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旅游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山地旅游区是提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的重要场所,评估其CES供需匹配关系对区域生态景观与游憩空间的规划管理和提升人类福祉至关重要.以贵州省为典型山地旅游区案例地,结合社交媒体文本与MaxEnt模型的综合评估方法量化CES的实现需求与潜在供给,运用ArcGIS对CES供需及匹配关系的空间格局进行制图与评估,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探究CES供需匹配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美学、休闲娱乐、文化多样性、康养价值、生物多样性、研学价值、遗产价值和精神宗教是贵州省CES的主要表征类型.(2)CES需求以省内知名旅游景区和中心城区为核心集聚区,并向四周逐渐递减,高需求和中等需求在空间上呈现"分散式、多核心"分布格局,而CES高供给和中等供给则集中在各城市区域、旅游景区和交通线网附近,呈现多核心团簇状分布和沿交通干线呈条带状集聚分布的"多核心、多条带"分布格局.(3)根据CES供需匹配关系可将贵州省划分为文化服务需求区、平衡区和潜力区三类,三类分区的空间分布均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文化服务潜力区面积远大于其他分区.(4)CES供需匹配影响因子间交互作用的空间解释力相较于单因子强,其中高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最为显著,CES的自然因素解释力整体强于社会因素.研究为厘清贵州省CES供需及匹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通过对CES供需热点区域进行潜力点识别和价值转化,以实现山地旅游区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游憩空间的保护开发与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农田防护林林带保存率遥感识别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农田防护林林带保存率反映了林带结构的完整性,对林带防护效应的发挥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基于野外调查获取的林带保存率数据准确,但无法满足快速、大面积监测的需求.利用遥感手段获取农田防护林保存率信息,有利于农田防护林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研究,并可为农田防护林精准经营和管理提供依据.本文基于我国吉林一号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获取农田防护林矢量和植被覆盖度数据,并将每条农田防护林林带视为二维矩阵,有序提取林带走向和林带宽度方向的植被覆盖度值,通过分析林带波形特征确定林带边界,并通过阈值方法提取边界内部林带像元,完成林带保存率的遥感识别,最后按林带走向和不同保存率范围共获取160个验证点的参考数据对遥感识别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林带保存率遥感识别结果与参考数据的相关性较强(R2=0.936),平均绝对误差为5.4%,总体精度较高;(2)林带保存率在不同林带走向的识别效果均较好,相对而言,南北走向的相关性相对低,其可能是受到林带阴影的影响;(3)林带保存率遥感识别的绝对误差随保存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对高保存率林带(>80%)和低保存率林带(<20%)的绝对误差最小,监测精度最高,在保存率处于中间状态,尤其是在50%~60%区间内的绝对误差最大,其可能与该部分林带较为破碎、林隙小而多有关.基于高分辨率多光谱卫星影像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农田防护林林带保存率,该方法提高了农田防护林结构的遥感监测能力,并可为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的准确监测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代教育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轨迹的影响—18年追踪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子代教育和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轨迹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方法 基于跨越18年的七期专项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异质性发展趋势,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研究子代教育和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轨迹之间的关联,利用KHB方法分析代际支持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共纳入了 1 342名年龄在60~100岁且至少参与两期调查的老人,确定了 3个认知功能轨迹组:低下降组(19.75%)、中下降组(44.41%)、高稳定组(35.84%).与低下降的受试者相比,子代教育水平越高,认知功能轨迹归属于中下降组和高稳定组的可能性越高,代际支持在两者的关系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并呈现出需求依赖性的特点.且代际经济支持在每个轨迹组中介效应贡献占比最大,稳健型检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 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轨迹存在异质性,子代教育成就是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积极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同时在现代化思想与文化浪潮地不断冲击下,中国农村地区传统"孝文化"依旧根深蒂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养老机构照护人员窒息防范培训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照护人员窒息防范的培训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培训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在中国老年护理联盟单位内选取43所养老机构的照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照护人员的个人信息、老年人窒息防范相关经历和培训需求。共回收52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为78.33%。结果:412名照护人员中注册护士53名(12.86%),养老护理员359名(87.14%)。照护人员对窒息预防、识别和应急处置培训需求较高,其中需求程度最强的前3位分别是窒息常见的原因、特殊老人的窒息危险因素、识别异常的体征以及时发现窒息。所在机构是否发生过窒息、是否掌握被照护者的用药情况、是否掌握被照护者的窒息史的照护人员对窒息防范培训内容需求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养老机构照护人员对窒息防范的培训需求较高,建议养老机构将事前预防用于老年人的窒息防范管理,引导照护人员全面了解被照护者的用药情况、窒息史、吞咽功能,并对注册护士和养老护理员提供窒息防范相关的系统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在线健康社区的用户画像在癌症领域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基于在线健康社区的用户画像在癌症领域应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今后该领域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PubMed、CINAHL、Cochrane Library共10个中英文数据库,聚焦癌症领域中基于在线健康社区构建用户画像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对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并汇总。结果:纳入11篇文献。基于在线健康社区的用户画像的构建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标签提取、画像呈现。在癌症领域的应用内容显示出功能多样性和实施可行性,可快速识别癌症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决策支持和护理服务,加强健康信息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论:基于在线健康社区的用户画像与癌症领域融合处于初始探索阶段,现有研究证实其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未来仍需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实证研究,为今后提供针对性的患者健康管理方案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以患者为中心诊疗模式的心血管疾病基层防治管理适宜技术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现状,筛选并评价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及其团队应用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适宜技术。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构建适宜技术清单,借助文献研究法和专家个人判断法构建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适宜技术清单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本研究在参考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来自全科医学、心血管领域的 13 名专家进行了函询,形成了包括科学性、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和需求性5个方面的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各项权重系数依次为0.205、0.202、0.205、0.196、0.192。选取来自全科医学、心血管、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领域的 24 名专家进行了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 91.67%(22/24)、100.00%(22/22),权威系数均为0.92。在第二轮专家咨询后,协调系数>0.30,各条目的变异系数均<0.30,构建了全科医生基层接诊流程中需掌握的 25项“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基层适宜技术,应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适宜技术排名前3位依次为“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技术”“急症患者的识别与转诊技术”及“全科医疗接诊技术”。结论:本研究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疗模式指导下,筛选并评价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适宜技术,为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更好地适应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视角下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我国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为优化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制定,提升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等为关键词,在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检索2017年10月至2023年12月印发的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基于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角度,从政策工具(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客体(内部客体包括医院、医务工作者,外部客体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风险管理生命周期(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3个维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8份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总计获得539条编码,其中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分别有134、179和226条,针对医院、医务工作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分别有239、25、24、26和225条,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分别有117、34、326和62条。三维交叉分析发现,风险识别阶段多通过环境型政策工具强化医院(29/117)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责任(23/117);风险评估阶段采用的主要是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需求型政策工具(6/34);风险控制阶段利用3类政策工具对各政策客体均提出了要求;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主要是以环境型政策工具规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33/6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均无体现。结论:我国的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中,各类政策工具及风险管理各阶段的政策设计运用均存在差异,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尚需优化。政策制定者应合理运用政策工具,从公共卫生治理的角度强化对传染病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政策覆盖,明确各类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提高医院的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帕金森病患者姑息照护需求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姑息照护需求相关文献进行范围综述,明确帕金森病患者姑息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roQuest、OpenGrey、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帕金森病患者姑息照护需求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4月20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5篇。帕金森病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较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疾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照护者因素、场所和政策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姑息照护需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培养帕金森病姑息照护专业医护人员、构建基于证据的姑息照护需求评估标准和护理质量标准、探索院外姑息照护的延续模式等方面,为帮助医护人员识别帕金森病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制订需求评估和护理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Kano模型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功能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调查城乡居民对"互联网+健康教育"的需求,识别"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及平台设计应遵循的优先级顺序,助力健康教育精准传播。方法:自2019年4月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市3个县市区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拟定功能项的重要性和居民对"互联网+健康教育"的具体需求情况。数据回收后,基于Kano模型,运用Better-Worse系数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功能项识别发现平台的主要功能为14项;其中,隐私安全、无广告植入是平台的必备功能,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等属于期望功能,界面美观、体验乐趣等属于无差异功能。Better-Worse系数计算证明此结果较为准确,而且具备期望功能居民的满意度较高,不具备必备功能则居民会有较大的不满意。结论:"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设计应遵循使其隐私安全、无广告植入,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信息权威、损耗性低、功能全面、监管完善,免费服务、知名度高的优先级顺序,依次完善各项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低氧血症是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快速识别低氧血症对于危重症患儿的处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监测儿童低氧血症的最佳方式,可无创、持续性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儿科常见应用、作用原理、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