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联体模式下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在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在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多学科门诊及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社区为我院医联体)就诊的18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按照医联体模式开展6个月的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治疗依从性(采用高血压病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饮食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运动管理、工作与休息、情绪管理6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日常活动管理行为及烟酒嗜好4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联体模式下微信平台提供了规范、一致、连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肥胖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肥胖是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可有效预防肥胖发生,并改善由肥胖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促进其体育活动和健康饮食等行为养成。提高肥胖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全面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个性化整合政府、学校、社区等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家庭、同伴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构建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对实现儿童青少年肥胖综合防治意义深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5G+“三早”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防控的关键。生活方式干预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行为改变,否则将影响服务对象的依从性和干预效果。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能提供血糖实时变化的可视化数据,被视为激励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教育工具,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糖尿病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本共识提出构建5G+“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包括依托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整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个体智能监测终端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信息多端数据共享云平台;应用5G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施连续、动态、实时的健康指标居家监测和糖尿病风险预警;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实施早筛查和风险评估,将基于CGM的24 h平均血糖作为一种可供参考的糖尿病风险评估指标;在遵循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干预的综合性干预原则基础上实施分层管理,根据CGM技术提供的连续、动态、实时的血糖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方案,联合智能应用程序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健康管理,建立糖尿病的“三早”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IDET沟通模式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医护工作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AIDET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内分泌科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3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按照入选时间先后顺序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沟通模式)和观察组(AIDET沟通模式),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糖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其血糖不良处理、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遵医服药、规律运动、饮食控制6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时分别是(9.1±1.7)mmol/L、(13.8±2.9)mmol/L和(8.4±3.5)%,出院时分别是(5.9±1.5)mmol/L、(10.1±3.7)mmol/L和(6.3±1.2)%;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时分别是(9.4±2.1)mmol/L、(14.1±3.2)mmol/L和(8.1±2.9)%,出院时分别是(7.8±1.9)mmol/L、(12.8±3.9)mmol/L和(7.5±0.9)%;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应用AIDET沟通模式,可有效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改善其糖代谢水平,对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深入了解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优化产后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5—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产后随访的15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初产妇产后体重管理真实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1个亚主题,分别为产后体重管理认知差异(包括知晓重要性并采取积极行为、忽视与回避);体重管理的促进因素与障碍因素(促进因素包括自我期望、他人的积极评价与反馈、获益体验,障碍因素包括饮食与运动行为紊乱、躯体症状干扰、角色冲突、负性情绪);渴望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医疗机构的连续性信息支持、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与接纳)。结论:初产妇对产后体重管理的认知相对不足,体重管理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策略,纠正产妇体重管理的认知偏差,充分利用促进因素,积极应对障碍因素,同时重视多种支持的来源,从而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KAP健康管理模式对白银市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护理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健康管理模式对白银市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检及护理服务的126例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选护理方式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1∶1入组,接受常规护理的纳入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健康教育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用药指导等方式进行,1次/周;接受IKAP健康管理模式的纳入IKAP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KAP健康管理,通过收集信息、传递知识、转变观念、改变行为方式进行,1次/周。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自我效能[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生活习惯(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睡眠困难、控制体重)、躯体健康状况[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差异,采用 χ2检验比较两组服药率及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差异,分析IKAP健康管理模式对白银市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护理效果的影响。 结果:两组干预后CPSHS评分、睡眠困难率及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IKAP组,(19.29±4.96)比(31.37±9.23)分、31.75%比73.02%、(37.06±4.30)比(60.16±79.83)分;对照组,(22.93±7.39)比(31.67±9.21)分、52.38%比74.60%、(41.75±4.97)比(60.04±9.95)分],且IKAP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干预后ITAQ评分、GQOLI-74评分、控制饮食率、规律运动率、控制体重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IKAP组,(17.65±3.65)比(2.41±0.31)分、(83.91±6.04)比(56.26±5.14)分、76.19%比42.86%、57.14%比30.16%、71.43%比42.86%;对照组,(14.35±3.36)比(2.33±0.29)分、(75.25±5.78)比(57.12±5.21)分、57.14%比44.45%、38.10%比28.57%、53.97%比39.68%],且IKAP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IKAP组干预后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比68.25%、90.48%比76.19%、82.54%比66.67%)(均 P<0.05)。 结论:IKAP健康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的自我效能,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心理及躯体状态,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患合作目标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护-患合作目标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方法:以便利抽样方式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7例支架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基于护-患合作目标的延续护理干预。评价支架术后患者干预12 w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和8个维度的护-患合作目标达标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支架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7个维度目标达标率(症状自我监测、身体活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服药依从、定期复诊)处于高水平(82.03%~98.33%),控制体重目标处于低水平(53.52%)。 结论:基于护-患合作目标的延续护理干预具有可行性,且能有效提高支架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得分。共发放问卷108份,试验组脱落2例,实际完成52例;对照组脱落6例,实际完成48例,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2.59%(100/108)。结果: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情绪管理、症状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哮喘症状、生活障碍程度、心理状态、对过敏源刺激的反应、自我健康重视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过敏性哮喘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奥马哈系统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在奥马哈系统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14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中途失联1例,转入他院2例,擅自退出1例,后期失访者4例,最终符合标准有206例。将206例拟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的H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在奥马哈系统指导下的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护理效果。对比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出院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行为中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用药管理及病情检测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出院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均显著降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显著提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4项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在奥马哈系统指导下护理管理运用于拟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中,可促进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养成,纠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感,利于其生活质量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正强化理论的个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目的:探讨基于正强化理论的个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PCI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基于正强化理论的个案护理进行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PCI术后康复速度、健康行为、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PCI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生活完全自理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时观察组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3个月时CDSES量表一般自我效能、完成自我管理、应对问题和达成结果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1年内心绞痛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MI患者PCI术后采用基于正强化理论的个案护理进行干预较常规护理有利于减少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效能,促进患者坚持健康行为,从而降低术后MACE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