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治性眩晕的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难治性眩晕是以难以控制的反复发作性眩晕和(或)持续性头晕不稳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症,可由多种疾病引发,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原发病的反复发作及前庭系统代偿不全有关。了解难治性眩晕的常见病因和病理机制,全面分析引起症状的相关因素,才能做出准确诊断和有效鉴别,进而针对病因、症状、功能状态、心理问题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治疗,最终达到控制难治性眩晕发生和发展的目的。根据难治性眩晕的症状特点,本文重点剖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导致难治性眩晕的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效的应对策略、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以期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听道少见肿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内听道少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内听道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影像学、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共发现内听道少见肿瘤7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例,内听道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迷路内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例,单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1例。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除听力下降外,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即出现面神经麻痹,CT上多可见内听道扩大、点状钙化;动脉瘤早期出现耳鸣、眩晕,CT上可见内听道“壶腹样”扩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有助于确诊;迷路内神经鞘瘤早期常出现难治性眩晕,高分辨率MRI有助于确诊;脑膜瘤增强MRI上可见“脑膜尾征”;神经纤维瘤病2型多为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有少数患者仅表现为单侧前庭神经鞘瘤。除1例NF2患者随访观察外,其余患者均行迷路入路病变切除,术后症状均有缓解。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听道少见肿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治疗原则也各不相同,术前明确诊断能够避免盲目手术造成的不良后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难治性眩晕患者个性化前庭康复的疗效及方案制定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难治性眩晕患者在进行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后起效的节点和治疗后的转归,并归纳个性化前庭康复方案的有效制定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眩晕患者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24~71岁。制定个性化前庭康复方案并在治疗后2、4周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眩晕障碍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得分,以及前庭功能动静态姿势图(CDP)及眼震电图(VNG)的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周SAS[(41±8)、(37±8)、(36±8)分, P=0.020]、DHI[56(40,78)、46(22,74)、16(6,76)分,均 P<0.01]、ABC[(80±17)、(87±11)、(91±9)分, P=0.002]量表的得分均有逐渐好转趋势。年龄与性别不影响各量表的得分(均 P>0.05),年龄分层、性别与时间之间无交互效应(均 P>0.05)。治疗后2、4周动静态平衡台中前庭觉维持平衡的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提高(均 P<0.001),眼震电图中优势偏向(DP)值在治疗后2周改善不明显( P=0.593),治疗后4周出现明显改善( P=0.007);单侧减弱值从治疗后2周即出现明显改善( P=0.001);性别和年龄不影响平衡台和眼震电图结果的恢复(均 P>0.05)。 结论:通过对难治性眩晕患者进行规范的个性化前庭康复,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控制眩晕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客观上也能提高前庭-脊髓反射通路及前庭-眼动反射通路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淋巴管夹闭术治疗梅尼埃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是一种特发性的内耳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发作性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内淋巴囊相关的手术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MD患者.内淋巴管夹闭术(endolymphatic duct blockage,EDB)是一种治疗MD的新术式,相关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MD患者行EDB后内淋巴积水(endolymphatic hydrops,EH)的改变及手术远期疗效,评估不同类型内淋巴囊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接受EDB治疗的难治性MD患者,根据患者的内淋巴囊形态分为正常形态组(n=14)和萎缩形态组(n=19).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眩晕症状的发作频率、听力、前庭功能和内耳钆增强MRI的变化.结果:与萎缩形态组比较,正常形态组患者具有更高的眩晕完全控制率、更好的耳蜗和前庭功能以及更低的前庭内淋巴间隙体积占前庭总淋巴体积的比值(均P<0.05).此外,正常形态组共有7例患者出现EH的逆转,而萎缩形态组术后未检测到EH的逆转.结论:正常形态和萎缩形态内淋巴囊的MD患者对EDB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提示2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内淋巴囊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黄衍寿教授"祛实邪三法"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23
难治性高血压属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黄衍寿教授认为难治性高血压发病本于肝肾亏虚,而以瘀血、痰浊等实邪阻滞所致之脏腑气血失和为重要病理环节,擅长辨证运用"祛实邪三法",即祛瘀血、化痰浊、通腑实以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眩晕外科与创新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近些年来,眩晕疾病的诊疗与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重视,已经渡过了十多年的黄金期,国际上权威眩晕专业协会巴拉尼协会自2009年以来已发布了 18个指南性文件,包括前庭疾病症状分类和多种眩晕疾病的诊断标准,引领了眩晕医学的发展,使眩晕疾病的诊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眩晕疾病的治疗包括多种手段,有些眩晕疾病尤其是疑难性、顽固性眩晕疾病,如难治性梅尼埃病等,仅依靠内科保守治疗往往达不到良好效果,外科手术则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眩晕外科及手术创新成为医生与患者的共同期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顾宁基于"形神一体观"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高血压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高血压指感染新冠病毒后新出现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上升或波动,或原控制较好的高血压转变为难治性高血压的一类"长新冠综合征",患者常自觉心慌心悸、眩晕失眠、乏力气短,且多伴有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江苏省名中医顾宁教授基于"形神一体观",认为阴虚阳亢是新冠病毒感染后高血压的"形病"病机特征,而"神病"可致血压控制困难,"形神失调"是新冠病毒感染后高血压的重要病理环节,治疗应紧抓"形神同治"的法则,治神为先,治形为要.临床治疗时顾师以百合知母地黄汤治"神"为基础,随证合用降压经验方,积极改善患者情志问题,稳定血压,多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4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继续常规治疗的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8例接受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疗程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以及观察组的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A为(52.36±6.43)dB,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15±7.82)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患者注射过程中出现眩晕,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是治疗难治性突聋有效、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梅尼埃病相关问题再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必须意识到虽然新颁布的国内、外梅尼埃病诊治指南指导着临床工作,一些细节的忽视和知识的缺失影响着疾病的诊治.在梅尼埃病的诊疗过程中,如果缺失听力学检查,缺失对听力学检查结果的正确解读;如果不能甄别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梅尼埃病与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耳聋;如果不能区分梅尼埃病与梅尼埃综合症的含义;如果不能认清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本质,都或可能导致误诊误治.指南是机械的,刻板的;临床是生动的,多变的,只有遵循规范化的诊疗路径(阶梯治疗),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剖析,对国内、外指南中的关键要素进行解读,梅尼埃病患者才能获得科学的、精准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难治性PC-BPPV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难治性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分析影响PC-BPPV预后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80例PC-BPPV患者,随机、双盲、平行分为Epley管石复位治疗组(A组)、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组(B组)和Epley+ Semont联合治疗组(C组),应用BPPV疗效评价、眩晕前庭指数(VSI)、眩晕症状评分(VSS-SF)评价治疗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BPPV预后的因素.结果:C组一次痊愈率(68.33%)、1个月有效率(95%)显著高于A组、B组(P<0.05);C组治疗1个月后VSI评分(25.13±4.38)、VSS-SF评分(31.25±4.82)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位次数≥3次、嵴顶结石、VSI≥41分、半规管受损OR值分别为1.279(95% CI:1.024 ~2.138)、1.625(95%CI:1.146~4.162)、1.307 (95% CI:1.034 ~3.241)、1.492 (95% CI:1.221 ~3.034),是PC-BPPV复发的危险预测因子.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难治性PC-BPPV具有较高的一次痊愈率和有效率,可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多次复位、嵴顶结石、VSI ≥41分、半规管受损的患者复发几率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