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ITS条形码及机器学习的黄檀属物种分子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提高黄檀属的物种鉴别成功率,并将机器学习方法与传统的基于距离/系统发育树的方法进行比较,筛选最优的ITS条形码分析方法.方法 所使用的黄檀属物种ITS序列来自实验获得的3条以及从NCBI下载的399条共96个物种.以条形码ITS作为分子标记,对比距离法、系统发育树法及机器学习方法在黄檀属物种的鉴别成功率.结果 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分析中,黄檀属物种的平均鉴别成功率为39.59%,其中BLOG能识别出42个黄檀属物种,其正确序列分类占比为 95.75%.另外,SMO、Na?ve Bayes、JRip、J48 能够识别出 34 个物种,分别获得了 79.10%、58.71%、72.64%、76.37%的正确序列分类占比.基于系统发育树法与距离法的分析分别获得28.13%和36.46%的鉴别成功率.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黄檀属ITS条形码基原识别比距离法/系统发育树法拥有更高的鉴别成功率和社会经济效率.建议优先利用基于ITS条形码的机器学习方法对黄檀属物种进行基原识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浙江温州洞头国家海洋公园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踏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浙江温州洞头国家海洋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查涉及14个岛屿共计23条样线,统计到药用植物共99科282属400种.结果表明:禾本科(Poaceae)和菊科(Asteraceae)为该区内的优势科;药用种子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共计157种;药性以平性居多,有50科101属122种;入药部位以全草或全株入药为主,有64科160属221种;药效包含20个大类,其中以清热药为主,有55科97属115种;药用植物中有毒植物共计70种,隶属于31科54属;药用植物中有75种植物和77味中药被药典收载;共3种药用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威胁评估等级,分别是全缘贯众(Cyrtomium falcatum)、黄檀(Dalbergia hupeana)和福参(Angelica morii),并有2种药用植物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分别是葱叶兰(Microtis unifolia)和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在药用植物中发现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和3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和柃木(Eurya japonica).本研究旨在为该区域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先导资料,并为海岛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交趾黄檀心材化学成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研究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 ex Laness心材的化学成分.方法 交趾黄檀心材 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23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O-乙酰基白桦酯醛(1)、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1-乙酰基-Β-咔啉(4)、7-羟基二氢黄酮(5)、棕榈酸(6)、hexadeca-4,7-diene(7)、亚油酸(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2-(2-羟基-1-甲基-2-苯基)-4,5-二甲氧基苯酚(10)、2-甲氧基-3-羟基口山酮(11)、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2)、6,4'-二羟基-7-甲氧基黄烷(13)、pteroyanin G(14)、benzoic acid,4-ethoxy-2-methoxy-,methyl ester(15)、甘草素(16)、4,2',5'-三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17)、7-羟基-6-甲氧基黄酮(18)、6,4'-二羟基-7-甲氧基二羟黄酮(19)、2'-羟基芒柄花黄素(20)、3'-甲氧基芒柄花黄素(21)、3'-羟基芒柄花黄素(22)、6,7,4'-三羟基二氢黄酮(23).结论 化合物 2、4 为首次从黄檀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 6~8、19、21 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小果菝葜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菝葜属植物小果菝葜Smilax davidian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相硅胶(RP1s)、半制备HPLC色谱法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小果菝葜根茎70%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橙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黄檀素(2)、3,5,7,4'-四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L-鼠李糖(6)、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7)、3,5-二羟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8)、2,4,6-三羟基苯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9)、2,4,6-三羟基苯乙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0)、表儿茶素(11)、latifolin (12)、3'-O-(E-4-酰基)-奎尼酸(13)、5-O-咖啡酰奎宁酸丁酯(14)、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O-二十六烷酰基甘油酯(16)、cinchonain Ib (17)、腺嘌呤核苷(18)、白藜芦醇(19)和3,4,5-三甲氧苯基-1-β-D-吡喃葡萄糖苷(20).结论 化合物4~9、12~16均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3、17、18为首次从小果菝葜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檀属植物新黄酮类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黄酮类化学成分(neoflavonoids)是黄檀属Dalbergia植物的一类特征性成分.据文献统计,迄今已有59个新黄酮类成分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按其基本骨架,主要分为黄檀酚类、黄檀醌类、黄檀内酯类、苯酰苯类及其他类.现代研究表明,该类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抗雄性激素、抗炎、抗肿瘤、抗过敏、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该文对黄檀属植物新黄酮类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黄檀属植物综合利用与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濒危树种保育圃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谱系与生态型多样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根部真菌是影响植物幼苗存活、定植和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是苗圃培育的幼苗根部真菌物种组成与生态学特性尚不清楚. [目的]研究苗圃培育的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幼苗根部真菌群落谱系与生态型多样性,以及宿主植物对根部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集幼苗根尖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真菌通用引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MF)特异性引物扩增真菌rDNA-ITS区,经克隆、测序、序列分析鉴定真菌.通过基于核酸与Metadata数据关联分析的FUNGuild软件,划分根部真菌的营养型和共位群.采用非公制多维尺度分析法(NMDS)研究幼苗根部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差异与宿主植物物种及形态指标的关系.[结果]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物种丰富,达51个OTU;谱系多样性较高,涉及毛霉菌门(Mucoromycota,51%)、子囊菌门(Ascomycota,43%)以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6%).这些根部真菌涉及不同的营养型与共位群,包括共生型真菌29种,频度较高的如Glomeromycetes sp.2、Rhizophagus irregularis等,二者均属于AMF共位群;腐生营养型真菌5种,如Talaromyces pinophilus、Rhizopycnis vagum等;病原型真菌2种,是Mycoleptodiscus sp.和Fusarium phaseoli;还有15种其生态类型不确定.NMDS分析结果表明,宿主植物物种、株高、地径、叶面积对根部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不显著.然而,株高对AMF群落的物种组成有较弱的影响.[结论]本苗圃条件下,土壤中本土性根部真菌繁殖体较为充足,白木香与降香黄檀幼苗根部真菌群落谱系多样性较高,多种营养型与共位群的根部真菌共存;此外,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ITSl F/ITS4研究根部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时,AMF多样性可能会被极度低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种黄檀属植物粗提物的抑菌抗炎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2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倍稀释法,考察2种植物粗提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组、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低、中、高剂量组(0.85,1.7,2.6 g·kg-1),共8组,每组8只,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鸡蛋清致足肿胀和小鼠痤疮模型研究2种黄檀属植物粗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2种黄檀属植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两粤黄檀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5,10,40 g·L-1,斜叶黄檀的MIC分别为2.5,2.5,20 g·L-1.2种黄檀属植物的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5,P<0.01);斜叶黄檀高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由鸡蛋清致炎3,4,6 h后的足肿胀度(P<0.01);斜叶黄檀中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混合菌液引起的耳肿胀度(P<0.01).结论: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均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抗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阔叶黄檀心材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阔叶黄檀干燥心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阔叶黄檀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5,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二氢异黄酮(2)、7-羟基-6-甲氧基黄酮(3)、pterosonin E(4)、3,4,4’,7-四羟基黄烷(5)、异甘草素(6)、2’,4’-二羟基查尔酮(7).结论:其中,化合物5、7为首次从黄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GC-MS技术对降香黄檀与其他黄檀属植物挥发油成分的鉴别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降香黄檀和斜叶檀、两粤黄檀、藤黄檀等黄檀属植物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建立鉴别降香黄檀与其他黄檀属植物的方法.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进行鉴定,并用归一化法确定各挥发油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 降香黄檀和越南黄花梨含檀香醇、橙花叔醇、金合欢醇等8种共有且特有成分,环氧化蛇麻烯Ⅱ为降香黄檀的独有特征成分.结论 GC-MS可准确鉴别降香黄檀与斜叶檀、两粤黄檀、藤黄檀、花梨公等黄檀属植物,且具有检测步骤简便、灵敏度高、特征性强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钙离子浓度对低温下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为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温度的方法,探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施加不同浓度Ca2+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 显示:常温条件下,施加不同浓度的Ca2+对降香黄檀的茎高、叶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1)和光合色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叶片相对含水量、露点水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较小;促进生长发育的最适Ca2+浓度为5 mmoVL.低温对降香黄檀上述生理指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有显著影响;低温条件下施加不同浓度的Ca2+能使上述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提高降香黄檀低温胁迫耐受性的最适浓度为5 mmol/L.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外源Ca2+浓度对降香黄檀的调控影响依次为5、10、15、2.5 m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