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膜透析患者肌减少症的筛查及特殊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肌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广泛性的全身骨骼肌疾病,常伴随增龄产生,部分患者也可以由外伤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肌减少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特点导致肌肉力量和质量及躯体功能加速丧失,与多种并发疾病和不良结局有关。受疾病本身和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透析患者比一般人群更易发生肌减少症。因此,早期防治肌减少症对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病患者肌肉减少症骨骼肌测量及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病相关的肌肉减少症是继发性肌肉减少症,亦是肝硬化患者中常见的肌肉异常,常被医生所忽视。慢性肝病患者存在食欲减低、蛋白质摄入不足、门静脉高压症造成的消化不良以及高代谢状态等使得骨骼肌消耗加速。目前肌肉减少症被公认为是肝脏外科术后发生并发症以及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影响了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目前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对肝病患者的影响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人体研究对现阶段烧伤后慢性应激反应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烧伤可引起明显的炎症和高代谢反应,这些反应要比其他形式的创伤更明显,且可持续≥3年;烧伤还可增加衰老相关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运动科学学科的Tyler Osborne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表综述《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hronic stress response to burn injury from human studies》。该文总结分析了烧伤的炎症和代谢反应,并对目前临床中应用的改善烧伤后应激反应的非药物的生活干预方式提出见解。急性烧伤后局部组织血管功能障碍,导致低灌注和过度炎症反应,最终导致严重感染、脓毒症,甚至死亡。烧伤后机体高代谢反应与过度的肾上腺素能刺激相关,烧伤引起过度的能量消耗及底物循环,导致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紊乱,同时引起烧伤患者的线粒体功能迅速而显著地下降,增加过度、无效的底物循环,使骨骼肌质量减少,而骨骼肌质量减少与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升高相关,如严重烧伤后瘦体重丢失≥40%意味着100%的病死率。目前烧伤后的慢性应激反应的治疗策略,主要有手术切除受损组织、创面修复、营养补充和康复运动,这些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高代谢和炎症反应,并减少瘦体重的丢失。在烧伤总面积≥50%TBSA的烧伤患者中,伤后3 d内切除坏死组织并及时覆盖创面的患者较伤后7 d内进行手术的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减少40%,且伤后3 d内进行手术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合适的营养治疗可以减轻烧伤后的应激反应,有氧运动和基于阻力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烧伤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关于烧伤后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恶病质的肌肉线粒体改变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肿瘤恶病质是一种继发于恶性肿瘤的以营养消耗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肌肉线粒体改变在肿瘤恶病质导致的骨骼肌萎缩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线粒体结构改变、生物发生改变、动力学改变、线粒体自噬改变以及线粒体代谢功能改变等。以线粒体改变为切入点干预肿瘤恶病质的发生与发展,有望开发新的治疗方案,成为该领域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竖脊肌横截面积联合血清GDF-15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肌无力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竖脊肌横截面积丢失量(ESMcsa Loss)与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对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诊断价值和60 d生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本院ICU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别在第1天及第7天ELISA法测定血清GDF-15浓度,通过CT影像勾画并计算胸12水平左右竖脊肌总横截面积。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定法(MRC-score)进行肌力评分。根据患者入ICU第7天MRC-score评分将患者分为ICU-AW组和非ICU-AW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分别在入ICU第1天及第7天血清GDF-15、ESMcsa及MRC-score差异。分析患者第7天血清GDF-15、ESMcsa Loss、MRC-score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患者第7天血清GDF-15、ESMcsa Loss及竖脊肌横截面积丢失率(ESMcsa Loss Ratio)对机械通气患者ICU-AW诊断预测价值。绘制患者生存曲线图,评估GDF-15及ESMcsa Loss Ratio对患者60 d生存状态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入选92例患者,根据第7天MRC-score <48分,诊断ICU-AW组49例,非ICU-AW组43例。ICU-AW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医院住院时间高于非ICU-AW组,其他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GDF-15、ESMcsa及MRC-sc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AW组第7天GDF-15浓度明显高于非ICU-AW组,ESMcsa、MRC-score显著低于非ICU-AW组[GDF-15(pg/mL):2529.53±625.67比1614.21±567.18;ESMcsa(cm2):23.76±6.85比29.15±6.51;MRC-score(分):41.10±3.35比51.23±2.84,均 P<0.001]。ESMcsa Loss及ESMcsa Loss Ratio与第7天血清GDF-1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0.2355和0.3192),ESMcsa Loss及ESMcsa Loss Ratio与MRC-scor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0.3072和-0.3527)。ROC曲线分析显示,第7天血清GDF-15、ESMcsa Loss及ESMcsa Loss Ratio对机械通气患者ICU-AW均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4,0.835和0.889,均 P<0.001]。绘制患者60 d生存曲线图显示,高GDF-15组生存率为60.0%,低GDF-15组生存率为77.8%高ESMcsa Loss Ratio组生存率为60.0%;低ESMcsa Loss Ratio组生存率为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住院7 d后的竖脊肌横截面积丢失与血清GDF-15浓度升高有显著相关性,均提示急性肌肉消耗及骨骼肌功能减退,对ICU获得性肌无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能够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60 d生存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瘦素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瘦素是1994年由Jeffrey M Friedman发现的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000的脂肪细胞因子。瘦素与其在下丘脑神经元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发挥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改善糖脂代谢等作用。研究报道,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瘦素抵抗密切相关。瘦素抵抗的原因主要包括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受限、瘦素受体表达减少以及受体后信号通路受损或者表观遗传调控异常。最新的研究发现,高瘦素血症也能驱动肥胖瘦素抵抗,而部分降低血中瘦素水平具有抗肥胖的作用。瘦素除了作用于中枢神经元抑制食欲外,还能直接调节外周组织包括脂肪组织、肝脏、骨骼肌等的糖脂代谢;瘦素通过激活交感神经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于瘦素的认识,也为开发基于瘦素的减肥和改善肥胖相关糖脂代谢异常的药物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循环细胞因子在肺癌恶病质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癌恶病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和治疗效果。循环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在肿瘤与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相互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媒介角色,参与了肺癌恶病质的形成过程。高水平的循环激活素A、生长分化因子1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A、IL-35、脂质运载蛋白2,以及低水平的循环瘦素、eotaxin-1与肺癌患者恶病质发生或不良预后有关,它们通过下游激活素Ⅱ型受体、JAK/STAT3、核因子κB、铁死亡等途径,参与了肺癌恶病质患者中枢性厌食以及外周骨骼肌组织、脂肪组织的消耗过程。本文从三类关键的循环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炎症因子、脂肪因子)水平变化与肺癌恶病质的关系、对预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循环细胞因子在肺癌恶病质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野战医疗队夏季野外驻训疾病谱及常用药物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本院野战医疗队员夏季野外驻训常见疾病谱和用药,为野战医疗队参训驻训提供医疗药品保障依据。方法:统计夏季驻训期间野战医疗队员就诊病例资料,分析疾病种类、构成比,统计药品消耗情况,计算药品使用指标,包括:药品日剂量数(daily drug dose, DDDs)、药品日剂量费用(daily drug dose cost, DDDc)、药物使用率(drug utilization rate,DUR)及药品排名比(drug ranking ratio,R)。结果:我野战医疗队夏季野外驻训12 d,共有91人次、117例病例,男性44人、女性33人,平均年龄39.7岁,呼吸系统疾病52例、消化系统疾病21例、蚊虫叮咬和皮肤病18例、创伤及骨骼肌肉系统疾病15例、眼科疾病5例、神经系统疾病2例、妇科疾病2例、口腔疾病1例、中暑1例。DDDs和DUR前五的药物为呼吸系统药物、感觉器官药物和皮肤病用药、抗感染药物、胃肠道疾病用药和运动系统疾病药物。结论:野战医疗队夏季野外驻训疾病构成和用药需求具有一定特点,掌握野外驻训疾病发病特点和药品消耗对野战医疗队驻训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综合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蛋白质能量消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与不良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直接诱导和下丘脑能量中枢的神经体液功能异常促进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骨骼肌消耗增加,加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发生发展。因此,利用人体测量及成分分析、生化指标监测等方法进行定期的营养系统评估,优化营养摄入和肾脏替代治疗方案、增加蛋白质合成激素、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食欲及适度的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是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综合管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体成分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三大供能营养素摄入量,分析体成分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002(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法(PG-SGA)进行筛查和评估,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饮食日记法等调查营养素摄入量,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结果:105例患者中男78例,女27例,年龄(61.5 ± 10.3)岁。胃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83.8%(88/105),营养不良发生率82.9%(87/105)。术前、术后能量摄入分别为(1 646.1 ± 321.5)、(1 317.2 ± 365.8)kcal(1 kcal=4.184 kJ),与目标量(1 896.7 ± 262.9)kca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3、8.29,均 P<0.05)。术前患者体质量、肌肉量、骨骼肌、脂肪量、骨骼肌指数分别为(51.5 ± 9.6)、(40.8 ± 6.0)、(23.6 ± 4.0)、(8.3 ± 4.9)kg和6.7 ± 0.8,术后为(50.0 ± 9.1)、(39.8 ± 6.0)、(22.8 ± 3.6)、(7.8 ± 5.2)kg和6.5 ± 0.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89~10.61,均 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 OR=3.984,95% CI 1.433~11.080, P<0.05)及能量满足度( OR=0.053,95% CI 0.005~0.610, P<0.05)为骨骼肌量下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差,营养素摄入不足,体内肌肉和脂肪消耗加速。医护人员需及时对胃癌患者进行全面营养评估,加强个体化营养治疗,促进机体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