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抗高血压创制新药221s(2,9)脂肪乳的工艺研究及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以抗高血压创制新药221s(2,9)为研究对象制备脂肪乳,对其进行处方工艺优化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221s(2,9)脂肪乳(221-LE),以粒径、粒径分布等为评价指标对处方进行筛选及工艺优化,同时对制备的 221-LE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为油相(长链三酰甘油∶中链三酰甘油=1∶4):10%、蛋黄卵磷脂:2%、油酸:0.05%和F68:0.1%;初乳剪切转速和时间分别为15 000 r·min-1和5 min;高压均质压力和次数分别为80 MPa和10 次.该工艺所制脂肪乳平均粒径为(131.50±1.53)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12±0.01),电位为-(27.87±0.73)mV,包封率>85%;无溶血现象,稳定性良好.结论:制备的221-LE稳定性好,安全性符合要求,为221s(2,9)临床前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剪切工艺制备阿立哌唑长效注射混悬剂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优化阿立哌唑长效注射混悬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高剪切工艺制备阿立哌唑长效注射混悬剂,考察定转子类型、线速度、定转子间距、助悬剂浓度、药物浓度、料液温度对药物粒径的影响,并与球磨法制备的样品对比颗粒形貌、体外释放、体内缓释效果.结果 最优制备工艺为:以胶体磨模块作为剪切头,药物浓度为13%,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0.52%,辅料溶液pH为5.0~6.0,转子线速度为35m·s-1,定转子间距为100μm,料液温度在48~65℃,得到阿立哌唑长效注射混悬剂的平均粒径为(3.83±0.05)μm.与球磨法制备的样品相比,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药物颗粒更为圆滑,以及具有更为优异的体内外缓释效果.结论 通过高剪切工艺制备阿立哌唑长效注射混悬剂,制备工艺简便,易于放大生产,并实现了较好的缓释效果,对其他药物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高品质中药制剂"物料-工艺-装备"协同智能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9/30
在制药4.0(Pharma 4.0)的背景下,支撑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bD)的设计工具加速朝向智能设计方向迭代.该文针对常规中药制剂研发多依赖经验、设计实验参数维度有限、工艺装备匹配度低,以及工艺放大试错成本高等局限,提出"物料-工艺-装备"协同智能设计解决方案,以中药口服固体制剂(OSD)为例,从设计模式、设计目标、设计工具和设计应用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在设计模式中,提出由关键物料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关键设备属性和关键质量属性构成的制剂设计四面体.通过市售药品评价,提出基于产品质量属性分类的高品质中药制剂设计目标.在设计工具中,描述了iTCM粉体物性数据库、工艺分类系统、系统建模与仿真,以及可靠性优化设计等中药制剂智能设计平台关键组件,以及不同平台模块在中药OSD共性关键环节规律性设计知识高效获取中的作用.最后,以中药高剪切湿法制粒工艺设计和中药配方颗粒溶化性设计为例,介绍了"物料-工艺-装备"协同智能设计应用.开展先进制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中药制剂研发效率、可靠性和产品品质,推动中药高端制剂产品引领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不同表面处理对氧化锆晶相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3种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氧化锆晶相转变、表面粗糙度、抗剪切及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试件并随机分为4组:(1)空白对照组,试件表面不做任何处理;(2)氧化铝喷砂组,用110 μm氧化铝颗粒距离10 mm垂直喷砂21s,气压0.25 MPa;(3)激光蚀刻组,试件表面均匀涂布石墨粉,以2 W(200 mj/10 Hz)铒:钇铝石榴石(Er:Yttrinm Aluminum Gamet,Er:YAG)激光均匀辐照试件表面30 s;(4)热酸蚀组,将试件置于1: 1混合的40% (质量分数)硝酸与68% (质量分数)氢氟酸蚀液密闭反应釜中,100 ℃水浴锅中反应30 min.检测不同表面处理后氧化锆晶相结构、表面粗糙度、抗剪切及抗折强度的改变,所得数据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X射线衍射仪图谱(X-ray diffractometer, XRD)显示4组试件表面单斜相晶型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0.91%、12.50%、6.64%、17. 81%,经过3种表面处理后,氧化锆表面发生了程度不等的四方相向单斜相的转变.表面粗糙度:空白对照组(0.29 ±0.01) μm,氧化铝喷砂组(1.05 ±0.11) μm,激光蚀刻组(0. 73 ±0.04) μm,热酸蚀组(1.31 ±0.06) μm,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剪切强度:空白对照组(7. 09 ±0. 46) MPa,氧化铝喷砂组(12.14±1.51) MPa,激光蚀刻组(8.82 ±0.74) MPa,热酸蚀组(11. 97 ±0. 99) MPa,氧化铝喷砂组与热酸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点弯曲强度:空白对照组(933.70±44.13) MPa,氧化铝喷砂组(850.95 ±60.66) MPa,激光蚀刻组(771. 53 ±68.08)MPa,热酸蚀组(766.27 ±57.49) MPa,激光蚀刻组与热酸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不同表面处理后,氧化锆表面发生了程度不等的四方相向单斜相的转变.3种处理工艺均有效提高了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的粘结强度,同时也会导致氧化锆抗折强度的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葛根总黄酮纳米混悬剂(PF-N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联用制备PF-NS,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别优化处方组成和高压均质工艺参数.采用桨法测定PF-NS的体外溶出度;并测定其30 d内物理稳定性.结果 PF-NS处方组成为2% PF原料药,1% SDS作为稳定剂;制备方法:先高速剪切2 min(10 000 r/min),后经高压均质19次,均质压力 为940 bar/次,粒径分布为(258.4±2.59)nm、PDI为(0.339±0.01)、Zeta电位(-25.4±0.46)mv;PF-NS体外溶出量明显高于其物理混合物;PF-NS在4℃避光条件下粒径和PDI变化小,更加稳定. 结论 PF-NS制备方法简便、稳定、可行,有望成为葛根总黄酮新型口服纳米给药系统,并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工艺放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制药工艺从实验室小试规模向生产规模放大时,工艺规模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新的变量.小试规模下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中试规模或生产规模下可能呈现另外情况.在质量源于设计(QbD)框架下,加入工艺规模这个新的变量,势必对制药过程的理解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总结了常用制药工艺放大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数学模拟放大.以高速剪切湿法制粒过程为例,通过采用量纲分析,保持各规模间颗粒增长微环境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相似,建立非规模依赖型工艺动态设计空间,扩展了设计空间的边界和范围,提高了工艺对变化因素的容忍性,产品可变性得到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 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脂质、大豆卵磷脂、吐温-80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处方为脂质用量154.74 mg,大豆卵磷脂用量75.18 mg,吐温-80用量6.25%,所得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06.70±0.28) nm,PDI 0.192±0.48,Zeta电位(-18.90 ±0.57)mV,包封率(90.20±0.95)%.在4℃下保存60 d、常温下保存30 d时,纳米粒粒径、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体外稳定性良好的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种不同工艺饰瓷与氧化锆的结合性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传统涂塑饰瓷、热压铸饰瓷与CAD/CAM工艺饰瓷与氧化锆间的剪切结合强度.方法:为模拟氧化锆全瓷冠桥的制作过程,试件的加工尽量遵守厂家提供程序.先用CAD/CAM系统加工氧化锆试件30个,试件形状圆盘状,厚5 mm,顶部有一直径10 mm圆形平面.将30个试件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在A、B、C三组氧化锆的圆形平面中心分别用涂塑工艺、热压铸工艺和CAD/CAM工艺制作直径为4 mm高3 mm的饰瓷各10个.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剪切强度,对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并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模式.结果:A组和B组的剪切结合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剪切强度高于A、B两组(P<0.05).A组断裂模式主要表现为混合性失败模式,B组和C组主要表现为粘接性失败模式.结论:IPS e.max CAD-on工艺饰瓷与氧化锆的结合强度大于涂塑饰瓷和热压铸饰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优化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的含量;采用超声-高压均质法制备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采用评分法对制备工艺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镜法观察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形态;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其释药特性.结果:诺氟沙星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2~1.2μg/mL(r=0.9995).最优制备工艺脂质材料为三硬脂酸甘油酯,表面活性剂为大豆卵磷脂:泊洛沙姆188=1:2(m/m),剪切速度为15000 r/min,脂药比为7.67:1(m/m),药物质量浓度为8.91 mg/mL,超声时间为4.80 min,超声温度为65℃,均质压力为120 MPa,冻干保护剂为10%海藻糖.所得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近似于球形,大小均一,平均粒径为(168.0±4.8)nm,平均包封率为(86.8±5.1)%;1 h内有突释现象,8 h内的累积释放度为(75.7±8.1)%.结论:制得的诺氟沙星-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良好,粒径适宜,具有较好的体外缓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踝关节外侧韧带加强型踝护具设计及其性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内翻损伤机理,设计并制备一种针对踝关节内翻的非对称结构踝护具.方法:首先运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非对称结构踝护具模型,并以单面起绒布与半刚性铜网为材料一体成型制备踝护具,并对踝护具的拉伸性能、固定性能、耐疲劳性能、可塑性能以及透气性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该踝护具外侧部分拉伸伸长率低,仅为(11.49±2.37)%,拉伸强度大,高达(16.10±0.85)MPa;固定效果好,粘合扣间形成的剪切强度最低为12.5 N/cm2,皮肤与面料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在干湿态下均较大;外侧的最大塑性变形率不超过2%,粘合扣在离合3 000次后剪切强度仍可保持在8.5 N/cm2;外侧部分的缓弹性回复角仅为(16.5±2.5).,体现出优异的可塑性能;透气性优良,干态条件下透气率达到688 mm/s.结论:该踝护具制备工艺简单、力学防护效果可靠,并且具有较好的运动灵活性,适用于踝关节不稳患者以及高空着陆运动人群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