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Ki-67表达的效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Ki-67表达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64例ES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Ki-67表达指数≥30%为Ki-67高表达组(47例),<30%为Ki-67低表达组(17例)。测量光谱CT定量参数值,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120 kVp混合能量图CT值、40 keV虚拟单能级图CT值、碘密度(ID)值、标准化碘密度(NID)和有效原子序数。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Ki-67表达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 结果:Ki-67高表达组动脉期120 kVp CT值、40 keV CT值、ID、有效原子序数和静脉期120 kVp CT值、40 keV CT值、ID、NID、有效原子序数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动脉期NI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5, P=0.070)。静脉期NID预测ESCC Ki-67表达的AUC最大,为0.965(95%CI 0.923~1.000),以0.28为截断值,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100%。静脉期NID的AUC与静脉期ID(AUC为0.926)、有效原子序数(AUC为0.90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52、1.81, P=0.128、0.071),与静脉期120 kVp CT值(AUC为0.719)、40 keV CT值(AUC为0.74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41、3.30, P=0.001、0.001),与动脉期各参数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光谱CT参数静脉期ID、NID、有效原子序数对ESCC Ki-67表达的预测效能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量化脑电图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非创伤性意识障碍患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量化脑电图(qEEG)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非创伤性意识障碍患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9年1至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月龄至11岁的62例非创伤性意识障碍患儿。入院24 h内NicoletOne脑功能仪床旁监测,记录qEEG参数,包括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相对α变异(RAV)、相对频带能量(RBP)和光谱熵(SE),监测前完成改良儿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PGCS)。以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为出院后1年结局判断依据,将患儿分为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变量与不良结局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对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62例患儿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12.0(5.8,24.0)月龄,结局良好组50例(81%),结局不良组12例(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037,95% CI 1.001~1.074, P=0.041)、重度异常aEEG( OR=128.000,95% CI 10.274~1 594.656, P<0.01)、RAV( OR=0.877,95% CI 0.810~0.949, P=0.001)、SE( OR=0.892,95% CI 0.814~0.978, P=0.015)和MPGCS( OR=0.511,95% CI 0.349~0.747, P=0.001)与不良结局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重度异常aEEG( OR=315.692,95% CI 6.091~16 362.298, P=0.004)和RAV( OR=0.808,95% CI 0.664~0.983, P=0.033)与不良结局显著相关。aEEG和RAV预测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95% CI 0.735~0.927, P<0.01)和0.847(95% CI 0.733~0.926, P<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重度异常和38%,灵敏度分别为67%和83%,特异度分别为98%和8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和5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和95%,约登指数分别为0.647和0.673。aEEG+RAV联合指标预测不良结局的AUC增加至0.974(95% CI 0.898~0.998, P<0.01)。 结论:aEEG和RAV是非创伤性意识障碍患儿不良结局可靠的预测因子,aEEG+RAV联合指标可提高预测效能,qEEG客观性好,可作为结局评估的常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局部脑氧饱和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参数的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msTBI)患者基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 2)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参数的预后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61例m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4例,女57例;年龄19~76岁[(53.1±12.8)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2分[(7.0±1.9)分]。均行rScO 2和TCD监测。根据出院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的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88例)和不良预后组(mRS评分4~6分,73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rScO 2监测参数和TCD监测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确定msTBI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回归方程。应用R语言绘制基于回归方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同时计算一致性指数(C指数),以衡量模型的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性,以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和临床适用性。 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合并脑疝、入院时GCS、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入院时鹿特丹CT评分、入院时氧合指数、入院时平均动脉压)、rScO 2监测参数(rScO 2平均值、rScO 2最大值、rScO 2变异度)、TCD监测参数[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脑疝( OR=9.28,95% CI 3.40,25.33, P<0.01)、入院时鹿特丹CT评分( OR=1.92,95% CI 1.32,2.78, P<0.01)、rScO 2变异度( OR=4.66,95% CI 1.74,12.43, P<0.01)、Vs( OR=0.66,95% CI 0.61,0.75, P<0.01)及PI( OR=20.07,95% CI 4.17,16.50, P<0.01)是msTBI患者不良预后结局的预测因子。依据上述5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Logit[ P/(1- P)]=2.23ד合并脑疝”+ 0.65ד入院时鹿特丹CT评分”+1.54דrScO 2变异度”-0.42דVs”+3.00דPI”-6.75。该预测模型对msTBI患者预后结局预测的AUC为0.90(95% CI 0.85,0.95),预测概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和78.4%,约登指数为0.65,C指数为0.90。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预测模型的拟合性较好( χ2 =12.58, P>0.05)。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25,提示该模型的校准度良好。DCA结果显示,该模型在风险阈值概率范围(20%~100%)内的净收益率高于参考模型,对预测msTBI患者不良预后风险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基于rScO 2与TCD监测参数(rScO 2变异度、Vs、PI)联合临床多指标特征(合并脑疝、入院时鹿特丹CT评分)构建的模型对msTBI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分析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初始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分析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初始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2例PTC患者,男25例、女77例,年龄(42±13)岁。对PTC患者进行初始复发风险评估,分为低危组(75例)和中高危组(27例)。纳入分析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及术前甲状腺功能。形态学特征包括病灶大小、位置、形状、纵横比、与包膜接触程度、钙化和囊变。测量光谱CT动静脉期病灶定量参数,包括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Z eff)、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 eff)、电子云密度(ED)、40~200 keV(间隔30 keV)单能图像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λ HU)。分别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2组间各临床、形态学特征及光谱CT定量参数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基于临床和形态学特征的临床模型、光谱CT定量参数模型及两者联合模型,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预测PTC患者初始复发风险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 结果:低危组与中高危组患者间性别、病灶长径、病灶短径及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高危组病灶的动脉期IC、动脉期Z eff、动脉期λ HU、动脉期CT值 40 keV、静脉期NIC、静脉期NZ eff均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模型纳入了性别( OR为2.895,95% CI 1.047~8.002, P=0.040)和病灶长径( OR为1.142,95% CI 1.042~1.251, P=0.004),预测PTC患者初始复发风险的AUC为0.720,灵敏度为63.0%,特异度为78.7%。光谱CT定量参数模型中纳入了动脉期IC( OR为0.580,95% CI 0.370~0.908, P=0.017)、静脉期NIC( OR为0.077,95% CI 0.011~0.536, P=0.010)、静脉期NZ eff( OR为0.002,95% CI 0.001~0.103, P=0.009),AUC为0.774,灵敏度为71.9%,特异度为70.0%。联合模型的AUC为0.857,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88.0%,优于临床模型( Z=2.92, P=0.004)和光谱CT定量参数模型( Z=2.07, P=0.046)。 结论:基于病灶的光谱CT多参数分析能有效预测PTC患者的初始复发风险,且联合临床和病灶形态学特征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绿地空间和NO 2暴露与中国≥65岁老年人高血压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绿地空间和NO 2暴露与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关联。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中国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最终纳入15 423名符合标准≥6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自我报告高血压患病情况等信息,通过体格检查获取血压值等资料。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来源于美国宇航局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测量结果。NO 2浓度来源于中国地面空气污染物数据集。气象数据来自美国宇航局MERRA-2。每个研究对象的NDVI、NO 2的暴露量基于其居住地点周围1 000 m半径内的面积进行计算。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DVI、NO 2混合暴露及其交互作用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分别探索绿地、NO 2与中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 结果:15 423名老年人年龄为(85.6 ±11.6)岁;女性占56.3%(8 685/15 423);居住在城镇占55.6%(8 578/15 423);居住时间为(60.9 ±28.5)年;高血压者占59.8%(9 225/15 423);NDVI为0.41 ±0.13;NO 2浓度为(32.18 ±10.36)μg/m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DVI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风险呈负向线性关联, OR(95% CI)值为0.959(0.928~0.992);与NDVI的 T1组相比, T3组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较低, OR(95% CI)值为0.852(0.769~0.944),趋势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NO 2的 T1组相比, T2组、 T3组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 OR(95% CI)值分别为1.160(1.055~1.275)、1.244(1.111~1.393),趋势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RCS的分析结果显示,NDVI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风险呈负向线性关联;NO 2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风险呈非线性关联。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NDVI与NO 2对高血压患病风险具有负相乘交互作用[ OR(95% CI):0.995(0.992~0.997)]。 结论:绿地空间、NO 2暴露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均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检测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铜/锌比值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铜、锌水平及其比值在评估疾病活动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直抽样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IBD患者200例,其中克罗恩病患者100例(克罗恩病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00例(UC组),分别采用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和改良Mayo评分评估克罗恩病和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另选择100名同期健康体检无异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健康对照组、克罗恩病组和UC组的血清铜、锌的水平,并比较3组间的血清铜、锌的水平及其比值;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克罗恩病和UC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并分析血清铜/锌比值与IBD活动度相关指标[包括粪钙防卫蛋白(F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CDAI和Mayo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铜/锌比值、CRP、ESR预测IB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最小显著性差异- 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克罗恩病组和UC组患者的血清铜水平和血清铜/锌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锌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2.27±7.69)和(29.80±9.68) mol/L比(20.16±6.67) mol/L、2.81±1.57和2.29±1.09比0.68±0.36、(14.64±7.11)和(15.65±8.17) mol/L比(34.29±16.40) 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1、5.87、1.47、7.21、1.73、2.56, P均<0.05)。克罗恩病患者中,缓解期(29例)、轻度活动期(23例)、中度活动期(30例)、重度活动期(18例)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分别为2.61±1.43、2.75±1.35、3.15±2.37、4.17±1.77,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重度活动期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1、7.92、5.84, P均<0.05)。轻度活动期与中度活动期、重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与重度活动期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82、6.23、3.45, P均<0.05)。UC患者中,缓解期(10例)、轻度活动期(30例)、中度活动期(45例)、重度活动期(15例)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分别为1.52±0.44、1.74±0.58、2.38±0.83、3.80±1.19,中度活动期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高于缓解期和轻度活动期患者,重度活动期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高于缓解期、轻度活动期和中度活动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92、5.83、3.21、9.54、2.83, P均<0.05);缓解期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与轻度活动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与FC、CRP均呈正相关( r=0.697、0.586, P=0.014、0.001),与ESR、CDAI评分无关( P均>0.05);UC患者的血清铜/锌比值与FC、ESR、Mayo评分均呈正相关( r=0.488、0.452、0.331, P=0.001、 P<0.01、 P=0.041),与CRP无关( P>0.05)。血清铜/锌比值、CRP和ESR诊断CD活动度的临界值分别为1.76、8 mg/L和20 mm/1 h,其中ESR对诊断CD活动度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和86.2%;血清铜/锌比值、CRP和ESR诊断UC活动度的临界值分别为1.63、8 mg/L和20 mm/1 h,其中血清铜/锌比值对诊断UC活动度的效能最高,AUC值为0.86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0%和90.9%。 结论:血清铜/锌比值与IBD的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可能成为判断疾病活动度的新辅助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多模态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监测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4例神经重症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2例。常规监测治疗组术后心电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观察意识、瞳孔变化,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维持合适脑灌注压(CPP)、平衡出入量、保持气道通畅等治疗;多模态监测治疗组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ICP)监测、颅脑超声结构性评估、超声视神经鞘直径(ONSD)测量、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近红外光谱(NIRS)测量、无创脑血氧饱和度监测及量化脑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给予相应控制ICP、改善脑代谢治疗。比较两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继发性脑梗死、脑出血、高颅内压等)发生率、预后不良〔发病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3分〕发生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创ICP值与TCCD计算ICP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有创ICP、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 MCA)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多模态监测治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监测治疗组(d:6.27±3.81比9.61±5.09, P<0.01),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监测治疗组(9.62%比25.00%, P<0.05)。多模态监测治疗组预后良好37例、预后不良15例,常规监测治疗组分别为27例、25例,多模态监测治疗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低于常规监测治疗组(28.85%比48.08%, P<0.05)。在多模态监测组中,预后良好患者有创ICP、PI MCA显著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有创ICP(mmHg,1 mmHg=0.133 kPa):16(12,17)比22(20,24),PI MCA:0.90±0.33比1.39±0.58,均 P<0.01〕。而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大脑中动脉阻抗指数(RI 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3±0.12比0.66±0.15,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有创ICP与TCCD计算ICP值呈正相关性( r=0.767,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有创ICP对不良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最佳截断值为有创ICP≥18 mmHg时,敏感度为86.49%,特异度为86.67%;PI MCA对不良预后预测的AUC为0.759,最佳截断值为PI MCA≥1.12时,敏感度为81.08%,特异度为60.00%。有创ICP的AUC大于PI MCA( Z=2.279, P=0.023)。 结论:综合分析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测指标指导临床治疗,可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神经重症并发症及致残率;有创ICP可预测神经重症患者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金属冶炼厂工人尿金属水平与肾结石发病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砷、钴、钡等单个金属暴露被证实与肾结石发病存在关联,然而目前关于金属混合暴露与肾结石发病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职业人群中金属混合暴露与肾结石发病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冶炼厂职业人群中金属混合暴露与肾结石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2021年7月—2022年1月广东某冶炼厂1158名金属混合暴露工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既往史、生活方式等信息.收集工人中段晨尿,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工人尿锂、钒、铬、锰、钴、镍、铜、锌、砷、硒、锶、钼、镉、铯、钡、钨、铊、铅18种金属水平,以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测量尿汞水平.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 919名金属混合暴露的工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肾结石组 117人,非肾结石组 802人.以尿金属检出率大于 80%为标准,最终纳入 16种金属进行后续分析.使用参数或非参数方法比较非肾结石组和肾结石组的连续型变量或离散型变量之间的差异.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单一金属暴露与肾结石发病的关联.采用加权分位数和(WQS)回归模型以评价金属混合暴露与肾结石发病的关联及各金属对肾结石发病影响的权重.随后采用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KMR)模型探讨金属混合暴露对肾结石发病的整体影响及各金属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本研究发现非肾结石组工人和肾结石组在性别、年龄、工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结石组工人尿钼、尿钡水平高于非肾结石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钴、尿砷、尿钼、尿钡与肾结石发病呈正相关(均P趋势<0.05).WQ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钒、钴、砷、钼、钡混合暴露与肾结石发病存在正向关联(P<0.05),其中钼、砷和钡权重分别为 0.391、0.337、0.154.BKMR结果显示金属混合暴露与肾结石发病风险存在正向关联(P<0.05);当其他金属固定在第25或50或75百分数时,砷、钼、钴和钡对肾结石发病风险表现出正效应(均P<0.05),而钒对肾结石发病风险表现出负效应(P<0.05);交互分析显示钡、钒分别与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在该冶炼厂职业人群中,职业金属混合暴露可引起肾结石发病风险升高,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金属为钼、砷、钡、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光谱CT多定量参数对胃癌Lauren分型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定量参数术前对胃癌Lauren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术前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腹部增强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获取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定量参数及术后病理资料.按Lauren分型将人组病例分为三组,其中弥漫型17例,混合型21例,肠型10例.通过后处理软件得到碘浓度图及有效原子序数图,测量胃癌病灶及同层面腹主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计算标准化碘浓度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比较增强各期不同分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按约登指数为最大原则得出诊断阈值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弥漫型胃癌的各项参数值均高于肠型及混合型胃癌,弥漫型与混合型、弥漫型与肠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混合型与肠型除动脉期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诊断弥漫型胃癌的AUC分别为0.758、0.819、0.739、0.861及0.889、0.825、0.832、0.881;诊断阈值分别为1.26、0.12、7.91、0.75及1.81、0.52、8.28、0.91;动静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中,静脉期AUC最大;动静脉期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中,静脉期AUC最大.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可为术前鉴别胃癌Lauren分型提供更多信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受渍冬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高光谱估算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实时、准确获取叶绿素含量信息对及时了解农作物受害程度、指导农业生产和估测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受渍冬小麦各层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的最优估测模型,本研究设置排灌可控的冬小麦渍害胁迫梯度微区试验,分析了15个常用高光谱特征指数与SPAD的相关关系,并对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受渍冬小麦各层叶片SPAD的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渍水(≤3d)对冬小麦分层叶片的SPAD值影响不明显,当渍水时间大于9 d时,SPAD值随着渍水时间的增加降低较为明显,在生长后期为0;15个高光谱特征指数与SPAD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5),其中Ctr2、Dy、NDVI和SIPI 4个指数与SPAD的相关性最好,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分别达到0.880、0.868、0.868和0.833;与基于L1、L2和L3层叶片SPAD相比,基于平均SPAD的高光谱估算结果最好,其R2达到0.719;与其他4个估算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模型可较好地估算各层叶片的SPAD值,其R2、RMSE、RE分别为0.824,4.359和2.96%.可见,利用高光谱信息进行受渍冬小麦SPAD估算时可采用平均SPAD值,且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估算结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