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圆锥位置正常与圆锥低位儿童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分析经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圆锥位置正常与圆锥低位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56例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圆锥位置,将患儿分成圆锥位置正常组(40例)和圆锥位置下移组(1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术后疗效等。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圆锥位置正常组中,小便功能障碍改善19例(尿失禁改善4例,尿频改善4例,遗尿改善11例),大便功能障碍改善18例(便秘改善12例,粪污改善6例),腰痛缓解1例,下肢麻木缓解4例。圆锥低位组中,小便功能改善7例(尿失禁改善1例,尿频改善2例,遗尿改善4例),大便功能改善6例(便秘改善4例,粪污改善2例),腰痛缓解1例,下肢麻木缓解1例。两组小便功能功能障碍、大便功能障碍、腰痛或下肢麻木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圆锥位置正常组中,膀胱残余尿量较术前改善17例,肛门直肠测压反应改善17例,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较术前改善4例。圆锥低位组中,膀胱残余尿量较术前减少6例,肛门直肠测压反应改善5例,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较术前改善1例。两组患儿在膀胱残余尿量、肛门直肠测压及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圆锥位置与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无关。但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需收集更多病例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微创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是腰椎融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邻近椎间盘突出、邻近椎体骨折或滑脱、邻近节段侧凸畸形、椎管狭窄或关节突关节退变等。当具有影像学ASDeg表现的患者出现腰骶痛、根性下肢痛或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时,则称为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此时往往需要再手术治疗。目前开放术式已广泛应用于ASDis的治疗,包括经后路融合术及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等,传统手术疗效显著,但其始终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多、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术后恢复慢等诸多弊端,所以外科医生正在积极尝试将各类微创术式应用于ASDis的治疗。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对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效果更优,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血管、泌尿系统及腹腔脏器损伤风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在肌肉(如多裂肌)及韧带保护方面效果显著,但较开放术式,MIS-TLIF对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的矫正效果有限,且存在较高的上关节突关节破坏发生率。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的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矫正效果显著,椎间隙处理彻底、椎间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恢复佳,但因髂嵴的遮挡使其应用受限,且有损伤腰丛及髂血管的风险。极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的髂血管损伤风险低,对原内植物影响小,椎间融合效果好,但不适用于曾有腹膜后手术史、罹患腹膜后脓肿或存在血管变异的患者,术中常需神经电生理监测。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较开放术式存在手术创伤小、常见并发症(如硬脊膜损伤)风险低等优点,但因其术中需牵拉交感神经,可能会导致术后肢体冷热障碍,从而影响对手术减压效果的判断。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充分减压神经及硬膜囊的同时,对脊柱后方组织结构损伤较小,但是不适用于患有ASDis合并严重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或马尾综合征的患者,同时,PELD的学习曲线较其他术式更为陡峭。经皮内镜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同样存在学习曲线陡峭、易损伤出口神经的缺点,但较开放术式存在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少等优点。通过文献检索,对不同微创术式治疗ASDis的优、劣势以及不同微创术式的适应证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微创手段治疗ASDis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马尾综合征伴硬膜囊前扩张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马尾综合征是AS罕见的并发症,主要累及腰椎,也可累及胸椎,临床表现为马尾神经或腰骶神经受损症状。其特征性表现为硬膜囊扩张、蛛网膜背侧憩室和椎管骨侵蚀,硬膜囊扩张主要在椎管后部,而硬膜囊向前扩张并引起椎体后部骨侵蚀的病例却十分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AS合并马尾综合征伴硬膜囊前扩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侵及多组脑神经和马尾神经的神经淋巴瘤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了1例侵及多组脑神经和马尾神经的神经淋巴瘤病患者。该患者为32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马尾综合征。脑神经和腰椎MRI表现为多组脑神经及马尾神经明显增粗呈均匀明显强化,扩散加权成像表现为扩散受限明显,符合典型神经淋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由于神经淋巴瘤病在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故当怀疑是此病时,应尽早进行MRI、活体组织检查。该患者经过骨髓穿刺和全面脑脊液检查后最终确诊为神经淋巴瘤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12椎体成形术后椎管内脓肿形成致圆锥-马尾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与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盆底表面肌电(sEMG)在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转归中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39例符合入选条件的脊髓损伤患者,使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评估神经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并完成sEMG评估及简易膀胱压力-容量测定,评估所有患者的下尿路功能状态,内容包括排尿方式(自主排尿、反射性排尿、间歇清洁导尿、留置导尿、膀胱造瘘等)、漏尿情况(有或无漏尿、漏尿量及漏尿次数)、残余尿量(通过排尿后清洁导尿或超声等方式确定)。出院3个月后随访,根据患者的两种预后将39例患者分为预后一组(21例)和预后二组(18例),其中预后一组包括完全恢复自主排尿、大部分恢复自主排尿但偶有失禁、自主排尿且清残余尿<1次/24 h、自主排尿但需要清残余尿>2次/24 h;预后二组包括间歇清洁导尿、间歇清洁导尿伴漏尿、留置导尿、反射性排尿;随访评估2组患者的ISNCSCI分级及膀胱功能状态。结果:预后一组(21例)患者的ISNCSCI分级A级、B级、C级、D级和其它损伤类型(包括圆锥和马尾综合征等)例数分别为0例、1例、4例、5例和11例,而预后二组(18例)的分别为4例、3例、3例、0例和8例,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一组和预后二组两组患者耐力收缩阶段的后10 s/前10 s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82±0.30)和(1.14±0.47),患者尿意感正常例数占比分别为14.29%和5.56%,尿意感异常例数占比分别为52.38%和27.78%,尿意感消失例数占比分别为33.33%和66.67%,膀胱总容量平均值分别为(456.19±137.57)ml和(362.50±149.31)ml,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sEMG耐力收缩阶段后10 s/前10 s比值(OR=13.956)与膀胱功能恢复呈显著相关( P<0.05)。 结论:sEMG可以作为预测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转归的一个客观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椎管内穿刺置管后诱发马尾神经综合征诊断室管膜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性,年龄45岁,身高155 cm,体质量57 kg。因"大便时肛门处肿物脱出,便后不能还纳"入院。既往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7年,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病情控制良好;剖腹产手术史20余年,自诉曾因腰部疼痛行腰部牵引治疗,近十来年无明显腰腿部不适。诊断为混合痔、便秘、甲状腺功能减退,拟在椎管内阻滞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加痔外剥内扎术。ASA分级Ⅱ级,心电图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羌活胜湿汤加减加药盐包热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作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病变基础上,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出现的以腰腿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单纯使用西药止痛药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内外治疗法在防治腰椎疾病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3].中药盐包热熨疗法为常用中医外治疗法之一,通过热熨将舒筋活血、温经通络类药物快速渗入病灶部位发挥药效,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特点[4].羌活胜湿汤出自《内外伤辩惑论》,具有祛风胜湿止痛功效,可用于腰脊疼痛,难以转侧.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了羌活胜湿汤加减内服加药盐包热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寒湿型)患者的作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无症状性颈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无症状性颈椎管狭窄症(asymptomatic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ASCSS)的患病率和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2022 年3 月在本院经MRI诊断为LSS的23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和颈椎T2 加权MRI检查,评估患者的马尾神经冗余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CSA)、小关节角(facet-joint angle,FJ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颈椎管率(torg-pavlov ratio,TPR)、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LSTV)等资料,观察ASCSS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观察颈椎管狭窄指数(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index,CSI)和腰椎管狭窄指数(lumbar spinal stenosis in-dex,LSI)的相关性.结果 233 例LSS患者有93 例诊断为ASCSS,占39.91%.ASCSS和非ASCSS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LSS节段、FJA、LSTV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SS患者症状时间、RNR占比、LLA、PI均高于非ASCSS患者,DCSA低于非ASCS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SS患者C3~C6 节段TPR低于非ASCSS患者,两组患者C7 节段T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SS患者C3~C7 节段测量矢状径均低于非ASCSS患者,两组患者C7 节段测量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LA≥37°、DCSA<83.4 mm2 是ASCSS的风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SI和LSI存在显著正相关(r=0.530,P<0.001).结论 LSS患者出现LLA增大和DCSA降低者,应进行颈椎MRI检查,以排除颈椎病变的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非手术治疗与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比较非手术治疗与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2-2019-08诊治的8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39例采用脊柱内镜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部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5(24~28)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断裂、腰椎感染、马尾综合征、局部血肿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部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腰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观察组优19例,良17例,可3例;对照组优15例,良19例,可5例,差4例.结论 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脊柱内镜手术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为有效的方式,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改善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