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抗抑郁药对难治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1年12月~2023年8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00例难治性抑郁障碍患者,按照数字表法1:1比例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为10Hz左背外侧前额叶(DLPFC)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照组接受假性刺激,每个患者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不变,共4~6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进行评分,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CGI-S评定疾病严重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HAMD-17的减分率(%)分别是25.93、59.70、69.30,对照组在三个时点的HAMD-17减分率(%)分别是2.46、8.96、12.2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30.0%和0%,两组有效率分别为44.0%和2.0%,两组缓解率和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末两组CGI-S评定,研究组降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高频经颅磁刺激合并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起效早,疗效好,且安全性比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压氧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在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美多芭和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HBO治疗。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手部计时运动实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评价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采用Keypoint 4c肌诱发电位仪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大脑皮质区静息阈值(RMT)、皮质静止期(CSP)、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UPDRS总分、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10 m折返运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计时运动次数明显增加(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UPDRS总分、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10 m折返运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计时运动次数明显增加( P<0.05);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研究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UPDRS总分、UPDRS Ⅲ评分明显降低,10 m折返运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计时运动次数明显增加(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RMT、CL、CSP、CMCT明显提高(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提高( P<0.05);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研究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上述指标明显提高( P<0.05)。 结论:HBO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单独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更好地激发大脑皮质区域的运动诱发电位,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AE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改善认知、活血化瘀等处理,同时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高频(10 Hz)rTMS治疗,刺激部位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6 d。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试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对比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语言流畅性评分[(2.10±0.90)分]、计算能力评分[(3.60±1.73)分]、命名能力评分[(4.51±1.78)分]和注意力评分[(4.10±1.38)分]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 P<0.05);同时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351.78±33.25)ms]较组内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缩短,波幅[(7.28±2.74)μV]较组内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7%)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50.0%)。 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高频rTMS治疗AE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副作用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低频及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的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单纯药物组( n=30)、低频+药物组( n=30)及高频+药物组( n=30)。单纯药物组患者采用口服多巴丝肼治疗,低频+药物组、高频+药物组患者在口服多巴丝肼的基础上分别联合低频、高频rTMS治疗。应用数字广度测验(digital span,DS)、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hinese auditory learning test,CALT)、线段方向判定测验(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JLOT)及词汇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所有被试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单纯用药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MoCA、DS顺背、DS倒背、CALT即刻回忆、CALT延迟回忆、JLOT、VFT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57,-0.648,-0.215,-0.290,-0.154,-0.782,-0.960,均 P>0.05)。低频+药物组及高频+药物组治疗4周后MoCA、DS顺背、DS倒背、CALT即刻回忆、CALT延迟回忆、JLOT、VF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低频+药物组: t=-16.357,-11.379,-7.999,-11.805,-16.624,-15.996,-17.241,均 P<0.05;高频+药物组: t=-25.198,-13.971,-13.904,-25.831,-26.382,-20.108,-15.643,均 P<0.05)。三组治疗前MoCA、DS顺背、DS倒背、CALT即刻回忆、CALT延迟回忆、JLOT、VFT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治疗后MoCA、DS顺背、DS倒背、CALT即刻回忆、CALT延迟回忆、JLOT、VFT评分[单纯药物组:(20.37±1.96)分,(4.37±1.19)分,(2.80±0.55)分,(6.93±1.70)分,(5.17±1.09)分,(15.50±2.69)分,(10.73±1.55)分;低频+药物组:(23.83±2.32)分,(5.87±0.94)分,(3.87±0.73)分,(9.17±1.74)分,(8.13±1.50)分,(20.77±2.19)分,(13.30±1.73)分;高频+药物组:(27.17±1.64)分,(6.73±1.01)分,(4.80±0.81)分,(11.20±2.06)分,(10.03±1.54)分,(25.17±3.14)分,(15.87±2.05)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低频+药物组及高频+药物组均高于单纯用药组,高频+药物组的评分均高于低频+药物组(均 P<0.05)。 结论:PD患者接受低频或高频的rTMS联合药物治疗均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其中高频rTMS的疗效可能更为显著,为临床治疗PD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出血术后吞咽障碍伴颅骨缺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健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质功能区对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伴颅骨缺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9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伴颅骨缺损患者分为5 Hz组(13例)、3 Hz组(12例)、低频组(12例)及对照组(12例)。上述各组患者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前,分别对其健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质功能区给予5 Hz、3 Hz、1 Hz rTMS刺激或假磁刺激,各组患者均每天治疗2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上述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定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患者吞咽时下颌舌骨肌表面肌电(sEMG)振幅及吞咽时程。结果:治疗2周后5 Hz组、3 Hz组及低频组患者SSA评分及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两高频组SSA评分及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均较低频组明显降低( P<0.05),吞咽时程均较低频组明显缩短(P<0.05);5 Hz组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较3 Hz组明显降低,吞咽时程较3 Hz组明显缩短( P<0.05),但SSA评分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5 Hz、3 Hz、1 Hz rTMS刺激健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质功能区均可改善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伴颅骨缺损患者吞咽功能,并以5 Hz rTMS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颌舌骨肌外周磁刺激联合中枢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下颌舌骨肌外周磁刺激联合中枢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外周磁刺激组、中枢磁刺激组、外周+中枢磁刺激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外周磁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下颌舌骨肌高频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中枢磁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下颌舌骨肌皮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外周+中枢磁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rPMS+rTMS,上述治疗每日1次,每周5 d,共10次(2周)。治疗前和治疗全部结束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渗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对4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FOIS、FDS、PA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 P<0.05)。与对照组比较,外周磁刺激组[(3.86±0.86)分]、中枢磁刺激组[(3.79±0.89)分]、外周+中枢磁刺激组[5.00分(5.00~6.00分)]治疗前后的FOIS差值较大( P<0.05);外周磁刺激组[(36.50±6.63)分]、中枢磁刺激组[(35.29±8.96)分]、外周+中枢磁刺激组[(46.53±7.03)分]治疗前后的FDS差值较大( P<0.05);外周磁刺激组[(2.07±0.73)分]、中枢磁刺激组[4.00分(2.00~4.00分)]、外周+中枢磁刺激组[4.00分(4.00~6.00分)]治疗前后的PAS差值较大( P<0.05)。外周磁刺激组与中枢磁刺激组治疗前后的FOIS差值、FDS差值、PAS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外周磁刺激组和中枢磁刺激组比较,外周+中枢磁刺激组治疗前后的FOIS差值、FDS差值、PAS差值显著较大( P<0.05)。 结论:下颌舌骨肌rPMS联合皮质rTMS可以明显改善吞咽障碍,疗效较单一常规吞咽康复、下颌舌骨肌rPMS、皮质rTMS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和认知功能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和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第三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59.24±11.19)分]、临床疗效总体评估量表(CGI)评分[(3.29±0.55)分]均低于对照组[(70.38±14.26)分、(3.94±0.81)分]( t=5.17、5.59,均 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55%(61/71)]高于对照组[71.46%(55/71)](χ 2=4.35, P < 0.05);研究组威斯康星卡分类测验(WCST)总应答数[(84.12±15.34)分]、错误应答数[(45.38±9.51)分]、持续错误数评分[(28.45±5.18)分]均低于对照组[(92.24±16.52)分、(52.53±8.68)分和(34.03±6.37)],分类数[(7.19±1.47)分]高于对照组[(6.38±1.25)分]( t=3.03、4.67、5.72、3.53,均 P < 0.05);研究组环境因子[(25.97±3.14)分]、生理因子[(24.26±3.52)分]、社会关系因子[(9.85±3.37)分]、心理因子评分[(21.29±2.7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41±3.68)分、(19.52±3.81)分、(8.31±3.24)分和(17.92±2.63)分]( t=4.45、7.70、2.77、7.42,均 P < 0.05)。 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阿立哌唑可显著提高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自伤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衢州市第三医院治疗的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12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分别接受舍曲林治疗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观察干预前后两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自伤情况、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β(IL-1β)]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HAMD-24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干预后两组HAMD-24评分和SDS评分均降低(均 P < 0.05),且研究组患者HAMD-24评分[(13.46±3.98)分]和SDS评分[(50.28±5.1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89±4.23)分、(71.62±6.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28、-18.61,均 P < 0.05)。干预前两组自伤次数和自伤行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伤次数和自伤行为均显著改善(均 P < 0.05),对照组的自伤次数相较干预前有所改善( P < 0.05),但自伤行为程度并没有得到改善( P > 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自伤次数[(2.15±1.06)次]和自伤行为评分[(2.41±0.6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43±3.61)次、(12.04±3.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78、-23.40,均 P < 0.05)。干预前两组IL-1β水平和TNF-α水平及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 P < 0.05),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 P < 0.05),对照组患者的IL-1β、TNF-α和IL-10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IL-1β水平[(57.15±6.33)ng/L]和TNF-α水平[(13.87±5.91)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3.61±8.52)ng/L、(17.12±5.28)ng/L],IL-10水平[(1.62±0.66)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6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1.60、3.53、-3.07,均 P < 0.05)。 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可显著改善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并降低自伤行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改善了患者炎症指标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单侧高频rTMS。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和功能性吞咽困难量表(FDS)评分]、营养状态[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营养状态、负性情绪、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和F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TP、Alb、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针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单侧高频rTMS可改善其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缓解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细胞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明确rTMS的抗细胞衰老作用,并探讨该作用与其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D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另选取在门诊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4例作为正常组。rTMS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维持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rTM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则接受假rTMS治疗,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运动症状[包括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计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和非运动症状评估[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并于上述时间点采集2组患者和正常组的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患者的UPDRS Ⅰ、UPDRS Ⅱ、UPDRS Ⅲ评分、UPDRS总分、计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MMSE评分、P300潜伏期和波幅组间比较,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rTMS组的MM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的TNF、IL-6、IL-1β和MMP-3水平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IL-6、IL-1β、MMP-3与UPDRS总分均呈正相关( r=0.620、0.446、0.552、0.529)。 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改变细胞衰老相关表型,进而对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