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骨免疫微环境探究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中医属性及治则治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免疫微环境与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中医辨证多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痰瘀阻络”,以此提出补益肝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痰的治则治法。试从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中医病机出发,探讨中医药干预骨免疫微环境的思路与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脾胃论》医方"治法-病证"规律及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脾胃论》之方剂散见于各篇,未成系统,不易明晰证治脉络。以"治法-病证"模式统领诸方剂,用药规律及特色可归纳为:升降浮沉疗"繁证"、扶正固脱救羸弱、消导和中愈伤食、调和化痰消胃痞、温中和胃降呕逆、通补清敛瘳泄痢、降中有升通便秘、泻土攻破荡寒积、清热利湿滑溲闭、群"风"汇药祛风湿、扶正解表治虚感、清热解毒泻三焦、分消三焦散湿阻、逐饮分消除酒湿、清心调和止病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王行宽教授运用健脑通络汤辨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王行宽教授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缺血性中风""中风"等范畴,可从"缺血性中风"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证之本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病证之标为风阳扰络,痰瘀阻滞脑络,病理因素涉及虚、风、痰、瘀、热、毒,病变常累及肝、肾、脑等脏腑.故从肝肾立论,以补肾健脑法与化瘀通络法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同时兼顾风、痰、热、毒等关键致病因素,临床常选用健脑通络汤加减,疗效明显,体现了王行宽教授"多脏调燮、扶正祛邪、综合治理、杂病治肝"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风痰瘀”致病特点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风、痰、瘀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具有典型的致病特点。风、痰、瘀致咳的病机特点主要为:外风袭肺,引动内风;痰湿伏肺,肺失宣降;瘀血阻络,气机郁滞。风、痰、瘀各具邪气特点,其致咳的病邪特性及临床特征也各有不同。基于风、痰、瘀致病特点辨证施药可有效防治本病,为中医药治疗小儿CVA提供理论依据与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古方及中成药数据挖掘探讨桂枝-泽泻药对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古今方剂中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古代经典名方数据库1.0和已上市中成药数据库1.0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方及中成药,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籍条文79条,包含古方76首,涉及中药250味;纳入中成药25种,涉及中药186味。古今方剂用药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肺、肝、肾经。关联分析提示,古今方剂相同的高频关联组合为茯苓-桂枝-泽泻、苍术-桂枝-泽泻、白术-桂枝-泽泻等。古方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症状和疾病均为泄泻、水肿、呕吐等,证型为膀胱蓄水、湿困卫表、痰饮内停等;中成药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水肿,疾病为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证型为风寒湿痹、络脉瘀阻、肾阳虚等。高频药物聚类得到4个聚类方。结论:桂枝-泽泻针对的核心病证为水湿内停、寒湿中阻等所致兼有湿邪的外感病证,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郁论治肺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通于天气,诸气皆属于肺。气为阳主动,升降出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邪阻气机,滞而不畅,其势为郁。郁则生热,郁热轻者,局于肺之经络,即温病之卫分证;郁之重者,闭于肺脏,致肺病贲郁。郁始于气,久及血,衍生痰、湿、火、积、瘀等诸多病理产物。临床可从郁论治肺系疾病,主要包括从肺经郁热辨治外感病与从郁论治肺病贲证两类情况。肺经郁热与肺病贲证虽有不同之处,但均以肺郁为中心,实则为一个整体,一为肺经郁,一为肺府郁,临证均可治以宣肺开郁之法,活用栀子豉汤、升降散、新加升降散、和风细雨汤等方药,重点在消散其郁,方可使肺宣肃复权,气机升降有序,症状得以缓解,肺病得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韩祖成教授应用扶正祛邪法分期论治眩晕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眩晕病因病机复杂,以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且门诊以非器质性眩晕多见,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众多,但疗效不显且不良反应多,中医学治疗该病疗效显著.陕西省名中医韩祖成教授认为,眩晕核心病机为脾肾双亏,气阴不足,痰瘀阻络,将痰、瘀、虚作为主要病理因素,并提出了扶正祛邪治疗原则,按病程发展分为风火上扰期、痰瘀阻络期、气阴两虚期.韩教授用药灵活变通,提倡调畅情志,擅用辛味药及药对,防治结合,效如桴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调肝理肺饮提高吸入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哮喘患者症状控制水平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调肝理肺饮对应用中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症状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前瞻性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90例正在使用中高剂量ICS哮喘迁延期(肝肺不和、风痰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在使用原剂量ICS基础上,治疗组使用调肝理肺饮干预剂,对照组使用调肝理肺饮模拟剂。2组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估哮喘对患者的影响,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呼吸峰流速仪检测最高呼气流速(PEF)。采集2 ml静脉血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检测,ELISA法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IgE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过程中,治疗组失防3例、对照组失防2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6例因症状加重,需提高ICS用量,无法继续试验而中途退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33/42)、对照组为55.8%(2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8, P=0.026)。治疗组治疗后日常活动、早醒、控制情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76、1.99、2.00、2.69, P<0.01或 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胸闷、活动喘息、心烦、咽痒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89、-6.01、-5.66、-4.27、-6.67、-9.05, P<0.01)。治疗组治疗后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 t=-7.19, P<0.01)。2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调肝理肺饮有助于提高正在应用ICS哮喘患者的症状控制水平,对改善哮喘迁延期肝肺不和、风痰阻络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米金铎从"虚、痰、瘀"治疗老年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可能发生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吉林省名中医米金铎教授认为,老年性NASH的病因病机为脾虚痰凝、瘀阻肝络,病机关键是脾虚失运,痰瘀互结于肝,肝络失和而致肝病.临证采用通补结合的治法,组方在逍遥散疏肝健脾的基础上加以活血化瘀、祛风化痰的药物,以达脾健肝疏、痰化络通的临床疗效.提出从"虚、痰、瘀"的角度出发,探讨老年性NASH的病机和中医治法,为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