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类预扩张皮瓣对面颈部亚单位病损的修复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4类预扩张皮瓣在面颈部不同亚单位病损修复中的方案及策略。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采用4类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病损493例,男207例,女286例,年龄5~42岁;面颈部瘢痕406例,色素病变87例。病损面积1 cm×1 cm~22 cm×18 cm。将面颈部划分为:面中区、面颊区、颈区、颏区、额区、颞区、眼周区、口周区共8个区域,根据面颈部亚单位病损区域特点,选择周围可扩张皮瓣:Ⅰ类扩张额部正中皮瓣修复面中区病损;Ⅱ类扩张胸三角皮瓣修复睑裂水平以下面颊及口周区、颏颈区病损;Ⅲ类扩张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区及颏区病损;Ⅳ类头部扩张皮瓣修复额区及颞区病损,转移皮瓣的多余毛发行激光脱毛治疗。对于跨亚单位的大面积病损,多个扩张皮瓣联合应用,观察各类预扩张皮瓣的修复效果。结果:本组共493例,埋置扩张器共572个,486例有效扩张患者顺利完成扩张皮瓣对面部亚单位病损切除后的修复与重建,其余7例因扩张器感染及外露致扩张失败。486例中Ⅰ类皮瓣43例;Ⅱ类皮瓣238例;Ⅲ类皮瓣61例;Ⅳ类皮瓣107例;Ⅰ+Ⅱ类组合皮瓣6例;Ⅱ+Ⅳ类组合皮瓣31例。扩张皮瓣面积1 cm×1 cm ~27 cm×18 cm,单一皮瓣中以胸三角扩张皮瓣修复面积最大,约22 cm×12 cm;组合皮瓣以Ⅱ和Ⅳ类扩张皮瓣修复面部、颞部病损范围更大,最大约为27 cm×18 cm。术后8例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经加压包扎及换药处理逐渐愈合,无明显瘢痕增生。所有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外观及功能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皮瓣颜色、厚度、质地均与原部位相近,瘢痕不明显,但转移至颈部的皮瓣边缘因活动及牵拉,有42例患者头部后仰时出现瘢痕挛缩带,平视时消失。结论:对于面颈部亚单位的病损,可采用面部及周围4类预扩张皮瓣的灵活应用及组合使用,可提供超大面积的薄层皮瓣,不仅血运好,而且组织质地、色泽与受区近似,是修复面颈部病损的良好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MLT”原则采用扩张皮瓣整复面颈部瘢痕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MLT”原则采用扩张皮瓣整复面颈部瘢痕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1月—2022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7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患者,其中男38例、女36例,年龄5~58岁,单纯面部受累者24例、单纯颈部受累者24例、面部和颈部均受累者26例,瘢痕面积12~145 cm2。遵循色泽、质地与面部相似;皮瓣面积足够大以修复整个缺损;皮肤组织足够薄,能传递表情,以利于面部形态和五官的塑形的“MLT”原则,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Ⅱ期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皮瓣移植术修复继发创面,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采用硅凝胶制剂、激光治疗等抗瘢痕增生。观察并记录扩张器扩张倍数、扩张周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采用的皮瓣类型、Ⅱ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术后随访,评估患者面颈部远期整复效果和皮瓣供、受区恢复情况。结果:135个扩张器扩张倍数为1.36~3.00倍,扩张周期为6~14个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期间,8例患者出现扩张器置入后切口愈合不良、7例患者出现扩张器破裂、5例患者出现扩张器置入后切口感染、3例患者出现扩张器外露、2例患者出现注射壶注水困难、1例患者出现注射壶漏水。8例患者采用颈横动脉与旋肩胛动脉双血供肩背部扩张皮瓣,11例患者采用颈横动脉前穿支扩张皮瓣,12例患者采用胸廓内动脉穿支扩张皮瓣,16例患者采用上胸部及颈部串联扩张皮瓣,5例患者采用胸背动脉穿支扩张皮瓣,22例患者采用邻近旋转推进扩张皮瓣。Ⅱ期术后,71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皮瓣出现血运障碍,经高压氧治疗后成活;2例患者皮瓣末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对42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度均佳,与受区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近,面颈部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皮瓣供、受区创面位置隐蔽且瘢痕形成较轻。结论:整复面颈部瘢痕时,遵循“MLT”原则,在术前精心设计扩张皮瓣,Ⅱ期手术时重建亚单位内局部美学特征,术后积极采取规范的抗瘢痕治疗措施,整复后可使皮瓣颜色、质地、厚度与面颈部正常皮肤接近,面颈部外形及功能改善明显,遗留线性瘢痕较轻,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点线顺行解剖法"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安全制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点线顺行解剖法"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制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点线顺行解剖法"设计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的头颈部缺损患者43例,共计45个皮瓣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72岁。其中下咽癌26例,复发性喉癌4例,颈段食管癌2例,扁桃体癌1例,腮腺癌1例,下咽癌术后咽瘘3例,外伤后食管瘘2例,下咽癌术后食管狭窄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喉狭窄1例,上颌窦癌术后面颊部缺损1例。"点"为锁骨上动脉在颈横动脉的起点;"线"为沿锁骨上血管起点顺行解剖1~2 cm,沿血管走行方向作延长线,并以此延长线为皮瓣中轴,设计岛状皮瓣。记录皮瓣动静脉供应特点、皮瓣制取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创面修复以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皮瓣动脉供血较为恒定,静脉回流存在变异;制取皮瓣面积(4~8)cm ×(10~18)cm,制备时间为30~60 min,中位数为42 min;皮瓣存活率100%,1例患者皮瓣发生表皮部分坏死,5例患者术后出现咽瘘,换药治愈;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后愈合;l例患者失访,余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55个月,涉及吞咽功能的患者40例,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或软流食;涉及恶性肿瘤患者40例,肿瘤局部复发3例,淋巴结复发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其中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结论:"点线顺行解剖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和高效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的制备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技术治疗先天性锁骨假关节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显微外科收治1例右肩关节下垂10余年的14岁患儿,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双侧锁骨实体模型设计修复方案,术中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恢复右侧锁骨长度及形态,固定后骨瓣动、静脉与颈横动脉分支及其伴行静脉相吻合。患儿术后腓骨瓣成活良好,2年后随访示患儿右肩关节形态、功能良好,肩失衡改善,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预扩张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与传统手术修复儿童颈部大面积缺损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预扩张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pre-expanded flaps containing cervical cutaneous branch of 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PCTA)与传统手术修复儿童颈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颈部大面积缺损的98例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76例)和PCTA组(22例)。传统手术组中,男42例,女34例;手术年龄为(71.54±33.40)个月,年龄范围在2.00~173.00个月;缺损面积为(66.11±40.6)cm 2;缺损原因为瘢痕64例、血管瘤2例、皮脂腺痣2例、黑痣8例。PCTA组中,男14例,女8例;手术年龄为(70.90±45.50)个月,年龄范围在20.00~212.00个月;缺损面积为(90.73±31.57)cm 2;致缺损原因为瘢痕18例、皮脂腺痣1例、黑痣3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传统手术组与PCTA组分别埋置86、36个扩张器,传统手术组扩张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2.6%(28/86),相较于PCTA组的11.1%(4/36)更高( χ2=6.00, P=0.014)。在术后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上,传统手术组(46.1%,35/76)比PCTA组(18.2%,4/22)更高( χ2=5.53, P=0.019)。传统手术组的再次手术率为40.8%(31/76),相较于PCTA组的9.1%(2/22)更高( χ2=7.68, P=0.006)。传统手术组患儿家长满意度(2.526±0.945)明显低于PCTA组(4.227±0.813)( t=-7.66, P<0.001)。 结论:PCTA是修复儿童颈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能够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率及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上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预扩张颈横动脉前穿支皮瓣与预扩张胸部随意皮瓣接力整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颈横动脉前穿支皮瓣整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并用对侧预扩张胸部随意皮瓣接力修复供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08年5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10例烧伤后大面积面颈部瘢痕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0~55岁。Ⅰ期手术中,根据瘢痕大小将2个相同容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为250~600 mL)分别置入胸部左、右侧后扩张皮肤,总生理盐水注入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2~4倍。Ⅱ期手术中,用一侧面积为12 cm×9 cm~24 cm×16 cm的预扩张颈横动脉前穿支皮瓣,修复瘢痕切除松解后形成的12 cm×8 cm~23 cm×15 cm的缺损;将对侧与前述穿支皮瓣同等面积的预扩张胸部随意皮瓣舒展,修复前述穿支皮瓣转移后形成的8 cm×6 cm~17 cm×14 cm的继发缺损。观察颈横动脉穿支探查情况、皮瓣转移与成活情况、损伤修复情况、并发症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外观、相关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10例患者的颈横动脉穿支均稳定出现,全部皮瓣均无张力转移至受区并成活,面颈部损伤均成功修复,无常见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8年,预扩张颈横动脉前穿支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匹配,患者抬头、旋转颈部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第1供区移植皮瓣颜色、质地与原皮肤相匹配,手术切口遗留线性瘢痕,9例患者对供受区外观和功能恢复表示满意。结论:预扩张颈横动脉前穿支皮瓣颜色、质地与面颈部匹配良好,可修复面积大,切取该皮瓣后继发创面采用预扩张胸部随意皮瓣同期修复,胸部供区损伤减轻,该接力修复方法是大面积面颈部瘢痕整复的良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良颈横动脉皮瓣修复晚期甲状腺癌气管-喉-下咽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因"左颈根部包块1年,声嘶半年,咯血、吞咽梗阻10天,呼吸困难1周"入院的70岁男性患者,入院后因Ⅲ度喉梗阻,急诊行气管切开。CT示甲状腺占位病变,累及气管左侧壁、喉及下咽。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完善术前准备后全麻手术治疗,气管-喉-下咽缺损处使用改良颈横动脉皮瓣修复。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左颈部淋巴结(7/23)转移。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T4aN1M0,Ⅲ期)。患者手术3个月后接受 131I治疗。术后1个月可正常进食,能低声说话,患者堵管后有呼吸困难,未能拔管,随访2年肿瘤无残留或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结肠带蒂间置联合血管吻合在下咽癌合并食管癌手术后上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结肠系膜血管于颈部的结肠间置手术方式对于下咽合并食管多原发癌切除后全食管、下咽重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9年2月至8月收治的4例同时性下咽合并食管多原发癌病例,均为男性,年龄47~58岁。患者均行全下咽、全食管切除;3例切除全喉,1例保留喉。以结肠左动脉为蒂,切取结肠平均长度约为48.5 cm,经食管床上提至颈部,挑选颈部结肠近端肠系膜血管吻合至颈部;1例与甲状腺下动脉吻合,2例与颈横动脉吻合,1例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静脉均与颈内静脉行端侧吻合。结果:4例患者术后颈腹伤口愈合良好,颈腹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于术后21~30 d恢复经口普通饮食。随访48~52个月,2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2例无瘤生存。结论:结肠带蒂间置联合血管吻合的重建方式安全可行,适合下咽合并食管多原发癌切除后较长距离的上消化道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锁骨上岛状皮瓣在气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锁骨上岛状皮瓣(supraclavicular fasciocutaneous island flap,SIF)在气管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及胸部外科应用SIF修复颈胸部肿瘤手术后气管缺损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7~73岁。其中喉气管腺样囊性癌2例,喉鳞癌2例,食管鳞癌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甲状旁腺腺癌1例;原发肿瘤均为T4期。分析10例SIF修复气管缺损的效果。结果:设计SIF,皮瓣面积(3~7)cm ×(6~10)cm,皮瓣厚度8~11 mm,蒂部长度10~15 cm,10例皮瓣血供均来自颈横动脉,肩部供区皮肤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关闭。术后随访1~60个月,皮瓣全部存活,皮瓣与气管愈合佳,肩部切口愈合可。结论:SIF修复气管缺损厚度合适,制取技术简单,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采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52~75岁。溃疡发生距放射治疗平均14.5年,入院时溃疡面积为5.0 cm×3.0 cm~7.0 cm×6.0 cm。切除溃疡及周围纤维化组织后创面面积为6.0 cm×5.0 cm~13.0 cm×6.5 cm。7例患者Ⅰ期行皮瓣切取、创面修复术;另1例患者Ⅰ期行皮瓣供区预扩张,Ⅱ期行皮瓣切取、创面修复术。皮瓣面积为8.0 cm×7.0 cm~15.0 cm×8.5 cm。7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例患者皮瓣供区创面部分缝合后,取自体大腿薄中厚皮修复。术前取溃疡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和皮瓣供区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情况、颈部溃疡复发及功能情况、皮瓣供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前溃疡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溃疡全层皮肤坏死,溃疡基底及周围有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小灶钙化;间质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及少量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排除肿瘤复发。8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得到有效修复,皮瓣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溃疡无复发,颈部活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皮瓣供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结论:颈部放射性溃疡是颈部放射治疗后较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保守治疗难以愈合。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靠近颈部,血运丰富、解剖恒定、易于切取,治疗颈部放射性溃疡后创面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