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马Chrnb4在老龄小鼠术后谵妄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含β4亚基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Chrnb4)在老龄小鼠术后谵妄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C56BL/6J小鼠48只,18月龄,体质量29~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胫骨骨折手术组(TF组, n=6)、假手术组(Sham组, n=6)、胫骨骨折手术+阿地芬宁组(TA组, n=9)、胫骨骨折手术+对照溶剂组(TV组, n=9)、假手术+阿地芬宁组(SA组, n=9)和假手术+对照溶剂组(SV组, n=9)。采用七氟烷麻醉下胫骨骨折手术制备术后谵妄模型。假手术为仅进行麻醉和皮肤切口并缝合。TA组、TV组、SA组、SV组于术前5 d置入脑室微量给药套管,每组再随机选取3只小鼠,置入海马CA1区微丝阵列电极。于术后30 min时,TA组和SA组脑室输注阿地芬宁(62.5 nmol/μl)2 μl,TV组和SV组给予对照溶剂2 μl,间断24 h给药,连续给予7 d。TF组及Sham组于术后24 h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Chrnb4 mRNA表达水平。TA组、TV组、SA组、SV组分别于术后第7、8天采用旷场实验及O迷宫实验评价冲动样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的表达,旷场实验期间记录小鼠海马CA1区局部场电位。 结果:与Sham组相比,TF组海马Chrnb4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TV组相比,TA组和SV组旷场实验中心路程百分比和O迷宫开放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CA1区场电位β波功率降低,海马CA1区GFAP和Vglut1表达下调,GFAP +-Vglut1 +共染面积减少( P<0.05)。SA与SV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Chrnb4可能参与了老龄小鼠术后谵妄的发生机制,该过程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曲线下面积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曲线下面积法评价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5岁,BMI 20~28 kg/m 2,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采用滴定法缓慢静脉注射1 mg/ml瑞马唑仑或10 mg/ml丙泊酚,当对口头指令反应消失时停止给药。计算丙泊酚或瑞马唑仑给药后第1个10 min内MAP低于或高于基础值的曲线下面积(AUC MAP-、AUC MAP+)和HR低于或高于基础值10%的曲线下的面积(AUC HR-、AUC HR+)。记录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注射痛发生情况。术后24 h随访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0 d内心血管并发症、脑梗死及少尿或无尿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R组比较,P组AUC MAP-增大(平均差值为59.375 mmHg·min,95% CI 26.763~91.987 mmHg·min),AUC HR-增大( P<0.05),AUC MAP+和AUC HR+、血管活性药使用率、使用例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未见注射痛和术中知晓发生。 结论: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瑞马唑仑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优于丙泊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CXCL8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CXC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2例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组(B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术后不同时刻视觉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血清CXCL8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患者术后4 、8、24 h VAS评分均低于A组[(2.8±0.6)分比(4.2±1.2)分、(2.1±1.0)分比(3.4±1.1)分、(1.8±0.4)分比(2.5±0.7)分,均 P<0.05],B组患者术后4 、8、24 h Ramsay镇静评分则均高于A组[(4.3±1.2)分比(2.7± 0.7)分、(3.5±1.1)分比(2.2±1.0)分、(2.4±0.9)分比(1.6±0.6)分,均 P<0.05]。B组患者术后2、24、48 h血清CXCL8水平均低于A组[(78±16)ng/ml比(87±19)ng/ml、(68±14)ng/ml比(75±15)ng/ml、(52±10)ng/ml比(61±13)ng/ml,均 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36)和13.9%(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下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时输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增加镇静效果,降低血清CXCL8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磁共振成像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病变全切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iMRI辅助后颅窝占位切除术治疗的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iMRI相关耗时、病变全切除率、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iMRI显示病变无残留定义为全切除;残留病变体积≤20%为大部切除。结果:27例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及iMRI检查。27例患儿单次iMRI的相关总耗时为(58.5±11.6)min(43~87 min)。27例患儿首次iMRI结果显示,24例(88.9%)为病变全切除,3例(11.1%)为大部切除;其中2例进一步切除病变,第2次iMRI显示病变均全切除。应用iMRI后病变全切除率提高至96.3%(26/27)。术中3例患儿发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iMRI扫描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仅1例(3.7%)发生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结论:在儿童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应用iMRI具有可行性,可提高病变全切除率,且不增加手术的相关风险和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比较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3 d、7 d认知功能障碍(PCOD)发生情况,及术前和术后3 d TGFβ、Smad1和Smad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648.71±65.25)mg和瑞芬太尼用量(0.46±0.08)mg,均少于对照组的(837.92±57.53)mg和(0.59±0.14)mg( t=15.380、5.701,均 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PCOD发生率(术后3 d:8.00%,术后7 d:12.00%)低于对照组(26.00%、34.00%)(χ 2=5.741、6.832,均 P<0.05);观察组术后3 d TGFβ(0.45±0.09)、Smad1(0.37±0.06)和Smad2(0.36±0.04),均低于对照组的(0.60±0.18)、(0.47±0.08)和(0.42±0.11)( t=5.271、7.071、3.625,均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人胃癌根治术可降低术后PCOD发生率,且可下调TGFβ/Smad蛋白通路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用药对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1~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滴鼻。术中应用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TOF)模式监测肌松。术毕当肌松监测TOF T2再现时,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患儿TOF比值(TOFR)恢复到0.9的时间;记录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毕体温、拔管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记录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拮抗后5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苏醒期皮疹、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手术时间、术毕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组患儿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较长(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 BIS较低(均 P<0.05),肌松拮抗前即刻收缩压较低( P<0.05);其余时点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苏醒期两组患儿均未发生皮疹、恶心、呕吐,实验组患儿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儿童术前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不会延长2 mg/kg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诱导残余肌松的恢复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目前对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开展本研究,旨在为临床上科学防范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胃镜病理、超声内镜、腹部CT或PET-CT证实为进展期胃癌(临床分期为Ⅱ~Ⅲ期);(2)术前经多学科讨论评估适合行新辅助化疗;(3)术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未合并其他肿瘤;(4)新辅助化疗完成后行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80岁;(2)基础疾病较多,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3)残胃癌,既往行胃部手术者;(4)临床病理资料缺失。根据以上标准,共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新辅助化疗后全胃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09例(77.9%),女性31例(22.1%),年龄(56.9±11.4)岁,体质指数(23.3±3.1)kg/m 2。新辅助化疗方案分别为SOX(替吉奥+奥沙利铂)、XELOX(希罗达+奥沙利铂)、SP(顺铂+替吉奥)、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及口服单药替吉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与临床病理及新辅助化疗相关因素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总体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全组有35例(25.0%)术后30 d内出现Clavien-Dindo分级≥Ⅱ级术后并发症,4例(2.9%)出现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分别为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腔静脉血栓,1例胸腔积液;还有1例围手术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 P=0.011)、新辅助化疗次数( P=0.027)、肿瘤长径( P=0.021)及术后病理有无血管侵犯( P=0.033)与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有关(均 P<0.05),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方式与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无关( P=0.9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5 kg/m 2(OR=3.294,95% CI:1.343~8.079, P=0.009)与新辅助化疗次数<4次(OR=2.922,95% CI:1.217~7.016, P=0.016)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4%与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5);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7.4%与52.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587)。 结论:对于体质指数高以及新辅助化疗次数较少的拟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需注意权衡手术风险,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并发症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下肢神经阻滞不全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筛选下肢神经阻滞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拟行下肢神经阻滞的择期手术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麻醉前有无躯体疼痛、手术分级、手术体位;根据术中麻醉效果将患者分为2组:下肢神经阻滞完全组(N组)和下肢神经阻滞不全组(I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下肢神经阻滞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下肢阻滞不全的发生率为3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0~27.9 kg/m 2)、ASA分级(Ⅳ级)、手术分级(三、四级)、手术体位(俯卧位)是下肢神经阻滞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0岁)是保护因素( P<0.05)。 结论:BMI、ASA分级、手术分级和手术体位是下肢神经阻滞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丙泊酚+舒芬太尼组( n=21)、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 n=23)和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 n=19),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血流动力学(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率为94.7%(18/19),明显高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的61.9%(13/21)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的60.8%(14/23)(χ 2=6.16、6.57,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拔管4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明显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均 P < 0.05);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10.5%(2/19)]明显低于丙泊酚+舒芬太尼组[23.8%(5/21)]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30.4%(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1.94, P < 0.001)。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不仅可稳定患者术后血压及心率,还能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COPD稳定期术后患者入ICU的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术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风险。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拟行外科手术的COPD稳定期患者。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标准,按照术前气流受限程度分为1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80%〕、2级(50%≤FEV1%<80%)、3级(30%≤FEV1%<50%)、4级(FEV1%<30%);基于2021年修订版COPD诊治指南,结合患者症状水平和1年内中、重度急性加重史分为A、B、C、D 4组,其中A组症状最轻、急性加重频率最低且程度最轻,D组症状最重、急性加重最频繁且程度最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COPD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以及术后入ICU的情况,分析术前不同程度气流受限及不同症状综合评估与术后入ICU风险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入ICU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43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气流受限程度,GOLD 1级34例、2级72例、3级32例、4级5例;根据症状综合评估,A组78例、B组31例、C组5例、D组29例。不同程度气流受限各组及不同症状综合评估各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气流受限程度和症状综合评估与术后入ICU并不相关〔气流受限程度:优势比( OR)=1.526,95%可信区间(95% CI)为0.682~3.415, P=0.304;症状综合评估: OR=1.508,95% CI为0.921~2.469, P=0.103〕。不同程度气流受限各组及不同症状综合评估各组间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3例患者中,10例术后入ICU,133例未入ICU。入ICU组患者比未入ICU组年龄更大(岁:73.10±10.56比65.14±9.79, P<0.05),呼吸困难指数分级更高〔mMRC分级(级):1.5(1.0,2.0)比1.0(0,2.0), P<0.05〕,每年急性加重频率更高〔次:1(1,2)比0(0,1), 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以及每年急性加重频率是术后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 OR=1.093,95% CI为1.010~1.183, P=0.028;每年急性加重频率: OR=2.400,95% CI为1.015~5.676, P=0.046)。 结论:伴COPD稳定期患者术前气流受限程度和症状综合评估与术后入ICU风险无关;年龄及每年急性加重频率为伴COPD稳定期术后患者入ICU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