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事故风险分析的医院病案科应急预案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病案科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是发生电脑网络系统被非法入侵、火灾等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预案编制目的是高效有序开展抢险救援,尽快恢复工作秩序,工作原则是以人为本、人与病案兼顾、统一领导,科室现场应急指挥职责是负责与医院应急总指挥联系、组织实施预案.病案科存在网络信息安全、火灾、浸水、触电、失窃、治安及地震等七种事故风险,应对这些风险事故的主要应急措施包括:对网络病毒险情采取隔离网络或隔离中毒计算机措施,对火灾险情采取灭火、排除有毒烟气、转移受威胁病案等措施,对漏水浸水险情需要切断来水并尽快将水淹病案干燥处理,对失窃及治安险情需要及早报告医院及报警.事故善后工作主要是恢复病案信息数据、稳定员工情绪、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应急预案附则列明应急通讯具体联系方式、科室备用钥匙存放地点、应急疏散通道、伤员急救方法等.科室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应急预案、定期演练预案内容及适时修改完善预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构建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并初步应用,评价其在多重耐药菌检出阳性患者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 成立系统构建小组,构建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预警、执行、监测、统计决策4个模块.选取2022年1月—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妇产科医院的多重耐药菌检出阳性住院患者、系统构建小组成员、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应用后(2022年7月—12月)与应用前(2022年1月—6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执行效率及系统的准确性、可用性、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系统应用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预警的即刻反馈率由62.87%上升至89.78%,隔离医嘱开具率由61.07%上升至93.33%,隔离措施执行准确率由66.67%上升至98.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产生决策报告的准确率为88.44%,医务人员对于系统的可用性评价平均得分为44.04分,系统构建小组成员、临床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121.25分,均处于高水平.结论 构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即刻提醒、多途径通知、多方监管、辅助决策等功能,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较准确的决策报告.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准确性较高、可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2例胰腺癌根治手术联合自体小肠移植的护理配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结32例胰腺癌根治手术联合自体小肠移植的护理配合.护理要点:组建多学科手术团队,制订手术应急预案;做好设备、物品和环境的准备;利用节点控制理念对手术安全进行管控;集束化的感染防控措施及分段式的隔离技术;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防控;小肠灌洗、修整与低温保存;并发症的预防.经过精准手术配合和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安全转移至重症监护病房行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管理及近期结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 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 +3±1 +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 +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 9比19.6(15.4,36.6)×10 9/L, Z=2.44, P<0.05]。 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SVEPIUHD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美国和英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模型拟合和预测,对疫苗接种的效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在SEIR模型基础上,增加症状前感染者、隔离措施及疫苗接种等要素,建立SVEPIUHDR模型。利用公开发布的数据建模,分别将美国2020年11月6日至2021年1月31日和英国2020年11月23日至2021年1月31日的数据进行拟合,2021年2月1日至4月1日的疫情数据评估预测效果,使用R 4.0.3软件进行分析,并预测在疫苗不同接种率下每日新增病例数的变化。结果:SVEPIUHDR模型对美国和英国的累计确诊病例数的拟合及预测平均偏差均<5%。按计划接种疫苗后,预计美国2021年4月COVID-19累计确诊人数达31 864 970人,若未接种疫苗,累积确诊人数达35 317 082人,相差345余万人。英国按计划接种疫苗后预计4月初累积确诊人数达4 195 538人,若未接种疫苗情况下累积确诊人数达4 268 786人,相差7万余人。结论:SVEPIUHDR模型对美、英两国COVID-19疫情的预测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晚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移植手术感染防控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和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终末期呼吸衰竭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感染防控措施。方法: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终末期呼吸衰竭患者,核酸转阴后实施了抢救性肺移植术。手术前所有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培训和模拟训练。手术在负压手术室内进行,术前30 min开启高净化和负压系统。手术人员均实施三级防护措施,佩戴电动送风正压防护面罩。术中按照医院感染防护流程管理。术后对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对受者多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参与手术人员术后进行14 d医学隔离观察,期间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救治技术,在专用的负压手术室内和三级防护条件下,肺移植治疗COVID-19终末期呼吸衰竭患者是一种安全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一起潜伏期病例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上海市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在潜伏期传染的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感染来源和病例传播链。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2020年1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例病例开展个案调查,采集鼻咽拭子和痰液等标本,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医学观察,调查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分析传播链等,并及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结果:病例一于2020年1月20日发病,有与COVID-19确诊病例共同环境的暴露史,2月1日确诊;病例二于1月22日发病,1月27日确诊;病例三于1月25日发病,1月30日确诊;病例四于1月20日发病,2月1日确诊;病例五于1月23日发病,1月31日确诊。5例病例中,除病例二死亡外,其余4例病例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本起疫情中,排除其他的共同暴露因素后,1月19日病例一和病例二及病例三参加了6 h的聚会,病例一在潜伏期内可能造成病例二和病例三的感染,这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节点。结论:COVID-19病例在潜伏内可能具有传染性,这对后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1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10月我院收治1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做好早期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加强胃管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皮瓣血管危象;观察与预防颅底术后并发症,预防颈动脉破裂出血;做好多重耐药消毒隔离及终末消毒措施;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早发现早处理和精心的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得到及时控制,没有出现颅脑术后并发症,患者病情稳定,戴金属气管套管出院。结论:针对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型方舱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风险管理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的新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为彻底快速阻断疫情在社会面的传播,大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舱医院在隔离收治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为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方舱医院内的传播风险,从方舱建筑设计到医院运行中各类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都应主动识别风险来源、开展风险评估,实施综合感染预防控制风险应对措施,及时监督检查和再评估,以预防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神经外科专科有序管理和手术流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暴发流行,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及时成立疫情应急指挥小组,加强科内防控,执行"关、停、并、转"的诊疗决策,制定专科手术防护策略。疫情后期通过病房功能分区,隔离排查新冠肺炎患者,平、急诊手术分级防护等措施保障了本科安全有序地恢复正常诊疗秩序。通过科室管理层面和临床诊疗层面优化防控策略,临床诊疗工作安全平稳恢复,全体医护无一人感染,住院患者亦无人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