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老年患者的瑞马唑仑消化内镜程序性镇静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时使用瑞马唑仑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内镜中心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25~50 μg芬太尼作为基础镇痛,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镇静,瑞马唑仑组患者采用瑞马唑仑组镇静.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成功率及给药前(T1)、胃镜检查后1 min(T2)、3 min(T3)和清醒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时间、胃镜操作时间、麻黄碱使用率及对麻醉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诊疗结束后苏醒15 min、30 min及60 min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患者的镇静成功率分别为95.00%、9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丙泊酚组入组95例,瑞马唑仑入组96例;瑞马唑仑组患者T2、T3时间点的MAP、HR和SpO2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马唑仑组患者的镇静时间、恢复时间分别为(19.83±3.69)min、(3.97±0.69)min,明显短于丙泊酚组的(22.08±3.20)min、(7.55±1.68)min,麻黄碱使用比例占4.17%,明显少于丙泊酚组的2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马唑仑组患者苏醒后15 min、30 min时的MMSE评分分别为(23.92±2.62)分、(24.46±2.89)分,明显高于丙泊酚组的(21.10±3.22)分、(22.43±2.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马唑仑组患者的体动反应、呼吸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注射痛及头晕发生率分别为6.25%、7.29%、6.25%、3.13%、0、3.13%,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的21.05%、18.95%、29.47%、12.63%、69.47%、17.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进行消化内镜程序性镇静时,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的麻醉效果更好,更能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状态、促进术后早期恢复,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脾胃论》择时用药观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考虑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中医临证特色之一,通过梳理《脾胃论》中因时制宜的相关论述,总结李东垣择时用药观.该观点主要表现在依时主方,如夏季主方黄芪人参汤,长夏主方清暑益气汤,秋季主方升阳益胃汤,冬季主方神圣复气汤;随时加减用药体现在春时有疾用清凉风药、夏时有疾用大寒之药等;应时补泻是将脏腑与各季相应,以五味对应各季的补泻,以顺应季节特点为补,反之则为泻;顺时所禁则考虑季节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以确定药物是否适用于当下.择时用药体现了李东垣在天人一体思想指导下的用药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纳入2021年7月22日至2024年4月30日就诊于31家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 000例.经筛选随机分组后,试验组纳入999例,对照组纳入1 000例.试验组给予谷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发病9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情况,评估经治疗后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发病90d后,试验组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71.10%,710/999]高于对照组[65.10%,651/1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7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不良反应、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等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安全性相当.结论 谷红注射液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且能够提高临床顺应性,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肾错构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报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肾错构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临床效果并复习肾错构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临床诊疗进展。方法:分析2021年3月至10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两例肾错构瘤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两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39和57岁,肿瘤均位于右侧。其中男性患者肿瘤大小为15.0 cm×10.0 cm×9.0 cm,瘤栓Mayo分级Ⅱ级;女性患者肿瘤大小为6.0 cm×4.8 cm×4.5 cm,瘤栓Mayo分级Ⅱ级。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两例患者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提示均为肾错构瘤伴下腔静脉瘤栓,其中两例病例均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错构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病例临床较为罕见,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一般预后较好,而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方式对于治疗肾错构瘤合并Mayo Ⅱ级下腔静脉瘤栓可行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膀胱脱垂产妇的盆底肌弹性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膀胱脱垂初产妇盆底肌弹性及盆底解剖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产后40~45 d常规检查的足月顺产、单胎妊娠、有膀胱脱垂的初产妇66例,随机分为2组,规律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为治疗组32例,同期未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为对照组34例.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2组女性耻骨直肠肌静息状态下弹性模量值进行测量,采用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测量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及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大小,并比较前后2次组间及组内的数值差异.结果 治疗前首次检查:①SWE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女性双侧耻骨直肠肌弹性模量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维超声肛提肌裂孔面积: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肛提肌裂孔面积在缩肛动作时较静息状态缩小,Valsalva动作面积最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3种状态下分别比较,肛提肌裂孔面积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复查:①SWE检查结果:治疗组女性的经生物反馈电刺激3个月规律治疗后,盆底肌弹性模量测值较治疗前增大、弹性值增高,且在2组女性前后2次检查中测值最大(P<0.05);对照组弹性模量测值较首次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维超声肛提肌裂孔面积:治疗组女性3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测值均较治疗前缩小,且在2组女性前后2次检查中分别在3种状态下测值均最小(P<0.05);对照组女性复查,肛提肌裂孔面积测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结合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检查相结合,表明膀胱脱垂初产妇经过规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耻骨直肠肌弹性增大,肛提肌裂孔面积缩小,盆底肌松弛状况得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本草纲目》探讨古代医家用水思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以《本草纲目·水部》为主,从源出、地域、态势、时令、五性、五味等方面,阐述了医家临证取水所形成的各种思路.从内治、外治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梳理《本草纲目》中临证用水的经验,一是将水的内治特色归纳为调理虚实宜用千里水、东流水、甘澜水等,清热解毒用性甘寒的腊雪、井华水、半天河水等,通调水道可采用顺流水、逆流水、洄澜水等;二是从洗、泡、敷、淋、熨等方面,总结了外治方面的主要方法;三是梳理了预防保健方面的各种认识.注重水在临证中的功用,有益于当下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近视中小学生散光程度及轴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7-18岁近视的中小学生双眼散光程度、轴向分布及轴向对称模式.方法:随机选取2020-2022年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7-18岁中小学生239例478眼,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散光程度:0.25-1.00 D 占 78.5%,1.25-2.00 D 占17.1%,>2.00 D占4.4%.散光轴向分布:顺规散光占86.6%,逆规散光占5.9%,斜轴散光占7.5%.性别、不同散光程度均以顺规散光为主,与其他两种轴向分布存在差异(均P<0.05).散光的轴向对称模式:直接对称模型和镜像对称模型的散光轴向差异中位数分别是7°和10°,两者比较无差异(P=0.158),在性别、散光程度、散光轴向分布中两者均无差异,但在7-12岁组中,直接对称模型和镜像对称模型的散光轴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近视的中小学生双眼散光轴向分布大多为顺规散光,散光程度以0.25-1.00 D多见,散光轴向对称模式并无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芪珍胶囊联合NP方案化疗对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芪珍胶囊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化疗对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型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41,NP方案化疗)和观察组(n=41,芪珍胶囊联合NP方案化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重改善情况、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症状改善情况、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水平及CD4+/CD8+).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Ⅰ、Ⅱ、Ⅲ、Ⅳ期NSCLC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体重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各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BC、PLT、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珍胶囊联合NP方案化疗不仅可提高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型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还可改善患者的症状、血常规指标及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2/2020-10在我院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7例17眼,应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6 mo,观察BCVA、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透明情况,并记录有无感染复发以及植片排斥.结果:所有患者中均顺利完成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无失访病例,术后角膜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BCVA均较术前改善(P<0.05).17眼中16眼术后1 mo上皮完全覆盖角膜植片,仅1眼上皮未完全愈合,为病毒性角膜炎的反复发作.术后1.5 mo所有患者上皮均完全愈合.术后1 mo角膜水肿开始改善,其中1眼角膜植片轻度混浊,16眼中重度混浊;术后3-6 mo角膜透明度稳定,至术后6 mo时4眼完全透明,6眼轻度混浊,6眼中度混浊,1眼重度混浊.随访过程中,无感染复发,有1眼发生眼压升高现象,经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不仅能有效控制感染,缓解患者角膜刺激症状,恢复角膜的解剖与功能,而且能维持良好的透明性,提高患者视力,可作为替代同种异体人角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输尿管开口周围膀胱黏膜预离断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开口周围膀胱黏膜预离断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整理并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5例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该5例患者在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前,先行患侧输尿管开口周围膀胱黏膜预离断并于术中早期给予生理盐水50 ml+吉西他滨2.0 g膀胱灌注化疗。术后第7 d,拔除导尿管前再次给予生理盐水50 ml+吉西他滨2.0 g膀胱灌注化疗。所有患者术后每3个月行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尿液基细胞学和影像学(泌尿系统超声、CTU或MRU)检查,必要时行膀胱镜检查,以明确有无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无发热、血尿、漏尿、切口感染和切口疝等发生。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5个月。除1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的患者于术后第10个月时发现膀胱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肿瘤外,其他4例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输尿管开口周围膀胱黏膜预离断技术,既保证了输尿管末段和开口的完整切除,又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早期联合术后第7 d的两次生理盐水50 ml+吉西他滨2.0 g的膀胱灌注化疗方案,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副反应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