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HIV-1感染者治疗前耐药和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吉林省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治疗前基因型耐药及分子网络传播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治疗前HIV感染者228名,提取血浆RNA、反转录PCR扩增HIV-1 pol基因片段。建立进化树确定亚型、解析基因型耐药突变(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DRMs)情况并构建HIV分子网络评估传播关系。 结果:从228例样本中成功获得206条 pol基因序列,基因亚型主要为CRF01_AE(60.68%,125/206)、CRF07_BC (30.10%,62/206)和B亚型(5.34%,11/206)。总耐药率为9.22%(19/206),耐药突变以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为主,占8.25%(17/2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40~49岁和≥50岁,离异或丧偶感染人群产生耐药的风险较高( P<0.05)。白城地区和CRF07_BC感染者入网风险更大( P<0.05)。有63条序列入网(30.58%,63/206),形成23个分子簇。入网病例中6例携带DRMs。出现本市和跨市连接边关系。异性与同性性传播感染人群存在混合连接边。 结论:吉林省HIV感染者治疗前耐药率处于中等水平,分子网络中的毒株呈地区聚集性,加强耐药监测,对网络桥梁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治疗前发生耐药传播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风险人群丙型肝炎患病率及分布状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研上海市浦东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高风险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HCV现症感染率和HCV基因型的分布,为上海地区"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制订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参加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立医院举办的常规体格检查活动的自愿或强制接受戒毒或美沙酮治疗的静脉药瘾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CT)门诊就诊人员、性病门诊就诊人员、商业性工作人员,进行等比例抽样调研,收集患者体格检查剩余的全血并分离血浆,进行HCV抗体检测,并对其中阳性反应样本加测HCV RNA和HCV基因型。结果:共筛查HCV高风险人群1 000名,包括453名静脉药瘾人群,166例HIV感染者,245名性病门诊就诊人员,136名商业性工作人员,其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85%(99/453)、1.81%(3/166)、1.22%(3/245)和0(0/136)。在高风险人群HCV抗体阳性人员中,HCV RNA阳性的检出率为42.68%(35/82)。HCV RNA阳性人群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4.29%(26/35),婚姻状况为非已婚者占77.14%(27/35)。12份进行HCV基因亚型检测的样本中,基因3型和6型各5份,HCV 1b亚型2份。结论:静脉药瘾人群为主要的HCV感染潜在人群,亦为后续"丙型肝炎微消除"策略应率先针对的对象。HCV感染高风险人群中基因3型和6型占比高,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可能更加适合。高风险人群的HCV感染者文化程度和在婚率较低,可能需要宣教和社区人文关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6年至2019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缅甸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的双基因亚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2016年至2019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境内新报告缅甸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合并感染者的HIV和HC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德宏州境内新报告缅甸籍HIV/HCV合并感染者共1 289例,选取血浆样本留存量≥200 μL的996例患者进行HIV和HCV基因亚型检测。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HIV pol基因区、HCV核心蛋白结合包膜蛋白(core protein-binding envelope protein, CE1)基因区和非结构蛋白5B(non-structural protein 5B, NS5 B)基因区,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基因分型。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采用趋势 χ2检验分析HIV和HCV基因亚型逐年变化趋势。 结果:996例HIV/HCV合并感染者中,554例(55.6%)成功扩增HIV和HCV基因片段并明确分型。HIV和HCV基因分型呈多样化。HIV基因亚型以C型和BC重组亚型为主,分别占40.3%(223/554)和33.6%(186/554);其次为B型、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01_AE型,分别占6.5%(36/554)和3.6%(20/554)。HCV基因亚型以3b型为主,占31.2%(173/554);其次为6u、1a、6n、3a、6xg型,分别占19.5%(108/554)、17.5%(97/554)、11.4%(63/554)、8.7%(48/554)、6.3%(35/554)。2016年至2019年HIV C型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χ趋势2=7.23, P<0.001),BC重组亚型呈上升趋势( χ趋势2=5.97, P<0.001)。2019年BC重组亚型构成比为54.9%(101/184),高于C型的21.7%(40/184)。2016年至2019年HCV 3b型、6u型、1a型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趋势( χ趋势2=1.43、1.79、0.39, P=0.152、0.074、0.695)。不同民族患者的HIV基因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06, P=0.037)。 结论:德宏州境内缅甸籍HIV/HCV合并感染者的HIV和HCV基因亚型种类复杂多样。其中,HIV BC重组亚型成为优势传播毒株的趋势显著,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境内缅甸籍人群中HCV和HIV基因亚型流行特征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血脂异常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常见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该类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HIV全病程管理使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非艾滋定义性疾病(NAD)得到关注,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别的ART药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差异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基于临床证据和国内外文献、指南及专家共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PLWHA)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与诊疗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多种生物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病毒复制和先天性免疫应答调控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讨论了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相关的复杂的lncRNA网络,来自人类宿主和HIV自身的lncRNA影响了HIV复制、潜伏期的建立及维持、储存库的清除、病毒的重新激活等过程。由于有效的HIV疫苗或治愈方法的缺乏,以及目前大流行的规模,深入了解lncRNA和HIV之间的复杂调控网络将有助于制订治疗HIV感染的新战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四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用于HIV感染检测性能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4种HIV抗体确证试剂盒的检测性能,为临床使用试剂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试剂、2种重组/线性免疫印迹法(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line immune assay,RIBA/LIA)试剂平行检测185份样本,采用McNermar检验分析试剂检测结果与HIV感染状态的一致性,以最常用MP公司的WB试剂检测结果为参照进行优势比( OR)计算。 结果:4种试剂检测结果与HIV感染结果一致率为83.24%~92.43%, Kappa值为0.558~0.831。英旻泰公司的WB试剂检测57份HIV未感染样本的 OR值为0.932(95% CI:0.446~1.946, P=0.851),RIBA试剂的 OR值为2.348(95% CI:1.069~5.158, P=0.034),LIA试剂的 OR值为23.064(95% CI:5.125~103.789, P<0.001);LIA试剂检测128份HIV感染样本的 OR值为0.153(95% CI:0.034~0.700, P=0.016)。对95份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检测,LIA试剂有反应的比例最低,与其他3种试剂有反应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其他3种试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出现非特异反应时条带数均≤4条,显色较浅的条带比例占52.1%(37/71),出现条带主要为gp160(81.3%)、p24(71.9%)和p17(28.1%)。 结论:两种WB试剂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RIBA/LIA试剂可减少不确定结果的产生,但LIA试剂对于弱反应性样本存在假阴性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明确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模式HIV感染者之间的传播关系。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浦江县新确证的疑似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相关HIV感染者及其性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信息、HIV既往检测史、高危性行为史及性伴侣情况等信息。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监测进行传播关系分析,采集新确证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全血样本6~8 ml,分离出血浆。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 pol基因,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 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浦江县共发现HIV感染者88例,其中异性性传播74例,有31例为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感染。初步个案调查发现,其中3例女性均与1例男性发生过无保护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4例感染者中,有2例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对新确证感染者开展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共获得异性性传播序列65例,形成9个传播簇,最大传播簇中包含10例HIV感染者。HIV聚集性疫情共涉及HIV感染者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均≥50岁,职业类型为农民或农村家庭妇女;追踪溯源到7例性伴,其中6例HIV阴性,1例未检测。18例调查对象的性社会网络关系中,夫妻关系6对,固定性伴关系8对,临时性伴关系3对。11例HIV感染者中,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9例,婚内传播2例。7例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与病例2(56岁男性农民)的流行病学关联,3例有流调和分子传播簇结果证实,3例有分子传播簇和流调结果证实,另有1例流调结果证实。结论:本起HIV聚集性疫情的传播模式是以病例2为核心,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HIV,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流调与分子传播网络相结合的溯源调查支持本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艾滋病主要流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毒株 gag基因的变异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云南省4个艾滋病主要流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毒株 gag基因序列的变异特征。 方法:利用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云南省昆明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临沧市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进行随访治疗的48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患者,收集其流行病学信息,采集血浆标本后送至云南省传染病医院进行分析,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 gag基因,并进行基因分型,采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VESPA在线分析工具分析特征性氨基酸,采用Distance程序计算 gag,以及gag蛋白不同区段的基质蛋白p17、衣壳蛋白p24、核衣壳蛋白p7及p6蛋白的基因距离。采用SNAP程序分析同义突变频率与非同义突变频率比值(Ks/Ka值)。多组间统计学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404例患者成功获得 gag基因序列,其中以男性居多(250例,61.9%),年龄为40~59岁者占59.7%(241/404),传播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61.4%, 248/404)。主要流行的HIV-1亚型依次为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CRF)08_BC 155例(38.4%),CRF01_AE 74例(18.3%),独特重组型(unique rebombinant form,URF)52例(12.9%)、CRF07_BC 39例(9.7%),C亚型34例(8.4%),其他亚型28例(6.9%),B亚型22例(5.4%)。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CRF08_BC亚型形成了2个主要传播簇,2个传播簇间共有8个位点的特征性氨基酸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第79、93、121、122、151、363、395和396位点。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的 gag基因距离分别为0.090±0.004、0.088±0.004和0.078±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8.33, P<0.001)。3种主要亚型中, gag区段的Ks/Ka值分别为4.003±1.309、4.141±0.860和4.514±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5, P<0.001);p17区段的Ks/Ka值分别为2.590±0.186、2.831±0.496和2.936±0.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9, P<0.001);p24区段的Ks/Ka值分别为12.579±1.116、10.185±0.494和8.522±0.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1, P<0.001);p7区段的Ks/Ka值分别为10.850±0.711、9.717±0.932和8.522±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4, P<0.001);p6区段的Ks/Ka值分别为3.122±0.134、3.040±1.498和4.841±0.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68, P<0.001)。 结论:云南省4个地区中主要流行的亚型为CRF08_BC亚型,CRF08_BC的不同传播簇形成了不同的氨基酸组成模式,不同亚型 gag基因不同区段的变异程度不同,应加强对HIV变异毒株的监测,控制其流行蔓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IV-1 DNA影响因素及临床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HIV-1 DNA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4例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分析HIV-1 DNA与CD4 +T细胞计数、CD4/CD8、HIV病毒载量、亚型之间的关系,以此探讨HIV-1 DNA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不同CD4 +T细胞水平组HIV-1 DNA载量不存在统计学差异(Z=1.194, P>0.05)。CD4/CD8≤0.5组HIV-1 DNA载量高于CD4/CD8>0.5组(Z=-2.788, P<0.01)。HIV病毒载量>100拷贝/ml组HIV-1 DNA载量高于≤100拷贝/ml组(Z=-2.953, P<0.01)。确诊时CD4 +T细胞计数≤200(细胞/μl)组HIV-1 DNA载量高于CD4 +T细胞计数>200(细胞/μl)组(Z=-2.175, P<0.05)。确诊时CD4/CD8≤0.2组患者HIV-1 DNA载量虽高于CD4/CD8介于0.2~0.5之间组,但两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Z=-0.893, P>0.05)。两组HIV-1 DNA载量均高于CD4/CD8≥0.5组(Z=-2.568, Z=-1.960, P<0.05)。确诊时HIV病毒载量>100 000拷贝/ml组HIV-1 DNA载量高于HIV病毒载量≤100 000拷贝/ml组(Z=-3.520, P<0.001)。CRF01_AE组HIV-1 DNA载量高于非CRF01_AE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848, P<0.01)。CD4/CD8为HIV-1 DNA浓度高于500拷贝/ml的保护性因素(OR=0.214(95%CI:0.056~0.822, P<0.05)。 结论: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病毒载量及亚型是影响HIV-1 DNA水平的因素,同时HIV-1 DNA可能对于免疫状态评估、疾病进程判断具有辅助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使用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用药的使用意愿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估算样本量为600人。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nPEP知晓和使用意愿情况,采用复杂抽样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的nPEP用药相关因素。结果:共招募14轮,招募研究对象MSM 608人,年龄(41.6±11.0)岁,MSM的nPEP知晓率为55.4%(95% CI:49.4%~59.4%),nPEP用药既往使用率为4.5%(95% CI:2.9%~6.2%),有使用意愿的占35.9%(95% CI:31.1%~40.7%)。在无使用意愿的原因中,不知晓nPEP的占68.9%(244/354),认为不会感染的侥幸心理占24.6%(87/35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SM的nPEP用药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包括25~39岁年龄组(a OR=1.80,95% CI:1.01~3.20)、艾滋病知识知晓者(a OR=2.43,95% CI:1.52~3.90)、最近半年每次肛交使用安全套(a OR=1.76,95% CI:1.11~2.79)。 结论:北京市MSM中nPEP用药既往使用率较低,使用意愿也有待提高,应加强对MSM社会组织的培训,提高同伴教育在nPEP用药推广方面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