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脑雄激素印迹与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大脑雄激素印迹对雄性化行为的表达存在持久的影响,众多的动物模型研究既是大脑雄激素印迹的理论基础,也为性别分化的过程提供了证据。雄激素受体功能缺陷,导致大脑雄激素印迹部分障碍或缺失,从而引起雄性化行为的表达异常。生殖器及雄性化行为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远期出现性别焦虑的原因之一,因此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应该结合大脑雄激素印迹进行性别分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性别发育异常合并近端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性别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合并近端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40例DSD合并近端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收集患儿首次入院时年龄、DSD类型、术前合并疾病、尿道成形术式、尿道成形长度、外生殖器雄性化评分(external masculinization score,EMS)、术前是否应用激素治疗、术后近期并发症等情况,分析DSD合并近端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出现近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40例患儿入院时年龄1岁1个月至10岁8个月,平均年龄3岁8个月;尿道成形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10/40,25%),其中尿瘘7例,尿道狭窄1例,尿道裂开1例,术后反流性附睾炎1例;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儿术前应用激素治疗[(2/10)比(19/30)]、EMS评分[5.5(4,8)比8(7,8)]及合并小阴茎[(6/10)比(5/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儿入院年龄[39.0(18.75,58.50)比30.5(22.00,38.75)]、DSD类型[(3/10)比(4/10)比(3/10)]、尿道成形长度[一期5.0(5.0,6.0)比3.0(2.0,4.0),分期4.5(4.25,8.75)比5.0(4.5,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DSD合并近端尿道下裂患儿,术前应用激素治疗、EMS低以及合并小阴茎可能导致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R5A1基因变异致46,XY性发育异常15例的基因型及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15例 NR5A1基因变异导致的46,XY性发育异常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的46,XY性发育异常患者中 NR5A1基因变异患儿的病例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认候选位点,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根据患儿疾病特点对患儿进行治疗并跟踪随访。 结果:15例患儿初诊年龄在0.17~14岁,其中5例以女性抚养、10例以男性抚养。性腺组织为睾丸,无残留Müllerian或卵睾丸结构,均有程度不同的外生殖器异常,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EMS)评分平均为4.8分,包括小阴茎(100.0%)、尿道下裂(86.7%)、阴囊未融合(46.7%)、睾丸位置异常(60.0%),其中尿道下裂为Ⅱ°~Ⅳ°。5例生长迟缓,均无皮肤色素沉着。患儿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绒促性素激发试验5例反应正常,9例反应低下。抗苗勒管激素和抑制素B随着年龄增长而异常下降。15例患儿共检出14个 NR5A1变异位点,变异多发生在第4外显子,其中9个变异位点为截至2022年12月在HGMD数据库未见收录。 结论:NR5A1基因变异致46,XY性发育异常临床表型广泛,外生殖器表现为程度不同的雄性化不足,肾上腺受累罕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颡鱼XX伪雄鱼制备与全雌种群规模化繁育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研究以XX遗传型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群体为实验材料,利用加氢甲基睾酮(17α-meth-yldihydrotestosterone,MDHT)和来曲唑(Letrozole,LZ)对性别分化关键时期(12-60日龄)黄颡鱼幼鱼进行投喂处理,设置MH组(50 mg/kg MDHT)、ML组(10 mg/kg MDHT)、MH+L组(50 mg/kg MDHT,1000 mg/kg LZ)、ML+L组(10 mg/kg MDHT,1000 mg/kg LZ)及对照CR组(0 MDHT,0 LZ).结果显示,ML组和ML+L组雄性化个体比例较高,分别为66.7%和83.3%,其性腺类型包括间性性腺(37.5%和50.0%)和全精巢性腺(29.2%和33.3%),且两组中均获得了43.8%的功能性XX伪雄鱼.以XX伪雄鱼为父本、以经多代选育的全雌黄颡鱼为母本,进行规模化人工繁殖,获得了280万尾XX遗传型黄颡鱼苗种.在92日龄时发现,在室外池塘养殖条件下,98.0%的个体卵巢发育良好,2.0%的个体性逆转为非功能性XX伪雄鱼.研究建立了一套黄颡鱼全雌种群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为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与遗传改良、黄颡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左炔诺孕酮对XX遗传型黄颡鱼雄性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2
为高效诱导功能性XX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伪雄鱼,研究以XX遗传型黄颡鱼为实验对象,以12日龄为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LNG)浸泡处理的起始点,设计高(1 μg/L)、中(0.1 μg/L)和低(0.01 μg/L)浓度的LNG处理组,及对照(0)组,于60日龄处理结束.高、中、低浓度LNG处理组和对照组诱导雄性化比例分别为4.0%、25.0%、62.5%和0.观察性腺结构发现,1和0.1 μg/L处理组雄性化的精巢中只有全精巢型,0.01 μg/L处理组则包括全精巢型(20.8%)和部分精巢型(41.7%).幼鱼122日龄精巢组织学观察到大量精子和生精小管互通现象,推测诱导的XX伪雄鱼具有正常繁殖能力.未雄性化的卵巢发育受到LNG抑制,62日龄卵母细胞数量和122日龄性腺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卵巢发育抑制程度与LNG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LNG处理对黄颡鱼生长和死亡率都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LNG诱导黄颡鱼雄性化研究中,具有雄性化诱导效率较高、使用剂量小和产生的伪雄鱼精巢发育易成熟的优势.研究为优化制备功能性伪雄鱼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黄颡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品种高效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肛门生殖器距离与隐睾相关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肛门外生殖器距离(anogenital distance,AGD)与隐睾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国外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以及国内数据库CNKI、VIP、万方(检索时限从1990年1月至2016年1月).查找关于外生殖器距离与隐睾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初步检索出80篇,其中Pubmed,Embase共有79篇,中文数据库检索出1篇.由两人单独筛选并且评价文献.最终纳入5篇文献.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统计量(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以及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评价后,依据患儿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对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及发表偏移的评估.结果 共有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依据年龄分为两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新生儿组,隐睾患儿的肛门外生殖器距离(AGD)小于健康对照组[WMD=-0.34,95% CI(-0.40,-0.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非新生儿组,隐睾患儿的肛门外生殖器距离(AGD)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7,95%CI(-0.23,0.10),P=0.429].敏感性分析以及发表偏倚的分析提示:所纳入的研究不存在导致合并效应量结果较大差异的研究,各项研究之间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新生儿隐睾患儿的肛门外生殖器距离(AGD)较健康男婴短,平均差值约0.34 cm;新生儿AGD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雄性化的水平.但在非新生儿中,因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其AGD的长短与隐睾的相关性,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已报道的与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有关的雄激素受体(4R)基因突变超过500个,95%的完全型AIS(CAIS)携带有AR突变基因.部分型AIS(PAIS)检测显示AR突变基因的比例占28%,同一基因型患者性别的养成和雄性化程度存在很大差异,辅助活化因子及第1外显子CAG重复数量差异被认为是造成表型差异的原因.轻型AIS(MAIS)相关的AR基因突变有44个,大部分患者出生时具有正常男性表型,仅仅表现为不育.第1外显子是MAIS突变热区,CAG重复数目超过正常可引起轻微的雄激素抵抗及生育力下降.本文就3种类型AIS相关的AR基因突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雄性化评分系统在46,XY性别发育异常儿童性别分配中的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雄性化评分系统在评估46,XY DSD患儿生殖系统结构畸形中的应用. 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雄性化评分系统包括外生殖器雄性化评分(external masculinization score,EMS)和内生殖器雄性化评分(internal masculinization score,IMS),分别对416例体检男童和106例46,XY DSD患儿进行评估,联合多学科专家会诊后对性别分配结果及其相关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416例体检的男童中,415例EMS得分≥11分,1例小阴茎儿童EMS得分<11分.106例46,XY DSD患儿中,性别分配为男性者(男性组)81例,EMS中位得分为6(3,10)分,IMS中位得分为9(9,9)分;分配为女性者(女性组)25例,EMS中位得分为2(1.5,2)分,IMS中位得分为9(7,9)分.男女两组间EMS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男性组得分较高(P=0.000);两组间IM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子宫、尿生殖窦、阴道/前列腺囊的发生率和输精管缺失率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 结论 雄性化评分系统提供了一种相对客观、规范且简单易行的内外生殖管道雄性化程度评估方法,为性别分配及性别发育异常的进一步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度雄性化不全的46,XY性发育异常性别认定的实践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主要以分子诊断为主要依据对重度雄性化不全46,XY性发育异常(DSD)患儿进行性别认定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重度雄性化不全的46,XY DSD患儿,初诊性别为女性,外生殖器表现为Prader0~2级;采用外生殖器雄性化评分(EMS)对雄性化程度进行评分;超声、膀胱镜和腹腔镜检查睾丸的位置和发育情况,同时了解华菲管和苗勒管发育情况;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前、后睾酮和双氢睾酮水平及比值来了解睾丸间质细胞和5α还原酶的功能;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沙盘游戏评估性别角色行为;评估外生殖器对雄激素刺激的敏感性;通过二代测序法测定163个性发育相关基因,45例患儿均行性发育相关基因Panel检查;最后由多学科团队(MDT)在分子学病因诊断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作出合适的性别认定.结果 45例患儿中39例(87%)存在明确的基因致病变异,6例(13%)阴性发现.45例患儿EMS均≤3分.39例(87%)进行了性心理评估,其中男性优势24例(62%),女性优势15例(38%).性别认定为男性23例(51%),女性19例(42%),未完全确定3例(7%).结论 分子诊断为重度雄性化不全的46,XY DSD患儿合适的性别认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每个DSD患儿都应该由专业MDT在分子诊断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性腺发育、性腺肿瘤风险、外生殖器形态、性心理评估、潜在的生育机会、父母的观点、社会文化环境因数等作出合适的性别认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周期对许氏平鲉性腺分化过程中形态学、性激素水平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以35日龄(dpb)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仔稚鱼为对象,研究不同光周期(短光照组L﹕D=8﹕16、长光照组L﹕D=16﹕8和对照组L﹕D=12﹕12)对性别分化、相关激素水平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非自然的光周期尤其是较短的光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性腺分化时期性腺发育程度,并且短光照会导致部分性腺雄性化;雌激素(E2)在短光照组中更早出现峰值,而雄激素(T)在3个处理组中均在实验第9天时达到峰值;4个卵巢分化相关基因cyp19a1a、ERα、ERβ2和foxl2中,ERα、ERβ2和foxl2受短光照影响显著,实验中后期出现明显的抑制(P<0.05);4个精巢发育相关基因sox3、sox9、amh和dmrt1相对表达水平未见明显规律,可能与精巢分化时间较晚有关.综合而言,较短的光照会影响性腺的发育以及性腺的分化,抑制卵巢分化基因的表达,诱导原始性腺雄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