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和猫眼草酚D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猫眼草酚D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纯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黄素和猫眼草酚D进样量分别在 1.608 8~16.088 μg(r=0.999 9)、0.014 1~0.141 4 μg(r=1)、0.185 1~1.850 9 μg(r=0.999 9)、0.144 1~1.441 4 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 102.44%、97.82%、95.07%、95.55%,RSD分别为 1.12%、1.44%、1.29%、1.5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黄花蒿水提浸膏中青蒿素、青蒿乙素、猫眼草酚D、猫眼草黄素的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青蒿素类化合物专利格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青蒿素及其系列衍生物的抗疟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该类化合物的其他生物活性也受到广泛关注,深入的实验研究产生了大量专利文献.本文对青蒿素、青蒿酸和青蒿乙素的专利申报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展示其研发态势,为规划研究路线、制订专利申请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制订检索策略,从多个专利数据库检索和下载题录信息,利用统计学软件对题录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挖掘.结果:获得了青蒿素类化合物专利申请的生命周期、应用功效偏好、优秀申请机构和高价值专利等方面的格局情报.结论:该领域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整体处于技术成熟期.其中,青蒿素发展空间相对较大,最受关注的应用功效包括抗寄生虫、抗肿瘤和抗感染,而内部引用的核心主题是治疗皮肤病、抑制癌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法测定儿感退热宁口服液中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连翘苷、去芹糖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D3、青蒿乙素和青蒿酸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儿感退热宁口服液中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连翘苷、去芹糖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D3、青蒿乙素和青蒿酸.方法 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 nm(0~21.0 min检测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210 nm(21.0~55.0 min检测去芹糖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D3、青蒿乙素、青蒿酸);柱温25℃;体积流量0.9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 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连翘苷、去芹糖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D3、青蒿乙素和青蒿酸分别在3.47~69.40μg/mL(r=0.9995)、18.78~375.60μg/mL(r=0.9992)、6.64~132.80μg/mL(r=0.9997)、2.57~51.40μg/mL(r=0.9995)、4.86~97.20μg/mL(r=0.9993)、4.23~84.60μg/mL(r=0.9998)、0.79~15.80μg/mL(r=0.9991)、2.16~43.20μg/mL(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6%、100.12%、99.34%、97.57%、98.29%、99.25%、96.87%、98.02%,RSD值分别为1.53%、0.89%、0.91%、1.38%、1.02%、0.83%、1.26%、1.1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儿感退热宁口服液中多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微生物发酵青蒿叶和叶渣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扩大青蒿原料的应用途径,延伸青蒿产业链,对青蒿叶和叶渣进行发酵研究.拟开发可用于动物保健的青蒿来源的产品.采用微生物发酵青蒿及青蒿叶渣,检测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植物乳杆菌等菌株发酵青蒿叶和叶渣后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素以及青蒿素、青蒿乙素、双氢青蒿酸、青蒿酸含量变化.青蒿叶发酵产物及功效成分含量与对照组比较,酵母菌发酵后粗蛋白提高43.05%,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粗脂肪提高106%,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粗纤维降低43.30%,黑曲霉菌发酵后青蒿素和青蒿乙素分别提高133.27%和88.06%,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后青蒿酸提高21.49%,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双氢青蒿酸提高86.01%;青蒿叶渣发酵产物与对照组比较,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粗脂肪提高87.73%,酿酒酵母菌发酵后粗蛋白提高85.3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粗纤维降低55.67%,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双氢青蒿酸提高71.91%,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后青蒿乙素提高94.71%.微生物发酵青蒿叶和叶渣显著提高其功效成分含量,增加了探索青蒿叶和叶渣发酵产物作为动物保健品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青蒿乙素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抑制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青蒿乙素的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炎症反应模型,经青蒿乙素处理后,采用Griess试剂检测NO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促炎症因子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蛋白及激酶的表达水平.结果 青蒿乙素能明显抑制RAW264.7细胞中LPS诱导的NO生成,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72 μmol·L-1.同时,青蒿乙素也能明显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化酶2的蛋白表达,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青蒿乙素还能明显抑制LPS所致的IκBα蛋白降解,但是对LPS诱导的ERK、JNK、p38 MAPK活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青蒿乙素对LPS所致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IκBα蛋白降解,进而抑制核转录因子κB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种源黄花蒿室内水培条件下青蒿素和青蒿乙素含量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不同种源黄花蒿内青蒿素及青蒿乙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不同来源黄花蒿种质在冰培均一化生长条件下青蒿素与青蒿乙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影响黄花蒿主要成分含量差异的关键因素.方法:黄花蒿种子采用随机排列水培混合培养,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ACQUITY UPLC(R) BEH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选择水-乙腈(95:5,含0.1%甲酸,A)-乙腈-水(95:5,含0.1%甲酸,B)进行梯度洗脱(0~3.5 min,25%~1%A;3.5~3.6 min,1%~25%A;3.6~5.0 min,25%A),流速0.4 mL· min-1,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不同种源黄花蒿中青蒿素及青蒿乙素的含量差异.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分离度良好.不同种源黄花蒿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即25 ℃恒温下循环水培养,青蒿素和青蒿乙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黄花蒿种源产地是云南,质量分数达3810.597 μg·g-1;青蒿乙素含量较高的黄花蒿种源地是山西,质量分数1691.747μg·g-1,青蒿素含量按照从高到低种源地排列依次为云南>海南>湖北>广西>浙江>山西>北京>山东>黑龙江>甘肃.相关性分析发现,以地域划分时,青蒿素含量与黄花蒿来源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但青蒿素与青蒿乙素含量均与经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同一培养环境不同种源黄花蒿内青蒿素及青蒿乙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影响黄花蒿中青蒿素及青蒿乙素含量的主导因素可能是其遗传背景,提示改良青蒿品种是后续黄花蒿栽培中提升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葎草中1个新的二氢查尔酮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研究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叶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葎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citrunohin A(1)、猫眼草黄素(2)、紫花牡荆素(3)、neoechinulin A(4)、吲哚-3-甲酸乙酯(5)、3-羟乙酰基吲哚(6)、(1H-indol-3-yl)oxoacetamide(7)、褐孔菌酸(8)、青蒿乙素(9)、花椒毒酚(10)、α-生育醌(11)、对羟基桂皮酸正二十酯(12)和9-oxo-(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13).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二氢查尔酮,化合物2~13为首次从葎草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