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T2WI-FS与ADC技术评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脉管间隙浸润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磁共振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T2WI-FS)与表观扩散系数(ADC)技术评估宫颈癌(CC)患者淋巴结转移(LNM)与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收集横轴位T2WI-FS与ADC(b=700 s/mm2)图像,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T2WI-FS与ADC技术对CC患者LNM与LVSI的评估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中40例存在LNM、无转移80例,T2WI-FS检出LNM 28例、无转移72例,ADC检出LNM 32例、无转移7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NM 38例,无转移7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NM的准确率97.5%、敏感度95.0%、特异度98.8%、阳性预测值97.4%和阴性预测值97.5%,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共检出LVSI阳性49例、阴性71例,T2WI-FS检出LVSI阳性37例、阴性60例,ADC检出LVSI阳性39例、阴性6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VSI阳性46例、阴性6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VSI的准确率95.8%、敏感度93.9%、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95.8%和阴性预测值95.8%,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磁共振T2WI-FS联合ADC技术评估CC患者LNM与LVSI的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对不同年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对不同年龄段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筛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年龄和AIP将患者分为低AIP中青年组(A组,50例),高AIP中青年组(B组,81例),低AIP老年组(C组,131例),高AIP老年组(D组,100例),以AIP为短期预后预测因子进行分析.结果 四组年龄、血糖、高血压病史、收缩压、入院NHISS评分、TC、TG、HDL-C、LDL-C、白蛋白、AI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2.0%、40.7%、42.7%、38.0%,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65,P=0.037),两两比较,B、C、D组的预后良好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P和低入院NHISS评分是AIS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P<0.05).AIP预测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最佳预测临界值为0.01,灵敏度为66.20%,特异度为51.30%,曲线下面积为0.61 1.结论 AIP是AIS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预后营养指数对新疆喀什地区糖尿病足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估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新疆喀什地区糖尿病足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2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以患者出院之日作为起点进行电话随访(每年1次),以死亡或满3年为随访终点.根据3年随访时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78例和死亡组54例.根据PNI最佳截断值分为高PNI组86例(PNI≥41.62)和低PNI组46例(PNI<41.62),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PNI和糖尿病足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32例糖尿病足患者,平均年龄(60.5±10.02)岁,其中男性89例(67.4%),随访期间共54例(40.9%)患者死亡.ROC曲线分析显示,PNI预测糖尿病足患者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721~0.875,P<0.000 1),最佳截断值41.62,灵敏度为61.1%,特异度为83.3%.Log-rank检验表明,低PNI组总生存率较低(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NI、冠心病、重型溃疡与糖尿病足患者全因死亡独立相关(P<0.05).结论 在新疆喀什地区,PNI高的糖尿病足患者死亡率较低,PNI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全因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细胞介素33、1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预测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和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组织,同时选取30例子宫肌瘤经宫颈癌筛查为阴性的患者的宫颈组织为对照,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比较两组宫颈组织中IL-33和IL-13的表达情况;另外收集99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50例正常健康个体(对照组)的血清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样本中IL-33和IL-13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利用String数据库和Pe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IL-33 和IL-13的关系.接下来根据提供宫颈癌组织的40例宫颈癌患者的15个月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22例)和死亡组(18例),再根据提供血清样本的99例宫颈癌患者的18个月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59例)和死亡组(40例),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生存分析;最后比较两组数据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绘制.结果 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IL-33 和IL-13呈阳性表达,其MOD值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qRT-PCR结果显示,IL-33和IL-13的相对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②ELISA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IL-33和IL-13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个体(P<0.001).String数据库显示IL-33和IL-13有相互作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33与IL-13 呈正相关(P<0.05,r=0.6382).③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4 cm、PRL、IL-33和IL-13增高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④ROC分析显示IL-33和IL-13预测宫颈癌患者生存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99;最佳截断值为31.385 pg/mL、10.772 pg/mL.结论 无论是宫颈癌患者组织中还是血清中,IL-33和IL-13均呈现高表达,且其有助于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为临床开展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热休克相关蛋白HSP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热休克蛋白家族 H(Hsp110)成员 1[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H(Hsp110)member 1,HSP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首次确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邻非癌组织.通过qRT-PCR检测HSPH1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标志物、宫颈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确定3年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利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SPH1预测1年、2年和3年生存的临床价值,并通过外部数据库和细胞实验验证结果.结果:HSPH1在临床样本和GSE29570数据库宫颈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0.05),且与CA125、CA19-9、CEA和SCCA呈正相关(均r>0,P<0.05).高表达组(≥1.57)肿瘤大小≥4 cm、FIGO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血管空间侵犯比例均高于低表达组(P<0.05).TCGA数据库和临床样本分析显示,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PH1<1.57(HR=0.299,P=0.039)和无淋巴结转移(HR=0.245,P=0.003)是独立预后因子.HSPH1预测1年、2年和3年生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85和0.88.结论:HSPH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较差的预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HSPH1可作为宫颈癌预后评估和治疗靶点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查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斑块位置、斑块长度、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冠脉重塑指数和狭窄程度的结果.随访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ROC分析CCTA斑块定量分析指标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CCTA检查和CAG检查的斑块和冠脉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患者MACE发生15例,发生率为16.67%.MACE组患者的冠脉斑块特征指标(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冠脉重塑指数和狭窄程度均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ROC曲线结果显示,重塑指数(AUC=0.731)、狭窄程度(AUC=0.676)、非钙化斑块体积(AUC=0.729)和斑块负荷(AUC=0.699)均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 CCTA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预测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铁死亡相关基因影响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及预后风险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揭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异质性,探讨铁死亡相关基因与HCC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关系,并构建基于铁死亡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为预防HCC患者复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和NODE数据库,利用非负矩阵分解聚类分析鉴定分子亚型,通过ESTIMATE算法和CIBERSORT算法用于构建免疫评分,利用Cox回归进行拟合风险评估模型并计算风险得分,并基于风险得分及临床信息构建列线图,利用体外实验验证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CC的异质性体现为两种不同铁死亡相关的免疫分子亚型,其免疫评分差异显著(P<0.001).筛选出G6PD、KIF20A、RRM2和TXN四个最佳候选铁死亡相关基因,并进行拟合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列线图对HCC患者的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体外实验提示四个最佳候选基因均在人肝癌细胞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HCC可分为两种分子亚型,分子亚型与HCC的复发有关,铁死亡在TME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四个铁死亡相关基因可能是预防HCC复发的潜在因素,预后模型对HCC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应答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应答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价.方法 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60例,治疗8个月后根据患者的治疗是否应答分为应答组35例和非应答组25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评估两组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应答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38.2±23.6)g/L,高于非应答组的(122.5±21.2)g/L(P<0.05);治疗后应答组甲胎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72.3±21.5)ng/mL、(12.3±2.1)μmol/L,低于非应答组的(468.9±71.2)ng/mL、(21.2±4.1)μmol/L(P<0.05).应答组的甲胎蛋白早期应答率、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4%(32/35)、82.9%(29/35)、37.1%(13/35),非应答组分别为28.0%(7/25)、60.0%(15/25)、12.0%(3/25)(P<0.05).截止到2021年3月,应答组无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非应答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应答组的总生存期为13个月,非应答组的总生存期为11个月,死亡20例,其中应答组8例,非应答组12例;应答组的生存情况优于非应答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早期应答是影响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11,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显著,甲胎蛋白的早期反应对评价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53(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269例宫颈癌患者(恶性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宫颈良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良性组,同时以出院后3年内复发情况为终点将宫颈癌患者分为复发组(n=40)及未复发组(n=229).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行MRI动态增强成像(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取定量参数;均测定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恶性组的ADC值低于良性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复发组的ADC值低于未复发组,Ktrans、Kep、Ve及血清SCCA、CA153、VEGF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灵敏度为94.1%%,特异性为93.2%;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联合血清SCCA、CA153、VEGF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938,灵敏度为93.0%,特异性为80.6%,联合评估的效能均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参数、血清SCCA、CA153、VEGF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MRI多序列扫描参数结合血清学指标可显著提升其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miR-126、miR-132表达及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26、miR-132表达及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收治的110例单纯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miR-126、miR-132相对表达水平.对106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入院治疗28 d后,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n=65)和死亡组(n=41).比较各组血清miR-126、miR-132相对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26、miR-132对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126、miR-132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miR-126、miR-132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26、miR-132预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49(95%CI:0.705~0.818)、0.825(95%CI:0.782~0.875),二者联合预测的 AUC 为0.908(95%CI:0.859~0.954).多因素 Logistic 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多器官衰竭(OR=3.494,95%CI:1.519~8.037)、miR-126<0.75(OR=4.707,95%CI:1.834~12.083)、miR-132<7.73(OR=5.307,95%CI:2.104~13.385)是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疾病转归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miR-126、miR-132表达降低与其不良疾病转归有关,二者有望成为评估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