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病案信息数据助力医院运营效率提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以下简称"病案质控指标"),病案质控指标共包括5个方面27个指标.在涵盖门诊、住院病案的同时,覆盖病案首页、病案内容、病案归档等病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指标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便于行业交流和信息统计,适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管理工作中应用.病案信息管理作为医院精细化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够提供完整的医疗数据信息,还可以通过病案质控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追踪,促进运营效率提升.本文对病案质控指标在运营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就病案质控指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合理运用病案质控指标推动医院运营效率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疗机构精准防治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某医联体覆盖区域内1 524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将患者数据按照8∶2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1 524例患者中,有417例选择社区首诊.文化水平、医保类型、职业、相对距离、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传染病患者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测试集的AUC=0.85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通过建立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预测模型可用来预测患者流向,帮助区域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区域内传染病患者基层首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住院:概念、识别及政策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门急诊服务(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和急诊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决定了卫生服务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居民健康,同时门急诊服务也是老龄化社会中持续性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美国学者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ACSCs)的概念,此后,门急诊服务敏感疾病住院(ACSH)被广泛应用于评价门急诊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近年来,有关ACSH的研究逐渐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我国的初步研究证据也显示该问题不应被忽视.本文首先介绍ACSH的概念缘起,然后对ACSH、可避免住院、不合理入院等目前学界尚在混用的概念进行辨析,并系统梳理国际上ACSH的前沿识别标准,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ACSH这一指标的政策价值,明确识别我国ACSCs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减少ACSH的策略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因病致贫家庭患儿救助试点实施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因病致贫家庭患儿基本情况及救助实施状况。方法:于2019年3—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现场调查及核查的方式,收集"中国儿童健康扶贫计划"首批开展救助试点工作的6省17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患病儿童信息,对汇总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312份,患儿年龄中位数为8.54岁。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儿童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为主要导致家庭贫困的常见疾病,医疗费用支付困难是患儿看病的最主要问题。对251名患儿进行分级诊疗判断,其中193名(76.89%)患儿可在省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收治,43名患儿需要接受慢性病管理,有15名患儿需送往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进一步确诊。结论:针对贫困地区患病儿童家庭的帮扶,可在疾病预防宣教、健康扶贫政策相关知识普及、提升基层医疗队伍技术水平及医疗资源合理应用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全科医生团队线上咨询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缓解三级医院门诊特别是发热门诊的压力、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生团队开展了互联网线上全科首诊咨询工作。现对该模式的工作流程及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互联网+全科"线上首诊咨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CCTA数据进行图像重组、斑块评估和血管分析,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临床机构提供了全新的影像后处理和诊断方式。影像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研发、验证确认、临床质控等活动均需要依托图像数据的高质量标注结果。为了规范CCTA的数据标注,本共识对CCTA的标注提出统一的共识和指导意见,从数据集适用范围和定义、数据要求、标注流程及标注规则等各个方面阐述专家组就该问题达成的共识,旨在帮助业内形成统一认知,提高CCTA数据的标注质量,推动相关数据集的建设,促进CCTA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规范化发展,提升冠状动脉疾病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沙市卒中住院患者转诊情况的社会网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长沙市卒中住院患者转诊现状,探讨转诊网络特征,为完善卒中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从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中获取2018年长沙市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和医疗机构年报数据,分析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情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卒中住院患者转诊网络的密度、K-核和点度中心度。结果:共纳入卒中住院患者转诊医疗机构82家,患者转诊2 859次,以三级医院之间的转诊居多(1 515次),且多为卒中联盟内医院转诊(1 123次)。转诊网络密度为0.613,三级医院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二级医院的入点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基层医疗机构位于网络的外围;15-核中的医院19家,以三级医院居多(14家),其中12家为湖南省卒中联盟单位。结论:三级医院在区域内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二级医院能够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患者,但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者较少,基层医疗机构在转诊网络中的重要性体现不足。卒中联盟的成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联盟内医院的协作,但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湖北省荆州市1996-2021年HIV/AIDS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荆州市、确诊时年龄≥15岁、确诊时间为1996-2021年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乘积极限法绘制死亡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识别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HIV/AIDS共3 304例,随访16 091.5人年,死亡893例,病死率为5.5/100人年。HIV/AIDS确诊后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分别为15.4%、25.0%和34.6%,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9%、14.4%和23.7%,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1、5和10年的累积死亡概率为68.0%、90.1%和98.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参加抗病毒治疗者(a HR=9.85,95% CI:8.19~11.85);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a HR=1.64,95% CI:1.29~2.08)、确诊时年龄≥60岁(a HR=3.52,95% CI:2.38~5.20)、注射吸毒/其他途径感染(a HR=2.38,95% CI:1.30~4.34)、医疗机构发现(a HR=1.53,95% CI:1.11~2.11)和首次CD4 +T淋巴细胞(CD4)计数<50个/μl(a HR=2.58,95% CI:1.87~3.58),死亡的保护因素是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a HR=0.64,95% CI:0.46~0.90;大专及以上:a HR=0.42,95% CI:0.24~0.73)。未参加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时年龄较大(30~岁:a HR=2.32,95% CI:1.40~3.84;45~岁:a HR=2.61:95% CI:1.59~4.27;≥60岁:a HR=3.31,95% CI:2.01~5.47)、首次CD4计数较低(<50个/μl:a HR=10.47,95% CI:6.47~16.56;50~199个/μl:a HR=2.31,95% CI:1.08~4.94;200~349个/μl:a HR=2.35,95% CI:1.46~3.79)。 结论:1996-2021年荆州市HIV/AIDS病死率较高,首次CD4计数、抗病毒治疗和确诊时年龄是影响HIV/AIDS死亡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坚持扩大检测和“发现即治疗”政策,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和HIV/AIDS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洗消中心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中新发突发传染病大流行的形势日益严峻,暴发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导致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动荡和倒退。传染性疾病防治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做到相关人员的集中隔离,在我国,这些人员的救治和转运是由急诊医学服务体系中的院前急救(即各个城市"120")来承担的,参与转运的人员之间以及转运人员与患者之间面临发生传染病水平和垂直传播的风险 [1,2,3]。院前急救的人员、车辆和设备等是医疗机构中首个暴露和污染的单元,尤其是在生物和化学污染等救援方面,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4,5,6,7]。近三年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以及院前急救在其中所承担的作用,使如何满足和确保院前急救的持续和高效运作提上议事日程。其中关键的一环是面对现场暴露后的污染如何进行及时有效地洗消,确保"120"体系的正常运作。由此建立独立的综合性城市洗消中心,成为当务之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近视儿童家长近视防控认知-行为-需求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近视儿童的家长对近视防控知识水平、防控依从性、防控态度及需求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642名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取自制的近视防控的认知行为及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42份,回收有效问卷63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8%(638/642)。结果:638名家长近视防控认知行为问卷中知识、行为、态度得分分别为13(11,15)、7(6,8)、8(8,9)分;78.68%(502/638)的近视儿童家长认为自己非常需要近视防控相关知识。52.66%(336/638)的近视儿童家长首选通过医务人员面对面讲解获取近视防控相关知识。结论:近视儿童家长对近视防控知识水平差,防控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家长对近视防控态度积极,希望得到合理高效的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新模式,以提高其知识水平,从而配合医疗机构、学校、政府采取相应的近视防控干预措施,减低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提高近视儿童视力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