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lncRNA ZEB1-AS1通过靶向miR-142-5p/PTEN调控糖尿病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的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反义链1(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 antisense 1, ZEB1-AS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DN模型和高糖(HG)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模型进行生化分析和炎症/氧化应激检测;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ZEB1-AS1、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与microRNA(miR)-142-5p的结合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MSC分泌的外泌体ZEB1-AS1可降低DN大鼠血糖、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肾脏重量、肾组织纤维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水平。同时,在DN大鼠和HG诱导的GM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下降,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的表达上升。此外,miR-142-5p能与ZEB1-AS1、PTEN结合;miR-142-5p过表达或PTEN沉默逆转了外泌体ZEB1-AS1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抑制作用和对抗氧化酶浓度的促进作用。结论:来自adMSC的外泌体ZEB1-AS1通过miR-142-5p/PTEN通路,控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来抑制DN的进展。这表明ZEB1-AS1可能是治疗DN潜在、有效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患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综合评估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后多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和CNKI数据库,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包含5 320例肥胖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LSG术后血清维生素D( SMD=0.59,95% CI:0.16~1.03, P=0.007)、磷( SMD=0.28,95% CI:0.09~0.47, P=0.004)和铁( SMD=0.46,95% CI:0.31~0.61, P<0.01)显著升高,而血清锌( SMD=-0.41,95% CI:-0.81~ -0.01, P=0.044)显著下降。血清钙( SMD=0.11,95% CI:-0.14~0.36, P=0.385)、叶酸( SMD=0.27,95% CI:-0.08~0.62, P=0.133)、维生素B 12( SMD=0.11,95% CI:-0.25~0.47, P=0.563)和镁( SMD=0.53,95% CI:-0.08~1.14, P=0.09)无显著性改变。 结论:肥胖患者LSG术后血清营养指标改变尚存在不确定性,建议定期监测血清营养指标变化并在必要时添加补充剂,以预防术后营养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同年龄矮小症的效果及对骨代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维生素D3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同年龄矮小症的效果及对患儿骨代谢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维生素D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绍兴市妇女儿童保健院收治的矮小症患儿60例,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32例,B组28例,A组收治4~9岁患儿,B组收治>9~13岁患儿,两组均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骨代谢指标、IGF-1、25-羟维生素D3等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62%(29/32),高于B组的67.85%(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38,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钙、磷、锌及血清IGF-1、25-羟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A组血钙、磷、锌及血清IGF-1、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1.99±0.53)mmol/L、(1.76±0.14)mmol/L、(88.97±6.89)μmol/L、(325.57±15.29)ng/L、(89.47±15.58)ng/L,均高于B组的(1.71±0.55)mmol/L、(1.65±0.15)mmol/L、(85.22±6.76)μmol/L、(312.29±13.88)ng/L、(80.11±15.3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5、2.936、2.121、3.502、2.340,均 P<0.05)。 结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对4~9岁矮小症患儿疗效更好,且能有效改善患儿骨代谢水平及IGF-1、维生素D3等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和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锌水平与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和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锌水平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惊厥类型分为BICE组和FC组。记录两组患儿血清锌水平、惊厥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惊厥性脑损伤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儿发生惊厥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锌水平及惊厥临床特征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患儿住院期间发生BICE 81例,FC 39例。FC组患儿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BICE组(μmol/L:39.24±6.50比48.65±7.21, P<0.01);BICE组和FC组惊厥发作次数≥2次的患儿血清锌水平均明显低于发作1次的患儿(μmol/L:BICE组为37.65±6.50比53.17±7.55,FC组为30.27±5.58比44.16±7.57,均 P<0.01),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的患儿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发作持续时间<5 min的患儿(μmol/L:BICE组为38.75±6.74比51.21±7.58,FC组为31.08±5.46比45.19±7.25,均 P<0.01),且FC组不同惊厥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患儿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BICE组(均 P<0.01)。120例患儿中发生惊厥性脑损伤9例,发生率7.50%。BICE组患儿惊厥性脑损伤发生率为1.23%(1/81),明显低于FC组的20.51%(8/39, P<0.01)。惊厥性脑损伤患儿血清锌水平显著低于非脑损伤患儿(μmol/L:28.50±5.00比60.22±7.31, P<0.01),其惊厥发作次数较非脑损伤患儿明显增加(发作次数≥2次比例:100.00%比1.80%, P<0.01),惊厥发作持续时间也较非脑损伤患儿明显延长(发作持续时间≥5 min比例:100.00%比11.71%,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锌水平降低〔优势比( OR)=2.147,95%可信区间(95% CI)为1.354~3.403〕、惊厥发作次数增加( OR=3.452,95% CI为1.266~9.417)、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延长( OR=3.117,95% CI为1.326~7.327)是轻度胃肠炎伴惊厥患儿发生惊厥性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C患儿血清锌水平、惊厥发作次数≥2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及惊厥发作次数≥2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与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均呈显著负相关( r值分别为-0.546、-0.517、-0.522、-0.528,均 P<0.01);而BICE患儿血清锌水平、惊厥发作次数≥2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 min及惊厥发作次数≥2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则与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r值分别为-0.281、-0.129、-0.201、-0.243,均 P>0.05)。 结论:血清锌水平与轻度胃肠炎伴FC患儿惊厥症状特征有关,与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呈较强负相关关系,积极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患儿脑损伤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营养素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回顾人体必需营养素中主要的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对人体免疫功能及疾病结局的影响。方法: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以营养素、食物、膳食结构、膳食模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质元素等作为营养相关中文检索词,炎症、炎性、氧化应激、免疫力、免疫等作为免疫相关中文检索词;相应的以nutrients、food、diet、protein、fat、vitamin、minerals等作为营养相关英文检索词,inflammatory、inflammation、oxidative stress、immune、immunity等作为免疫相关英文检索词,检索截至2020年1月10日的文献。结果:共纳入53篇文献,其中中文18篇,英文35篇。研究内容集中在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脂肪酸同免疫功能的关系。总体来看,营养素的不充足或缺乏会影响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主要表现在免疫指标CD3 +、CD4 +、CD4 +/CD8 +比值,以及IgA和IgG水平的变化。营养素摄入量或血清含量与疾病结局如疾病发生率或患病风险、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关系,而干预实验验证了补充一些营养素如n-3多不饱和脂肪酸、锌、维生素A等对免疫功能及疾病结局的有益影响。 结论:营养素摄入量或血液营养素水平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存在关系,充足的营养状态对提高免疫力和抵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与锌α 2糖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锌α 2糖蛋白(ZAG)水平随代谢指标变化的规律,寻求PCOS患者代谢紊乱与ZAG之间的相关性,为PCOS患者代谢紊乱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就诊的汉族PCOS患者200例为试验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 )分为试验A组100例(BMI≥25 kg/m 2)和试验B组100例(BMI<25 kg/m 2);同时筛选在此期间来院体检的健康汉族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检测ZA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三组间差异。试验A组在控制体质量后,复查以上指标,比较这些指标的前后差异。 结果:试验A组中FPG、FINS、HOMA-IR、TC、TG、HDL、LDL、ZAG分别为(5.92±0.51)mmol/L、(19.94±3.15)mIU/L、(5.29±1.19)、(5.59±0.49)mmol/L、(2.03±0.35)mmol/L、(0.72±0.21)mmol/L、(3.05±0.43)mmol/L、(35.80±8.12)ng/mL,试验B组分别为(5.38±0.62)mmol/L、(15.67±4.59)mIU/L、(3.84±1.45)、(4.61±0.65)mmol/L、(1.49±0.35)mmol/L、(1.24±0.40)mmol/L、(2.61±0.40)mmol/L、(45.22±10.27)ng/mL,对照组分别为(4.77±0.53)mmol/L、(11.66±3.23)mIU/L、(2.52±0.95)、(4.59±0.53)mmol/L、(1.39±0.26)mmol/L、(1.40±0.31)mmol/L、(2.50±0.35)mmol/L、(59.15±8.90)ng/mL,试验A组与试验B组、试验A组与对照组、试验B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6.81、41.04、44.05、33.65、38.61、39.25、18.45、56.88,均 P<0.01)。试验A组在控制体质量后,FPG、FINS、HOMA-IR、TC、TG、HDL、LDL、ZAG分别为(5.27±0.54)mmol/L、(15.67±3.16)mIU/L、(3.72±1.06)、(4.98±0.45)mmol/L、(1.62±0.30)mmol/L、(1.03±0.25)mmol/L、(2.82±0.43)mmol/L、(43.59±8.20)ng/mL,试验A组在控制体质量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26、15.67、17.70、11.04、17.61、-9.61、22.83、-13.79,均 P<0.01)。血清ZAG与HDL呈正相关( r=0.628, P<0.01),与BMI( r=-0.685, P<0.01)、HOMA-IR( r=-0.729, P<0.01)、TC( r=-0.579, P<0.01)负相关。 结论:PCOS患者的ZAG值降低,其中以肥胖组更低,并与HDL呈正相关,同时和BMI、HOMA-IR以及TC呈负相关,可见PCOS患者代谢情况可以通过ZAG得到相应的体现,对诊治PCOS患者代谢紊乱有一定的价值,为今后深入研究PCOS代谢紊乱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西安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生长发育现况及相关因素,为改进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根据。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以西安市不同改水年限病区村的7 ~ 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按照《7岁~ 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WS/T 612-2018)进行儿童身高发育水平分级,按照《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的综合评价》(GB/T 31178-2014)判定儿童体质发育(BMI)水平。同时按照《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标准,对儿童氟斑牙进行诊断。并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氟水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清其他化学元素(钙、铁、镁、铜、锌、碘、硒、铅、砷、镉、铬、汞、镍)水平。结果:共调查儿童469人,改水后病区儿童身高发育在中等水平的占67.38%(316/469),中上等及上等水平的占7.89%(37/469),中下等及下等水平的占24.73%(116/469);BMI处于消瘦水平的占8.53%(40/469),超重水平的占10.87%(51/469),肥胖水平的占8.74%(41/469)。不同改水年限病区儿童身高发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5),BMI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154);是否患氟斑牙儿童身高发育水平、BMI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不同身高发育水平儿童,血清铁、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不同BMI儿童,血清镁、铜、碘、铬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生长发育与氟斑牙患病情况不相关,可能与体内铁、镁、铜、碘等化学元素含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遵义地区1岁以下留守儿童锌缺乏症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运用氢核磁共振( 1HNMR)技术对遵义地区1岁以下健康留守儿童和1岁以下锌缺乏症留守儿童尿液进行分析,以期为锌缺乏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1月至8月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遵义地区1岁以下健康留守儿童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7.78±3.62)个月,身高(65.01±2.67) cm,体质量(7.15±1.59) kg]和锌缺乏症留守儿童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7.89±3.57)个月,身高(64.25±2.95) cm,体质量(7.02±1.68) kg]分为健康对照组和锌缺乏组,并进行取样处理测定 1HNMR波谱,比较2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血清锌含量,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2组代谢产物,筛选出锌缺乏患儿差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2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锌水平[(54.3±3.06) mmol/L]高于锌缺乏组[(39.2±3.7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5, P<0.05)。尿液 1HNMR光谱图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锌缺乏组儿童尿液中4-羟基苯丙酮酸、苯基乙酰甘氨酸、马尿酸盐水平均明显下降( r=-0.620、-0.689、-0.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r|>0.602,均 P<0.05)。 结论:遵义地区1岁以下留守儿童锌缺乏主要表现为尿液4-羟基苯丙酮酸、苯乙酰甘氨酸、马尿酸盐代谢产物水平下降,提示肠道菌群代谢紊乱,其差异性代谢产物在锌缺乏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某军校学员膳食调查及营养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某军校学员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学员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调查学员体格状况;采用称重法调查学员的膳食,计算每人每日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以及产能营养素的供能比;采空腹血,分析空腹血糖、尿酸、总胆固醇等血液生化指标,了解学员营养状况。结果:被调查学员BMI为22.1±1.7,正常率为83.2%;学员每人每日平均能量摄入量为12.13 MJ,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蛋白质19.24%、脂肪45.94%、碳水化物34.82%,膳食结构为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其中粮食、鱼虾类、大豆、蔬菜、水果、食用菌、干菜类等摄入不足,禽肉摄入量过高;维生素B 1摄入略不足,维生素E和烟酸摄入超标;钠、磷、铁和硒摄入量过高,镁、钙、锌摄入不足;0.76%的学员空腹血糖过低,36.36%的学员血尿酸偏高,分别有7.58%和3.03%的学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处于临界水平。 结论:该军校学员日常食物摄入种类丰富,能量基本达标,但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应加强对学员的膳食营养知识宣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稀土颗粒物Nd 2O 3暴露对C57 BL/6J雄性小鼠性激素分泌及CYP11A1/PLZF/STRA8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稀土颗粒物Nd 2O 3暴露对C57 BL/6J雄性小鼠性激素分泌及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减数分裂前精子发生标志物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和视黄酸刺激基因(STRA8)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于2021年3月,将48只6~8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Nd 2O 3低、中、高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62.5、125.0、250.0 mg/ml Nd 2O 3),每组12只。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对Nd 2O 3组小鼠灌注0.1 ml不同剂量的Nd 2O 3混悬液,对照组灌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28 d称量小鼠体重、睾丸及附睾的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取两侧附睾制成精子悬液测定精子数量、存活率、畸形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中Nd的含量;HE染色检测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做量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睾酮(T)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睾丸组织中CYP11A1、PLZF和STRA8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睾丸内Nd含量呈现升高趋势,精子存活率和LH呈现降低趋势,精子畸形率呈现升高趋势( 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Nd 2O 3中、高剂量组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内精子数量明显减少,出现生发上皮解体、上皮内空泡化、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剥落的现象;随着染毒剂量升高,其生发上皮高度明显降低,受损伤的生精小管所占百分比呈现升高趋势( P<0.05);Nd 2O 3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FSH和T水平,睾丸组织中CYP11A1、PLZF和STRA8的蛋白水平随剂量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 P<0.05)。 结论:稀土颗粒物Nd 2O 3可能通过干扰CYP11A1、PLZF和STRA8蛋白的表达,导致体内性激素分泌紊乱、精原细胞的维持及减数分裂过程受阻,引起生殖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