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80例的临床表现和食管动力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180例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住院患者,分为咽喉症状组(65例)、气道症状组(58例)和混合症状组(57例)。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以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 h食管pH联合多通道阻抗监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40、40~60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12.8%(23/180)、53.3%(96/180)和33.9%(61/18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030, P=0.017)。有18.9%(34/180)的患者不伴典型的反流症状。咽喉症状组、气道症状组和混合症状组胃镜下食管胃黏膜异位或巴雷特食管发生率[分别为21.5%(14/65)、5.2%(3/58)、8.8%(5/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78, P=0.014)。咽喉症状组、气道症状组和混合症状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和远端收缩积分[分别为(8.57±0.76)、(8.87±0.79)、(10.51±0.97) mmHg(1 mmHg=0.133 kPa),(44.75±2.86)、(42.81±4.06)、(39.14±3.20) mmHg,(506.13±64.30)、(432.59±78.10)、(682.99±82.28) mmHg·s·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咽喉症状组、混合症状组和气道症状组的DeMeester评分分别为(14.33±2.09)、(21.94±5.30)、(30.47±5.85)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226, P=0.043)。多通道阻抗监测结果显示,患者反流物以酸反流和弱酸反流为主,分别占55.5%(76/137)和34.3%(47/137),87.6%(120/137)的患者以立位时段反流为主,12.4%(17/137)的患者以平卧位时段反流为主。 结论:伴食管外症状GERD的发病与年龄有关。食管胃黏膜异位或巴雷特食管更多见于以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气道症状为主的GERD存在更多的酸暴露和病理性酸反流,立位弱酸反流在伴食管外症状GERD的反流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与咽喉反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upper esophagus,HGMUE)在临床工作特别是胃镜检查过程中并不少见,但由于临床医生的关注程度不够且好发部位靠近食管入口处,因此常常被医患所忽视。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HGMUE与咽喉反流症状相关,并因此开始对HGMUE加以关注,但是关于其临床症状产生的原因目前尚存争议。针对HGMUE临床症状的研究能够明确该病变与咽喉反流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帮助,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GMUE的文献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的临床、内镜及组织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upper esophagus,HGMUE)的临床、内镜和组织学特点。方法:2017年1—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镜中心行常规胃镜检查,胃镜下发现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斑的177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量表(GERD-Q)评分结果分成2组,即HGMUE组(GERD-Q<8分, n=101)和HGMUE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组(HGMUE+GERD组,GERD-Q≥8分, n=76),对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177例HGMUE患者中,男111例(62.71%)、女66例(37.29%),合并GERD 76例(42.94%)、未合并GERD 101例(57.06%),持续清嗓的发生率最高[54.24%(96/177)],其次为咽部异物感[48.59%(86/177)]和烧心、胸痛、消化不良、胃酸反流[48.59%(86/177)]。HGMUE组中,持续清嗓的发生率最高[42.57%(43/101)],其次为咽部异物感[33.66%(34/101)]和烧心、胸痛、消化不良、胃酸反流[27.72%(28/101)];HGMUE+GERD组中,烧心、胸痛、消化不良、胃酸反流的发生率最高[76.32%(58/76)],其次为持续清嗓[69.74%(53/76)]和咽部异物感[68.42%(52/76)]。共检出177处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斑,胃镜下通常表现为橘红色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岛状病灶,大多数较平坦、少数稍凸出周边平面,单发132例(74.58%)、2处病灶38例(21.47%)、3处及3处以上病灶7例(3.95%),小病灶(最大直径<0.5 cm)37处(20.90%)、中等大小病灶(最大直径在0.5~1.0 cm)74处(41.81%)、较大病灶(最大直径>1.0 cm)66处(37.29%)。有30例[16.95%(30/177)]接受了活检组织学检查,胃底腺为主型15例[50.00%(15/30)]、幽门腺为主型8例[26.67%(8/30)]、混合型6例[20.00%(6/30)]、剩余1例[3.33%(1/30)]为鳞状上皮,20例[66.67%(20/30)]免疫组化H +/K +-ATP酶阳性、10例[33.33%(10/30)]免疫组化H +/K +-ATP酶阴性。 结论:HGMUE多见于男性患者,可合并亦可不合并GERD,其中合并GERD者更易发生咽喉反流。内镜下胃黏膜异位斑多表现为橘红色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岛状病灶,大多数较平坦,以单发为主,多为中等及较大病灶。组织学分型以胃底腺为主型,免疫组化H +/K +-ATP酶阳性多见,推测酸分泌可能是导致咽喉症状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GMUE)发病率和HGMU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2月至12月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男性患者(45~79岁)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电子胃镜检查前需要填写调查问卷,分析HGMUE的发病率和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检查的958个患者中,检出HGMUE 68例(7.09%).受教育程度与HGMUE的发生呈负相关,大学学历与高中或者高中学历以下比值比为0.321,95%的可信区间为(0.109,0.871).吸烟与HGMUE的发生呈正相关,长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比值比为2.91,95%的可信区间为(1.21,6.70);曾经有吸烟史者和无吸烟史者的比值比为1.95,95%的可信区间为(0.919,4.01).尚未发现烧心、瘾球症或者吞咽困难等症状与HGMUE相关.结论 HGMUE在胃镜检查中比较常见,很少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HGMUE的发生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与吸烟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透明帽辅助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透明帽辅助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疗效、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为上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80例患者进行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透明帽辅助胃镜下治疗,对照组不附加透明帽.记录每个病灶的位置、大小、操作时间、完整治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随访6 ~ 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研究组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完成治疗,对照组7例有残留,残留率17.50%,两组间治疗完整率和残留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95处病灶无残留,直径<2 cm的病灶中对照组残留率7.84% (4/51),残留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直径≥2 cm的病灶中对照组残留率22.22%(8/36),残留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透明帽辅助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段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异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目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分流术)和肝移植等是目前公认的外科治疗手段.鉴于国内大多数患者破裂出血就诊时肝功能处于 Child-Pugh分级 B 或 C 级,断流术仍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手术方式 [1].众所周知,断流术后 3 年和 5 年的再出血率分别高于 5% 和 10% 以上 [2-3];若术中能够彻底离断曲张静脉,术后 5 年和 10 年的再出血率常低于 10%[4-5].那么高达 10% 的再出血患者中因何原因引发再出血?其中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首次手术操作不规范及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症胃黏膜病变 [6],排除上述两个因素外结合其它参考文献显示异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最主要的原因 [7-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食管胃黏膜异位病理诊断分型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食管胃黏膜异位病理分型与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为食管胃黏膜异位的治疗提供病理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并诊断为食管胃黏膜异位的患者96例,胃镜观察包括白光观察及窄带光谱成像(NBI).所有患者病变均位于食管上段,所有患者均在异位黏膜处活检,按照腺体不同分为胃底型、贲门型和胃窦型,胃底型经HE染色后在100倍视野下随机观察5个视野,明确是主细胞(>50%)为主型,还是壁细胞(>50%)为主型,将以上分型与患者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病变位于距门齿16~21 cm食管上段,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白光内镜下病变呈橘红色,NBI观察可见腺管构造及白区,病变最小者3 mm×4 mm,病变最大者20 mm×32 mm,其中单发61例,双发病灶27例,多发病灶8例,共有病灶140个,平坦型病灶124个,隆起型病灶16个,所有病灶均未合并局部溃疡或恶变;胃底型异位有72个,贲门型47个,胃窦型21个;胃底型食管胃黏膜异位患者的癔球症、咳嗽、声嘶及烧心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2.22%、84.72%、58.33%、76.39%,贲门型食管胃黏膜异位患者分别为8.51%、6.38%、0、12.77%,幽门型食管胃黏膜异位患者分别为9.52%、4.76%、0、14.29%,胃底型在癔球症、咳嗽、声嘶及烧心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贲门型及胃窦型,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胃底型中主细胞为主型有32个,壁细胞为主型40个;壁细胞为主型食管胃黏膜异位患者的癔球症、咳嗽、声嘶及烧心症状发生率分别为97.50%、95.00%、80.00%、90.00%,主细胞为主型者分别为40.63%、71.88%、31.25%、59.38%,壁细胞为主型者在癔球症、咳嗽、声嘶及烧心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主细胞为主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贲门型及胃窦型患者很少出现癔球症、咳嗽、声嘶、烧心等症状,而胃底型食管胃黏膜异位常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其中壁细胞(P>50%)为主型出现癔球症、咳嗽、声嘶、烧心等症状最为明显;食管胃黏膜异位病理分型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食管中段胃黏膜异位合并憩室形成1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HGM)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食管是常见部位.但食管HGM是一种少见病,部位以食管上段居多,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在胃镜检查中易误诊和漏诊[1].本研究报道1例食管中段胃黏膜异位合并憩室形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无痛电子胃镜和普通电子胃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无痛电子胃镜与普通电子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的差异,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警示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由同一高年资内镜医生完成检查和诊断的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其中无痛电子胃镜4018例(无痛组)和普通电子胃镜4643例(普通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胃镜及病理学或组织学报告,比较两种胃镜检查方式对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的差异,部分疾病的最终诊断以病理或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 口咽部疾病,无痛组的检出率高于普通组(P<0.05).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病变,无痛组对短食管、食管胃黏膜异位、乳头状瘤的检出率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对念珠菌性食管炎、贲门炎性改变、食管裂孔疝、食管癌、贲门松弛、贲门扩张不良、贲门失弛缓症的检出率高于无痛组(P<0.05).胃部病变,无痛组对胃息肉、毛细血管发育不良的检出率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对胃动力障碍、胃潴留、胃扭转、胃癌的检出率高于无痛组(P<0.05).十二指肠病变,普通组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出率高于无痛组(P<0.05).通过控制患者年龄和性别,将上述疾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两种胃镜检查方式非食管癌和胃癌镜下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均为上述其它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无痛电子胃镜在发现口咽部病变、短食管、食管胃粘膜异位和食管乳头状瘤等方面优于普通电子胃镜,但检查过程中需格外注意对食管下段及贲门病变的观察;(2)普通电子胃镜更有利于发现食管胃动力相关的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内镜下合并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GMUE)的内镜检出率、内镜下表现和合并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电子食管胃镜检查且诊断为HGMUE的患者资料.分析HGMUE的检出率、内镜下表现和合并症.结果 51326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375例诊断为HGMUE,检出率为0.73%.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玫瑰色-橘红色的天鹅绒样斑块,与周围食管黏膜界限清楚,可有多个,且大小不一.内镜下合并症包括:内镜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75例(20.00%),其中反流性食管炎44例(11.73%)、Barrett食管26例(6.93%)、两者合并存在5例(1.13%);糜烂性胃炎56例(14.93%);息肉54例(14.40%),其中胃息肉47例(12.53%)、十二指肠球部息肉7例(1.87%);消化性溃疡42例(11.20%),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5.60%)、胃溃疡17例(4.53%)、两者合并存在4例(1.07%);恶性肿瘤9例(2.40%),其中胃癌3例(0.80%)、食管癌6例(1.60%),无合并症的HGMUE 139例(37.06%).结论 HGMUE合并酸相关性疾病较为常见;合并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食管恶性肿瘤的占比较高,这可能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预警因子之一,应予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