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肝母细胞瘤伴癌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小儿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90%发生于5岁以内,综合治疗后3年内无事件生存率可达60%~70%。肝内外血管系统癌栓是儿童高危HB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门静脉、腔静脉等中心静脉甚至心房,常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顽固性腹水、肝脏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肝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近年来,虽然手术、综合化疗、介入治疗、放疗、射频消融治疗、靶向治疗、高强度射频聚焦刀治疗等均在癌栓方面有所进展,但癌栓依然是难治性HB常见特点之一。该文就近年来儿童HB伴癌栓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例的诊疗质量及改善高危HB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胰颈体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胰颈体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胰颈体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胰颈体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5(46,67)岁。总结分析患者化疗、术前、术中、术后指标以及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微信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5例交界可切除患者采用AG方案(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2例局部进展期患者采用mFOLFIRINOX方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7例患者均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并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时间400(350,440)min,术中出血量300(150,400)ml。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和顽固性腹水各1例。术后住院时间11(10,14)d。7例患者均为R 0切除。随访时间9~33个月,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死亡。 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的胰颈体癌安全可行,患者可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外治法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潜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肝硬化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的最终阶段.肝硬化患者常因并发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原发性肝癌等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肝移植是肝硬化的最终解决策略.对于无法进行肝移植的患者,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然而,肝脏生理结构的改变导致对症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比如顽固性腹水及肝性脑病.中医学在肝硬化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理论认为体内脏器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与体表相关联,"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除口服中药制剂外,中医还包括许多特色的外治疗法,比如中药贴敷、中药煎液保留灌肠、针刺、艾灸等等.目前,已有相关中医或中西医诊疗指南或共识推荐了多种中医外治法[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老年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于老年进展期胃癌,临床上多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发生腹膜转移,导致顽固性癌性腹水、肠梗阻和全身衰弱等。老年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发病因素较多,包括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此外,术前化疗、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化疗已被证实是老年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相关因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老年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膜转移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老年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相关因素,并总结了老年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治疗进展,为老年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膜转移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肝硬化伴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情转归预测模型及预测效能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分析肝硬化伴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转归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200例肝硬化伴医院感染CRE的SBP患者,根据病情转归分为病死组(90例)、生存组(11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运用R语言绘制预测病情转归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区分度和校准度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率的符合度.结果 病死组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癌患者多于生存组,腹水白细胞、腹水中性粒细胞、血肌酐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癌、腹水白细胞、腹水中性粒细胞、血肌酐均是病情转归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各相关因素,绘制预测病情转归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的C指数(C-index)为0.971,表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佳的预测能力,采用ROC曲线评价预测病情转归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显示,其AUC为0.971(95%CI:0.953~0.989),灵敏度为0.8333,特异度为0.9636,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且列线图预测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的符合度较高.结论 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癌、腹水白细胞、腹水中性粒细胞、血肌酐是导致肝硬化伴医院感染CRE的SBP患者不良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模型对患者病情转归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能为临床防治不良预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伴顽固性癌性腹水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晚期胃癌伴顽固性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胃癌伴发顽固性癌性腹水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顺铂方案进行化疗.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深度、腹水引流次数,腹水控制时间、毒副作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率(13.33%)、部分缓解率(26.67%)、有效率(53.33%)及疾病控制率(80.00%)均高于对照组(6.67%、20.00%、33.33%、66.67%),但差异均不显著(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率(20.00%)、改善率(33.33%)及总改善率(80.00%)均高于对照组(13.33%、20.00%、60.00%),降低率(20.00%)低于对照组(40.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腹水深度及腹水引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而腹水控制时间要长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13.33%)、部分缓解率(40.00%)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疾病进展方面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均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恶心、呕吐(40.00%)、腹泻(26.67%)、肾功能异常(40.00%)、肝功能异常(26.67%)、口腔溃疡(20.00%)、血小板减少(26.67%)、中性粒细胞减少(13.33%)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晚期胃癌伴顽固性癌性腹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少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3岁男孩间断性腹痛腹胀伴乏力和大量腹水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儿男性,13岁,因间断腹痛1年伴大量腹水入院.人院后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示(3+),腹水检查呈黄色,有核细胞数634×109/L,多核0.178,单核0.822,蛋白定性阳性,为渗出液,考虑结核感染.经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抗结核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未缓解.腹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提示病变位于横结肠左侧管壁,腹膜不均匀增厚,强化呈不均匀性;肠镜病理活检提示黏膜内见印戒样细胞,免疫组化标记提示Syn(-),CgA(-),CD56(-),CK(pan)(+),CDX-2(+),CK20(+),Muc-1(+),Ki-67(+,约80%);PET-CT提示横结肠近脾曲团块状氟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异常增高,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9.9,为高活性病变,结合病史符合恶性肿瘤代谢改变.转外科手术诊治,术中探查:大量腹水,肿块位于结肠肝区,侵及浆膜至组织周围,质硬,肠腔狭窄,肠系膜上血管周围及胃结肠韧带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大网膜、腹壁、盆腔见多发转移结节.术后病理与结肠镜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横结肠低分化黏液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综上,患儿诊断为结肠印戒细胞癌伴腹膜转移、结核感染.因此,当患儿出现顽固性腹痛、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大量难治性腹水等情况时,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及早行腹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必要时行肠镜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ACE在伴门静脉癌栓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第6位,每年全球约有70万新发病例,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1].我国最新肿瘤登记数据显示,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居其第3位[2].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及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大部分肝癌患者就诊时已进展为晚期,并且由于肝脏解剖特点和肝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细胞易侵犯肝内脉管系统尤其是门静脉系统,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相关文献[3]报道,PVTT发病率可高达44.0% ~ 62.2%,其被证实为影响肝癌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难点,患者一旦出现PVTT,短时间内病情进展迅速,可引起肿瘤细胞肝内外播散转移、黄疸、门静脉高压症、顽固性腹水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此类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仅为2.7个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发性肝癌合并慢性肝病的腹腔镜肝切除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原发性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肝切除术、肝移植、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局部消融都是常用治疗手段. 我国由于乙肝感染率较高,肝癌发生率居高不下,且长期的乙肝感染往往导致肝硬化. 由于筛查普及缺乏,加之肝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大多数首次确诊的肝癌患者无法行肝肿瘤切除. 目前原发性肝癌全球的 5年生存率为 5%~30%, 而我国肝癌 5 年生存率约15%. 只有约 25%的患者诊断后能够接受手术切除. 与不合并肝硬化的肝切除术相比,门静脉高压、脾大、胃或食管静脉曲张和血小板减少都令手术更加困难[1]. 同时,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在治疗方案中,除了需要考虑肿瘤的治疗效果,还应考虑肿瘤的侵袭程度,尤其是对病变肝脏的影响程度和残余肝功能. 不同 Child-Pugh 评分[2-3]的慢性肝病患者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不同[4]. 顽固性腹水是限制肝切除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重度慢性肝病患者术后也常常出现一系列致死性的并发症[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肿瘤声动力技术治愈难治性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1岁. 2015年5月8日,因"上腹部不适1年,发现肝脏占位15 d"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体格检查可见腹部膨隆,余无异常. Karnofsky 功能状态(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为70分. CT示,肝右叶巨大占位病变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大量腹水.行CT引导下肝脏占位穿刺活检术.病理学检查镜下见纤维化背景中少量异型腺体,未见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异型腺体广谱细胞角蛋白( pan cytokeratin, PCK) (+),组织蛋白酶 K 抑制剂(catheptin K inhibiters, CKIS)(+),CD10(部分+),Hep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部分+),EB 病毒编码RNA1/2(EBV?encoded RNA1/2, EBER1/2)原位杂交(-).病理诊断:高分化胆管细胞癌. 5月20日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出院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肝功能损伤加重,腹水增加,每天达2 000~3 000 ml. 2015年6月29日再次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7月6日行CT引导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7月10日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患者肝功能损伤加重,腹水持续增加. 9月25日,患者因出现厌油、恶心呕吐、纳差、慢性顽固性疼痛、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到成都市西区医院就诊.入院查体:患者精神差,面色苍白,少尿,腹壁紧张并静脉曲张. KPS评分为50分.腹水中发现肿瘤细胞. CT示,肝右叶及肝左叶内侧段大片低密度影,腔静脉局部可见充盈缺损,腹腔大量积液(图1).入院后多次给予顺铂20 mg腹腔灌注化疗及保肝、止痛等对症治疗. 11月19日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