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琳仪运用清法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总结葛琳仪教授运用清法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核心病机为肠腑湿热,提出治疗以清法为基础,立清化、清疏、清润、清养四法.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病机为肠腑湿热、气血壅滞、瘀毒蕴积,治以清化兼清疏为法,清化法常用白头翁汤配伍黄芩、马齿苋、蒲公英为基本方以清化湿热、凉血解毒止痢;同时配合清疏法,常用柴胡、醋香附、木香、枳壳、槟榔等理气之品,当归、侧柏叶、地榆炭等调血之品.缓解期病机为正气亏虚且肠腑湿热瘀毒余邪未尽,治以清养、清润为法,清润法主要针对阴津受损者,自拟清润益肠汤;清养法主要针对脾胃虚弱者,自拟清养健脾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基于15种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检索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AAD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干预措施为中药联合益生菌,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单纯使用益生菌),检索时间截至 2023 年 1 月.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不同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A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出 21 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涉及患者 2 093 例;使用的中药包括健脾补肾固摄汤、人参败毒散或健脾止泻汤、四逆汤联合四神汤、参术止泻汤、乌梅丸、巴特日-7味丸、胃肠安丸、参苓白术颗粒(参苓白术散)、小儿腹泻散、参苓白术散+补肺汤、醒脾养儿颗粒、儿泻停颗粒、黄芪建中汤、马齿苋煎煮液、固本益肠片共 15 种.以总有效率为基础指标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参败毒散或健脾止泻汤的效果最佳(OR=12,95%CI=3.1~7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献研究前后患者的身体指标未见异常,15 种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AAD的研究方案未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在鼠类的AAD模型复现上也得到了相应的证实,可以认为本次网状Meta分析的结果是安全、可靠的.本研究中的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AAD的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益生菌,能有效缩短病程,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文氏马齿苋汤对急性湿疹小鼠血清IgE、IL-2和IL-5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通过观察文氏马齿苋汤对急性湿疹模型小鼠血清IgE、IL-2和IL-5水平的影响,为其治疗急性湿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龙胆泻肝丸组和文氏马齿苋汤高、中、低剂量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橄榄油液激发小鼠急性湿疹,然后给予各组小鼠相应药物治疗7 d.疗程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IgE、IL-2和IL-5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文氏马齿苋汤各剂量组急性湿疹小鼠皮损均有所好转,表现在仅肉眼可见少量红斑、痂壳、鳞屑,其中文氏马齿苋汤高、中剂量组最为明显,且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IgE,IL-2和IL-5水平(P<0.05,P<0.01).与龙胆泻肝丸组比较,文氏马齿苋汤中剂量组IgE表达更低(P<0.05),文氏马齿苋汤高剂量组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文氏马齿苋汤中、低剂量组IL-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文氏马齿苋汤能显著降低急性湿疹模型小鼠血清IgE、IL-2、IL-5水平,同时减轻皮损红斑、水肿、渗出等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聚类分析黄文东后人龚雨萍主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和总结黄文东后人龚雨萍主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龚主任治疗CUC医案299例,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然后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①共有299例医案纳入研究,共计就诊457次;共得药物224味,出现的总频次为7 420,常用中药有白术、茯苓、马齿苋、生地榆等36味.②聚类分析发现益气健脾、健脾温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凉血止痢药为龚主任治疗CUC的常用配伍药类.③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白头翁汤等为龚主任治疗CUC的基本方药.结论 龚主任治疗CUC体现出以脾胃为根本,注重辨证论治、寒热并用、标本兼顾的学术思想,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龚主任临床用药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马齿苋汤保留灌肠配合内服中药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使用中药处理,对防止并发症及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对94例基底部直径2~3.5 mm的LST行ESD治疗,于术后禁食,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是否发生腹痛、便血等不良反应.其中52例作为试验组给予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42例作为对照组.评价2组疗效标准.结果第1周,试验组痊愈率28.85%,总愈合率61.54%,高于对照组的7.14%和35.71%(P<0.05);第2周,试验组痊愈率64.46%高于对照组的42.86%(P<0.05);第3周,试验组痊愈率86.54%,总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和90.48%(P<0.05).结论该中药疗法对ESD术后溃疡愈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作为大肠ESD术后常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桂麻各半汤加味治疗风瘙痒验案2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风瘙痒是一种没有原发性皮损,仅以皮肤瘙痒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局限性以阴道、肛门周围多见,泛发性可泛发全身[1].中医古籍文献中亦有"痒风""血风疮"等名称.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有云:"遍身搔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仲景云:"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则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患者发病之初自觉瘙痒剧烈,反复抓挠之后皮肤出现抓痕、血痂等破损,日久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甚则出现苔藓样变.桂麻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原文23条,本是治疗太阳病之阳气怫郁在表,而不得越出的身痒.《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身痒者,邪盛而攻走经筋则痛,邪微而游行皮肤则痒也.……桂枝所以为汗液之地,麻黄所以为发散之用."桂枝汤与麻黄汤既调和营卫,又轻散外邪,小发其汗.其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酒白芍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等量相配,一收一散,相反相成,具有养血和营、调和营卫之功.生姜、大枣可助桂枝、酒白芍调营卫,甘草调和诸药,配合麻黄使肌肤之痒毒从表解,合苦杏仁相须为用,宣中有降.在治疗风瘙痒时,我们在桂麻各半汤基础上加祛风止痒药如荆芥、防风、苦参、白鲜皮、地肤子、马齿苋、白蒺藜等,久病入络酌加路路通、全蝎、地鳖虫、地龙等活血药,临床使用疗效较好,现择病案2则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色法辨治成人湿疹体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通过查阅中医文献及6年专科临证发现,除瘙痒外无余不适的成人湿疹以阳证居多,皮损基底颜色均与红色相关,据程度可分为鲜红、淡红、暗红及近肤色.遣方用药上,鲜红为主者以朱仁康的皮炎汤为主加减;淡红为主者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或艾儒棣教授的马齿苋汤加减;暗红为主者,以徐宜厚教授的益威止痒汤加减;近肤色为主者,以当归饮子为主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潘智敏调治溃疡性结肠炎膏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徐某,男,71岁.2015年12月因"反复腹痛、腹泻7年余"前来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泻,腹痛为脐周绞痛,伴里急后重,大便不成形,日5~6次,当时无发热,无黏液脓血便等其他症状.曾至当地医院就诊,查结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予口服"柳氮磺吡啶",后出现过敏反应,遂自行停药.7年来腹痛、腹泻反复发作,每于受凉后发作,偶伴有黏液脓血便,时常服用中药汤剂(具体不详),服药后好转,停药后又发.初诊于2015年11月前来膏方门诊就诊,当时腹痛不剧,大便每日3~4次,不成形,无里急后重,伴腰酸、夜尿多,口干,皮肤瘙痒,舌质红、苔薄黄根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湿热痢.辨证:湿蕴肠胃,日久损伤气血致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膏方处方:马齿苋、藤梨根、红藤、地锦草、老鹳草、芡实、煅牡蛎、煅龙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土茯苓、龟甲胶各150g,金樱子、柴胡、郁金、浙贝、制何首乌、熟地、凌霄花各60g,砂仁、黄连、黄柏、灵芝孢子粉、白及、肉豆蔻、菟丝子各30g,鸡血藤、绞股蓝、钩藤、香茶菜、黄明胶、阿胶、薏苡仁、山药、地肤子、徐长卿、胡桃肉、黑芝麻各100g,山茱萸90g,黄芩50g,鲜石斛200g,鳖甲胶125g,西洋参20g,冰糖500g,麦芽糖300g,黄酒一料.上药先每日1勺,冲水服用,如无特殊反应,1周后每日2勺,共约服用2月.遇感冒、发热、腹泻时停服,忌食刺激性食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与外涂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2组均治疗2周,随访3个月.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估皮损形态、皮损面积、瘙痒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4、TNF-α、Ig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值,观察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5%(39/40)、对照组为 80.0%(32/4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皮损形态、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 5.060 、 4.391 、 8.761 , P 值均<0.0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IL-4[(0.15±0.06)ng/L比(0.31±0.08)ng/L,t=10.119]、TNF-α[(19.03±3.26)ng/L比(25.58±4.03)ng/L, t=7.992]及 CD8+[(24.32±2.10)%比(28.03±2.51)%,t=7.476]水平均降低(P<0.01);CD4+[(33.42± 3.53)%比(27.38±3.06)%,t=8.177]水平及CD4+/CD8+[(1.37±0.28)比(0.97±0.19),t=7.170]值均升高(P<0.01).结论 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可有效减轻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文氏皮外科协定方马齿苋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及对IL-4、IL-22、IFN-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四川文氏皮外科协定方马齿苋汤加减对慢性湿疹(湿热蕴肤证)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马齿苋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湿疹(湿热蕴肤证)患者外周血IL-4、IL-22、IFN-γ的水平,观察口服马齿苋汤加减治疗4周后对其影响.结果 治疗后患者EASI评分及瘙瘁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外周血IFN-γ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IL-22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马齿苋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可取得满意疗效,其可能通过下调IL.-4、IL-22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