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ascular malformations,AVM)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体表软组织AVM病例的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8~62岁,平均27.3岁.病灶位于头颈部29例,躯干部5例,上肢4例,下肢5例.对病灶进行Schobinger临床分期和Yakes血管构筑学分型,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总结手术治疗策略.结果 本组43例患者,根据Schobinger临床分期,本组病例Ⅰ期8例、Ⅱ期21例、Ⅲ期13例、Ⅳ期1例.根据Yakes血管构筑分型,本组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7例、Ⅳ型17例,1例缺少血管造影结果未分型.手术方法包括直接手术切除(29例)、介入栓塞后手术切除(5例)、应用扩张器分期手术切除(6例)和截肢/截趾/截指(3例).创面修复方法中,14例直接关闭创面,15例采用皮片修复,6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8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所有切口一期愈合,皮片和皮瓣成活好.随访6~112个月(平均33.7个月),治愈37例,改善6例,治愈率84%.结论 根据动静脉畸形的部位、解剖关系、临床分期和血管构筑分型,联合介入栓塞和扩张器治疗等方法,进行个性化手术治疗,能获得比较满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大头皮动静脉瘘显微手术全切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头皮动静脉瘘是一种较罕见的头皮血管畸形。目前的治疗方式有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及二者联合的复合手术。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单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1例巨大头皮动静脉瘘,患者术中全程无明显出血,至末次随访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水乙醇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无水乙醇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颅内血管畸形专科应用无水乙醇治疗的25例b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7~62岁,中位年龄26岁。其中破裂bAVM 18例,未破裂bAVM 7例;Spezler-Martin分级<Ⅲ级14例,Ⅲ级7例,>Ⅲ级4例。观察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等。结果:25例患者的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6.0%(24/25),其中1例患者用无水乙醇不能消融靶病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0%(7/25),均为缺血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对25例患者进行随访,4例轻度并发症患者中,2例症状完全恢复,2例基本恢复;3例严重并发症患者中,2例基本恢复,1例明显好转,所有并发症患者的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状态量表评分≤2分,其余18例患者无新发临床症状。13例接受DSA和MRI的影像学随访,DSA显示无水乙醇消融过的病变部位均无复发,2例术后即刻有畸形巢部分残留的患者,复查时残留畸形完全消失,MRI显示所有患者脑水肿均消失。结论:应用无水乙醇消融bAVM技术操作成功率高,临床疗效确切,术后bAVM复发率低,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AVMs)的长期疗效,探讨影响畸形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199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伽玛刀中心治疗的儿童颅内AVMs患者(年龄≤16岁)279例。治疗采用的边缘处方剂量为12~25 Gy(中位数为17.0 Gy),中心处方剂量为19~50 Gy (中位数为32.7 Gy);治疗畸形血管的体积为0.1~30.2 cm 3(中位数为1.7 cm 3);54例患儿(19.4%)行多次伽玛刀治疗,其中35例因畸形残留重复治疗,19例行计划性分期治疗。随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分析影响AVMs闭塞的相关因素。 结果:279例患儿治疗后的随访时间为6~276个月(中位数为49个月),其中197例(70.6%)畸形血管闭塞,治疗后3、5、8年的闭塞率分别为33.5%(86/257)、69.4%(154/222)、81.1%(172/212);24例(8.6%)患儿治疗后发生与畸形相关的出血30例次,其中5例(1.8%)死亡;5例(1.8%)患儿发生永久性放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4例为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例为远期放射性囊变。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未闭塞组比较,闭塞组患儿的年龄较大,畸形体积<3 cm 3、Spetzler-Martin分级1~3级、放射外科AVMs量表评分≤1.5分、边缘处方剂量≥17 Gy者所占的比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边缘处方剂量≥17 Gy是畸形血管闭塞的影响因素( HR=1.42, 95% CI:1.07~1.89, P=0.015)。 结论: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内AVMs远期安全性、疗效均较好,尤其是对中小型AVMs的患儿;边缘处方剂量是影响AVMs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无线超声引导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无线超声组各60例。传统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采用解剖标志进行,无线超声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在无线超声引导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困难置管数、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困难置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线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线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无线超声引导的颈内静脉置管更方便,更容易,更安全,更快速。对于具有困难置管(肥胖、颈内静脉置管史、体位无法配合、血管畸形、水肿)的患者更为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胎儿脉管性疾病的超声特征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胎儿脉管性疾病的超声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脉管性疾病的31例胎儿,超声仔细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追踪随访,分析预后。结果:31例胎儿中,10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21例经产后局部观察外观或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TS)4例(包括Parkes-Weber综合征1例),血管瘤3例,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水肿1例,淋巴管瘤23例。31例病灶均与超声定位诊断吻合,其中头颈部9例,躯干部15例,上肢1例,下肢6例。3例胎儿病灶内有动静脉瘘血流频谱,28例胎儿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及随访对胎儿脉管性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胎儿脉管性疾病的预后与病变的部位、大小、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以及病灶内血液的分流量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动脉自旋标记联合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和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OF MRA)联合检测颅内动静脉分流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2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放射及核医学科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ASL、TOF MRA的39例已知或疑似脑血管畸形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5~64(33±18)岁。根据患者影像检查的出血表现,分为急性脑出血( n=13)与非急性脑出血亚组(n=26);并根据患者临床治疗史,分为治疗( n=11)与未治疗亚组(n=28)。然后分别由2名放射科医生以随机顺序盲法阅片,判断是否存在动静脉分流。以DSA为参考标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计算ASL或TOF MRA检测总体、急性脑出血亚组及治疗后亚组中动静脉分流的准确性。 κ系数确定观察者间的一致性。 结果:39例患者中,DSA诊断动静脉畸形患者29例,未发现动静脉分流者10例。ASL与TOF MRA阅片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非常好( κ= 0.83~1.00)。在2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对动静脉分流的检出率ASL为93.1%(27/29),TOF MRA为86.2%(25/29),而ASL与TOF MRA联合达到了100%。ASL、TOF MRA及联合两者诊断总体动静脉分流的AUC分别为0.966(95% CI:0.909~1.00)、0.914(95% CI:0.825~1.00)、0.983(95% CI:0.943~1.00),在急性脑出血亚组中诊断动静脉分流的AUC分别为1(95% CI:1.00~1.00)、0.833(95% CI:0.611~1.00)、1(95% CI:1.00~1.00)。 结论:ASL与TOF MRA联合是一种无创的检测动静脉分流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6年3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多科室联合诊治7例妊娠合并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7例患者均在妊娠14周后发病,其中妊娠中期5例,妊娠晚期2例。5例妊娠中期发病患者中,4例进行了妊娠期开颅手术,术后胎儿发育正常,在妊娠足月后均剖宫产娩出健康胎儿;另1例患者保守治疗至33 +周,行剖宫产术娩出胎儿,产后43 d行伽玛刀治疗AVM。2例发病时接近妊娠足月的患者,先行剖宫产,之后1例保守治疗,1例行开颅手术治疗。7例患者中,5例行开颅手术患者的畸形血管团均完整切除,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为50~75分;另2例患者BI量表评分为100分。共手术分娩新生儿7名,分娩时1 min、5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分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4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学特点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应用4D-DSA进行术前评估的34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4D-DSA与传统方法(2D-DSA联合3D-DSA)分析AVM的血管构筑学特征,对两者在评估供血动脉、危险结构、畸形血管团分区、引流静脉结构、Spetzler-Martin(S-M)分级等方面的显影效果进行人工评分(0~4分),评分越高,显影效果越好。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显影效果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4D-DSA在评估AVM的供血动脉、S-M分级方面,显影效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1.70和-0.63,均 P>0.05);而在评估危险结构、畸形血管团分区、引流静脉结构方面的显影效果,均较传统方法更好( Z值分别为-4.95、-2.99和-4.14,均 P<0.05)。 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4D-DSA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颅内AVM的危险结构、畸形血管团分区、引流静脉结构,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合手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讨复合手术在脊髓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1例,髓周动静脉瘘(PMAVF)11例,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4例。术中对PMAVF和SAVM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通过门诊或住院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脊髓DSA;采用改良Aminoff-Logue残疾量表评分评估脊髓功能(评分下降≥1分为好转)。结果:26例患者均按术前计划切除病变;15例患者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均未见波幅明显下降。11例SDAVF和10例PMAVF患者均为单一瘘口,术后即刻DSA结果均显示病变未显影,脊髓正常血管保留;1例多发瘘口PMAVF患者仅按术前计划切除导致症状的一处病变,术后即刻DSA显示该处病变未显影;4例SAVM患者的病变完全切除,术后即刻DSA结果显示畸形血管团未显影。术后2 d,25例患者的感觉障碍较术前改善,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无明显改善,另1例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障碍加重。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26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 M( Q1, Q3)]为21(8,35)个月。至末次随访,26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好转,其中6例改良Aminoff-Logue残疾量表评分下降1分,11例下降2分,9例下降3分;复查DSA均未见手术部位脊髓血管畸形复发。 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包括SDAVF、PMAVF和SAVM在内的脊髓血管畸形均可通过复合手术准确切除,且安全性较好,短期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