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先天性肾性尿崩症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家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性尿崩症(congenital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 CNDI)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可能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并分析1例CNDI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测先证者全部基因各个外显子的序列变异情况,采用PCR-Sanger测序法验证该家系其他成员的AVPR2与ABCG2基因的序列变异。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确诊CNDI的年龄≤14岁的患者,统计其血尿酸水平。结果:临床诊断CNDI仅先证者1人,其余家系成员均无多饮、多尿表现。高尿酸血症除先证者外,还包括先证者父亲。全外显子测序显示先证者存在AVPR2基因变异(p.S331R)与ABCG2基因变异(p.N308K),前者为半合子,X连锁隐性遗传,来源于母亲,母亲为杂合变异;后者为杂合变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来源于父亲。该家系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排泄分数(FEUA)先证者为3.1%,父亲为2.7%。回顾12例年龄≤14岁确诊CND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1例,就诊年龄3个月~14岁,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例。结论:儿童CNDI患者可能合并高尿酸血症,氢氯噻嗪联合苯溴马隆方案效果良好。该家系中的AVPR2基因变异(p.S331R)和ABCG2基因变异(p.N308K)的致病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12月我院NICU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极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血糖、凝血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8例患儿,患儿治疗前总胆红素峰值为(571.2±113.3)μmol/L,治疗后总胆红素为(235.8±6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胆红素换出率为(58.5±8.4)%;血浆置换前后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患儿血浆置换过程中无过敏反应、低血压、血浆分离器或管路凝血等不良反应。 结论:血浆置换能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血清胆红素,可能成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西孟旦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阿斯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72岁女性患者因心力衰竭接受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因心力衰竭症状未改善,加用左西孟旦12.5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45 ml,以1.5 ml/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静脉泵入左西孟旦20 h时,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瞳孔散大。心电监护示心率200次/min,QT间期延长,QTc间期520 ms;血钾3.02 mmol/L。诊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阿斯综合征。考虑与左西孟旦有关。立即停用该药,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和补钾治疗。4 d后复查,血钾4.60 mmol/L,心电图检查示心率80次/min,QTc间期450 m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顽固性低血钾为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Gitelman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笔者报道1例以酮症酸中毒起病,治疗过程中出现顽固性低血钾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尿钾、低尿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升高和代谢性碱中毒等特点,并最终经基因检测发现1个新的突变c.635G>T(p.G212V),从而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该病例提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常规治疗无法纠正的低钾血症,同时合并低血镁、低尿钙、低血氯的患者需考虑合并Gitelman综合征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妊娠剧吐致双胎新生儿假性巴特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妊娠剧吐所致新生儿假性巴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一对双胎假性巴特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双胎早产儿,出生胎龄30周 +3,生后因早产、呼吸窘迫均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于生后2 h转运至本院。患儿母亲有妊娠剧吐,产前3 d仍呕吐明显且伴低钾血症。2例患儿生后2 h血气分析均提示严重代谢性碱中毒,低钠、低钾、低氯、高乳酸血症,生后6 h出现高血糖,生后24 h出现皮肤硬肿。血、尿串联质谱分析未见明显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未检出与表型相关的基因异常,故诊断假性巴特综合征。经对症支持治疗,2例患儿均在生后4 d代谢性碱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完全纠正,生后51 d治愈出院,此后病情无反复;生后11月龄随访,患儿体格及神经系统发育均未见异常。 结论:母亲妊娠剧吐可导致新生儿假性巴特综合征,表现为生后早期出现严重代谢紊乱及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如能及时诊断治疗,通常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针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时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及HO-1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时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及血红素氧合酶(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0只,8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0):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E组)、内毒素血症+电针组(E+EA组)、内毒素血症+电针+氯化血红素组(E+EA+H组)和内毒素血症+电针+锌原卟啉Ⅸ组(E+EA+Znpp-Ⅸ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于注射LPS前,E+EA+H组腹腔注射HO-1诱导剂氯化血红素100 mg/kg,E+EA+Znpp-Ⅸ组腹腔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 10 mg/kg。于造模前4、3、2、1 d和30 min时,取合谷和足三里穴进行电刺激,刺激参数: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1 mA,刺激时间30 min,造模当天留针至实验结束。于造模后6 h处死小鼠,于回肠末端切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ROS、ATP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和HO-1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E组小肠组织ROS水平升高,ATP含量和DAO活性降低,HO-1和Drp1表达上调,Mfn1表达下调( P<0.05),小肠组织发生病理学损伤;与E组比较,E+EA组小肠组织ROS水平降低,ATP含量和DAO活性升高,HO-1和Mfn1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 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与E+EA组比较,E+EA+H组小肠组织ROS水平降低,ATP含量和DAO活性升高,HO-1和Mfn1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 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E+EA+Znpp-Ⅸ组小肠组织ROS水平升高,ATP含量和DAO活性降低,HO-1和Mfn1表达下调,Drp1表达上调( 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 结论:电针可通过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其机制与上调HO-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检人群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测定过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和血清电解质(氯、磷、钙、钠、钾、镁离子)的8 445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hs-cTnI浓度将心血管事件风险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级体检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差异,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结果:心血管事件低风险组钾、镁离子浓度均高于中、高风险组[钾离子(4.28±0.29)比(4.24±0.34)、(4.23±0.36)mmol/L,镁离子(0.88±0.06)比(0.87±0.07)、(0.87±0.07)mmol/L](均 P<0.05),钠离子浓度低于中、高风险组[(140.54±1.75)比(140.88±1.73)、(140.81±2.20)mmol/L]( P<0.001);高风险组磷离子浓度低于中、低风险组[(1.04±0.17)比(1.08±0.16)、(1.05±0.15)mmol/L]( P=0.001);各组氯、钙离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比于离子浓度正常者,低钾血症( OR=6.96,95% CI:3.67~13.10)、低镁血症( OR=5.00,95% CI:1.01~24.50)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级均更高(均 P<0.05);在正常范围内,钠离子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 OR=1.08,95% CI:1.03~1.14; P<0.001)。 结论:体检人群血清钠、钾、镁离子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关,维持体内钾、镁离子的相对稳态以及钠离子在正常范围内的较低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的应用经验和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在上尿路修复和重建中应用肠道的经验,探讨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8例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6例,女72例。年龄(35.54±21.35)岁,其中儿童9例,年龄(10.78±4.41)岁。输尿管狭窄位于左侧65例,右侧38例,双侧34例。孤立肾12例。输尿管上段狭窄26例,中段狭窄2例,下段狭窄24例。输尿管全长狭窄14例,输尿管多发狭窄54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22例,留置双J管88例。术前行B超、增强CT、CTU、MRU、顺行和逆行造影检查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为(15.93±4.67)cm。术前血肌酐(93.94±37.13)μmol/L,尿素氮(5.91±1.99)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3.53±25.18)ml/min。孤立肾患者术前血肌酐(104.83±69.14)mol/L,尿素氮(7.33±2.90)mmol/L,eGFR(64.53±14.46)ml/min。本研究138例,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回肠组)123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4.48±6.28)cm,选取回肠段长度(20.67±11.20)cm,替代输尿管长度(22.97±8.09)cm;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回肠组)7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5.43±4.35)cm,截取回肠段(3.00±0.58)段,每段回肠段长度2.5~3.0 cm,重建回肠段长度(16.83±3.97)cm,重建回肠替代输尿管长度(11.50±5.65)cm;Yang-Monti结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6.00±0.93)cm,截取结肠段(2.75±0.46)段,每段结肠段长度1.5~2.0 cm,重建结肠段长度(5.13±1.13)cm,重建结肠替代输尿管长度(4.88±1.46)cm。Yang-Monti回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900);Yang-Monti结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2);Yang-Monti回肠组( P=0.0001)和Yang-Monti结肠组( P=0.0003)与回肠组替代的输尿管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术式术后留置术区引流管、尿管、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前留置的肾造瘘管术后保留。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并发症。Yang-Monti回肠组手术时间(376.40±202.80)min、Yang-Monti结肠组手术时间(626.30±224.20)min,与回肠组手术时间(286.80±97.24)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94, P=0.0001);Yang-Monti回肠组术中出血量(314.30±213.50)ml、Yang-Monti结肠组术中出血量(210.00±96.07)ml,与回肠组术中出血量(183.90±199.70)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971, P=0.7157)。所有患者出院前肌酐(84.45±28.51)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9);尿素氮(5.79±2.61)mmol/L( P=0.6684),eGFR(89.11±25.17)ml/min( P=0.15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孤立肾患者出院前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Yang-Monti回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0.00±5.35)d和(9.24±6.45)d( P=0.7599),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3.17±4.79)d和(17.61±10.29)d( P=0.297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86±9.34)d和(16.02±10.70)d( P=0.3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ang-Monti结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4.88±7.81)d和(9.24±6.45)d( P=0.0202),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8.88±2.80)d和(17.61±10.29)d( P=0.0188),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88±17.04)d和(16.02±10.70)d( 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第2天发生低钾血症,予静脉滴注氯化钾纠正。回肠组5例术后第2天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予纠正。回肠组6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尿管中发现黏液样分泌物,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后尿管中发现白色絮状物,予保持尿管通畅。回肠组5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Yang-Monti结肠组1例术后出现尿瘘,其中回肠组1例再次手术调整双J管后治愈,其余均保守治疗并延长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后治愈。13例术后发热,予敏感抗生素后治愈。33例发生尿路感染,26例使用抗生素治疗,10例尿培养阳性,予敏感抗生素治疗;7例未使用抗生素治疗,6例术后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尿培养阴性。8例失访。130例术后随访2~36个月。肌酐(93.00±31.14)μmol/L( P=0.8279),eGFR(83.10±24.32)ml/min( P=0.913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氮(6.82±2.46)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2)。孤立肾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未发生电解质异常。1例出院后7 d因黏液堵塞尿管发生尿潴留,导致输尿管膀胱吻合口3 cm尿囊肿,更换尿管后消失。并发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各1例,再次行输尿管镜治疗。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同侧肾轻度积水。16例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8例尿培养提示细菌感染,7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结论:对于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回肠代输尿管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Yang-Monti回肠或结肠代输尿管术也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巴特样表型起病的登特病1型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2例以巴特样表型起病的登特病1型男性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访。检索PubMed、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2月1日,筛选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登特病1型患儿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复习总结此病患儿的临床特征。纳入7篇文献,9例患儿纳入分析。患者均为男性,均有大量低分子蛋白尿和高钙尿症,其他突出的特征性表型包括身材矮小(7/8)、低磷血症(8/9)及佝偻病(6/8)。已报道的7例患者为CLCN5基因错义或无义突变,本研究报道的2例患者分别携带CLCN5基因可能致病性突变:c.315+2T>A(p.?)及c.584dupT(p.I196Yfs*6)。5例患者经氯化钾口服液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或吲哚美辛)能维持血钾水平在3 mmol/L左右。随访显示有2例患者分别在13和21岁时出现慢性肾脏病4期和3期。登特病与巴特综合征表型重合度高,鉴别点在于是否存在大量低分子蛋白尿。以巴特样表型起病的登特病1型患者身材矮小、低磷血症及佝偻病的发生率高。在定期检测肾功能的情况下,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纠正患者的低钾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