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理疗科就诊的面部痤疮瘢痕患者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17~30岁(23.3±3.6)岁。采用点阵射频治疗,治疗头按照矩阵排列,治疗面积1.2 cm×1.2 cm,能量密度80~100 mJ/pin,间隔5~7周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观察末次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痤疮瘢痕权重评分表进行评分,并按完全改善、显著改善、中度改善、轻度改善进行疗效判定。结果:57例患者经3次治疗后有效率为77.2%(44/57),治疗前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值分别为65.9±25.0和47.7±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92, P<0.001);瘢痕改善的同时,32例患者的肤色、毛孔细腻程度、皮肤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灼痛感、红斑水肿,少许患者有淡黄色渗出液,5~7 d缓解。 结论: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安全有效,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整形美容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研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我国2016至2020年整形美容器械注册临床研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检索2016至2020年在我国开展的已注册整形美容器械临床研究,提取适应证、器械类型、申办方类型和研究设计特征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6至2020年共有118项已注册的整形美容器械临床研究纳入分析,其中100项(84.7%)研究由医疗机构发起,其余由医疗器械企业发起。研究数量从2016年的12项增加到了2020年的42项,各年增长率平均值约为39.6%。其中适应证为皮肤缺陷类研究项目90项(76.3%),颌面部缺陷研究21项(17.8%),毛发缺陷研究5项(4.2%),乳房美学缺陷研究2项(1.7%)。皮肤缺陷类研究数量最多的适应证为瘢痕、痤疮、鼻唇沟皱纹和葡萄酒色斑。在器械类型上,涉及光电器械73项(61.9%),手术类器械20项(16.9%),注射类器械19项(16.1%);在各类光电器械中,激光治疗设备是研究的热点。共有11项采用激光治疗设备进行瘢痕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6项研究采用平行对照研究设计,其余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样本量范围为15~110例。结论:我国整形美容器械注册临床研究数量近年来持续增加,皮肤类相关适应证和光电类器械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中冷空气冷却的止痛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冷空气冷却在CO 2点阵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时,对患者舒适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2021年6—8月,深圳德悦诊所皮肤科对患有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患者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24~41岁,平均28岁)用CO 2点阵激光自身半面对照治疗,右面为对照组,仅用5%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左面为联合组,5%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冷空气冷却仪止痛。分别于术中、术后即刻、术后15 min、术后30 min、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评估舒适度及不良反应。 结果:皮肤表面温度比较:治疗术中,联合组为(33.1±1.3) ℃,对照组为(36.9±0.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即刻:联合组为(35.1±1.3) ℃,对照组为(36.4±0.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反应的比较:术后即刻红斑严重程度(VISIA值)比较:联合组为(48.7±8.4) ℃,对照组为(54.8±8.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即刻渗液(盲评分值):联合组为(6.2±1.6) ℃,对照组为(7.8±1.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红斑严重程度(VISIA分值):联合组为(46.9±6.6) ℃,对照组为(51.8±6.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色素沉着严重程度(VISIA分值):联合组为(48.9±8.8) ℃,对照组为(51.4±7.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面部疼痛评分联合组较对照组低。 结论:冷空气冷却可在CO 2点阵治疗过程中明显降低皮肤表面温度,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色素沉着和红斑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治疗痤疮瘢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愈合后常遗留痤疮瘢痕,导致患者容貌受损和心理障碍。痤疮瘢痕的治疗极为棘手,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痤疮瘢痕的新兴疗法。近年来,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可有效拮抗痤疮瘢痕的形成。基于此,该文就有关采用各种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治疗痤疮瘢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痤疮瘢痕的干细胞疗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点阵CO 2激光综合模式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点阵CO 2激光综合模式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采用点阵CO 2激光综合模式(Deep FX+Active FX+CW)治疗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例患者采用CW模式和(或)Active FX模式磨削瘢痕边缘,采用Active FX模式和Deep FX模式扫描痤疮瘢痕累及区域,治疗3~5次,每次间隔时间≥3个月。由2名未参与研究的主治医师分别采用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评分量表(GAIS)和临床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5次后复诊时的照片进行评分。GAIS评估痤疮瘢痕及面部整体肤质,总分为-1~3分,-1分表示恶化,3分表示非常显著改善;ECCA评估痤疮瘢痕的严重程度和密集程度,评分越高越严重。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由患者对治疗后即刻的疼痛进行评分(0~10分),0分表示完全不痛,10分表示极度疼痛。统计结痂期、红斑期及色素沉着和痤疮样皮疹发生情况。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治疗前、后ECCA评分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男16例,女59例,年龄(27.2±6.2)岁(19~49岁)。3~5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12例痤疮瘢痕及面部整体肤质为非常显著改善,34例为显著改善,24例为一般改善,5例为无效,GAIS评分为(1.62±0.77)分。治疗前ECCA评分为(157.20±18.89)分,治疗后为(138.93±23.6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41, P<0.001)。疼痛评分为(4.65±1.52)分,治疗后2~4 h自然消退。结痂期为(6.65±0.89) d;红斑期为(3.09±0.70)周;色素沉着发生率为1.3%(1/75),持续时间4个月;痤疮样皮疹发生率为16.0%(12/75),症状明显者外用夫西地酸等可明显缓解。无水疱、色素减退、细菌或病毒感染、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 结论:点阵CO 2激光综合模式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与果酸单独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与果酸单独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08例痤疮瘢痕患者,采用简单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果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面部瘢痕面积及瘢痕计数,皮肤屏障[角质层含水量、透皮失水(TEWL)、红斑指数(EI)、黑素指数(MI)]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瘢痕面积和瘢痕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次和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面部瘢痕面积和瘢痕计数均显著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TEWL、EI、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TEWL、EI、MI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其中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TEWL、E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优于果酸治疗,其能加快患者瘢痕的恢复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认知行为干预对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各5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SDS评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人际关系敏感及恐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舒缓保湿修复霜联合激光治疗促进痤疮凹陷性瘢痕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舒缓保湿修复霜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剥脱性点阵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皮肤科以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25例,年龄20~36岁(29.6±8.6)岁。采用左右脸对照方法,激光术后试验侧予以舒缓保湿修复霜,对照侧予以安慰剂,通过采集患者激光术前、术后1 h、1、3、7、21 d面部图片、皮肤客观数据,结合研究者半主观评价、患者主观评价观察创面皮肤反应情况、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激光术后1、3、7、21 d,试验侧皮肤含水量高于对照侧( P<0.05)、皮肤失水量低于对照侧( P<0.05);3、7、21 d,试验侧皮肤色素沉着指数低于对照侧( P<0.05); 3、7 d,试验侧皮肤红斑指数低于对照侧( P<0.05); 1、3、7 d,试验侧创面皮肤红斑、水肿、干燥紧绷等反应低于对照侧( P<0.05)。试验侧创面疼痛持续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侧( P<0.05)。患者对试验侧护理产品滋润度、舒适度满意度优于对照侧( P<0.05)。 结论:患者激光术后使用舒缓保湿修复霜无不良反应,可较好地抑制皮肤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促进皮肤愈合,有助于激光术后创面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Meta分析评估黄金微针射频与其他光电类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已发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纳入12篇文献;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6篇,样本量612例。结果: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更优( P<0.05),进行亚组分析后,治疗4次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痤疮瘢痕评估量表、疼痛评分、休工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黄金微针射频单独或协同其他光电类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休工期短,疼痛感轻微,改善瘢痕效果明显;但对冰锥型凹陷性瘢痕改善效果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针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就微针的概念、分类及其在美容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总结分析了微针在促进皮片及皮瓣成活、瘢痕修复、面部年轻化、局部麻醉、脱发治疗、皮肤松弛、痤疮治疗、减轻色沉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微针在整形外科中应用的美好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