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跌打丸抗炎镇痛药效学研究及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考察中华跌打丸抗炎镇痛的药效学作用,探讨其对佐剂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种炎症模型和2种疼痛模型考察中华跌打丸的抗炎镇痛作用;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8 mg/kg)及中华跌打丸2.0、1.0、0.5 g/kg组,各组连续灌胃相应药物5周,1次/d。分别于给药后1、3、5周测量各组大鼠足趾容积,计算肿胀度;计算大鼠脏器指数,并采用HE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关节组织IL-1β、TNF-α、TGF-β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华跌打丸2.0 g/kg组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 P<0.05),小鼠耳肿胀度降低( P<0.05),大鼠肉芽肿干重减轻( P<0.05);中华跌打丸1.4 g/kg组小鼠扭体次数减少( P<0.05),给药3 h后痛阈值升高( P<0.05);给药3~5周,中华跌打丸2.0 g/kg组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 P<0.05),胸腺指数降低( P<0.05),关节组织中IL-1β、TNF-α和TGF-β表达降低( P<0.05)。 结论:中华跌打丸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可通过降低IL-1β、TNF-α、TGF-β等炎症因子水平发挥对佐剂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3种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的3种小鼠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病理特征,为骨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病理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别构建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注射模型、双侧TMJ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注射模型和右侧TMJ关节盘摘除模型3种小鼠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动物模型。FCA注射模型共15只小鼠,分为盐水注射组、FCA-1周组、FCA-2周组、FCA-4周组和FCA-6周组,每组3只小鼠,6侧TMJ。MIA注射模型共15只小鼠,分为盐水注射组、MIA-1周组、MIA-2周组、MIA-4周组和MIA-6周组,每组3只小鼠,6侧TMJ。关节盘摘除模型共24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关节盘摘除组-2周、关节盘摘除组-4周和关节盘摘除组-6周,每组6只小鼠(6侧TMJ)。药物注射1 d后,采集小鼠双侧关节区大体照片及关节盘摘除显微手术4周后的髁突组织体视图像。将各时间点小鼠TMJ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并对滑膜组织进行滑膜炎症评分,对髁突软骨组织进行蛋白多糖百分比定量分析。结果:FCA或MIA注射1d后,FCA注射组小鼠双侧TMJ宽度[(24.60±0.46)mm]较盐水注射组[(21.63±0.52)mm]显著增加( t=4.25, P=0.013),MIA注射组小鼠双侧TMJ宽度[(24.50±0.62)mm]亦显著大于盐水注射组[(21.40±0.52)mm]( t=3.82, P=0.019)。FCA注射组小鼠1、2、4、6周滑膜炎症评分均较盐水注射组显著升高( F=18.09, P<0.001),髁突软骨蛋白多糖百分比较盐水注射组呈现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 F=21.59, P<0.001)。MIA注射组小鼠1、2、4、6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髁突软骨蛋白多糖丢失( F=13.59, P<0.001),滑膜炎症评分较盐水注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F=14.79, P<0.001)。髁突体视图像显示关节盘摘除组小鼠髁突软骨形态破坏严重,术后2、4、6周滑膜组织出现结缔组织致密性病变特征,髁突软骨组织较对照组呈现时间依赖性的蛋白多糖丢失( F=40.62, P<0.001)。 结论:关节腔内FCA注射构建严重滑膜炎症特征的小鼠TMJ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腔内MIA注射构建典型TMJ骨关节炎特征的小鼠动物模型;关节盘摘除术构建严重髁突软骨破坏的小鼠TMJ骨关节病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SPO靶向分子探针CB86-DTPA-Gd的制备及类风湿关节炎模型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相对分子质量1.8×10 4转位蛋白(TSPO)靶向分子探针2-(8-氨基-2-(4-氯苯基)咪唑[1,2-a]吡啶-3-基)- N, N-二丙基乙酰胺(CB86)-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Gd,探究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的MRI效果。 方法:通过偶联双功能螯合剂制备CB86-DTPA,再与Gd螯合获得MRI靶向造影剂CB86-DTPA-Gd,测定其细胞毒性、MR弛豫率和体外稳定性。采用弗氏佐剂建立小鼠右踝RA模型,进行生物分布研究及MRI,以右踝关节炎性反应部位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作为感兴趣区(ROI)计算信噪比(SNR)。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CB86-DTPA-Gd的MR纵向弛豫率 r1为11.05 mmol·L -1·s -1。在Gd 3+最大浓度(20 μmol/L)时,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存活率均大于90%。室温下,CB86-DTPA-Gd在人血清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中的稳定性良好。体内生物分布研究表明,CB86-DTPA-Gd具有较好的炎性反应靶向性,注射后120 min踝关节炎性反应部位摄取仍达(2.33±0.29)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MicroMRI结果显示,右踝关节炎性反应部位在注射CB86-DTPA-Gd和Gd-DTPA后均表现为明显强化,CB86-DTPA-Gd组SNR最高可达23.21±1.44,最大强化时间为注射后90 min,且各时间点均能被CB86-DTPA所抑制( t值:6.083~12.451,均 P<0.05),而Gd-DTPA组强化时间为注射后30 min,SNR为16.12±1.24。 结论:CB86-DTPA-Gd显示了良好的巨噬细胞靶向性,在关节炎性反应部位有良好的摄取,有望成为一种用于外周炎性反应显像的新型MRI分子探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大黄散外敷联合针刺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超微结构、病理性血管生成及Ras/Raf信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复方大黄散外敷联合针刺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超微结构、病理性血管生成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蛋白激酶(Ra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10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外敷组、联合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双侧足跖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后1周,针刺组针刺“阴陵泉”“三阴交”,留针30 min,连续干预6 d,7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外敷组大鼠右后足跖部及踝关节外敷复方大黄散,10 g/次,2次/d,7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联合组为针刺与复方大黄散外敷联合干预,共干预3个疗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滑膜细胞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滑膜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Western blot法和RT-qPCR分别检测滑膜组织中Ras、Ra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外敷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降低( P<0.05),滑膜组织VEGF、VEGFR2表达降低( P<0.05),Ras、Raf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 P<0.05);与针刺组和外敷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降低( P<0.05),滑膜组织VEGF、VEGFR2阳性表达降低( P<0.05),Ras、Raf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 P<0.05)。电镜结果显示,正常组关节滑膜细胞核膜良好,模型组核膜破坏严重,针刺组和外敷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联合组改善最为显著。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正常,模型组关节滑膜组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针刺组与外敷组关节滑膜损伤轻微改善,联合组大鼠病理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复方大黄散外敷联合针刺可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调节Ras/Raf信号通路,改善滑膜细胞超微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型肉毒毒素对关节炎疼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疼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TX-A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完全弗氏佐剂组(模型组)和BTX-A组,每组20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50 μl CFA建立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内注射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20 μl生理盐水,BTX-A组大鼠注射20 μl 5 U BTX-A。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1,3,7,14,21天及给药后第1,3,7,14天对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并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表达及IBA-1免疫阳性细胞(IBA-1-IR)数量;另采用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脊髓水平TNF-α蛋白及TNF-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TX-A组踝关节腔注射BTX-A后第3天时其机械痛撤足阈值及热痛阈潜伏期均明显增加,直到注射后第14天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脊髓水平IBA-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BA-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调( P<0.01);TNF-α蛋白及TNF-α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BTX-A可减轻CFA诱导的关节炎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及TNF-α释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附子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附子汤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附子汤对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A(IL-17A)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K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酸羟氯喹阳性药对照组(阳性对照组,42 mg·kg-1·d-1)、附子汤低剂量组(2.678 g·kg-1·d-1)、附子汤中剂量组(5.355 g·kg-1·d-1)、附子汤高剂量组(10.71 g·kg-1·d-1).造模成功后开始进行每日灌胃给药,持续28d.观察致炎前后大鼠一般情况和致炎足足趾容积变化.实验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2、IL-17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踝关节滑膜组织PI3K、AKT、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 造模后第6天,与空白组原发性足趾肿胀度(0.11±0.02)mL比较,模型组原发性足趾肿胀度(2.20±0.66)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在第33天时,与模型组原发性足趾肿胀度(2.75±0.32)mL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附子汤低、中、高剂量组原发性足趾肿胀度分别为(0.58±0.18)、(0.85±0.22)、(0.65±0.17)、(0.46±0.1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踝关节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出现踝关节滑膜结构破坏,滑膜细胞增殖,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广泛纤维组织增生,骨侵蚀等现象,阳性对照组和附子汤各治疗组踝关节组织病变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模型组TNF-α水平为90.47(79.59~91.65)pg/mL,附子汤低、中、高剂量组TNF-α均下降,分别为43.72(23.73~64.54)、32.12(24.45~36.93)、29.39(22.41~39.7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 IL-17A 水平为2.20(2.03~2.45)pg/mL,附子汤高剂量组IL-17A水平1.01(0.59~1.44)pg/m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附子汤低、中、高剂量组踝关节滑膜组织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435、11.104,P均<0.05);附子汤低、高剂量组踝关节滑膜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63,P均<0.05).结论 附子汤对AA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明显缓解关节的肿胀程度,关节病理改变得到明显改善,作用机制与减少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7A的产生和负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的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诱导性共刺激分子靶点用于小鼠佐剂诱导型关节炎模型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靶点用于小鼠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IA)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只BALB/c小鼠,于右后爪分别注射等剂量完全弗氏佐剂(AIA组,n=10)或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10),之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ICOS-IRD680 mAb探针(AIA组)或IgG-IRD680 mAb探针对照组,比较24及48 h后2组近红外荧光成像右爪与左爪荧光强度比值;提取小鼠总RNA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针对对照组提取脾脏原代T细胞并分选磁珠阴性T细胞,以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诱导活化T细胞形成,检测其表面ICOS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相比对照组,AIA组ICOS基因表达显著上调、T细胞占比增高,FoxP3+调节性T细胞、CD8+T细胞及CD4+T细胞中ICOS分布较多.对照组分选磁珠阴性T细胞前、后CD3+T细胞纯度分别为65.31%和90.14%;其中,ICOS蛋白阳性小鼠CD4+T细胞在活化前、后占比分别为7.14%及31.20%,且活化CD4+T细胞ICOS蛋白平均荧光强度(586±25)显著高于未活化者(161±31)(t=25.390,P<0.001).注射探针后24及48 h,AIA组右爪/左爪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对照组(t=34.600、P<0.001;t=23.380、P<0.001).相比对照组,AIA组小鼠心、肝、肾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且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肌酐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ICOS靶点用于小鼠AIA模型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炒白芍-炙甘草配伍前后化学成分与抗炎作用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明确炒白芍-炙甘草配伍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与抗炎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DAD建立同时测定炒白芍-炙甘草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甘草酸、甘草苷多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给药组分别灌胃炒白芍、炙甘草、炒白芍-炙甘草药液2周,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采用析因设计、双变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配伍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与抗炎药效的相关性.结果 建立HPLC-DAD分析方法,炒白芍-炙甘草配伍后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PGE2含量降低(P<0.01),且配伍组血清IL-1β、TNF-α、PGE2含量低于炒白芍组、炙甘草组(P<0.05,P<0.01);析因设计结果显示炒白芍-炙甘草配伍存在交互效应,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含量分别与IL-1β、TNF-α、PGE2含量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甘草苷、甘草酸与IL-1β、TNF-α、PGE2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炒白芍-炙甘草多成分含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其质量评价与控制.炒白芍-炙甘草配伍可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PGE2表达,且化学成分含量与抗炎作用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针刀疏筋解结术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滑膜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观察针刀疏筋解结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NF-κB/Bcl-2通路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RA滑膜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针刀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采用卵蛋白+弗氏完全佐剂膝关节腔注射复制RA模型,分别予相应干预,连续18 d.测定家兔膝关节痛阈、膝关节周径,超声观察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及内部血流信号,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TUNEL染色观察滑膜组织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滑膜组织TNF-α、IL-1β、IL-6表达,RT-PCR检测滑膜组织核因子(NF)-κBp65、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NF-κBp65、p-NF-κBp65、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膝关节痛阈降低、膝关节周径增加,超声评分和滑膜组织病理评分增加;滑膜组织FLS凋亡率降低,TNF-α、IL-1β、IL-6表达升高,NF-κBp65、Bcl-2 mRNA和蛋白及p-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针刀组家兔膝关节痛阈增加、膝关节周径减小,超声评分和滑膜组织病理评分减少;滑膜组织FLS凋亡率升高,TNF-α、IL-1β、IL-6表达降低,NF-κBp65、Bcl-2 mRNA和蛋白及p-NF-κBp65蛋白表达降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疏筋解结术可能通过降低滑膜组织NF-κB/Bcl-2通路活性,促进FLS凋亡,减少TNF-α、IL-1β、IL-6产生,抑制RA滑膜炎症,减轻膝关节肿胀、提升痛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颈椎康复丸治疗蛋白聚糖诱导小鼠骨关节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颈椎康复丸治疗蛋白聚糖诱导小鼠骨关节炎的影响,为扩大该药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alb/c小鼠进行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颈椎康复丸高、低剂量(6、3 g·kg-1·d-1)组.全部小鼠(正常组除外)腹腔注射 0.2 mL DDA佐剂(含100μg蛋白聚糖)造模;正常组给予 0.2 mL生理盐水.首次免疫后,每隔 2周进行关节炎评估和体重监测直到第14周.应用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应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IL-17A.结果 颈椎康复丸对小鼠骨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降低关节炎性评分和肿胀度.镜下观察,颈椎康复丸能保护小鼠关节组织,减少炎性浸润.颈椎康复丸能降低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IL-17A水平.结论 颈椎康复丸对蛋白聚糖诱导的小鼠骨关节炎有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