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青中年人群睡眠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西藏青中年人群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拉萨市城关区30岁~59岁人群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与抑郁症状之间相关性.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5 510名30~59岁青中年人,年龄为44.7±8.5岁,抑郁症状者占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长过短、睡眠质量差是青中年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与睡眠时长8h相比,眠时长≤6h和7h者抑郁症状的OR值(95%CI)分别为3.51(1.91~6.44)和1.89(1.06~3.37).与睡眠质量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差者抑郁症状的OR值(95%CI)为2.24(1.46~3.46).亚组分析显示,男性睡眠时长≤6h、女性睡眠时长≤7h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西藏青中年人群睡眠质量与发生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男女性别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青中年人群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两因素之间的联合效应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睡眠时长≤6h、睡眠质量差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最强(OR=7.43,95%CI:3.50~15.75).结论 睡眠时长过短(≤7h)、睡眠质量差对西藏青中年人群抑郁症状患病风险有影响,同时存在联合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9 - 2021年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中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和云南省各州(市)上报的布鲁氏菌病年度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概况,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特征及血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9 - 2021年云南省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 408例,年均发病率为1.00/10万;发病数从2019年的321例增加至2021年的701例,发病率从2019年的0.68/10万增加至2021年的1.50/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9月(857例)。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昆明市(483例)、曲靖市(379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81例),共占总病例数的81.18%(1 143/1 40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 ~ < 70岁,占89.70%(1 263/1 408);男性958例、女性450例,男女性别比为2.13 ∶ 1.0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4.02%(1 183/1 408)。2019 - 2021年云南省共监测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血清26 280份,血清学检测阳性572份,阳性率为2.18%(572/26 280)。共从全省医院病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169株,其中羊种3型155株、羊种1型14株。结论:2019 - 2021年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以夏秋季高发,发病人群主要为青中年男性农民,应加强高发季节重点人群的疾病监测与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体测量指标对代谢综合征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各种人体测量指标在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MS受试者的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风险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通过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数(cardiometabolic risk index,CMRI)评估心血管代谢风险,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人体测量指标对心血管代谢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1)各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WtHR)、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fat index, VFI)、锥度指数(conicity index, CI)、体形指数(a body shape index, ABSI)、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腹部体积指数(abdominal volume index,AVI)]MS组明显高于非MS( P<0.05),同时2组的CMRI评分及高心血管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论在总体人群还是在非MS人群或MS人群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心血管风险随着BMI、VFI、腰臀比、WtHR、CI、BRI、AVI升高而增加( P<0.05)。(3)经ROC曲线分析,BMI、VFI、AVI在总体研究人群AUC值分别为0.767、0.734、0.770,在非MS人群分别为0.844、0.816、0.795,在MS人群分别为0.701、0.666、0.702。对于总体人群、非MS人群,BMI诊断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6.04 kg/m 2、24.36 kg/m 2,VF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0.25、9.75,AV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7.3 cm 2、15.53 cm 2。在MS人群BMI诊断青中年男性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27.63 kg/m 2,AVI诊断MS女性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18.08 cm 2。 结论:BMI、VFI、AVI可用于普通人群早期心血管风险监测,BMI可作为MS青中年男性心血管高风险的预测指标,而AVI可作为女性心血管高风险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山东某三甲医院近7年收治阑尾炎患者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山东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普外科近7年阑尾炎患者的收治情况,为阑尾炎患者的科学、规范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统计山东某三甲医院普外科2017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阑尾炎患者的病案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患者的疗效及费用,分析阑尾炎患者的诊疗现状.结果 此医院普外科近7年诊疗的阑尾炎患者共2 180例,其中女性883例(40.50%),男性1 297例(59.50%).男性患者中20~29岁占比最大,占25.52%;女性患者中30~39岁占比最大,占26.0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62例(44.1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81例(31.24%),穿孔及坏疽性阑尾炎217例(9.95%),阑尾周围脓肿155例(7.11%),慢性阑尾炎 165 例(7.57%).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1 994 例(91.47%),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49例(2.25%),置管引流术63例(2.89%),非手术治疗74例(3.39%).不同类型阑尾炎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均有差异(P<0.05),其中穿孔及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费用最高,为(16 989.6±2 578.9)元,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住院费用最低,为(12 777.8±2 055.6)元.不同治疗方式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日有差异(P<0.05),其中行置管引流术的住院费用最高,为(14 955.7±1 425.7)元,保守治疗的平均住院费用最低,为(4 225.6±935.9)元.结论 该院近7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以青中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多见,慢性阑尾炎最少.手术治疗是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一般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控制不佳或延误治疗所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较单纯性阑尾炎有所增加.阑尾炎的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4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舌、脉、证特征分析及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s)患者舌、脉、证分布的特点及其与年龄相关性.方法:收集346例行EPs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EPs的患者年龄及舌象、脉象、证型等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6例患者整体舌质以舌色淡舌体胖、苔白腻为主;脉象以脉弦、脉沉弱为多;脾肾两虚证是EPs主要证型.舌色淡舌体胖、舌色红舌体瘦、苔白腻、苔干少、脉细数、脉沉弱、脾肾两虚证、阴虚证有随年龄增长占比增加趋势(P<0.05);青中年女性组"舌色淡红舌体适中""苔薄白""脉弦"舌、脉特征占比较多(P<0.05).结论:EPs患者舌、脉、证与年龄具有相关性.青中年女性多表现为舌红苔薄白脉弦,肝郁证较多;随年龄增长,舌淡胖、舌红瘦、苔干少、脉细数、脉沉弱表现逐渐增加,以脾肾两虚、阴虚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首发老年抑郁症病人睡眠纺缍波与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分析首发老年抑郁症病人睡眠纺缍波(sleep spindle,SS)与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接诊的 40 例首发老年抑郁症病人为老年组,40 例青中年抑郁症病人为青中年组,40 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 3 组SS缺失率、异常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评分、MoCA评分的差异.分析不同性别、不同认知功能亚组SS缺失率、异常率.结果 老年组 SS 缺失率(57.50%)、异常率(62.50%)均高于青中年组(32.50%、2.50%)和健康组(35.00%、2.50%)(P<0.05).老年组HAMA评分、HAMD-17 评分与青中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青中年组HAMA评分、HAMD-17 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05).老年组MoCA评分均低于青中年组和健康组(P<0.05),青中年组MoCA评分低于健康组(P<0.05).老年组不同性别病人SS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女性病人SS缺失率显著低于中青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病人(P<0.05).老年组中认知功能障碍亚组SS缺失率、异常率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亚组(P<0.05).结论 首发老年抑郁症病人SS缺失率、异常率相对较高,SS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贾跃进名老中医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通过整理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临床病案,分析香砂六君子汤的临床证治规律,以进一步完善香砂六君子汤的相关理论、扩展其应用范围,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方法:选取门诊102例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有效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疾病、症状以及舌脉药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香砂六君子汤的应用女性比男性多,以青中年为主.患者肝郁症状和脾虚症状共现,兼以痰湿之症,胖大舌或齿痕舌,苔白腻,脉弦、沉、细等.贾跃进应用香砂六君子汤的基本药物为:香附、白术、党参、半夏、砂仁、茯苓、陈皮,去用了甘草.常加减用的药物有麦芽、合欢皮、远志、枳实、莱菔子、薏苡仁、延胡索等.结论:贾跃进应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证重在调畅气机,是顾护脾胃以及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1990—2019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负担分析及年变化趋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简称GBD 2019)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计算变化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9年中国GERD发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299.80/10万和1841.66/10万,相较1990年的1761.59/10万和1849.31/10万,粗率增长30.55%,标化率降低0.41%.2019年中国GERD患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5739.55/10万和4509.32/10万,相较1990年的4252.72/10万和4532.19/10万,粗率增长34.96%,标化率降低0.51%.2019年中国GERD 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4.37/10万和34.94/10万,相较1990年的33.10/10万、35.04/10万,粗率上升34.05%,标化率下降0.29%.1996年之后标化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均低于粗率.1990—2019年中国女性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高于男性.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1994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呈降低趋势(APC=-1.0%),2005—2010年呈降低趋势(APC=-1.4%),2014—2017年均呈上升趋势(APC=3.2%).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2%、-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7%).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1%、-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6%).2019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在70~84岁达到峰值.2019年GERD新发病例数和现患病例数分别约为3271.13万和8163.65万,人群主要集中在45~59岁和30~34岁.结论 1990—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粗率呈上升趋势,标化率略有下降,说明老龄化对我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影响较大.此外要关注青中年人群,在已患GERD人群中占比较重,可能与超重或肥胖、饮酒及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12-2021年陕西省渭南市淋病三间分布特征及发病趋势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渭南市淋病三间分布特征及预测发病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21年渭南市淋病患者1253例临床资料,比较淋病患者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特征,根据2017-2021年淋病发病率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未来2022-2026年淋病发病率.结果 2012-2021年期间,淋病报告总例数为1253例,发病率依次为13.77/100万、10.36/100万、7.90/100万、9.28/100万、17.90/100 万、33.98/100 万、43.88/100 万、39.54/100 万、30.28/100 万、48.37/100 万,2014 年达到最低值,2021年达到最高值.2012-2021年期间淋病报告例数中,男性例数1103例,女性病例150例,2013年、2015年男女性别比较低,分别为2:1、3.8:1,其余年份男女性别比处于较高水平,在(6.96∶1)~(9.88∶1),2017年男女性别比最高,为9.88∶1.2012-2021年期间淋病报告例数中,19~35岁、36~59岁占比较高,分别为64.3%、24.3%.2012-2021年期间淋病报告例数中,本县区、本省其他县区占比较高,分别为43.2%、43.2%.根据2017-2021年淋病发病率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ε(t)-e|均<2.55,P=1,灰色系统GM(1,1)模型拟合等级为好.对未来2022-2026年淋病发病率进行预测,预测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2026年未来淋病发病率分别为 46.23/100 万、35.96/100 万、32.61/100 万、31.15/100 万、29.96/100 万.结论 2012-2021年渭南市淋病发病率存在总体升高趋势,于2021年达到十年高峰期,存在明显年龄、地域、职业、性别差异,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22-2026年淋病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淋病的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对青中年男性及农民等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及健康宣教,做到有效防控及早期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无心力衰竭病史且资料完整的98 269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85±1.40)年.将研究人群按ePWV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即Q1组(ePWV<12.54 m/s,n=24 567)、Q2组(12.54 m/s≤ePWV<13.95 m/s,n=24 567)、Q3组(13.95 m/s≤ePWV<15.44 m/s,n=24 568)和Q4组(ePWV≥15.44 m/s,n=24 567),计算各组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病密度.在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文化程度、心血管家族史、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ePWV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结果:随着ePWV四分位组的递增,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病密度呈递增趋势,分别为 0.48/千人年、1.21/千人年、2.45/千人年和 5.42/千人年.在校正性别、吸烟、饮酒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PWV每增加 1 m/s,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增加 37%(HR=1.37,95%CI:1.34~1.39,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还是女性、青中年(<52 岁)还是中老年(≥52 岁),ePWV均与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P均<0.01).结论:ePWV是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