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i-PARIHS模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护理证据的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现状,依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根据临床审查结果分析证据应用障碍因素.方法 以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为促进框架(i-PARIHS)模式为指导,基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CC护理措施最佳证据总结,制订审查指标并开展临床审查,同时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拟定对策.结果 本研究共制订27条审查指标,其中有4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为75%、9条指标依从性<55%,其中5条指标依从性为0,其余条目依从性均为100%.以护士为审查对象的TCC护理知识问卷合格率43.88%.共识别障碍因素11条,得出"变革"层面5条因素;"接受者"层面4条因素;"组织环境"层面2条因素,并拟定了相应对策.结论 MHD患者的TCC护理最佳证据与临床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有效识别及克服证据实践的障碍因素、提出"全员、全面、全要素"的有效策略,为临床转化及持续性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切口术式拔除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非切口术式拔除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拔除TC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案及并发症等资料。将患者分为传统切口术式组(切口组)和非切口术式组(非切口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共34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行导管拔除术368例次,未记录拔管方法7例次,采用手术方式明确的361例次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非切口组286例次,切口组75例次。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基础肾脏病、导管留置时间和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非切口组中有2例次未成功,切口组有1例次未成功,两组手术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3%比98.7%, χ2=0.290, P=0.590)。非切口组手术时间低于切口组[(5.36±1.70)min比(17.55±3.28)min, t=44.198, P<0.001]。在需要更换TCC的患者中,两组间新导管置入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30)。并发症方面,非切口组中2例次出现局部血肿,切口组中1例次出现手术伤口感染,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全身感染及其他需要住院或急诊手术处理的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非切口术式与传统切口术式在拔除TCC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和患者创伤方面优于传统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24/7/27
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 ( CKD ) 患 病 率 为10. 8%,终 末 期 肾 病(ESKD)患者约 200 余万人,血液透析(HD)是治疗ESKD 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CC),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 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RT)是CVC留置过程中最为常见、危害性较大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与患者基础疾病、CVC 材质及特性及术中操作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对形成纤维蛋白鞘的带涤纶套和隧道透析导管的更换方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带涤纶套和隧道的透析导管(tunneled-cuffed catheter,TCC)是老年、外周血管资源差的维持性透析患者重要的透析通路,长期的导管留置会形成纤维蛋白鞘包裹管周并影响导管功能.本研究拟通过比较球囊扩张协助鞘外换管和原位换管两种方式的预后,以探索更优的导管更换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52例更换TCC的病例,其中27例采用改良方式(鞘外组)更换导管,25例原位换管(原位组).主要结局指标为随访1、3、6个月透析导管最大血流量及尿素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值,次要结局为随访中透析器报警和导管相关感染.结果 两组间在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均无大出血、心包填塞、导管相关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1、3、6个月,鞘外组与原位组相比,导管第6个月血流量更大[(241.85±9.62)mL/min vs.(234.40±11.21)mL/min,P=0.014]、Kt/V值更高(1.31±0.55 vs.1.27±0.49,P=0.005).随访过程中,共5例患者出现透析过程中通路报警(原位组3例,鞘外组2例),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结论 通过球囊扩张协助鞘外换管的方式安全、有效,与原位更换导管相比,其长期导管血流量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四川省东北部地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调查四川省东北部地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通路现状.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四川省东北部地区 18 个血液透析中心(每个中心 40 例)共 720 例 MHD患者血管通路情况,分析该区域MHD患者的通路现状.结果 MHD患者在用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为主(654 例,90.83%),其次为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36 例,5.00%),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最少(30 例,4.17%).首次透析使用血管通路以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NCC)为主(438 例,60.83%),且股静脉NCC高于颈内静脉,其次为AVF(244 例,33.89%).在用AVF以区域穿刺为主要穿刺方式(356 例,54.43%),其次为绳梯穿刺(258 例,39.50%),其中 14.37%(94/654)的患者有透析穿刺困难.肘部AVF区域穿刺及穿刺困难发生率较腕部桡侧AVF、前臂中段AVF及AVG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省东北部地区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管理及MHD患者内瘘穿刺管理均需进一步加强,以改善首次透析内瘘使用率及区域穿刺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微创介入治疗在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嵌顿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微创介入治疗在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CC)嵌顿而拔除困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发现导管嵌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收集患者既往病史,完善术前检查,在X线引导下旋转拔除TCC,必要时经股静脉入路或原导管进行球囊辅助扩张、圈套器等手段拔除导管并更换TCC,记录手术及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纳入22例患者,平均年龄(67.2±18.5)岁,中位透析龄54(18,106)个月,导管留置时间为37(14,82)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拔除嵌顿导管,其中18例(81.8%)患者可见纤维蛋白鞘,13例患者的纤维蛋白鞘同时伴有钙化灶,导管嵌顿主要发生在颈内静脉下段汇入无名静脉处、右无名静脉中下段与上腔静脉中段.16例(72.7%)患者诉术中一过性胸骨后牵拉痛,1例患者出现腹股沟区血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3年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需要警惕导管嵌顿.X线引导下旋转牵拉联合球囊扩张等微创介入技术可安全有效地拔除嵌顿导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颈内静脉组)40例,各种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股静脉、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临时导管组)62例,3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1周内完成,记录3组插管时并发症(手术出血情况)、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透析充分性、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尿素清除分数(Kt/V)、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股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插管次数少于临时导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临时导管组, Kt/V高于临时导管组,透析血流量多于临时导管组,导管功能良好率高于临时导管组(P<0.05或P<0.01).结论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优于各种临时导管,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作用类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股静脉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尖端位置和流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经股静脉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尖端位置和流量的关系. 方法 选取经股静脉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双腔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5例.根据X线检查观察导管远端尖端对应椎体的位置进行分组,以第3腰椎(third lumbar vertebrae,L3)为中心分为A组(导管远端尖端在第3腰椎下缘以下),B组(导管远端尖端在第3腰椎位置),C组(导管远端尖端在第3腰椎上缘以上).记录首次使用TCC血液透析1h内导管动静脉端实际泵流量(ml/min),比较各组间流量. 结果 克鲁斯卡尔沃利斯K-W检验,x2=11.5,Df=2,P=0.003 (P<0.05).3组间血流量是不同的,A组平均血流量235.3±25.5ml/min,B组平均血流量249.5±18.1ml/min,C组平均血流量234.7±26.8ml/min.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P(A组/B组)0.013,P(B组/C组)0.001,P(C组/A组)0.722,其中P(B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股静脉置入TCC流量与导管远端尖端位置有关,导管尖端在腰椎L3位置血流量最佳.腰椎L3水平可能是导管尖端在下腔静脉的最佳位置.各组导管尖端位置流量不同可能与下腔静脉解剖结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切口水囊扩张法拔除血液透析用带Cuff带隧道导管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总结无切口水囊扩张血液透析用隧道导管拔除法的方法、并发症和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煤炭总医院肾内科应用无切口水囊扩张法(水囊组)拔除血液透析带Cuff带隧道导管34例,传统开放式(传统组)切开拔除血液透析带Cuff带隧道导管24例,均符合带Cuff带隧道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拔除指证.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和导管留置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97,0.690,0.689).传统方法拔管组2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63±7.05)min,术中出血量约为(10.18±4.16)ml;水囊扩张拔管组3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44±2.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4±2.46) ml,2组间2项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术后渗血及血肿发生率传统组为12.5%(3/24),水囊组为2.94%(1/34).感染并发症未发生,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切口水囊扩张法拔除血液透析带Cuff带隧道导管具有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等优点,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腔内球囊扩张术移除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嵌顿4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腔内球囊扩张术在移除带涤纶套隧道式导管 (TCC) 嵌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的4例TCC嵌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血气胸、皮下血肿、心律失常等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 4例TCC嵌顿患者平均年龄 (73.3±6.4) 岁, TCC平均留置时间为5.5年 (4~8年) .所有患者嵌顿移除均获成功, 其中1例接受双球囊双腔内同时扩张术.术中1例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球囊扩张术移除嵌顿TCC微创、安全有效, 但仍需更多病例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