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教育程度精神科见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教育程度精神科见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比较差异性和分析原因。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见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应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不同学历层次护生445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率为75.84%,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本科见习生与高职、大专见习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而高职和大专见习护生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不同教育程度护生,除健康教育以外,在其他7个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在科学解决健康问题、促进感情交流、帮助解除困难三个维度中本科护生列为第一,分值最高,但其他5个维度均列在最后一位,分值最低;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显示除健康教育维度外,其他7个维度,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0.05),灌输信念和希望、人道利他价值观、协助满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环境四个维度本科均明显低于高职和大专,而科学解决健康问题、促进情感交流和帮助解除困难方面三个维度中,本科得分明显高于高职和大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学历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存在差异,护理教育者应结合其学历背景,家庭背景、成长过程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提升妇产科护理实习生晨交班能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SBAR[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标准沟通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实习生晨交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实习护士晨交班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实习的护理高职学生30人为观察组,2017年临床实习的护理高职学生31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带教方式进行交班能力培养,观察组则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应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进行晨交班能力培养。1个月的教学结束后,采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制定的《护理晨交班考核评价标准》作为评价指标,观察SBAR模式在提高妇产科实习护生晨交班能力中的有效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护生晨交班得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护生集体交班总均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交接班环境、内容完整、流程合理、时间控制合理方面得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色、语言流畅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床旁交接能力总均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交接班环境、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色、流程合理、物品准备、人文关怀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BAR模式可提高妇产科护理实习生的床旁及集体交接班能力,护理管理者可使用SBAR模式进行护生的晨交班能力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产教融合背景下临床学习环境对高职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临床学习环境对高职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为完善临床学习环境、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5—6月,从江苏省开展医教协同护理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中,选择3所院校,每所院校选择护理专业2年级(2017级)护生2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护理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结果:585名护生的护理职业价值观量表总分为(90.70±10.88)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总分为(152.72±14.8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任务定位是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护生职业价值观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学习环境对职业价值观有积极影响。学校及教学医院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临床学习环境,以提高护生的职业价值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过程性评价在高职《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过程性评价在《护理美学》教学评价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高职2017级2个班8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18级2个班84名学生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价方法;试验组实施过程性评价方法。比较2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并调查试验组学生对过程性评价的意见及自我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总分为(96.10±0.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03, P<0.05);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个人考核成绩分别为(84.35±6.65)、(87.21±5.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7±8.21)、(84.64±6.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968、6.687, P<0.05或0.01);试验组39.3%(33/84)的学生非常赞同过程性评价全面真实反映他们的知识和能力,51.2%(43/84)的学生比较赞同过程性评价全面真实反映他们的知识和能力,90%以上的学生认为过程性评价提高了他们对美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了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结论: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1+X证书制度下老年护理方向"三位一体"专业建设模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1+X老年照护、1+X失智老年人照护与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三位一体"专业建设路径,解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三者难以有效兼容的问题,为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方法:2021年6月,选取萍乡卫生职业学院2020级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1班50名护生为试验组,2班50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护生采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系列相应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教学与培养,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培养,于第三学期课程结束后,对2组护生1+X老年照护通过率、1+X失智老年人照护通过率及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评试验组的总分为(156.60 ± 6.00)分,对照组的总分为(140.86 ± 9.2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13, P<0.01)。试验组1+X老年照护通过率为96.43%(27/28),对照组1+X老年照护通过比例为11/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 P<0.05);1+X失智老年人照护通过率为95.45%(21/22), 1+X失智老年人照护通过比例为8/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5, P<0.05)。 结论:基于1+X证书制度下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三位一体"专业建设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可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专业建设模式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情境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情境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4级高职中护五年制学生95人,随机分为试验组47人和对照组48人。试验组采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调查问卷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生对于情境案例教学法给予了良好的评价。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显示,试验组的成绩除了仪表和回答问题两项外其余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情境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后疫情时代高职护生网络学习行为潜在剖面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后疫情时代高职护生网络学习行为潜在类别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网络学习行为问卷、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主动性人格量表和网络学习态度问卷对黑龙江省护理高等专科学校978名护生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职护生网络学习行为潜在类别和影响因素。结果:高职护生网络学习行为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杰出型(12.68%,124/978)、优良型(75.66%,740/978)和一般型(11.66%,114/978)。性别、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主动性人格和网络学习态度是影响高职护生网络学习行为潜在类别的预测因素( P<0.05)。 结论:高职护生网络学习行为具有3个潜在类别,护理教育者应注重不同高职护生网络学习行为特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升高职护生网络学习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BL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PBL主导的教学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医学院204名(2017级76名,2018级128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41名和2018级74名学生作为观察组,采用PBL主导的教学方法;其余8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别分析评估两个年级两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两个年级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学期前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学期末观察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21±4.17) vs. (28.25±3.74), t=7.067, P<0.01]。2017级和2018级观察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32.61±3.79)和(31.99±4.38),均明显高于2017级对照组的(27.45±3.95)分和2018级对照组的(28.74±3.55)分。2017级和2018级观察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25.35±2.78)、(25.99±3.1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4±2.92)、(21.30±3.51)分( t=6.064, t=7.679; P<0.01, P<0.01)。 结论: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采用PBL主导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值得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护理《社区护理学》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社区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及效果。方法:2015级高职护理学生1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授课作为观察组,2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作为对照组。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法主观评价调查,并对2组学生结课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89.58%(43/48)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可督促自我学习,81.25%(39/48)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75.00%(36/48)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得到提高,83.33%(40/48)学生扩大了知识面,79.17%(38/48)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75.00%(36/48)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87.50%(42/48)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79.17%(38/48)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优于传统教学;2组结课考试记忆型题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为0.758, P>0.05),2组应用型题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2.035, P<0.05),结课考试总成绩分别为观察组(80.69 ± 3.24)分、对照组(75.79 ± 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163, P<0.05),并且观察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适合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课程进行重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7级医学检验专业专科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重构后的课程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评价普遍较高,教学实验组成绩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开展以强化技能培养为目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促进其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更好地满足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