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对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摆放体位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FIB)与单纯椎管内麻醉对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摆放体位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临床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临床组采用FIB联合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围术期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骨折恢复Bromage评分、术后48 h内麻醉药物用量、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组麻醉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8.57%(x2=4.943,P=0.026);临床组变换体位时和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组镇痛后30 min及术后12~48 h的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组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70).结论 FIB在麻醉摆放体位和静息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加速术后下肢肌力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是缓解髋部骨折患者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ERAS理念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中的镇痛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超声引导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喉罩全麻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股骨粗隆骨折行PFNA内固定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组)和F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FICB)联合喉罩全麻组],P组26例,F组24例。两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40~60范围内,根据BIS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环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采用羟考酮行术后镇痛(PCIA),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前(T 0)、神经阻滞后10 min(T 1)、神经阻滞后20 min(T 2)、过床摆放体位时(T 3)、麻醉苏醒拔除喉罩后(T 4)、术后12 h(T 5)、术后24 h(T 6)以及术后48 h(T 7)的VAS;观察记录T 0~T 4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及血氧饱和度(SpO 2);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T 6、T 7时的羟考酮的补救用量、Lovett肌力评分、手术时间、麻醉复苏时间以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T 0、T 4、T 5、T 6时VAS评分,T 0、T 1、T 2、T 4时MAP、HR及SpO 2,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T 6时羟考酮的补救用量、手术时间和麻醉复苏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F组患者相比,P组患者T 1、T 2、T 3、T 7时VAS评分均低于F组(均 P<0.05);T 3时两组患者Sp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P组MAP和HR均低于F组(均 P<0.05),P组患者T 7时羟考酮的补救用量低于F组( P<0.05),镇痛效果更久;P组T 6、T 7时的Lovett肌力评分优于F组(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FICB比较,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用于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起效更快,患者术后需要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更少,镇痛持续时间更长,且对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压力性损伤风险量化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压力性损伤风险量化(Braden-Scale)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枣庄市台儿庄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5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设置对照组( n=52)和观察组( n=53),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压力性损伤风险量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体温状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程度(采用Braden压力性损伤评分表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和皮肤切口时与对照组体温变化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但在手术结束后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P<0.05);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P<0.05)。 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压力性损伤风险量化,可使体温状态保持平衡,减少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高位组,常规组(60例)于入手术室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常规FICB,高位组(60例)于入手术室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高位FICB。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不同时间点[神经阻滞前(T0)、入手术室时(T1)、摆放麻醉体位时(T2)、麻醉完成后(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情况,神经阻滞前(T0)、麻醉完成后(T3)的疼痛递质指标(前列腺素E 2、5-羟色胺)变化情况。 结果:高位组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的起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4.02±1.16)min、(4.55±1.29)min、(7.71±2.02)min比(5.15±1.42)min、(6.62±1.78)min、(12.24±3.68)min]( t=4.77、7.29、8.35,均 P < 0.001);高位组T1、T2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常规组[(77.55±9.19)次/min、(75.54±9.37)次/min、(95.62±10.51)mmHg(1 mmHg=0.133 kPa)、(92.72±11.44)mmHg比(74.62±9.68)次/min、(72.41±9.36)次/min、(92.36±10.04)mmHg、(88.24±11.35)mmHg]( t=1.70、1.82、1.73、2.15, P=0.046、0.035、0.042、0.017);高位组T1、T2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3.05±0.61)分、(3.44±0.89)分比(3.72±0.67)分、(4.29±1.06)分]( t=5.73、4.76,均 P < 0.001);高位组T3的前列腺素E 2、5-羟色胺均低于常规组[(35.38±6.12)mg/L、(0.59±0.09)μmol/L比(44.91±6.72)mg/L、(0.63±0.13)μmol/L]( t=8.12、1.96, P < 0.001、 P=0.026)。 结论:超声引导下高位FICB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斜仰卧截石位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双镜联合取石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传统体位与斜仰卧截石位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双镜联合取石术的应用效果,探讨斜仰卧截石位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双镜联合取石术的复杂性结石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于麻醉后先取截石位,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后改俯卧位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后摆放斜仰卧截石位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无需更换体位。比较2组体位摆放时间、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输血、出血、术后体位舒适度及并发症。结果:在体位摆放时和手术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压分别为(109 ± 31)、(106 ± 2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分别为(93 ± 10)、(95 ± 15)次/min;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为(130 ± 19)、(125 ± 17) mmHg,心率为(86 ± 12)、(85 ± 9)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86~4.26, P<0.01)。观察组的体位摆放时间(12.4 ± 3.0) min,对照组(21.2 ± 6.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550, 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适感3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2.450, P<0.05)。 结论:双镜联合取石术中应用斜仰卧截石位手术体位安全可行,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斜坡形垫架在预防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斜坡形垫架在预防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4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斜坡形垫架组(A组)、砂袋组(B组)和手术床左倾斜组(C组),每组150例。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对3组进行体位干预。记录3组麻醉后发生SHS例数,麻醉前及麻醉后2 min、5 min、10 min、胎儿取出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采用手术体位舒适性量表评估体位摆放舒适度。 结果:A、B、C组SHS发生率分别为8.0%(12/150)、20.0%(30/150)、21.3%(32/150),其中A组SHS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970、10.653,均 P<0.01)。A、B、C组舒适性量表评分分别为(47.03 ± 3.01)、(38.13 ± 4.70)、(36.10 ± 4.04)分,A组舒适性量表评分高于B、C组,B组舒适性量表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413、30.227、2.542, P<0.01或0.05)。A、B组在麻醉后2、5、10 min和胎儿取出前的SBP和DBP均高于C组,A组在麻醉后2、5、10 min和胎儿取出前的SBP和DBP均高于B组,A、B组在麻醉后2、5、10 min和胎儿取出前的HR和RR均低于C组,A组在麻醉后2、5、10 min和胎儿取出前的HR和R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5.842~21.117, P<0.05或0.01)。 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后应用斜坡形垫架进行体位调整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中SHS发生,不仅操作简便,还可减少产妇体位改变和提高体位摆放后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前FICB的半数有效浓度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前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 50)及其95%CI。 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年龄70~90岁,ASA分级Ⅱ、Ⅲ级,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前行超声引导下FICB。设定罗哌卡因容量为30 ml,初始浓度为0.3%,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的浓度,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罗哌卡因的EC 50及其95%CI。记录患者FICB前、FICB后15 min及摆放体位时的VAS疼痛评分及患者并发症(出血、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发生情况。 结果:FICB后15 min及摆放体位时患者VAS疼痛评分较FICB前降低( P<0.05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血肿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前FICB的EC 50及其95%CI为0.14%(0.11%~0.16%)。 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前FICB的EC 50及其95%CI为0.14%(0.11%~0.1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身麻醉手术成年人患者体位相关性神经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全面检索并汇总全身麻醉成年人患者体位相关性神经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为规范全麻手术成年人患者体位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美国国立实践技术指南库(NGC)、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文库(CMA Infobase)、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及相关网站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指南质量由4名研究员独立评价,其他文献由2名研究员评价,对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证据并分级。最后通过专家会议进行证据汇总及合并,形成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6篇、指南3篇、推荐实践2篇、系统评价5篇和专家共识1篇。形成了人员安排、围手术期评估、体位摆放要点、特殊手术或情景下的注意要点、其他通用原则5个证据主题和32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了全身麻醉手术成年人患者体位相关性神经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为全身麻醉手术成年人患者体位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以期降低体位相关性神经损伤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升温毯联合自发热贴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升温毯联合自发热贴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廉江市人民医院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保温处理,观察组全程加盖升温毯,同时在体位摆放前在双足脚掌底部加贴一次性自发热贴进行保温处理。记录两组术前1 h、麻醉后30 min、术毕、术后1 h体温、麻醉深度(BIS)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后30 min、术毕、术后1 h体温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30 min、术毕、术后1 h较术前下降( P<0.05)。观察组术后1 h BIS值高于对照组( P<0.05),而对照组BIS值没有明显变化( P>0.05)。观察组术后复苏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而低体温、躁动发生率、寒战、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升温毯联合自发热贴能有效维持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体温稳定,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缓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的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用于缓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前体位性疼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于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罗哌卡因的浓度分为3组:0.2%罗哌卡因20 mL组(L组),0.375%罗哌卡因20 mL组(M组),0.75%罗哌卡因20 mL组(H组),每组20例.在椎管内麻醉体位变动前,进行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5 min(T1)、阻滞后10 min(T2)、阻滞后15 min(T3)、阻滞后20 min(T4)静息和动态(被动直腿抬高和内收)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体位摆放时的VAS评分.记录椎管内麻醉体位质量评分,补救镇痛的例数,患者满意率,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2、T3时H组静息VAS评分低于L组(P<0.05);T,、T2、T3时H组被动直腿抬高15°的VAS评分低于L组和M组患者(P<0.05);T4时M组和H组被动直腿抬高15.的VAS评分低于L组患者(P<0.05).T2、T3时H组内收的VAS评分低于M组和L组(P<0.05);T4时M组和H组内收的VAS评分低于L组(P<0.05).M组和H组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时的VAS评分低于L组(P<0.05).M组和H组体位质量评分均优于L组(P<0.05).L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优于H组(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PENG阻滞减轻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摆放疼痛,提高了患者体位摆放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