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移植病房净化空调系统配置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骨髓移植病房的净化空调系统如何科学、合理配置.方法 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新建骨髓移植病房为例,从病房环境要求、通风系统、冷热源、空气处理、气流组织等设备配置方面进行举例、图示、计算总结和说明.结果 通过研究和探讨,得出了骨髓移植病房净化空调系统科学配置的具体参数标准.结论 骨髓移植病房净化空调通风系统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布局能有效减轻建设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方便后期运维,为避免和降低应急处置风险及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理护理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06年3月至2015年7月在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95例,根据移植前、移植中、移植后患者的心理特征分别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策略,观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95例患者均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科学性、先进性与有效性有了深入的认识,移植前基本消除了忧虑、恐惧等心理特征,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充满信心进入移植治疗阶段;移植中患者情绪基本稳定、孤独感消除并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效果较好,顺利渡过了化疗预处理期和骨髓空虚期;移植后,84例患者移植成活后,无明显并发症,无对疾病复发的担忧,配合度较高,2例患者病情稳定及移植成活后,惧怕转出层流病房,9例患者因细胞生长缓慢达不到出仓标准而延期出仓;心理护理后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论:针对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其不良情绪及异常心理特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液重症患儿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病原学分析及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血液重症患儿中的应用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行传统培养检测和mNGS检测的血液病、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传统培养和mNGS对病原体的检出率、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儿中,男29例,女21例,中位年龄9.00(4.75~13.00)岁。送检mNGS检测标本共60份,其中40份血液,10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7份脑脊液,骨髓、皮肤、胸水各1份。mNGS检测标本阳性结果49份,其中病毒20例,细菌14例,混合8例,真菌7例。本研究中mNGS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病原体培养(81.7% vs 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以临床诊断病例为标准,mNGS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培养(85.2% vs 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其特异度与传统培养比较(50.0% 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NGS比传统病原体培养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及灵敏度,能早期明确病毒、真菌及混合感染的情况,可为血液重症患儿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造血重建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造血重建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将122例患者以出净化病房时血小板是否重建分为造血重建组(88例)和造血延迟组(34例),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骨髓移植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BMT)测评患者在入净化病房前、移植后1、3、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122例患者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移植后1个月得分最低,6个月时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造血重建组前3个时间点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造血延迟组(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造血重建与否是HSCT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移植物抗缩主病及性别(均P<0.05).结论 早期造血重建可作为HSCT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护理人员应特别注重对造血延迟患者的针对性护理,以助HSCT患者在术后早期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围手术期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效果观察及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5 年 1 月起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器官成为我国主要器官来源途径 . 与传统供者相比 ,DCD 供者由于术前低灌注时间长 、应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 、重症监护病房(ICU )停留时间长等情况 ,成为影响术后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 .如何促进移植肾术后早期恢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供器官使用成功率是 DCD 来源肾移植重点关注的问题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成体干细胞之一 ,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 ,以及免疫调节和损失修复等功能[1 ,2] . 我科自 2011 开展 DCD 来源供肾肾移植联合 MSCs 治疗以来 ,在肾移植术中 、术后经外周静脉输注 MSCs ,输注过程顺利 ,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 . 现将 DCD 来源肾移植联合MSCs 输注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内科患者输注红细胞血红蛋白危急值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内科患儿及新生儿输注红细胞血红蛋白(Hb)危急值,用于临床输血危急值管理.方法 分别收集本院的白血病、肿瘤、组织细胞病、骨髓移植前后患者,以及来自儿童重症病房、急诊内科、其他内科(共计657例)及新生儿内科(共计45例)等内科患儿,启动输注红细胞的Hb阈值,进行统计分析,据此分别制定全院内科患儿及新生儿输注红细胞危急值.结果 8个内科组输注红细胞平均Hb为(76.39±8.53) g/L(n=657例),新生儿组输注红细胞的平均Hb为(101.30±40.1) g/L(n=45例).经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将儿童内科输注红细胞Hb危急值定为75 g/L,新生儿输注红细胞Hb危急值定为100 g/L,将该危急值发布到全院各科室执行.发布前后患儿人均输注红细胞下降0.2 U,新生儿人均输注红细胞下降0.1U.结论 通过制定红细胞输注危急值,并在全院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红细胞输注量,节约血液资源,提高患儿输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伴N-myc基因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化疗初期敏感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伴N-myc基因扩增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B)化疗初期肿瘤缩小和骨髓缓解情况,以评估这些患儿化疗初期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病房确诊的NB患儿,且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骨髓或组织N-myc基因扩增者.治疗方案包括强化疗、手术、干细胞移植和局部放疗、维A酸维持在内的综合治疗.记录患儿化疗前和CAV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2个疗程后肿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瘤灶大小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变化,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描述,以验证上述结果.结果 共38例患儿入组,其中男22例(57.9%),女16例(42.1%),中位年龄30个月.原发瘤灶部位除1例为后纵隔外,其余37例均位于腹膜后及肾上腺区.38例患儿中,12例骨髓细胞学检查阴性,骨髓活检提示骨髓转移,余26例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37例患儿LDH升高,其中≤500 U/L患儿1例,>4000U/L患儿9例.患儿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升高,其中36例患儿NSE>100μg/L.仅1例患儿化疗前瘤灶最大经线≤5 cm,32例>10 cm.33例患儿化疗前原发瘤灶增强CT显示,12例瘤灶容积≤100 cm3,11例>100~500 cm3,6例>500~1000 cm3,4例>1000 cm3.38例患儿完成2个疗程化疗后,4例患儿LDH降至正常,18例LDH≤500 U/L,3例仍>1000 U/L.6例患儿NSE降至正常,16例患儿为25~100μg/L.化疗2个疗程后,36例骨髓细胞学检查为阴性.入组患儿2个疗程后瘤灶缩小总有效率为84.8%.其中明显有效(VGPR)仅1例,部分有效(PR)21例,7例为有效(MR),2例为疾病稳定(NR),2例肿瘤进展(PD).化疗2个疗程后7例患儿瘤灶最大经线≤5 cm,6例为>5~10 cm,22例>10 cm.结论 伴N-myc基因扩增的NB患儿病初肿瘤负荷极大,多数伴巨大瘤灶.化疗2个疗程后,多数患儿LDH降至500 U/L以下,影像学评估提示化疗有效.提示这些患儿化疗初期敏感性较好,病情得到极大控制,但因病初肿瘤负荷及瘤灶体积巨大,故这些患儿2个疗程化疗后,不是手术和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应继续强化疗以进一步控制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合并颅内转移14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NB)合并颅内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南区儿科病房2005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4例晚期NB合并颅内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5岁,均为Ⅳ期,对其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症状、治疗方式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与颅内转移的关系.结果 (1)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抽搐(各10例),恶心、呕吐(9例),头部多发包块、突眼(各6例).(2)原发瘤来源于腹部肾上腺及盆腔交感神经链11例,来源于后纵隔2例,来源于鼻腔1例.颅内转移患儿中脑内肿块实质转移者11例,脑膜转移者4例,脑脊液可见瘤细胞者2例,合并骨髓转移9例,多发性骨转移12例,颅骨转移9例,眼眶转移6例.(3)8例患儿行APBSCT治疗,4例行病灶局部放射性治疗,3例行间碘苄胍(131 Ⅰ-MIBG)治疗.颅内转移距APBSCT后,完全缓解期3例患儿分别为22.0、12.0、4.3个月;部分缓解期2例患儿分别为41.0、36.8个月;进展期3例患儿分别为1.2、2.3、2.2个月.完全及部分缓解期与进展期行APBSCT治疗后发生颅内转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P=0.044);失访1例.(4)随访至2013年2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0.74±19.67)个月.NB合并颅内转移者死亡9例(64.3%),行APBSCT者发生颅内转移者死亡7例,死亡距颅内转移时间移植前缓解者平均为7.3个月,移植前进展者为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P=0.025).NB患儿发病至颅内转移后死亡生存时间为移植前达完全或部分缓解者平均为43.4个月,移植前进展者为15.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P=0.025);未行APBSCT者发生颅内转移者死亡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60、38个月.余3例继续治疗,目前生存时间分别为14、42、13个月;1例失访.结论 儿童晚期NB合并颅内转移预后差,病死率高,APBSCT治疗宜于缓解期进行,可延迟发生颅内转移时间,临床需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提高缓解率,预防发生颅内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次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附两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报告用两次自体骨髓移植治疗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第一次预处理用分次全身照射,环磷酰胺及阿糖胞苷;第二次只用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移植在普通单间病房内进行,经过顺利。2例病人自第一次ABMT后已分别持续缓解15个月及9个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癌症的大剂量化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大剂量化疗(HDC)备受近代血液学家和肿瘤学家推崇。缘因这一近代疗法使一些恶性肿瘤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愈肿瘤。本文扼要介绍近年来大剂量化疗常用的诸如氨甲喋呤、环磷酰胺、马法兰、马利兰、阿糖胞苷、塞替哌等12种药物,及其大剂量范围,主要适应症、相关毒性和对策。这些资料来自国内外骨髓移植中心报告的骨髓移植或(和)血液干细胞移植。作者并指出,大剂量化疗应当在层流病房中进行,最好有造血干细胞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