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响应面法优化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总抗氧化能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优化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3味山姜属中药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 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以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得率为指标,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水蒸气蒸馏法为提取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的最优提取条件;采用FRAP法与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进行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高良姜挥发油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4,浸泡时间31 min,提取时间6.2 h;大高良姜挥发油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2.4,浸泡时间84 min,提取时间7.3 h;红豆蔻挥发油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2.3,浸泡时间90 min,提取时间6.5 h.相同浓度下,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Fe3+还原能力排序为红豆蔻>大高良姜≈高良姜,Trolox当量总抗氧化能力排序为红豆蔻≈大高良姜>高良姜.结论 Box-Behnken响应面法操作简便,优化结果直观,预测准确;所得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提取最优工艺方案稳定性高,重复性好;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敲除策略"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方法 联合"敲除策略"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的组分(成分)进行分离,同时得到不含该组分(成分)的阴性样品;构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炎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和IL-1β水平.结果 总黄酮组分、不含二苯基庚烷的阴性组分、不含5-羟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苯基-3-庚酮(DHPA)的阴性组分以及高良姜素(给药浓度8 μg·mL-1作用24 h),均能够显著降低幽门螺杆菌胃炎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总黄酮组分浓度为16 μg·mL-1 时可显著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GES-1 胃炎细胞IL-6、TNF-α、IL-8和IL-1β的释放.结论 总黄酮组分是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主要活性组分,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高良姜抗幽门螺杆菌胃炎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空白模型大鼠及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的血清药物成分,探讨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并纯化富集得到大高良姜和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浸膏;用灌服冰乙酸及4℃冰知母水煎液法复制胃溃疡寒证模型;通过HPLC法对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基于空白模型大鼠及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 优化确定大高良姜、红豆蔻含药血清处理方法,同时标识出10个空白模型大鼠含药血清共同入血成分,其中7个为原型入血成分;标识出12个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含药血清入血成分,其中8个为共同入血成分.结论 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相似的抗胃溃疡寒证作用机制,同时,初步推测出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羟基苯甲酸、芦丁、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桂皮酸可能为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高良姜素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Gal)是否通过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影响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分别使用0、5、15、25、50、100、200 μmol/L的Gal培养48 h后,CCK-8法检测Gal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细胞)、Gal低浓度组(Gal-L组,50 μmol/L Gal处理)、Gal高浓度组(Gal-H组,100 μmol/L Gal处理)和Gal-H+STING抑制剂组(Gal-H+H-151组,100 μmol/L Gal+8 μmol/L H-151处理).采用EdU染色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GAS、STING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al-L组、Gal-H组细胞增殖活力、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和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Gal-H组比较,Gal-H+H-151组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和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Gal可能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良姜素调节CCL2/CCR2信号轴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调节趋化因子配体2(CCL2)/趋化因子受体2(CCR2)通路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8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良姜素低剂量组、高良姜素中剂量组、高良姜素高剂量组、硒酵母片组、高良姜素高剂量+大鼠CCL2重组蛋白(rCCL2)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构建AIT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1次/d,持续8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及甲状腺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HE染色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并对甲状腺组织进行炎症评分;qRT-PCR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CCL2、CCR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CCL2、CCR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炎症评分、TGAb、TPOAb、FT4、FT3、TNF-α、IL-6、IL-1β水平、CCL2、CCR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良姜素低剂量组、高良姜素中剂量组、高良姜素高剂量组、硒酵母片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炎症评分、TGAb、TPOAb、FT4、FT3、TNF-α、IL-6、IL-1β水平、CCL2、CCR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高良姜素高剂量组比较,高良姜素高剂量+rCCL2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加剧,炎症评分、TGAb、TPOAb、FT4、FT3、TNF-α、IL-6、IL-1β水平、CCL2、CCR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高良姜素可能通过抑制CCL2/CCR2信号通路抑制AIT大鼠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苷类成分效果与经皮水分散失量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研究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苷类成分效果与对经皮水分散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 3 种苷类成分(栀子苷、龙胆苦苷、芍药苷)的含量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吸收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考察高良姜、干姜、薄荷、胡椒和吴茱萸 5 种中药挥发油对 3 种苷类成分的体外透皮促渗效果,采用经皮水分散失量评价 5 种中药挥发油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苷类成分效果与其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高良姜油、干姜油、薄荷油、胡椒油能促进 3 种苷类成分的透皮吸收,也能显著降低大鼠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挥发油对苷类成分的透皮促渗效果与其对皮肤经皮水分散失量的影响显著相关.结论 TEWL为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剂的快速筛选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在体评价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建立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针对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分别为:薄层板为硅胶G薄层板和高效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5∶3)、(5∶1);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检测方法为:色谱柱为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B)、检测波长:310 nm、梯度洗脱.结果:对于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中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薄层鉴别主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2种指标性成分的浓度在10.00~1 000.00 μg/mL、10.00~64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系数分别为R2=0.999 0、R2=0.999 9;精密度RSD分别为 0.63%、0.56%,稳定性RSD分别为 1.82%、0.24%,重复性RSD分别为 1.30%、0.8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3.19%、100.87%(RSD为别为 0.93%、0.4%,n=9);该2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应分别不低于233.71 μg/mL、61.48 μg/mL.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控制,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符合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高良姜总黄酮对铅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高良姜总黄酮对铅(Pb)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高良姜总黄酮和Pb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设置对照组、高良姜总黄酮对照组、模型组和高良姜总黄酮组,除对照组和高良姜总黄酮对照组外各组均给予 200 μmol/L Pb诱导细胞损伤,同时高良姜总黄酮对照组和高良姜总黄酮组给予 100 μg/mL 高良姜总黄酮干预 24 h.通过Hoechst 33258 荧光染色法联合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法观察Pb诱导及高良姜总黄酮干预对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指标 ROS、MDA、GSH水平和 GSH-Px、CAT、SOD 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olt法检测细胞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良姜总黄酮(12.5~200 μg/mL)对HK-2 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高良姜总黄酮可减少Pb诱导HK-2细胞的凋亡(P<0.05),减轻细胞皱缩等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上调细胞内SOD、CAT、GSH-Px活性及GSH水平(P<0.05),降低细胞内MDA、ROS水平(P<0.05),上调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caspase-3 蛋白表达(P<0.05).结论 高良姜总黄酮可能通过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Pb诱导HK-2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高良姜素调节MCP-1/CCR2信号轴对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高良姜素通过调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人肺癌细胞系A549 分为ctrl组、低浓度高良姜素组(5 μmol/L)、高浓度高良姜素组(100 μmol/L)、吉非替尼组(10 μmol/L)、高浓度高良姜素+MCP-1组(100 μmol/L高良姜素+ 75 ng/mL MCP-1).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CP-1、CCR2、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结果 与ctrl组比较,低浓度高良姜素组、高浓度高良姜素组、吉非替尼组肺癌细胞A549 的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愈合率、细胞侵袭数、MCP-1、CCR2、Ki67、MMP-2 蛋白表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 含量升高(P<0.05);与高浓度高良姜素组比较,高浓度高良姜素+MCP-1组A549 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愈合率、细胞侵袭数、MCP-1、CCR2、Ki67、MMP-2蛋白表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含量降低(P<0.05).结论 高良姜素可能通过抑制MCP-1/CCR2 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肺癌A549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黄酮类化合物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总结分析黄酮类化合物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黄酮类化合物及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报道,归纳总结出黄酮类化合物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研究证实,黄酮类化合物(中药黄酮提取物、柚皮素、高良姜素、山柰酚等)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及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肌病、骨质疏松及糖尿病足.整体调节与综合治疗是黄酮类成分的特色,其具有抑制炎症、减少氧化应激、修复线粒体功能、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能够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结论]多途径、多层次阐述中药黄酮类化合物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是开发黄酮类药物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