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小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腿痛36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有效措施,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但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留腰腿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满意度[1].究其原因与术中穿刺损伤、骨水泥分布及注射量不理想、胸腰椎筋膜损伤、竖脊肌痉挛、骨质疏松、椎体感染均存在一定关系[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单球囊跨中线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PKP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PKP治疗)和对照组(行单球囊双侧入路交替扩张PKP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用量、X线曝光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骨水泥用量、X线曝光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显著升高,Cobb角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与对照组的1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PKP和单球囊双侧入路交替扩张PKP均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改善椎体功能,但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PKP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X线曝光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与PMMA骨水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混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111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91例;年龄52~86岁,平均67.8岁;跌倒伤68例,道路交通伤31例,其他12例.按照填充物的不同分为PMMA组(PMMA骨水泥为填充物,53例)和混合组(填充物为CPC与PMMA骨水泥1∶1混合,58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影像学指标、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1、3、6个月VAS降低(P<0.05);与PMMA组比较,混合组术后2 d、1、3、6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d、1、3、6个月Cobb角、椎体矢状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MMA组比较,混合组术后2d、1、3、6个月Cobb角、椎体矢状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PMMA组:54.62±6.58、38.40±6.11、36.30±6.58,混合组:55.52±6.22、35.57±6.20、32.62±4.22)、国际骨质疏松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UALEF-FO-41)评分[PMMA 组:(37.58±5.86)分、(35.96±6.26)分、(34.74±5.93)分;混合组:(39.02±5.70)分、(32.66±5.19)分、(31.64±4.98)分]低于术前[ODI:PMMA 组 75.19±8.97,混合组 74.88±9.84;QUALEFFO-41评分:PMMA组(66.30±9.09)分,混合组(65.59±9.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MA组比较,混合组术后3、6个月ODI、QUALEFFO-41评分更低(P<0.05).PMMA组与混合组治疗有效率(98.1%vs.98.3%)、骨水泥渗漏率(15.1%vs.27.6%)、邻近椎体骨折率(11.3%vs.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PVP联合PMMA骨水泥为填充物相比,PVP联合CPC混合PMMA骨水泥治疗OVCF患者,可更有效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不会增加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中疼痛评分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中穿刺过程疼痛评分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10年1月到2020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326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1个月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组)患者42例(12.9%)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无并发症组)284例(87.1%)进行比较。收集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术前、术中软组织穿刺、骨性穿刺、骨水泥椎体注入和术后24 h、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NRS评分术前(5.78±2.11)分比(6.10±2.21)分、术中软组织穿刺(7.59±1.46)分比(4.63±0.86)分、骨性穿刺(7.30±1.35)分比(5.14±1.07)分、骨水泥椎体注入(6.97±1.24)分比(6.11±1.58)分、术后24 h(4.09±0.82)分比(2.19±0.87)分、术后1个月(2.07±0.80)分比(1.93±0.78)分和术后3个月(1.83±0.72)分比(1.74±0.65)分,术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组术中软组织穿刺、骨性穿刺、骨水泥椎体注入、术后24 h评分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均 P<0.05)。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前较术后24 h、术前较术后1个月、术后24 h较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行局部麻醉下椎体成形术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患者在术中常出现剧烈疼痛,NRS评分增高。应重视避免或减少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减轻老年患者术中疼痛,提高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验证单侧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安全可靠性,与临床中运用最广泛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各项数据对比,探讨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3D Slicer印证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简单安全可靠;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的77例患者,分别为运用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患者40例和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患者37例,对比两种入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ODI和VAS均显著降低( t=0.000, P<0.05),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VAS t=0.690,术后VAS t=0.231,术后3个月VAS t=0.866;术前ODI t=0.979,术后ODI t=0.563,术后3个月ODI t=0.375, P>0.05);椎体高度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84, P>0.05);术中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12, P>0.05);而单侧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组在手术时长[15(14~16) min比22(20~24) min, t=0.000, P<0.05]、建立通道透视次数[5(4.00~6.00)比10(8.00~10.75), t=0.000, P<0.05]均优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患者组;且术后X线回示骨水泥灌注位于椎体前缘正中线(35比5, t=0.000, P<0.05)。 结论:两种入路均能使患者得到满意治疗效果,椎体侧壁组可使骨水泥推注椎体前缘且过椎体中线,生物力学更稳定,且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不易伤及脊髓,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依诺肝素钠骨水泥对其周围诱导膜血管化及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骨水泥和最适配比的依诺肝素钠骨水泥(ES-PMMA)在兔胫骨缺损周围应用产生诱导膜组织内部血管化程度以及与血管生成相关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方法:挑选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不处理,B组制作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C组制作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处植入PMMA骨水泥,D组制作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处植入ES-PMMA骨水泥。在术后4、6、8周3个时间点分别取出C、D组骨缺损处诱导膜组织,B组取胫骨缺损处临近结缔组织,A组取与胫骨最近的正常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样本血管密集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3种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收集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和数据。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4周时D组样本血管数量最多,且明显高于其余3组;6周时D组与C组血管密集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8周时D组样本血管数量最多,且明显高于其余3组。D组与C组比较在8周时微血管数量下降幅度不明显;IHC结果显示,4周时D组VEGF、FGF、CD31 3种蛋白表达程度均高于其余3组;6周时D组与C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明显高于A、B两组;8周时D组3种蛋白表达程度高于其余3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周时D组VEGF(2.975±0.101)、FGF(2.461±0.147)、CD31(2.461±0.147)相对含量与B组(1.350±0.033、1.423±0.137、1.350±0.136)、C组(1.831±0.063、1.873±0.265、1.921±0.1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18.200、58.149、24.788, P<0.05);6周时D组VEGF(2.562±0.217)、FGF(2.767±0.274)、CD31(2.432±0.122)相对含量与C组(2.459±0.236、2.719±0.283、2.399±0.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331、0.001、0.045, P>0.05);8周时D组VEGF(2.780±0.165)、FGF(1.841±0.144)、CD31(2.776±0.141)相对含量与B组(1.044±0.022、0.956±0.034、1.044±0.021)、C组(1.044±0.021、1.431±0.044、1.697±0.17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39.478、125.483、78.046, P<0.05)。 结论:通过ES-PMMA组和PMMA组对比,我们发现ES-PMMA骨水泥在诱导膜早期阶段有促进诱导膜内血管形成的作用,在晚期阶段有维持诱导膜血管化水平以及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证明ES-PMMA骨水泥比传统骨水泥在诱导膜形成早期和晚期阶段均有很大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普通髓内钉与骨水泥强化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普通髓内钉与骨水泥强化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卫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普通髓内钉内固定,观察组予骨水泥强化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33、0.19、0.34、0.58、0.37,均 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80.21±6.52)min]长于对照组[(75.92±8.15)min],骨折愈合时间[(9.25±1.12)周]短于对照组[(10.05±1.3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9、3.37,均 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2/53),低于对照组的16.98%(9/53)(χ 2=4.97, P=0.025);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2.84±6.58)分、(85.55±7.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35±7.54)分、(79.92±9.94)分( t=3.26、3.22,均 P < 0.05)。 结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强化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可改善髋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侧双靶点穿刺技术联合侧开口推进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单侧双靶点穿刺技术联合侧开口推进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传统PV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61~95岁[(74.3±9.5)岁]。20例采用单侧双靶点穿刺技术联合侧开口推进器行PVP(观察组),20例采用传统PVP(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等级。术前、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9.1±2.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0.3±4.5)min,对照组为(38.6±3.5)min( 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为(6.5±1.3)ml,大于对照组的(5.4±1.0)ml( P<0.01)。观察组骨水泥分布等级(1级0例,2级3例,3级17例)优于对照组(1级1例,2级15例,3级4例)( P<0.01)。术前两组VAS、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 d观察组与对照组VAS分别为(1.6±0.7)分、(2.5±0.8)分,ODI分别为16.1±3.3、21.3±4.1,Cobb角分别为(18.4±2.9)°、(21.4±2.0)°,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3.7±1.8)mm、(20.1±1.7)mm;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VAS分别为(1.3±0.5)分、(2.3±0.9)分,ODI分别为15.0±3.8、20.8±3.9,Cobb角分别为(19.3±2.9)°、(22.4±1.7)°,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3.4±1.8)mm、(19.8±1.6)mm。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优于对照组( P均<0.01)。术后1 d两组VAS、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均<0.01);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均<0.01),但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传统PVP比较,单侧双靶点穿刺技术联合侧开口推进器行PVP治疗Kümmell病,骨水泥注入量更充足、分布更均匀,可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矫正后凸畸形及恢复椎体高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Flow-through胫后动脉皮瓣联合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离断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Flow-through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联合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严重离断伤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评估保肢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0例小腿中下段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40.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2例,挤压伤2例;离断处创面缺损面积9.0 cm×5.0 cm~24.0 cm×6.0 cm,血管缺损长度3.0~10.0 cm,平均5.7 cm,胫、腓骨缺损4.0~8.0 cm,平均5.6 cm;均急诊手术,一期采用游离对侧Flow-through胫后动脉皮瓣覆盖创面、桥接血管重建血运,供区一期拉拢缝合;胫骨缺损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安装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再植术后1个月行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去除加胫骨高位截骨骨搬运,带架时间为10~15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后观察再植肢体及游离皮瓣成活情况、再植肢体功能及供区外形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质量Paley评分、骨延长区域矿化时间、骨延长长度、带架时间、骨性愈合指数(BHI)、Likert满意度量表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10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2例因皮瓣臃肿后期行皮瓣修整,血管彩超检查桥接的血管通畅;所有患者骨搬运延长段骨矿化良好,6例搬运骨会师断端清理加压骨性愈合,4例搬运骨会师后行软组织清理并植骨加压内固定后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来院复诊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时Paley评分,优5例、良4例、一般1例,末次随访时Likert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3例,满意6例,一般1例。骨延长区域矿化平均300 d,骨延长长度平均5.6 cm,带架时间平均12个月,BHI平均30 d/cm。供区仅留线形瘢痕,无增生。结论:Flow-through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联合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离断伤,安全有效,既恢复了血供,又覆盖了创面,骨搬运治疗长段骨缺损安全性更高,非短缩再植下肢功能恢复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对侧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单侧PKP结合对侧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1例新发老年腰椎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103例;年龄61~88岁[(72.9±6.3)岁]。患者均为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系统(ASOTLF)Ⅱ型椎体压缩骨折。78例行单侧PKP治疗(PKP组),83例行单侧PKP结合对侧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术治疗(PKP结合对侧阻滞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伤椎Beck指数、腰椎前凸Cobb角、罗兰莫里斯残疾(RMD)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6.7±0.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伤椎Beck指数、腰椎前凸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伤椎RMD评分、VAS、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PKP结合对侧阻滞组RMD评分分别为(11.23±1.05)分、(10.90±1.11)分、(10.10±1.06)分、(9.94±1.06)分、(9.60±0.83)分,均低于PKP组的(17.55±0.71)分、(15.78±0.86)分、(13.42±0.92)分、(10.67±0.78)分、(9.78±0.72)分( P<0.05或0.01);VAS分别为(3.02±0.60)分、(2.96±0.55)分、(2.92±0.57)分、(2.88±0.61)分、(2.70±0.51)分,均低于PKP组的(3.60±0.57)分、(3.47±0.55)分、(3.32±0.46)分、(2.99±0.47)分、(2.77±0.42)分( P<0.05或0.01);ODI分别为14.43±1.29、14.54±1.24、14.63±1.32、14.37±1.31、13.42±1.45,均低于PKP组的16.72±1.64、16.06±1.49、14.82±1.53、14.74±1.46、13.69±1.75( P<0.05或0.01)。PKP结合对侧阻滞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2.0%(10/83),PKP组为11.5%(9/78)( P>0.05)。两组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肺栓塞及邻椎骨折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对于老年腰椎OVCF,单侧PKP结合对侧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单侧PKP相似,但患者疼痛缓解更明显,功能恢复更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