丁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更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应用止痛药物次数及加巴喷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总数是24例,占68.57%;对照组不良反应总数是28例,占8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晕、嗜睡、步态不稳例数少于对照组,腹痛、腹泻例数多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止痛药物及加巴喷丁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湿疹20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片10 mg/次, 2次/d和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3次/d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除湿胃苓汤.观察2组临床疗效、湿疹面积及严重捐数 (EASI) 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0%, 对照组为81.5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EASI和瘙痒程度评分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 (IL-6) 及白细胞介素10 (IL-10) 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2.50%、4.00%, 对照组分别为8.50%、9.50%,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除湿胃苓汤治疗慢性湿疹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加快临床症状和炎症状况的改善, 且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赵炳南辨治皮肤湿病理法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皮肤湿病是指以湿为核心病机,以湿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疾患.皮肤湿病发生之前必有蕴湿藏于皮之下肌之外.蕴湿或被六淫邪气诱发,或被体内伏火蒸腾,造成皮肤湿病的急性发作,前者轻,后者重.皮肤湿病急性发作之后会有多种转归,若湿邪滞表,形成湿痹,则会变为皮肤顽症.针对皮肤湿病的不同发作状态可以选用疏风除湿汤、除湿胃苓汤、清热除湿汤、清脾除湿饮等治疗.针对湿痹,搜风除湿汤全面反映了赵老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客观评价加减除湿胃苓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赵炳南教授经验方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14例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组口服加减除湿胃苓汤,两组均外用维生素E乳膏治疗.观察两组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皮肤病生活质量调查表(DLQI)评分变化、皮肤屏障功能(pH值、油脂、水分)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SCORAD、DLQI评分以及皮肤屏障指标pH值、油脂、水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疗效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以及皮肤屏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的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客观评价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7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赵炳南经验方加减除湿胃苓汤口服,配合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对照纽子以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在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11天,第22天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5次随访观察,治疗组患者在疼痛程度、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2组患者均为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表明2组治疗方案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加减除湿胃苓汤配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比单纯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疗效更佳显著,可缩短疗程,同时对患者脾虚湿蕴证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