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pavasiliou和Crawford Ⅳ型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比较合并肘关节脱位(Papavasiliou和Crawford分型Ⅳ型)与无肘关节脱位(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移位性肱骨内上髁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101例患儿资料,其中男54例,女47例,年龄(9. 5±3. 4)岁,年龄范围5~14岁。根据是否合并肘关节脱位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肱骨内上髁骨折共75例;B组为肱骨内上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共26例。A组患儿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B组患儿均急诊行手法复位肘关节脱位,后期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尺神经损伤、肘关节疼痛等临床资料,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进行影像学评估,Robert功能评分评估比较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结果:A组和B组术前有尺神经损伤症状患儿分别为21例和9例。术后A组尺神经损伤症状有15例,其中新增2例;B组尺神经损伤症状术后有8例,其中新增1例。两组患儿均6个月全部恢复。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资料显示两组患儿肘关节解剖关系匹配良好、无脱位复发、无滑车缺血坏死及骺板早闭发生。根据Robert功能评分,A组中,优39例,良22例,可11例,差3例。B组中,优11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两组间Robert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经手术治疗的儿童移位性肱骨内上髁骨折无论是否合并肘关节脱位都具有良好的影像和功能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双手多发先天性斜指畸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患儿 女,5岁零9个月,出生后发现双手多个手指桡偏畸形并伴有示中指皮肤并指,并且畸形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重而就诊。家族其他成员无类似表现。患儿智力发育正常。专科检查:双手多个手指明显伴旋转畸形,以右侧示、中、环指严重,并且示、中指掌指关节桡偏畸形,并且宽大,伴示、中指不完全性皮肤并指,环指远指间关节桡偏;左手畸形与右手类似,但程度较轻。各指指间关节僵硬,主被动活动均差,以示、中指近指间关节重。右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30°、0°~50°,左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0°~45°、0°~80°。X线片见双侧示、中指近节和环、小指中节桡偏畸形。示、中指近节指骨形状不规则,呈开口朝向桡侧的"C"形,内见畸形的骨骺生长线;环、小指中节指骨为梯形畸形。各指中节指骨短小畸形,以双侧示指显著。患儿诊断为双侧多个手指先天性斜指畸形,在全身麻醉下右手行手术治疗。在右示、中指间指蹼设计十字皮瓣重建指蹼,切开分离指蹼后,纵行切开伸肌腱,显露示指近节指骨,C臂机下定位生长板位置后行开放性截骨,纠正手指偏斜和旋转,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中指近节指骨以同样方法截骨和固定。修整十字皮瓣后缝合重建指蹼。环指于中节指骨中部行闭合性截骨,以1枚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1年,右示指无明显偏斜和旋转,近节宽大较术前有改善,但仍较明显,中指桡偏15°,环指桡偏10°,右示、中指近指间关节活动度为0°~40°、0°~55°。指蹼颜色正常,家长对瘢痕情况满意(图1~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纤维软骨性间叶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纤维软骨性间叶瘤(fibrocartilagenous mesenchymoma, FM)是一种罕见的骨内原发性交界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13岁男性,L3椎体肿物,组织形态学显示具有轻度不典型性的梭形细胞密集增生,软骨呈团巢状散在分布,部分似骺板样结构,局部有不规则新生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蛋白、结蛋白、CD34、上皮细胞膜抗原、p16及p53等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2%。分子表型:GNAS、IDH1和IDH2基因无突变,MDM2基因无扩增。患者术后108个月无复发及转移。诊断时应着重与纤维软骨性结构不良、去分化软骨肉瘤及低级别中心性骨肉瘤等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一种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介绍一种使用髓内钉固定尺骨、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治疗11例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患者(排除尺桡骨干、远端及骨骺骨折病例)。手术均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以髓内钉固定尺骨远端骨折端、克氏针避开骺板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端,术后用长臂屈肘位管型石膏固定4~6周。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6~1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桡骨平均12周(11~16周),尺骨平均10周(9~13周)。所有骨折复位均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固定牢固,均未损伤骨骺,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物移位、断裂及钉道的感染。所有患儿骨折端未发现有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前臂、腕关节活动受限、骨骺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髓内钉固定尺骨联合交叉克氏针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不固定骨骺,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微创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一种循环高表达IL-6慢性系统性炎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通过外源性引入IL-6载体,实现在循环中长期高表达IL-6,构建一种慢性系统性炎症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重组鼠IL-6编码腺相关病毒(IL-6-encoding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IL-6)。2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AV-IL-6组、空白载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7只,分别在干预开始0、8、16周尾静脉注射100 μl 0.5×10 10 vp/ml的AAV-IL-6、空白载体AAV或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6水平。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血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24周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心肌、肝脏、脾脏、股四头肌、膝关节、股骨中段做HE染色。 结果:在干预后4、8、16及24周,AAV-IL-6组小鼠血清IL-6水平为(75.41~169.28) pg/ml,而两对照组均低于检测下限(7.8 pg/ml)。干预后24周,AAV-IL-6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两对照组;AAV-IL-6组小鼠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水平均高于两对照组,而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低于两对照组,上述指标在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V-IL-6组及空白载体对照组小鼠淋巴细胞均高于空白对照组;3组小鼠肝、肾功能在干预结束后均正常。组织病理显示,AAV-IL-6组小鼠肝脏中央静脉区及心肌肌纤维间隙、骨骼肌肌纤维间隙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脾脏弥漫性多核巨细胞浸润;骨骼肌肌纤维萎缩;骺板结构紊乱和软骨增生区变小,骨小梁变薄、稀疏;骨皮质变薄、类骨质减少,两对照组小鼠无相应的组织病理改变表现。结论:通过重复尾静脉注射AAV-IL-6能够实现小鼠长期循环高表达IL-6,初步检测该小鼠具有慢性系统性炎症表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且相对简单可及的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产前超声诊断Binder综合征并阴蒂肥大1例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孕妇,21岁,孕4产0,孕27周。因外院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47,XXX来我院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超声检查显示:胎儿生物学测量相当于孕23周 +,胎儿面中部凹陷,鼻部短小,鼻梁低平,尾椎多个椎体融合、回声增强,左侧肱骨两端干骺端及双侧股骨近端干骺端可测及数个点状强回声斑(图1);双手掌及双足板短小,以指(趾)端明显,双手掌及双足板多个骨性结构短小、部分骨性结构未能显示(图2);胎儿阴蒂肥大(图3)。超声诊断:①宫内妊娠,中孕单活胎,相当于孕23周 +;②胎儿面中部畸形、尾椎畸形、双侧股骨近端及肱骨两端点状强回声斑、双手及双足发育不良——Binder综合征可能;③胎儿外生殖器异常——阴蒂肥大;④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孕妇无华法林服用史等特殊病史,无酗酒史,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尺骨干骺端截骨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尺骨干骺端截骨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对12例尺腕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尺骨干骺端截骨结合锁定加压尺骨远端钢板内固定术。根据手术时间、术后骨愈合时间、术前术后尺骨变异值、PRWE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临床指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4~18个月,平均16.2个月。手术时间(43.1±9.3) min,所有患者均Ⅰ期骨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12.6±1.7)周,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X线检查尺骨变异值(-1.0±0.6) mm显著低于术前(2.6±1.2) mm( P<0.001)。末次随访PRWE评分(21.7±3.8)显著低于术前(52.2±7.3), P<0.001。末次随访VAS评分(0.8±0.7)显著低于术前(6.8±0.8)( P<0.001)。术前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57.9±8.1,其中可5例、差7例;末次随访为85.4±8.9,其中优5例、良5例、可2例,术后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01)。 结论:尺骨干骺端截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可促进骨愈合,明显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缓解疼痛,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儿童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评价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的病例资料。测量手术前、取内固定时双下肢全长X线片及胫腓骨X线片上测量双侧胫骨长度差值,测量胫骨干近端轴线和胫骨干远端轴线的成角度数(胫骨骨干角),观察有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胫骨骨折、骺板骨桥、伤口愈合不良、软组织激惹等并发症。评估正侧位X线片上胫骨成角矫正效果、术前术后双侧胫骨长度差异。记录内固定留置时间、畸形矫正速率。结果:共15例纳入研究,男10例,女5例;左侧12例,右侧3例,合并腓骨假关节3例。手术时年龄(49.27±23.29)个月。15例均合并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所有患儿矫正效果满意,内固定留置时间为(24.13±7.26)个月。胫骨成角畸形正位X线片平均矫正速率每月(0.77±0.09)°。1例出现U型钉松动移位、切割骺板,但无骨桥形成,予以再次手术更换U型钉。无一例感染、内固定断裂、胫骨骨折、骺板骨桥、伤口愈合不良、软组织激惹等其他并发症。正位片骨干角术前(29.72±6.87)°、取内固定时为(10.58±3.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侧位片骨干角术前(17.95±9.56)°、取内固定时为(14.29±5.49)°,两者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双侧胫骨长度差异(0.79±0.54)cm、术后双侧胫骨长度差异(1.39±1.91)cm以及术前、术后双侧胫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型U型钉半骨骺阻滞术治疗I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胫骨前外侧成角畸形,矫正速率高,损伤小,矫形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能预防胫骨骨折;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上肢高电压电烧伤重建:1家儿童烧伤医院的13年经验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高压电烧伤是一种罕见但极具破坏性的烧伤类型,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压电烧伤通常会造成复杂的上肢损伤,其修复重建对于烧伤和整形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这种密集且多阶段的重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尤其困难。最大限度地恢复上肢功能是首要任务,该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该回顾性研究旨在总结1家儿童烧伤专科医院在13年间对37例严重高压电烧伤患儿进行上肢重建的经验教训。结果显示,遵循以下原则有助于促进患儿上肢的功能恢复:(1)在早期急救护理过程中频繁动态评估是否需要切开减张或截肢;(2)进行连续手术清创,并最大限度地保留组织;(3)当深部肌肉与骨外露时,采用皮片或皮瓣(特别是腹股沟或腹部带蒂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4)早期多学科干预,以预防和处理挛缩;(5)重建后的康复,着重于用最简单的技术,如激光治疗、局部组织转移和植皮修复慢性皮肤缺损;(6)需针对更深层次的组织挛缩或肌腱和周围神经缺陷进行复杂的重建;(7)当保肢可能性小须截肢时,要保留骺板、移植软组织覆盖残端,并进行长期假肢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关节造影辅助治疗儿童拇指三角骺畸形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介绍关节造影术在儿童拇指三角骺畸形诊治中的应用,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共收治13例(15侧)拇指三角骺畸形患儿,男5例,女7例;年龄18~42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指间关节造影辅助诊断,并根据造影后关节线形态设计截骨线及截骨角度,均采用三角骺内闭合楔形截骨术。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20个月,远节指骨尺偏角由术前平均32°(18°~52°)矫正至平均10°(5°~21°),指间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78°(65°~90°)保留仍有平均70°(45°~90°)。有1侧截骨术后克氏针松动导致远节指骨尺偏21°,有残留畸形。有1侧术后虽然外观良好,但指间关节功能较差(屈伸活动度45°)。根据Tada评分标准:优13侧,良2侧。没有发现骨骺板损伤的迹象,没有出现指间关节炎的表现。结论:关节造影能辅助诊断三角骺畸形,清晰显示关节线并辅助制定截骨方案,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三角骺内闭合楔形截骨可恢复正常解剖形态,不产生轴偏畸形及指间关节炎,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