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膜腔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胸膜腔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在全球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病死率高、预后差。不同地区、不同感染单元(社区获得性或医院获得性)、不同人群的胸膜腔感染病原学各有特点,因而了解胸膜腔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对指导治疗意义重大。传统的胸水培养阳性率低,新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包括16S rRNA技术、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借助新的诊断技术提高胸膜腔感染的诊断率,有利于在感染的早期确定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控制病情进展。胸膜腔感染的治疗包括合适的抗感染治疗、积极的引流治疗、胸膜腔内药物的应用以及内科胸腔镜或手术治疗等。研究表明,胸腔内注射脱氧核糖核酸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药物用于治疗胸膜腔感染显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了需要手术治疗的风险。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胸膜腔感染的病原学特征、诊断治疗新进展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胸膜腔感染的诊断及管理提供临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三个甘蔗品种种茎根芽萌发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探究三个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中蔗9号'(ZZ9),抗旱性强;'中蔗2号'(ZZ2),抗旱性弱;'新台糖22号'(Xintaitang22),抗旱性居中]在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下萌发早期种茎根和芽萌发的差异,试验采用水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PEG-6000[CK、10%(w/v)和20%(w/v)]模拟干旱胁迫连续培养12 d后采集根系和芽的萌发数量、根和芽的生物量、根系的形态特征及生理指标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抗旱性强的品种'中蔗9号'根系的形态指标(根总长、根面积、根体积和根直径等)均显著高于'中蔗2号'和'新台糖22号'的.随着PEG-6000胁迫程度加深,'中蔗2号'的根系脱落率显著高于'中蔗9号'的,在高浓度PEG-6000(20%)胁迫下,随时间的延长'中蔗2号'的根系数量急剧下降,而'中蔗9号'的根系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中蔗9号'的根点在高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仍能保持生活力,并从休眠状态复苏而继续萌发.'中蔗9号'的根茎粗壮,根系生物量最多,芽体生物量最少,而'中蔗2号'反之,根系生物量最少,芽体生物量最多.在高浓度PEG-6000胁迫下,'中蔗2号'和'新台糖22号'的SOD、POD的酶活性均下降,而'中蔗9号'的处于持续上升趋势,此时'中蔗9号'根系的脯氨酸含量亦极显著(240%)上升.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甘蔗种茎根芽萌发的上述特征与大田抗旱表型观察结果相吻合.本研究结果为快速筛选抗旱甘蔗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黑果腺肋花楸扦插生根特性及不定根发生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为了解黑果腺肋花楸扦插不定根起源及发育过程,揭示其扦插生根机理.[方法]以'福康源1号'当年生半木质化插穗为研究材料,利用水培扦插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插穗内部组织结构及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结果]在水培条件下,IBA处理扦插生根期为30~40 d,扦插过程中皮孔处在10~15 d出现不定根,插穗切口处在15~20 d出现不定根,生根速度、不定根数量及根长均优于对照,外源诱导可显著提高生根率和生根质量.扦插前的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原基在插后形成;不定根形成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内部分生组织生根型.皮部产生的不定根起源于维管形成层、韧皮薄壁细胞或皮层;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定根是由愈伤组织内的薄壁细胞团特化而成;叶隙或枝隙是形成不定根原基和产生愈伤组织的主要区域.[结论]扦插生根属于多位点发生模式,属于诱导生根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硒对膜荚黄芪镉胁迫的缓解机制解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揭示硒(Se)对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镉(Cd)胁迫的缓解机制,以传统药用植物膜荚黄芪为材料,利用水培技术综合研究了离子拮抗作用、抗氧化酶系统、重金属螯合物以及异黄酮在Se缓解Cd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0 μmol·L-1 Se显著改善了 50 μmol·L-1 Cd胁迫下膜荚黄芪幼苗生长状况并减轻了植株的活性氧积累水平以及膜脂过氧化水平.Cd处理下Se添加显著降低了膜荚黄芪各部位Cd含量,同时Cd添加也显著降低了各部位Se含量,说明膜荚黄芪在Se与Cd的吸收上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Se添加降低了 Cd胁迫下膜荚黄芪各部位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多种抗氧化酶活性与O2·-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暗示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更多的是与植物体内活性氧水平相适应的结果.此外,Se添加也降低了 Cd处理下膜荚黄芪各部位非蛋白巯基和金属硫蛋白含量,且两者在各部位的含量与对应Cd含量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表明重金属螯合物含量是由各部位Cd含量所调节的.与抗氧化酶和金属硫蛋白不同,Se添加显著提高了 Cd胁迫下膜荚黄芪幼苗根系中3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进一步对异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HS、IFS、I3'H、IOMT和UCGT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发现Se明显上调了 Cd处理下所有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综上,Se通过吸收过程中与Cd的拮抗作用降低了 Cd处理下膜荚黄芪幼苗中的Cd含量,降低了植物受胁迫程度,同时通过上调异黄酮等次生代谢物质合成,提高了植物对Cd胁迫的耐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外源Cd对川芎苓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镉(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以石英砂为基质的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浓度CdCl2-2.5 H2O(0、0.1、0.25、0.5、1、2 mmol/L)溶液处理川芎苓种,研究Cd胁迫对川芎苓种萌发、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及Cd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d浓度的增加,株高抑制率、根长抑制率上升;根、叶及节盘Cd含量显著升高;株高、根长、叶鲜重、根鲜重下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非酶系统物质(可溶性蛋白、谷胱甘肽、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0.1~2.0 mmol/L 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随着Cd胁迫浓度的升高毒害作用增强,其中川芎幼苗根对Cd胁迫最敏感.Cd胁迫下川芎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整体上呈现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川芎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系统物质积累,减少膜系统损伤、活性氧蓄积,缓解Cd毒害作用,提高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抗寄生虫药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研究抗寄生虫药物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菌株SA1901和SA1902于2023年5月份收集自脓胸患者的胸水培养标本;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和时间-杀菌曲线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雷拉纳的敏感性;通过连续诱导耐药实验检测氟雷拉纳的耐药诱导能力;通过构建持留菌、生物被膜抗菌实验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持留菌和生物被膜的抗菌活性;最后,棋盘稀释实验用于检测氟雷拉纳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联用效果.结果 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4~8 μg/mL和8~16 μg/mL;通过时间-杀菌曲线发现亚抑菌浓度的氟雷拉纳即可有效抑制细菌的增殖;氟雷拉纳连续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15d也未见耐药突变的形成;8×MIC的氟雷拉纳作用ATCC25923持留菌4h可使其活菌计数从(8.97±0.35)Log10 CFU/mL降低到(7.47±0.09)Log10 CFU/mL(t=7.17,P=0.002),使USA300持留菌从(9.35±0.31)Log10 CFU/mL降低到(6.79±0.20)Log10 CFU/mL(t=12.04,P<0.001);1×MIC的氟雷拉纳可显著抑制USA300生物被膜的形成,使其生物被膜的形成量从(2.41±0.12)降低到(0.20±0.06)(t=44.03,P<0.0001);1×MIC的氟雷拉纳还能显著清除已形成的生物被膜,使其生物被膜的总量从(3.02±0.02)减少到(2.04±0.39)(t=5.58,P=0.0008);通过棋盘稀释试验和活菌计数发现氟雷拉纳与阿米卡星联用具有协同抗菌活性,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375.结论 氟雷拉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且与阿米卡星联用具有协同抗菌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硅对盐胁迫下西葫芦幼苗水分代谢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究外源硅对盐胁迫下西葫芦幼苗水分代谢及光合作用的保护机制,可为西葫芦抗盐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西葫芦品种'寒绿7042'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共设置对照、硅处理(0.3 mmol/L Na2SiO3·9H2O)、盐胁迫(150 mmol/L NaCl)、盐胁迫+硅等4个处理,处理10 d后测定幼苗的根系形态和活力,叶片含水量、水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根系质膜水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等指标.[结果]盐胁迫显著抑制了西葫芦幼苗根系的生长,降低了根系活力、叶片含水量、叶片水势和蒸腾作用,还破坏了植株的光合系统,导致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PSⅡ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外源硅显著改善了盐胁迫下西葫芦幼苗的根系形态,提高了根系活力,并通过促进根系质膜水通道蛋白基因PIP1;2、PIP1;3、PIP1;5、PIP1;7、PIP2;1、PIP2;4、PIP2;6、PIP2;8、PIP2;9和PIP2;12的表达改善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提高叶片含水量和水势,增强蒸腾作用;外源硅还通过提高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降低胞间CO2浓度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来增强盐胁迫下幼苗的光合作用.[结论]盐胁迫下添加0.3 mmol/L的硅可以有效改善西葫芦幼苗的水分代谢和光合作用状况,从而提高西葫芦幼苗抗盐胁迫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创新与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选择新鲜洋葱圈、水培的葱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创新和优化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该实验设计遵循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且能有效缩短实验准备和实验现象观测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苗期根系分泌物代谢组学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盐碱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物包含丰富生化信息并具有重要生态作用.为了探讨耐盐碱牧草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在盐碱胁迫下根系分泌物组成,揭示其在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及生态作用,以湖南稷子为试验对象,在人工气候室开展水培试验,并在苗期分别进行中性盐(NaCl+Na2SO4 100 mmol/L)、碱性盐(NaCl+NaHCO3 100 mmol/L)和碱(Na2CO3+NaHCO350 mmol/L)处理.在处理3 d后,利用液质联用仪(LC-MS/MS)检测对照组和处理组根系分泌物的化合物成分.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湖南稷子根系分泌物共有334种化合物.依据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重要值(VIP)得分及t检验的P值,发现对照比SaSo100(碱性盐处理100 mmol/L),对照比Soda50(碱处理50 mmol/L)和对照比Salt 100(中性盐处理100 mmol/L)分别有22、15和21个差异根系分泌物.其中碱性盐和碱处理下根系分泌物组成相近,包括脂质、酚酸,生物碱,苯酞类,氨基糖,萜类,醌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中性盐处理下有脂质、酚酸,生物碱,苯酞类,萜类.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注释及富集发现,盐碱胁迫下根系分泌物不仅含有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生的碳水化合物、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类脂和维生素等物质,而且与瓦博格效应、膜运输,信号传导以及遗传信息处理等途径有关.研究表明,湖南稷子通过根系分泌物渗出,调节自身代谢物浓度,加强或改变碳同化、呼吸作用、信号传导等提高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叶面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湖南稷子耐盐性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着草料兼用牧草湖南稷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探讨表油菜素内酯(EBR)对湖南稷子耐盐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可为其应用于牧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稷1号'品种幼苗为材料,在筛选适宜盐胁迫浓度的基础上,设置对照、盐(150 mmol/L NaCl)和不同浓度(1,10,100 μg/L)EBR单独及复合处理,采用水培试验考察各处理幼苗生长、抗逆生理、光合作用、离子稳态、编码盐过敏(SOS)信号转导途径及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单独盐胁迫幼苗生长(株高、根长、生物量等)受到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含量及PSⅡ实际光合速率[Y(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转移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等]、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降低,根系K+、Ca2+和Mg2+含量减少,而Na+含量增加,叶片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提高,叶片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单独EBR处理对以上指标大多无显著影响.喷施不同浓度EBR均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幼苗上述指标的不利变化,并以10 μg/L EBR处理效果最佳.[结论]叶面喷施EBR能上调盐胁迫下湖南稷子幼苗叶片SOS信号转导途径和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增强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维持根系离子稳态平衡,保护其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提高其耐盐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