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现状,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得分为(6.52±1.48)分,服药信念得分为(7.54±1.86)分,自我效能得分为(6.49±1.39)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付费方式、居住地、社会支持、病程、抗凝知识掌握水平、是否术前服用华法林、其他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康复程度均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P<0.05);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均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得分的主要因素( P<0.05)。 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受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京市中医院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且具备完整住院信息资料的心脏瓣膜病患者2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实施交替分组,分为对照组136例和试验组1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结果: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为(72.63±7.75)h,试验组为(41.10±7.76)h;对照组术后ICU住院时间为(54.58±2.75)h,试验组为(44.11±1.89)h;对照组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7.05±1.17)分,试验组为(10.03±1.1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试验组为9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 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对口服抗凝药的顾虑:问卷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对口服抗凝药(OAC)可能存在的顾虑,探究针对OAC进行科学宣教时需要强化教育的靶点。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抗凝门诊接受O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OAC的顾虑程度。问卷包含10个问题,患者针对每个问题给出不同的分值代表不同的顾虑程度。0~10分表示顾虑程度从无到非常严重,其中0~3分被认为有轻度顾虑,4~7分被认为有中度顾虑,8~10分被认为有重度顾虑。结果:研究共纳入115例患者,其中男71例(61.7%,71/115),年龄(65.9±12.5)岁,CHA 2DS 2-VASc积分为(2.87±1.80)分。服用华法林56例(48.7%,56/115)、利伐沙班36例(31.3%,36/115)、达比加群酯23例(20.0%,23/115)。根据患者的医保性质将入组患者分为城市组( n=89)和农村组( n=26),两组患者OAC使用的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28)。相比城市组,农村组患者更担心服用OAC后出血风险[(4.1±3.6)分对(6.9±3.0)分, P=0.003]以及OAC过量后无拮抗剂的问题[(3.6±3.8)分对(5.8±3.7)分, P=0.039];而在药物费用方面,农村和城市两组间顾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49)。两组人群在OAC与其他药物(66.1%,76/115)或食物(42.6%,49/115)的相互作用问题上轻度顾虑比例更多,而在OAC对肝肾损害方面重度顾虑占比更高(36.5%,42/115)。 结论:目前接受OAC治疗的房颤患者在经济方面的顾虑较低,但对OAC仍缺乏正确的认知,总体患者对肝肾损害方面顾虑较重,而农村患者更担心服用OAC后出血风险,需进一步加强科学宣教以及院外监督以提高抗凝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房颤动抗凝管理服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心房颤动所致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逐年升高,抗凝是心房颤动相关卒中预防治疗的核心策略。目前我国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抗凝治疗率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低、药物治疗不规范、服药及随访依从性差等。有研究报道抗凝管理服务可显著改善抗凝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并降低与抗凝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本文就国内外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下抗凝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个性化护理在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0例,入院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观察组在临床路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实施单纯抗凝治疗。住院期间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出院后3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和护理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在遵医嘱用药、注意饮食、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心态、避免久立或久卧、定期复查和坚持穿循序减压袜方面依从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HVR)患者术后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MHVR术后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的8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46)和对照组( n=4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有效性、治疗安全性3个层面的指标。 结果: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戒烟戒酒、饮食控制、遵医用药和定期复查4个维度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有效性方面,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具备有效性及安全性,可提高老年MHVR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治疗的依从性,提升老年患者的INR达标率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智能手表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药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一款具有服药提醒功能的智能手表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OAC)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来自6家医疗中心的210例正在接受OAC治疗的房颤患者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标准随访组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标准随访组通过随访护士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在标准随访的基础上,还通过一款智能手表进行随访。该手表具备每日服药提醒、漏服报警、上传反馈功能,未按时服药时会将信息反馈至随访终端,由随访护士人工电话督促服药。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及药片计数法[服药天数所占比例(PDC)法]评价药物依从性。药物依从性良好的定义为MMAS-8问卷评分=8分或PDC≥80%。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MMAS-8及PDC法计算患者药物依从性。结果:标准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由第1个月时的82.9%下降到第12个月时的27.8%;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5.2%提高至第12个月时的86.3%。从第7个月开始,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随访组(66.7%对51.0%, P=0.025)。标准随访组PDC≥80%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2.4%降至第12个月时的16.7%;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每个月的PDC≥80%的患者比例均超过90%,且随访期间均高于标准随访组( P<0.001)。 结论:智能手表服药提醒辅助随访可以持续改善房颤患者OAC治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选取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口服华法林抗凝药物治疗,对照组用药期间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知识知晓率、抗凝并发症及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D-D)、全血黏度(NB)、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服药依从性、复查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及依从性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抗凝知识知晓率、抗凝达标率、抗凝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抗凝并发症,提高患者抗凝满意率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瓣膜置换患者抗凝药物依从性及并发症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瓣膜置换患者抗凝药物依从性及并发症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各16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治疗费用、抗凝药物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显著减少( 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1个月、护理3个月以及护理6个月时的抗凝药物依从性得分均升高( 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可以加速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抗凝药物依从性,减少治疗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信互动平台干预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对行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微信互动平台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78例(均接受抗凝治疗)分为观察组(39例,应用微信互动平台干预)和对照组(39例,应用常规教育)。均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抗凝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定期复诊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抗凝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满意度评分、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定期复诊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行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微信互动平台干预十分可行,有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定期复诊率,效果较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