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度入口位"透视辅助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过度入口位"透视辅助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红会医院骨创伤医院环骨盆病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男30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39.4岁(25~66岁)。骨折Tile分型:B型21例,C型26例。术前测量入口位及"过度入口位"角度,术中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导航结合"过度入口位"透视技术辅助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术后应用CT或O型臂X线机验证骶髂关节螺钉的位置,记录患者的螺钉置入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骨盆功能等。结果:47例患者共置入67枚螺钉,其中56枚骶髂关节螺钉。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9.9 min(9~31 min)。术前测量"过度入口位"角度平均为17.38°(12.1°~24.8°)。O型臂X线机或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骶髂关节螺钉均位于骶骨通道内,无螺钉错位、突破骨皮质进入骶管等情况发生。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1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3.0%(39/47)。4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9.5个月(5~1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5周(7~16周)。末次随访时根据Mejeed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26例,良15例,可6例,优良率为87.2%(41/47)。结论:"过度入口位"透视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术中透视技术,可清晰识别骶骨后缘界限,有效避免螺钉突破骨皮质对骶管神经造成的医源性损伤,提高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五步法"诊治骶髂关节错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1 病历资料病例1:患者田某,女,1周前骑自行车摔倒,左侧腰骶部及臀部痠痛难忍,去医院拍片排除骨折,理疗口服止痛药并卧床休息,开始2 d症状有所缓解,近2 d症状加重以致彻夜难眠,左下肢疼痛不能着地,拄拐步入门诊,当时患者很难俯卧位,嘱患者侧卧,先取患侧阳陵泉和承山穴,用平补平泻法行针1 min,留针10 min后,自述腰痛有所缓解,再在腰部和臀部取穴按照上述操作留针20 min,取针后嘱患者俯卧位,此时比较两腿长短,左腿长于右腿约15 mm,再理筋松解腰骶部及臀部肌肉,嘱患者右侧卧,循前错位复位操作方法,瞬间复位,复位后患者自述有股热流从腰部流向下肢,让患者俯卧并在患侧腰骶部拔火罐后留罐8 min,取罐后患者自述腰骶部发热轻松很多,嘱患者侧身下床,活动自如无其他不适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骨盆调整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骨盆调整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予以骨盆调整手法联合自拟壮腰活血舒筋通络汤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盆空间结构变化及2组治疗后腰椎功能.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盆空间结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盆调整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骨盆空间结构及腰椎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骶髂关节错位的历史沿革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骶髂关节错位命名混乱、治疗方法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对于骶髂关节错位的研究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还缺乏客观、量化的总结和分析.目的:分析骶髂关节错位相关研究的历史沿革,探讨骶髂关节错位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骶髂关节错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骶髂关节错位,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错缝,骶髂关节紊乱,骶髂关节滑膜嵌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文献类型、期刊分布、骶髂关节错位的命名及其治疗方法、高频关键词等的特点.结果与结论:①初检获得的文献1096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共获得472篇文献;②骶髂关节错位的相关研究在2013年达到高峰(37篇,7.8%),2000至2016年共发表论文354篇(75.0%);③文献中期刊论文最多(89.4%),其次是会议论文(8.7%);其中临床观察研究占71.8%,而基础研究仅占1.9%;④472篇文献共分布于159种期刊上,《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中医正骨杂志》和《中国骨伤杂志》的载文量分别为13.3%,5.2%和4.0%,高于其他期刊;⑤骶髂关节错位相关文献的命名以骶髂关节错位命名的占33.3%,骶髂关节半脱位占27.1%,骶髂关节错缝占23.7%;⑥整复/整脊/推拿/按摩疗法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⑦骶髂关节错位的治疗方法中,推拿治疗占60.5%,针灸+推拿治疗占7.1%,中药+推拿治疗占2.9%,高于其他治疗方法.⑧结果提示,近40余年骶髂关节错位的相关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骶髂关节错位研究进入热门时期,但研究以临床观察研究为主,缺乏基础研究;骶髂关节错位命名混乱,但主要以骶髂关节错位和骶髂关节半脱位命名为主;推拿是骶髂关节错位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有关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位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友仁按动微调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通过对骶髂关节错位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治疗手法的论述,系统介绍王友仁老中医对该病的诊疗方法,同时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文献,总结王老的诊疗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刺臀中肌激痛点加整脊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针刺臀中肌激痛点加整脊疗法对骶髂关节错缝症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按照错缝类型分为前错缝和后错缝两大类,每类分激痛点组和常规组.前错位63例,随机分为激痛点组32例(包括脱落4例)和常规组31例(包括脱落3例);后错位61例,随机分为激痛点组31例(包括脱落3例)和常规组30例(包括脱落3例).激痛点组采用针刺臀中肌激痛点配合整脊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整脊治疗.每周治疗2次,连续8周.观察治疗后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前错位激痛点组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同类错位常规组的77.4%(P<0.05);后错位激痛点组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同类错位常规组的73.3%.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的VAS和ODI评分均降低(均P<0.05);激痛点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针刺臀中肌激痛点加整脊疗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整脊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治疗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现今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复杂多样,因此治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目的:综述骶髂关节错位国内外的治疗进展研究.方法:以“骶髂关节,骶髂关节错位,治疗,dislocation of sacroiliac joint,treatment”为检索词,检索了2006年至2018年6月PubM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骶髂关节错位各类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是较为常见的,却容易被误诊,治疗方式多样,其中以手法整复为主的治疗方式在骶髂关节错位中有较好疗效;②康复锻炼也是较为重要的治疗;③通过对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生机制、治疗方式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应辨证采取适合的治疗方式,为以后的骶髂关节错位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赵明宇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骶髂关节紊乱症是导致下腰痛的原因之一,又称为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错缝、骶髂关节损伤等,好发于青壮年及妇女,是髂骨与骶骨之间耳状面及周围软组织在外力或内部因素作用下出现错位或者损伤,关节内外力学失去平衡,且机体自身不能恢复的疾病.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是赵明宇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在平乐正骨筋病学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形成的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骨伤科治疗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的治疗原则为: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整体与局部辨证结合、以筋为先、以衡为用. 临床治疗中,该理论体系强调以平乐正骨手法为主,再辅以其它类型如中药薰洗、针灸等治法的综合治疗,致力于恢复局部解剖与生理功能的正常. 赵师及其团队在临床治疗中也不断探索验证该理论体系的实用性及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盆牵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盆牵正”理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的关键,重点调整骶髂关节错位,即调整骨盆,弥补传统推拿只针对腰椎小关节整复的局限性.“骨盆牵正”推拿理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仅注重对骶髂关节的治疗,同时非常注重对腰骶部、臀部软组织的松解以及对骨盆错位的整复,且手法多样,运用灵活,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骶髂关节错位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52(38.97±3.23)岁;病程2 h~5.1个月,平均(2.19±1.12)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6~50(39.07±3.30)岁;病程3 h~6个月,平均(2.41±1.05)个月.治疗组予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治疗前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并伴有活动障碍,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呈阳性,治疗后依据改良的Macnab标准及“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0例患者获随访,平均时间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