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古方及中成药数据挖掘探讨桂枝-泽泻药对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古今方剂中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古代经典名方数据库1.0和已上市中成药数据库1.0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方及中成药,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籍条文79条,包含古方76首,涉及中药250味;纳入中成药25种,涉及中药186味。古今方剂用药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肺、肝、肾经。关联分析提示,古今方剂相同的高频关联组合为茯苓-桂枝-泽泻、苍术-桂枝-泽泻、白术-桂枝-泽泻等。古方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症状和疾病均为泄泻、水肿、呕吐等,证型为膀胱蓄水、湿困卫表、痰饮内停等;中成药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水肿,疾病为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证型为风寒湿痹、络脉瘀阻、肾阳虚等。高频药物聚类得到4个聚类方。结论:桂枝-泽泻针对的核心病证为水湿内停、寒湿中阻等所致兼有湿邪的外感病证,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张荒生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张荒生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多先天不足或素体阴血不足,遇外感风寒湿入内化热,久而热灼津伤,从而筋脉失于濡养,导致不荣则痛,且长期服用温燥类中药或糖皮质激素,易致阴液亏损,故临床常见肝肾阴虚型RA。正虚邪实病机贯穿于RA发病始终,早期以邪气实为主,后期以正气虚为主,肝肾阴虚证常存在于RA发病后期。基于“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之说,张师临床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RA,注重肺胃肾三阴同补,并兼以虫药通络,注意勿用温燥、攻邪勿过、顽疾缓图,通过滋阴活血、通络逐痹,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脏腑风湿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多因阳虚郁痹、风寒湿外邪侵袭、正气无力抗邪,致使邪气潜藏,伏而内留,肾络瘀阻.该病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微观病理等方面与脏腑风湿病理论极为相似.故临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宜采用通阳解郁、扶正宣痹,祛风除湿、透散伏邪以及活血祛瘀、和络通脉三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时期痹证治疗的用药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中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医家治疗痹证应用不同的方剂,这些方剂的产生都是医家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的,是时代的精华.如张仲景治疗痹证以散外感风寒湿邪为主,孙思邈治疗痹证以补肝肾、补脾胃、益气血、祛外感风寒湿邪气为主,李东垣治疗痹证以补脾胃、升脾之清阳、散外感风湿热邪气为主,朱丹溪治疗痹证以活血、化痰、行气、燥湿、消食积、清热、通络为主,王清任治疗痹证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祛风寒湿邪气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层探讨风寒湿外部因素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中风寒湿外部因素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分层研究方法,选取108例Kellgren & Lawrence(K-L)分级Ⅱ级的KOA患者,其中男22例,女 86 例;年龄 47~75(60.7±6.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87~31.22(23.80±2.86)kg·m-2.其中 3 例主要体质为倾向体质,其余105例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判断中医体质类型,并根据体质虚实分为 4 层,其中无偏颇体质 24 例,男 12 例,女 12 例,年龄 51~73(62.8±6.0)岁,BMI 17.87~31.14(24.32±3.25)kg·m-2;虚性偏颇体质46例,男7例,女39例,年龄47~70(60.0±5.8)岁,BMI 19.38~31.22(23.42±2.97)kg·m-2;实性偏颇体质26 例,男 2 例,女 24 例,年龄 48~75(60.4±5.8)岁,BMI 21.16~30.76(24.15±2.33)kg·m-2;特禀质 9 例,男 1 例,女 8 例,年龄 53~75(59.8±7.5)岁,BMI 19.26~26.67(23.79±2.49)kg·m-2.采用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价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通过风寒湿痹证量表的问卷调查形式计算风寒湿外部因素积分,评价风寒湿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计算不同中医体质分层患者的风寒湿外部因素影响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结果:无偏颇体质、特禀质患者风寒湿总积分与WOMAC评分无相关性(P>0.05);虚性偏颇体质患者风寒湿总积分与WOMAC僵硬评分呈正相关(r=0.327,P=0.032),实性偏颇体质患者风寒湿总积分与WOMAC疼痛评分(r=0.561,P=0.005)、WOMAC总分(r=0.446,P=0.033)呈正相关.进一步校正风寒湿外部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实性偏颇体质风寒湿各项评分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虚性偏颇体质湿邪评分与WOMAC僵硬评分(r=0.414,P=0.007)呈正相关.结论:风寒湿外部因素对不同中医体质KOA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程度不一,相较于其他体质状态,虚性偏颇体质患者的僵硬症状更易受到湿邪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钟广玲治疗肩痹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肩痹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病证.钟广玲教授认为,肩痹病因内责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司,外受邪气侵害、跌打损伤、积年劳损;病机以肝脾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为标,致使筋脉劳伤、气滞血瘀;治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法,治疗可采用中药内服分型证治、中医外治、导引气功等疗法.中药内服的分型证治可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气滞血瘀、营血不和、劳伤筋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7型,分别予以自拟加减牛蒡子汤、四妙散合五藤汤或宣痹汤、身痛逐瘀汤、自拟舒络汤、活血通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八珍汤、养血柔肝汤.中医外治可采用中药外敷、中药外洗治疗;并自创简式导引功法,以助患者功能锻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李丽霞运用岭南火针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病因病机为外伤、劳损或风寒湿外邪入侵致膝关节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或肝肾亏虚,脾不运化,气血生化不足,筋脉不荣则痛,屈伸不利.岭南火针长于温通开郁、温养筋脉,与本病病因病机十分契合.李丽霞治以活血化瘀、温通筋脉为法,取患侧内膝眼、外膝眼、曲泉、鹤顶、血海、阿是穴,采用岭南火针深刺法,速进疾退不留针,进针深度约25 mm,配合普通针刺,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疗效尚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张磊从"奇邪入络"辨治硬皮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总结国医大师张磊从"奇邪入络"辨治硬皮病的经验.认为硬皮病的基本病机为奇邪入络,奇邪可分外感奇邪和内生奇邪两大类,外感奇邪多为外感风、寒、湿邪,病机为风寒湿侵袭皮腠,留阻络脉;而内生奇邪多为痰浊、瘀血,病机为痰瘀内生,离经溢络,闭阻络脉;奇邪阻滞日久,久病则虚,亦可发展为络实经虚之候.由此以通络祛邪为法,创藤络饮为基础方,并根据水肿期、硬化期、萎缩期的病机特点不同随证加减治疗,水肿期治以祛风除湿通络,硬化期治以化痰逐瘀通络,萎缩期当明辨气血阴阳之虚损,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除奇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风寒湿外邪对痹证(佐剂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风寒湿外邪对痹证[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1)雄性SD系大鼠2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单纯完全弗氏佐剂(CFA)组(10只)及风寒湿14天+CFA组(10只).单纯CFA组大鼠正常饲养14天,风寒湿+ CFA组大鼠风寒湿刺激14天,尾根部皮下注射0.1 mL含100 iμg结核分支杆菌(Mtb)的CFA诱导佐剂性关节炎(AIA)观察并记录大鼠发病数,计算发病率.(2)雄性SD系大鼠30只,分层随机分为单纯CFA组(1 0只)、风寒湿7天+CFA组(1 0只)及风寒湿14天+CFA组(10只),3组大鼠分别尾根部皮下注射0.1 mL含200 μg Mtb的CFA诱导AIA.观察各组大鼠发病时间及关节炎指数.(3)雄性SD系大鼠30只,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1 0只)、单纯CFA组(1 0只)及风寒湿14天+ CFA组(10只),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精神状态、舌质、大便情况,测量体质量、饮水量和光辐射热刺激撤足时间.(4)雄性SD系大鼠20只,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1 0只)及风寒湿14天组(10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结果 CFA(含100 μg Mtb)注射后,单纯CFA组大鼠关节炎发病率为50%,风寒湿刺激14天+ CFA组大鼠达到100%(P=0.039).风寒湿刺激14天+CFA组在CFA(含200 μg Mtb)注射后出现关节炎时间为(8.3±1.2)天,比单纯CFA组大鼠[(1 3.2±1.2)天]显著提前(P<0.01);与单纯CFA组比较,风寒湿14天+CFA组大鼠体毛欠光泽、明显畏寒、蜷卧懒动、大便稀溏,舌质偏淡、舌苔腻.风寒湿14天+CFA组大鼠关节炎初发阶段体重显著下降(P <0.05,P<0.01),后足肿胀程度显著增加(P <0.05,P <0.01),饮水量显著减少(P<0.05),热刺激撤足时间显著增加(P<0.01).风寒湿14天组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风寒湿外邪影响AIA病证的发生,在疾病初发阶段中医证候表现为风湿寒痹证,其形成机制可能与CD4+T细胞亚群异常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合的运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出自《素问?痹论篇》,是针对痹证病因与机理的经典之言.风寒湿邪气是导致筋脉关节闭阻不通的外在原因,外邪之所以侵犯人体发生痹证,关键是营卫失调、五脏亏虚、六腑失和,突出了内外因并重的发病观[1].结合临床常见关节痹痛的治疗,我们认识到痹证的发生除外感因素外,更多的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营卫不和的内在因素,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文仅就"合而为痹"中"合"的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